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

合集下载

为患者解病痛,不只要用手中的刀——访江苏省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普外科副主任孙跃明教授

为患者解病痛,不只要用手中的刀——访江苏省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普外科副主任孙跃明教授

2020.11祝您健康【受访专家】 孙跃明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腹腔镜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微创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普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治。

对于普外科中的胃肠、肝胆胰脾、甲状(旁)腺、疝等手术,尤其是以上领域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深厚的造诣。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为患者解病痛,不只要用手中的刀——访江苏省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普外科副主任孙跃明教授◎ 车 翀2020.11祝您健康〇 高度专业化,外科医生并不只是“开刀工匠”在很多人的视野中,外科医生挥舞着手术刀,将一个个病灶用人类原始而暴烈的方式清除,本质与数千年前的原始族群用磨制石器切除人体受伤的组织并无本质差别,对其充满了一种质朴的恐惧。

“医学内部也是‘隔专业如隔山’,即使是一些不熟悉的其他科室医生,也难免觉得我们这群以手术刀为伴的人‘粗鲁’了一些。

”然而,现代外科的医生们远不只是一群“开刀匠”,“不仅仅需要做好外科治疗,还得同时是一名优秀的内科医生,很多时候还要做好一名研究者。

”孙教授坦言,高度专业化是一名现代化外科医生的必然方向,“专而精,才能更好地对抗疾病,为患者服务。

”回顾20世纪90年代,现在大家熟悉的腹腔镜技术带来的微创手术治疗,在当时的世界和中国都是一项新鲜事物。

1987年,世界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法国里昂完成。

1991年,我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腹腔镜技术开始在中国起步。

1996年,刚刚硕士毕业的孙跃明进入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始从事腹腔镜手术方面的工作。

“干了两年多,一直做的是胆道外科的治疗,到了1998年我就觉得仅仅是胆道外科已经不能满足我对于治疗疾病的需要了,腹腔镜技术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治病救人与学术探索上从不满足的孙教授,开始关注利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胃肠道疾病。

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

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

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微创医学技术前沿·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黄顺荣徐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南宁市530021) 黄顺荣,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科首席专家(指导协调胃肠·外周血管外科、普通外科、小儿外科和肝胆腺体外科)、胃肠·外周血管外科主任兼广西微创手术中心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小组“人才小高地”、“微创手术”特聘岗位专家负责人,武汉大学医学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腔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广西腹腔镜内镜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外科分会副主委、肝胆外科学组副主委、器官移植学组副主委,为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专业评审组成员,担任《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中国临床新医学》、《广西医学》等杂志编委。

先后被授予内镜领域最高奖“恩德思国际内镜奖”、“恩德思内镜领袖奖”,获得“区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广西五一劳动奖章”、“2007感动邕城十大好医生”、“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2008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与2015年获得“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力求创伤最小化是医务人员的不懈追求。

被称之为“西医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认为医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创伤小,否则治疗导致的损伤可能比疾病的自然疗程更差[1]。

自1806年内镜问世[2]到上世纪80年代腹腔镜、经肛门内镜的临床应用,再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3D腹腔镜诞生,至如今的外科机器人,甚至裸眼3D设备,充分体现了微创科技的巨大进步。

在此过程中,诸多疾病的治疗手段发生演化。

1983年英国外科医生Wickhanm等首次提出现代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的概念,外科手术方式向微创化发展,治疗理念也在不断进步。

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分会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分会专业委员会
上海仁济医院
委员
闫军
北京阜外医院
委员
闫玉生
广东珠江医院
委员
杨传瑞
北京友谊医院
委员
杨璟
北京安贞医院
委员
杨军民
北京空军总医院
委员
杨谦
厦门中山医院
委员
杨新卫
山西医大第一医院
委员
杨艳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委员
姚建民
北京军区总医院
委员
尹晓清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
委员
尤涛
甘肃省人民医院
委员
于洪泉
武装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委员
温昭科
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
委员
吴明营
北京同仁医院
委员
吴庆琛
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
委员
吴文森
广西中医学院瑞康医院
委员
吴延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委员
吴忠仕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委员
夏家红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委员
邢泉生
青岛市儿童医院
委员
徐东
首医大宣武医院
委员
徐宏耀
河南省胸科医院
委员
徐建军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委员
薛松
常委
陶凉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常委
王春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常委
王东进
南京鼓楼医院
常委
王辉山
沈阳军区总医院
常委
王平凡
河南省胸科医院
常委
吴树明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常委
徐平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院
常委
严勤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管理办法依照《中国医师协会二级机构管理规定》第三条之第五款"二级机构可根据本机构的工作任务组成相关组织〃的规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提议并组建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以下简称"本委员会")。

