春节传统文化927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新年元旦手抄报模板(附A4线稿)可打印涂色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元旦吃水饺水饺在我国是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因其外形与古代的元宝相似,具有吉祥财富的美好含义,在比较重要的节日一把都会吃水饺。
另外,元旦还有元旦团体活动元旦互送礼物等习俗。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
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
元旦习俗元旦来源
元日(唐成彦雄)元旦诗词。
电子版手抄报精选(可电脑编辑打印)

3、举例说出发电的几种方法?( 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 电)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 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 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 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 己的生活方式或者请保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 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 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 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 每位公民应尽的023/8/4
在福建省民间,流传着过年的美妙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身子庞大,头上长着像牛角一般 的触角;眼睛圆滚滚的。活似两盏灯笼。一张血盆大嘴、一口可以吞食一 个人。这种怪兽的名字叫做“年”。 年住在山洞里,它是山中霸王。老虎、狮子、黑熊一看到它,便吓得 逃命;山羊、猴子、野兔听到它的吼叫,便瘫倒在地。年在山上捕食动物, 吃饱便呼噜噜地躺在洞里睡大觉。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 跑下山来,进村吃人。因此,人类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 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了。后来人们想出一个好办法。 大家在村前燃起篝火,阿山和阿水投入一根根竹子,火堆里发出“劈劈啪 啪”的爆裂声。几只年跑下山。看到篝火,听到响声,果然又往回跑了。 就这样,一夜过去了,乡亲们平安无事。第二天正月初一,乡亲们拿出红 柑、花生米等好吃的东西一道吃,互相祝贺:“恭喜!” 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 贴红春联,燃放鞭炮,点红蜡烛,穿红衣服,以“红”为吉利的象征。据 说这些风俗都是当年抵御“年”的办法逐渐演化过来的。
春节传统文化1225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每年,我压岁钱都要上交给我的“财务主管”老妈。
可
是今年不一样了!我的压岁钱可以自己保管了。
我从老妈那儿理直气壮地拿回了我的“财产”,接下来就该想怎么“花” 了!要合理,不能用在不正当的地方。
嗯,交学费?爸妈 已经给交了;买零食?有点儿太多。
再说,也不能全用 在这上面呀!我决定,取出50元用来买零食,反正我 吃零食也不是太多,50元足够了。
剩下的想买些学习 用品:尺子、笔、橡皮等等!可这一算,我才花去10 元,怎么办?这么多钱怎么花?啊!我想到了!我要 存到银行,听说存到银行的钱能得到利息呢!我的压 岁钱我做主, 我要把它们用在更有
用的地方。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 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拜年,春节拜
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中国民间有“开门 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
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 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 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 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 气洋洋。
爆竹是中国特产,起源很早, 至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 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 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 来欢喻和吉利。
班级 姓名:直接输入班级姓名。
欢庆元旦960A4元旦新年电子小报成品欢度元旦手抄报模板元旦快乐节日板报画报海报模板电脑手抄报报纸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
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在中国的元旦,人们可以一起的庆祝新年的来临!举行一些活动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
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世界各国都有着在新年辞旧迎新的习俗,以前人们喜欢将一些衣服,日常用品等东西扔掉来迎合这一习俗。
☆德国人在元旦钟声响起前,会爬到椅子上,待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
☆英国元旦来临时人们就开始了传统的大拜年。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
☆法国人在元旦夜每个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这样新一年才会有新开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
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班级:姓名:。
春节手抄报内容简短50字(1)

春节手抄报导语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最大规模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是中国家庭团聚、亲友相聚的时刻,也是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的时刻。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文化。
一、春节的起源春节起源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时期。
按照中国的农历,每年的农历正月一日为春节。
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春节起源于中国的祭祀文化,人们在这一天祭拜祖先、神灵,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二、春节的习俗1.包饺子:春节期间,人们会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团聚。
2.贴春联:人们会在大门上贴春联,写上吉祥的寓意,希望来年平安顺利。
3.爆竹鞭炮:传统的庆祝方式之一,象征驱除霉运、迎接新年的到来。
4.红包:长辈会给小辈发红包,寓意送去新年的祝福和财富。
5.舞龙舞狮:表演龙狮舞是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活动,既可以娱乐观众,也可以辟邪驱恶。
三、传统文化1.春联:春联是一种表达吉祥和美好寓意的对联,通常由七个字组成,用来粘贴在门上。
2.剪纸:春节期间,人们会用剪纸来装饰窗户,以增添节日氛围。
3.灯笼:人们会在春节期间挂灯笼,寓意照亮前途,驱走黑暗。
4.腊八粥:腊八粥是春节前一天所吃的特色食物,寓意祈求平安和健康。
5.年画: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用来祈求福祉和吉祥。
四、春节的意义春节不仅仅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春节期间,人们向往团圆、和谐、吉祥,同时也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
结语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共度欢乐时光。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传统习俗,人们向往幸福、吉祥和好彩头的新一年的到来。
希望大家能够在春节期间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度过一个愉快、快乐的春节!。
校园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读书小报:春节(09)

