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积累本要求

合集下载

22版:掌握文言实词的积累方法

22版:掌握文言实词的积累方法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师”,指老师,作名词用;后“师”,从师学习的意思,作动词用。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7)表示“拜访”的实词有:顾、访、拜、谒、诣、过、造、存。
(8)表示“告诉”的实词有:诏、敕、诫、白、禀、谓、喻、陈、谕、赞。
(9)表示“违背”的实词有:违、背、乖、忤、逆、牾、倍(通“背”)、迕。
(10)表示“劝说”的实词有:说、劝、讥、讽、谏、规。
(11)表示“继承”的实词有:继、续、承、绍、嗣、袭、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为”,治理的意思,作动词用;后“为”,被,作介词用。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退




(说明:除一级核心实词外,其余实词是梳理近十年各地高考卷出现频率而得出的。)
二、文言实词积累方法
1.分类记忆法
文言实词浩繁复杂,适当地归类识记,效果很好。如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表授予的,如征、召、辟、拜、除、迁等;表罢免的,如黜、罢、免、削、夺、废等;表调动的,如迁、调、改、转、出、徙等。人物类的词语,表年龄的,如孩提、豆蔻、及笄、加冠、而立;表性情的,如直、清、聪、狡、佞、贪;表修养、才华的,如精、修、通、博涉、善属文等。表示社会状态的,如治、乱、兴、衰、盛等。

积累文言词语方法

积累文言词语方法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夹杂)
又间焉? ——《刿论战》 (参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一会儿)
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中间)
又间令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涉世家》 (暗中)
(3)绝
以为妙绝。 ——《口技》 (极点)
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消失)
4、于:欲有求于我也() 能谤讥于市朝() 皆以美于公()
5、若:①仿佛若有光()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公不若君之美也()
曾不若孀妻弱子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若为佣耕,富贵也()
④若有作奸犯科()
6、及:①及郡下,诣太守() 及肃过浔阳
②公能及君也()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公美? 翻译:
乃丹书帛曰。 ——《涉世家》 (写)
(7)上
上使外见兵。 ——《涉世家》 (皇上)
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 (身体上的)
(8)见
昨日见军帖。 ——《木兰诗》 (看见)
刿请见。 ——《刿论战》 (拜见)
才美不外见。 ——《马说》 (通“现”,显露)
(9)比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裙中。——《核舟记》 (靠近)
(27)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 (扶,持)
上使外将兵。 ——《涉世家》 (率领,统率)
项燕为楚将。 ——《涉世家》 (将帅,将领)
(28)顾
顾野有麦场。 ——《狼》 (看见)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看望、访问)
(29)胜
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涉世家》 (尽,全部)
比至,车六七百乘。 ——《涉世家》 (等到)

五年级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五年级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五年级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五年级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如下:一、实词: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卑:非天质之卑(低下)备:前人之述备矣(详尽)被:被于来世(通“披”,披着)鄙:鄙人不知忌讳(鄙陋、鄙俗)毕:群响毕绝(完全,全部)薄:薄暮冥冥(迫近,逼近)裁:手裁举(通“才”,刚刚)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曾经)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乘: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诚: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除: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辞:蒙故业,因遗策,不敢辞(推托,拒绝)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排列)箪: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用箪盛,用箪抬)道: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得:既窈窕以寻壑(得到,获得)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越过,度过)固:江山险固、易守难攻(坚固)观:古文观止(欣赏,观赏)患:无冻馁之患(忧患)或: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有时)即:即书诗四句(写,提笔写)既:既醉而退(已经)疾:疾风知劲草(猛烈)及:及鲁肃过寻阳(等到)加:而山不加增(更加,愈发)将:若属皆且为所虏(将领,大将)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处在偏远的江湖间)具:尚衡不能具其对(详细;详尽)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恢弘志士之气:(意思是使志士之气重新振作起来。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激发、勉励。

)不宜妄自菲薄:(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适宜。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于堵塞人们忠贞进谏的道路。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以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办法。

)察纳雅言:(认识和采纳正确的言论。

)深追先帝遗诏:(深深追念先帝的遗训。

)有司:有关部门。

举贤以自佐:(选拔贤人用来辅佐自己。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桓、灵二帝的作为没有一次不叹息痛心遗憾的。