为建全和规范本委员会的组织和管理,特制定出以下条款,经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

一、本委员会的性质、目标和任务1、性质:本委员会是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是中国上消化道外科图帀的行业协会,隶属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领导和管理,本委员会的委员及会员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从业的外科执业人员(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组成。

2、目标:建设我国高水准的上消化道外科医师专业队伍、提高我国上消化道外科医师的技术水平。

通过本委员会各项工作在上消化道外科的临床实践中体现出中国医师协会的"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十二字方针,充分发挥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图帀分会的行业协'会彳乍用。

3、任务:本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1)积极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图帀分会所下达的各项任务。

建立面向全国的上消化道外科医师行业组织管理网络系统、保障对上消化道外科医师行业实施高效、务实、严格、自律的管理。

建立数字化上消化道外科信息系统,实现全国上消化道外科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经验共享;低成本、高效率地促进我国上消化道外科的发展;积极推动本领域诊疗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2)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上消化道外科专科医师的准入、培养、考核、审查和认证体系。

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培养工作质量。

协助卫生行政管理强化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审批和管理工作,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和业务水准优良的上消化道外科图帀队伍。

3)结合国际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状况,联系我国的具体实际,组织制定、贯彻、落实“上消化道外科医师的执业指南”,要求指南既能指导我国上消化道外科医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又能符合我国国情,带有中国特色。

2023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23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23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和腔镜技术的发展,微创外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此基础上,机器人手术系统突破了人和器械因素的限制,具有三维高清放大的手术视野自由旋转的操作手臂和滤颤功能,可使手术操作更加稳定、灵活、精准、精细和安全,开创了微创外科新纪元。

近十余年的临床实践表明,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具有和开放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同时能更好地进行功能保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理想的术后美容效果等优势,促进病人身心康复[1-51目前其主要入路方式包括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1-2]、经腋窝入路[5 i耳后发际入路[6]和经口腔前庭入路[ 7-9],各种入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2014年,Lee等[10]首次将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transoral robot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RTVA, TORT)用千临床。

2012—2016年间,Kim等[11]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进。

2017年,张彬和徐埮团队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展经口机器人甲状腺手术[12-13 1 2020年,T ai等[7]报告了最大宗病例数的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

因其符合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 O TES治疗理念,具有创伤小、清扫淋巴结彻底、颈部完全无瘢痕、美容效果极佳等优势,迅速成为临床实践的热点得到外科医生和病人的普遍认可8-9,13-141为更好地推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在我国的规范化开展和应用,在保证肿瘤治疗的安全、根治和功能保护基础上,实现术后美容、心理和生理微创、保护病人隐私及尽快回归社会等要求,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专家工作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普通外科学分会组织我国甲状腺微创外科专家和机器人甲状腺手术部分专家,结合最新相关文献和多个中心的临床经验,共同制定《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为同道提供指导和参考。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简介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简介

