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结构(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原子结构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2.1原子结构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学习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难点】原子的构成【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1、原子可以再分,它由和构成,其中原子核由和构成,其中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
2、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不同,核外也不同。
模块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本内容,探究原子的结构。
1.请同学们看书,填写一下原子中各微粒的带电情况?质子带电,中子电,电子带电。
2.阅读课本了解几种原子的构成,讨论回答:(1)氢原子核内有个质子,个中子。
(2)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3)所有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是否都相等?(4)原子对外是否显电性?(5)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否相同?小结:对于原子来讲:不是所有原子都有;同种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中子数。
原子对外电性。
模块三形成提升1.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的核是()A 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 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 不能再分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 中子数B 电子数C 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 原子量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A 原子B 分子C 电子D 原子核4.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A 原子量B 质子数C 中子数 D电子数5.原子中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A.质子数和电子数B.质子数和中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6.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A.核外电子的质量B.原子核内质子和核外电子的质量C.中子的质量D.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7.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
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B.49C.66D.164模块四小结评价【本课知识】:1.构成原子的微粒有:、、。
2.同种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我的困惑】:38537 9689 隉25588 63F4 援23355 5B3B 嬻Z30138 75BA 疺23802 5CFA 峺22632 5868 塨30053 7565 略 22016 5600 嘀27459 6B43 歃€39791 9B6F 魯20230 4F06 伆32285 7E1D 縝。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导学案

3.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注意氢原子没有中子。
2.知道同种原子质子数相等,不同种原子质子数不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二、课前预习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______与 _______ 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与构成的。
3、相对原子质量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_________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探究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探究1:仔细观察下列表格中几种原子的构成,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各原子都有几个质子,几个电子,原子核带了多少单位的正电荷,核外带了多少单位的负电荷?对于整个原子来说对外显不显电性?为什么?2.从表中各原子中微粒数目和所带电荷数,你能找到多少等式?===小结:质子(一个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1、原子中子(中子)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负电荷)2、核电荷数==3、质子数______________中子数4、原子里质子数不同,_____________种类也不同。
5、____________没有中子。
知识点2: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式)2、因为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交流与讨论】四、自我测评1、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汤姆森B.道尔顿C.拉瓦锡D.阿伏加德罗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4、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它可以用千克作单位C、它是以碳12原子质量为标准D、它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5.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九年级化学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也是可分的。
2、通过学习,知道原子是由哪几种微粒构成的以及他们的带电情况。
3、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4、会画核电荷数为1—18的18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二、学习重点:原子的构成。
三、学法指导:(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53—P55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他们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和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的带正电,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核带的与核内的质子数相等。
3、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的相等,因此原子显电性。
4、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
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
5、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次之为,以此类推为、、、、层,离核最远的叫。
6、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
已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层,最多的有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个)。
7、人们认为最外层具有结构或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结构。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一般较易电子。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一般较易电子,趋向达到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二)、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B.原子时实心球体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及时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作业布置
抄写原子的构成图两遍并默写一遍;
完成【能力训练】练习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原子的组成是常考内容,所以要求学生对该性质进行抄写。
使用所学知识。
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结构2、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
☆难点:原子的各个部分结构所带电荷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预 设学生行为
设 计 意图
展示目标
通过课前的知识回顾,设置问题,引出课堂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的知识回顾
2、学生自行对答案
3、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回顾,让学生既能对之前所学知识巩固,又能较快的进入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2、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导学
一、
自主学习
先导出原子的体积很小这个知识点,再利用图片作比喻,让学生领会该知识点。
学生先阅读课本找出原子体积很 小这个知识点,根据教师提示进 行理解。
通过自我学习,深化理解,让学生更好 地在课堂上掌握知识。
让学生了解原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归纳总结 能力。
三、
自主提升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 内容为,为什么原子不带电,综合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解释。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组织语言,构建最完善答案。
通过总结,深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将知识点构建更趋完善。
课堂检测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自 主评价】的题目,并进行评讲。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与组成。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原子结构导学案