罗着了一桌的热闹的春节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少的习俗,而我觉得最热闹的是春节。
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喜庆的对联;挂上大大的红灯笼;放着绚丽多姿的烟火;吃着团圆的年夜饭。
我最喜欢放烟花。
烟火的种类繁多,有冲天炮,有拿在手上打的,有放在水里炸的。
各式各样的烟火多美啊!我爱这热闹的春节,你呢?年夜饭到了奶奶家,亲戚们早就等在那里了。
一年不见了,大家嘘寒问暖的,都有说不完的话。
我和哥哥、弟弟也是好久没在一起玩了,现在凑在一块,大家都很兴奋,楼上楼下闹个没完!奶奶和姑姑在厨房里张着年夜饭,厨房里热气腾腾,飘ft一阵阵香味。
“开饭了!”奶奶一边招呼着大家,一边端上了香喷喷的饭菜。
大家围到了大圆桌旁,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摆满。
过年回家今天是大年三十,是我们中国传统新年——春节的前夜。
按照传统习俗,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从外地赶回老家,团聚在一起,吃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
瞧,爸爸妈妈和我也风尘仆仆地开了三小时的汽车,回到我的老家。
《除夜》春(唐)来鹄节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诗又将憔悴见春风。
歌《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制作手抄报技巧提起手抄报,真是压在孩子、家长心头的一块不轻不重的绊脚石,每个寒暑假、小长假,学校都会布置各种主题的手抄报作业,绕不开、躲不过,人手一张,不算复杂,但是总也做不出彩。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着别人家孩子交上去的亮眼睛的作业,看着老师在班级群里晒图时,真是恨不得自己是学设计出身!别着急,这小小手抄板其实大有名堂,只要你get到技巧,做出一份震惊小伙伴的作业绝非难事!准备工作制作手抄板通常需要下面这些材料:纸张(一般学校要求A3、A4大小的白纸)、尺子、铅笔(用于打草稿)、签字笔(用于抄写文章)、各种彩笔以及各种绘画模板等。
准备好工具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创作手抄报啦。
巧妙排版排版是手抄报的关键所在,排版布局好,整体效果才美观。
关于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的空白手抄报模板

以下是一个以下是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空白手抄报模板:标题:中国传统节日版面布局:顶部:标题“中国传统节日”居中放置。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空白手抄报模板。
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添加内容。
中部:左右布局,左侧为中国传统节日列表,右侧为节日详细介绍。
底部:留白,用于添加自己的感想或总结。
标题:中国传统节日手抄报布局:1. 左侧:节日概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内容与装饰:1. 左侧列表:列出几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主要节日列表:列出几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
每个节日名称前可以画一个小图标或简笔画,以示区别。
2. 中间:春节详细介绍: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详细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食物等。
2. 右侧详细介绍:对于每个节日,简单介绍其起源、习俗和特色食物。
例如,春节可以介绍其起源、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习俗,以及饺子、年糕等特色食物。
春节习俗插图:在文字旁边,可以画一个简单的插图,例如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吃团圆饭,或者人们放鞭炮等。
3. 右侧:节日小知识:分享一些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有趣事实或小故事。
3. 装饰:在空白处添加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插图或图案,例如放鞭炮的小孩、扫墓的人群等。
活动与体验:介绍一些可以在节日期间进行的活动,或者描述一些独特的节日体验。
在手抄报的边缘添加一些传统图案,如云纹、龙纹等。
4. 底部感想区:可以画一个横线,让你在此处写下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感想或对节日文化的理解。
希望这个模板对你有所帮助!4. 底部:祝福语:在底部留出一些空白,用于写上对家人或朋友的节日祝福。
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装饰建议:在手抄报四周添加一些中国传统的图案,如云纹、龙纹、花朵等。
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书写和绘画,使手抄报更加生动。
可以贴上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贴纸或图片,增加视觉效果。
2015羊年春节手抄报电子小报 春节习俗 除夕拜年放爆竹话春联 A3横排 成品小报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
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五羊献瑞增春色百鸟争鸣唱福音大展宏图春联也叫“门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寒假里,我通过网络、书籍、采访等多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大量精彩的春联故事,了解了春联的起源,春联的特点,更知道了许多有趣的春联故事:《纪晓岚笑释题联》……从中感受到了祖国语文文字的无穷魅力,受益良多。
XXX班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
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
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 日》诗道“年年最后 饮屠苏,不觉年来七 十余”,说的就是这 种风俗。
这种别开生 面的饮酒次序,在古 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 感慨,所以给人留有 深刻的印象。
“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喝腊八粥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
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 “嘉平”,周朝时改称“腊”。
“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
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 农闲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 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称之为“腊祭”。
南北朝时,农历十二月 初八才被正式固定为“腊八节”,在这一 天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 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 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月初八这天,中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班级
姓名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形容初日的光亮。
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除旧布新。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
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
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
从此,两 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 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
后世人们用一寸 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 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 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随着时代的变化, 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 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 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 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 就是春联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