● 综述 ● 43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18年第4卷第3期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y of ramucirumabversus placeboas second-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advanced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 and elevated baselinealpha-fetoprotein (AFP) following first-line sorafenib[J]. J ClinOncol, 2018, 36 (suppl; abstr4003).[30] Sangro B, Gomez-Martin C, de la Mata M, et al. A clinicaltrial of CTLA- blockade with tremelimumab in patients withhepatocellular arcinoma and chronic hepatitis C[J]. J Hepatol,2013, 59(1):81-88.[31] El-Khoueiry AB, Sangro B, Yau T, et al. Nivolumab in patients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eckMate 040): anopen-label, non-comparative, phase 1/2 dose escalation andexpansion trial[J]. Lancet, 2017, 389(10088):2492-2502. [32] Zhu A, Finn R, Cattan S, et al. Pembrolizumab (pembro)in patients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KEYNOTE-224 update[J]. J Clin Oncol, 2018, 36 (suppl; abstr4020).[33] Kelley RK, Abou-Alfa GK, Bendell JC, et al. Phase Ⅰ/Ⅱ studyof durvalumaband tremelimumab in patients with unres e cta b le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phaseⅠsafety and efficacyanalyses[J]. J Clin Oncol. 2017;35 (suppl; abstr 4073).[34] Ikeda M, Sung MW, Kudo M, et al. A phase 1b trial of lenva-tinib (LEN) plus pembrolizumab (PEM) in patients (pts) withunres e 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HCC)[J]. J Clin Oncol,2018, 36 (suppl; abstr4076).[35] Stein S, Pishvaian MJ, Lee MS, et al. Safety and clinicalactivity of 1L atezolizumab+bevacizumab in a phaseⅠbstudy in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J]. J Clin Oncol, 2018,36 (suppl; abstr4074).收稿日期:2018-07-08• 信息窗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简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于2015年5月15日在北京成立。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心血管外科
委员
李儒正
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委员
李晓峰
北京儿童医院心外科
委员
李新民
北京306医院心血管外科
委员
李亚雄
云南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
委员
梁红
暨南大学附属一院胸心外科
委员
梁贵友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外科
委员
林刚
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委员
凌云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
委员
刘鹏
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
第四届委员会全体委员
姓名
工作单位
第四届委员会任职
高长青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
会长
陈鑫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外科
副会长
陈寄梅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
副会长
董念国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
副会长
刘宏宇
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
副会长
刘中民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外科
副会长
孙立忠
委员
刘建新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心胸外科
委员
刘立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胸血管外科
委员
刘鲁祁
千佛山医院心脏外科
委员
刘秀伦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
委员
刘志勇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外科
委员
柳克晔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委员
陆方林
二军大长海医院心胸外科
委员
罗春
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
委员
马春野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血管外科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章程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章程
第三条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宗旨:
(一)在中国医师协会和外科医师分会的整体领导下,建立以国内结直肠外科学领域知名专家为首的、 面向国内结直肠外科医师队伍的行业协会;
(二)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的三级机构,按照中国医师协会的相关规定承担对结直肠外科医师队伍的组织 管理职责,强化对结直肠外科医师行业的高效、务实、严格、自律的管理;
(三)通过制定和贯彻科学、严格、合理的结直肠外科医师准入制度和诊疗规范,切实规范结直肠外科 医师的临床实践、教学以及科研行为;
(四)面向全国的结直肠外科医师,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带领广大结直肠外科医师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 气的影响,全面提高结直肠外科医师队伍的思想素质;
(五)面向全国的结直肠外科医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促进结直肠外科学的学科发展与进步,提高结 直肠外科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结直肠外科医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第四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对地方结直肠外科专业医师协会(委员 会)实施业务指导。
第五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是中国医师协会的分支机构,依法接受 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
第二章 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工作任务

第六条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工作任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本委员会的名称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简称中国结直肠外 科医师委员会,英文名称为 Chinese Society of Colon & Rectal Surgeons,缩写为:CSCRS。
第二条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分支机构,主要组成成员是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从业的主要从事结直肠外科专业的执业人员(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 医师),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是由个人会员及单位会员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群 众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管理办法2014年3月目录1. 总则 (1)2. 工作任务 (2)3. 会员 (3)4. 委员会委员 (4)5. 常务委员会委员 (5)6. 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6)7. 青年委员会 (7)8. 管理办法的修改 (8)9. 附则 (8)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本委员会的名称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简称中国微创外科医师协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 Soci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缩写为:CSMIS。

第二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的下属机构,主要组成成员是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从业的微创普通外科专业执业人员(执业医师和执业职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是由个人会员及单位会员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群众团体。

第三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宗旨:(一)在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领导下,建立以国内微创外科学领域知名专家为首的、面向国内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行业协会;(二)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的三级机构,按照中国医师协会的相关规定承担对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组织管理职责,强化对微创外科医师行业的高效、务实、严格、自律的管理;(三)通过制定和贯彻科学、严格、合理的微创外科医师准入制度和诊疗规范,切实规范微创外科医师的临床实践、教学以及科研行为;(四)面向全国的微创外科医师,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带领广大微创外科医师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面提高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五)面向全国的微创外科医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促进微创外科学的学科发展与进步,提高微创外科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六)建设微创外科医师之家,服务全体微创外科医师,作为微创外科医师面向社会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窗口和桥梁,反映微创外科医师的心声,维护微创外科医师的合法权益;(七)紧密团结全体微创外科医师,不懈努力、奋发图强,为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国微创外科学领域的实践水平,为振兴中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为进一步改善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第四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对地方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实施业务指导。

第五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依法接受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领导。