初三化学导学案姓名:___ ___ 班级:小组:__________课题原子结构(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知道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掌握1到18号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3、培养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
【学法指导】启发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课件与导学案结合法【知识链接】在课题1中,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但原子真的不可以再分吗?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我们将知道原子还可以继续分。
【自主学习】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每个质子带;每个电子带;中子。
2、原子呈。
3、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4、核外电子分为,离核最近的是,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只有一层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5、画出氢、碳、氧、钠、镁、硫、氯和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合作探究】1、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2、在同一原子中,构成原子的各粒子数目一定相等的是哪些?数目不一定相等的是哪些?试举列说明。
3、为什么氦、氖、氩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4、在化学反应中,为什么钠、镁、铝等金属原子易失电子,氯、氧、硫等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整理学案】1、原子还可以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可分子质子和中子;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画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达标测评】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导学案

第三单元原子的结构课题第三单元原子的构成环节学生学习内容及要求学情预设学明确习1.目目标标重点重点:原子的构成与难难点: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点学利用课本、网络了解原子的发现过程,加深法认识原子的构成。
指导一、原子的构成:(带电):(带电)原子(带定电)(带电):向1、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不同,核外的也不同,但可能相同。
自2、原子不一定有(如原子)3、在原子中:==学4、和不一定相等。
5、原子的体积,原子核的体积。
6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 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8、讨论:结合表 3-1 ,思考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自己在预习中不会的问题或感觉有困难的问题,在检查小组中进行讨论完成。
在小组中仍然不能解决的问讨论题是:1、从课本53 页表中查出氢、碳、钠原子的缺项,填写在下表的空白处。
展原子核原子种核外电相对原子类质子中子子数质量示数数氢11反碳66钠1112馈2、原子内部哪些相互关系?;;;;3、在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空:(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2)带正电荷的是,;带负电电荷的是;(3)不显电性的是,;(4)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5)决定原子质量的是和;(6)氢原子中不含有的是。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不中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考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链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接 A.①和②B.②③④ C.③和⑤ D.③和⑥2.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于核内有 6 个中子和6 个质子,另一种原子有7 个中子和 6 个质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 ) 。
A. 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原子的质量D.相对原子质量反思总结。
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3.2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三单元3.2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一、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3、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4、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的信息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原子的内部结构、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三、教学模式探究式四、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很小的,那么请你们想象一下:一个原子和一个乒乓球放在一起的情景是怎样的?[讲解]那就相当于乒乓球和地球体积之比。
[投影]教材P53图3—8[提问]原子那么小,还能不能再分?[投影]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可见,原子内部还有更小的粒子。
那么,原子的结构究竟怎样呢?[板书]一、原子的构成[观察]P55原子构成示意图[介绍]: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我们知道原子、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那么,能否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观察]教材P55页表3-1,概括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数量、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投影]教材P55页表3-1,表3-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是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5、不同种类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们对原子的结构了解多少?小结后板书: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同学们,你们知道氢、碳、氧、钠、硫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吗? (可提示学生参考教材P54表3—1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原子的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的表示意义。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形和表格数据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3、体验假设与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应用。
情感与价值观:1、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观点。
2、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原子的构成。
2、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关系。
3、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及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的排布特点。
教学模式:模型和图表探究式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原子结构模型图、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过程:板书提纲一、原子的构成质子(+)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1、原子{核外电子(-)2、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特点:分层排布(运动)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3、各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及性质:(1)、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8(He=2),不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2)、金属原子:最外层<4,易失去电子,性质不稳定(3)、非金属原子:最外层大于或等于4,易得到电子,性质不稳定六、练习题:1.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它的质子数是()A.2B.4C.6D.82、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事故。
事故发生时,放射性原子氮-16可能短暂时存在。
氮-16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
下列关于氮-16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9 B.相对原子质量为7C.和普通氮原子是相同的原子D.和普通的氮原子属于不同种原子3、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比原子大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可以D、分子间隔大,原子间隔小4、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小微粒B、原子不一定是在运动的C、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D、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的5、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 原子不存在带电粒子,因此不显电性6、原于是由多种微粒构成的,而决定元素原子化学性质的是( )A.核外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质子数D.中子数7、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原子的是( )8、下列有关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②带负电荷③不显电性④不能再分⑤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⑥质量大约与该原子相当⑦带正电荷A、①②⑥B、①⑥⑦C、③⑤⑦D、④⑤⑥七、5分钟检测题:1、原子弹原料铀原子的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3,此铀原子核电荷数为()A、51B、143C、92D、2352、右图所示的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是,核外有个电子,第二层有个电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原子的结构和记住原子中各微粒带电情况和关系,了解相对原子质量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资料,多媒体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信息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辩证观,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
【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及电性关系,核外电子的排布。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学法指导】交流,讨论,相信与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