第二章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工作任务 第六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工作任务:(一)组织本行业的医师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二)以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为基础,积极开展覆盖全国省市自治区的会员发展和组织工作,建立面向全国的微创外科医师行业协会和组织管理网络系统,最大程度的发挥委员会作用。

(三)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部署和领导下,积极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微创外科医师准入、培养、考核、审查和认证体系,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微创外科专科医师培养工作质量,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微创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审批和管理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有过硬思想素质和良好业务水准的微创外科医师队伍。

(四)综合国际、国内专业领域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组织制定、贯彻、落实我国微创外科医师的行业规范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外科执业活动指导( Guideline),探索行之有效的微创外科行业规范标准和行业管理手段。

(五)带领全体微创外科医师,在行业服务规范的指导下实施执业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减少和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

(六)面向全国的微创外科医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多种交流和学术平台,包括举办外科学术会议,组织外科医师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活动,促进微创外科学的学科发展与进步,全面提高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七)作为全体微创外科医师面向社会的窗口和桥梁,带领微创外科医师队伍,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系统性的社会服务活动,体现和维护微创外科医师的良好社会形象;面向社会和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反映微创外科医师的心声,营造良好的微创外科医师执业环境;保障微创外科医师的基本权利,维护微创外科医师的合法权益。

(八)热心参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的各项相关活动,积极完成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交办的各项事项。

(九)积极参与指导各地方医师协会相关,三级机构(地方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活动。

第三章 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是我国微创外科医师的行业协会组织,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会员是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主体成员,每名具备我国执业医师资格并已经在我国注册成为外科执业医师,或接受过我国外科专科医师(住院医师)培训并通过相关考试与考核、获得外科专科医师资格,并且正在从事微创外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均有权成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会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将为会员提供技术培训、业务学习、资格考试、科学研究、维权与法律援助等系列帮助,提高会员的业务水平,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会员有义务遵守中国医师协会章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管理办法,有义务按期交纳会费,主动参加外科医师分会和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举办的业务和学术活动,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和我国的健康事业。

第七条 会员资格:(一)具有我国执业医师资格(二)已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为(普通)外科执业医师(三)接受由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专科医师培训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相关考试与临床技能考核,获得我国相关机构认可的(普通)外科专业执业医师资格(四)正在从事(普通)微创外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疗工作(五)从事(普通)微创外科专业基础、防病、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六)本人愿意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接受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管理规定并按时交纳会员费(七)经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资格审核委员会和省、市、白治区等地方医师协会审查合格。

第四章 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是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和业务活动。

委员会委员代表全国各地方的会员参加选举,产生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领导机构。

第八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任职资格:(一)具备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会员资格;(二)年龄在65岁以下;(三)目前正在从事普通微创外科专业或普通微创外科各亚专科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四)具有国家认可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团结广大微创外科医师,热心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工作;(六)在国内三级甲等医院工作,担任普通外科或普通外科各亚专科的科室主任/副主任(或研究所所长/副所长),或担任医院院长、副院长;(七)本人自愿成为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并提出书面中请;(八)经各地方医师协会审核同意;(九)经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合格。

第九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的任期与换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每一届任期为三年;委员在任期内出现工作或任职情况变化而不再符合委员任职资格时,应及时向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资格审查委员会报告备案,该委员职务予以保留至换届时止;每一届委员会任期满三年后,由地方医师协会推荐,经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合格,产生新一届委员会。

第五章 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常务委员会是中国医师协办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常驻领导机构,负责领导和管理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和业务活动,负责办理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第十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总数暂定为20‐30人。

第十一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的任职资格和产生办法:常务委员应具备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的任职资格,由每一届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选举产生。

第十二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的任期与换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每一届任期为三年;常务委员在任期内出现工作或任职情况变化而不再符合常务委员任职资格时,应及时向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资格审查委员会报告备案,该常务委员的职务予以保留至换届时止;每届常务委员会任期满三年后,由新一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全体委员举行选举,产生新一届常务委员会。

第六章 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第十三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

第十四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任职资格:具备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的任职资格,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热衷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自愿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十五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产生办法与任期: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每一届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任期为三年。

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任期届满后,在《主任委员述职报告》得到常务委员会通过和交接工作后,自动成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任期届满后召开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全体常务委员会议上进行下一届主任委员的选举工作,由申请人向当年的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经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审查批准后作为候选人,全体常务委员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进行选举,获得多数票者当选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