)亲小人:(亲近小人。

120个文言实词积累

120个文言实词积累

(极品)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成语实词积累公考

成语实词积累公考

成语实词积累公考
1.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2.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3. 牵强附会:把没有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4.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5.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拘泥于常规,缺乏创新精神。

6.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7.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8.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9.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10.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这些成语实词在公考中经常出现,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题目,提高答题准确性。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成语实词,也可以提高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完整版)公考备考言语类~实词积累

(完整版)公考备考言语类~实词积累

2017.1.16实词:攫取:+劳动果实(固定搭配)。

掘取:挖掘的意思。

呈现:事物的形态、颜色等外漏。

呈献:将物品、意见等贡献给别人。

反应:受刺激后产生的后果。

“反应迟钝”反映:表现出来。

撺掇:煽动、怂恿。

篡夺:皇位、地位、权利。

琢磨:不停去思考打量。

捉摸:猜不透。

规劝:郑重地劝说。

沟通:疏通,交流。

告诫:警告。

疏导:疏通+引导。

藏匿:消极,躲起来。

隐藏:中性隐匿:消极,罪犯财产。

比肩:和…….并列媲美:差不多深厚:友谊,感情;内力,功底;博大,雄宏:北方的山很深厚。

深远:影响,意义深沉:声音低沉;程度深;不外漏深邃:深奥,高深,不易理解全面:重在广完备:重在完善重新:再一次辗转:反复不定固定搭配:释放潜力;压缩空间;宣泄情绪;营造氛围;维护正义;违抗命令;密切联系;扎实的基础;2017.1.17实词:失意、失败:都用于人。

杜绝、禁止:是指外力不让做一些事情,程度较重。

避免、放弃:是指主动去做,程度较轻。

衍化:指演变发生变化固化:指对事物形成某种固定的看法揭露:常与恶行相对应,偏贬义暴露:露在外面,无所遮蔽,暴露无遗之意。

折射:非直接相关主体,常用搭配折射社会问题影射:直接相关主体爱慕:因喜爱或敬重而倾慕、向往,一般搭配人羡慕:因喜爱他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能达到期许、期待:均包含期望、希望的语义牵引:一种牵扯、一种主动带领指引:仅仅指出方向筹备、策划:事先把一切都先准备好筹措:+资金、物质奇崛:笔墨新奇刚健性格: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侧重骨子里的)品格:人的品行,多指道德方面(后天的、由性格渗透出来的)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的制度、章程规定:对某一事物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理清:用于有条理的事物;+头绪、思路厘清:弄清楚,+关系、原则、任务干涉:过问或制止,不该管你却管,态度强硬,贬义干预:第三方介入,表关心、过问别人的事,没有强行管制,中性。

实词积累120个

实词积累120个

实词积累120个摘要:1.实词的定义与重要性2.实词的种类3.如何有效积累实词4.实词积累的实际应用正文:【实词的定义与重要性】实词是汉语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与虚词相对应。

实词能够表示事物的属性、动作、状态等方面的意义,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

掌握丰富的实词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实词的种类】实词可分为以下几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概念的词语,如“人”、“桌子”、“北京”等。

2.动词:表示动作或过程的词语,如“吃”、“走”、“学习”等。

3.形容词:表示事物属性的词语,如“美丽”、“高大”、“红色”等。

4.数词:表示数目或顺序的词语,如“一”、“二”、“第三”等。

5.量词:表示度量单位的词语,如“个”、“台”、“斤”等。

6.代词:可以替代名词、数词、量词等词类出现的词语,如“我”、“你”、“这”等。

【如何有效积累实词】1.阅读:多阅读各类书籍和文章,通过阅读理解,积累词汇。

2.记忆:将生词、难词进行整理,定期复习,巩固记忆。

3.实际运用:在写作、日常交流中尽量使用丰富的实词,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4.学习语法:通过学习语法知识,了解词类的划分和词义的辨析,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实词。

【实词积累的实际应用】实词积累对于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写作中,丰富的实词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在日常交流中,恰当使用实词有助于准确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实词积累也是各类汉语考试(如高考、四六级、考研等)的重要内容,掌握好实词能够为考试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总之,实词是汉语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掌握丰富的实词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实词积累(本)

实词积累(本)

﹛实词积累:本﹜一、品读只许州官放火田登为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俗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品读练习】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田登为.郡守__________________ ②怒人触.其名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举州皆为“灯”为“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此”应解释为( )A.本来就是这样。

B.根据在此。

C.原本如此。

D.所以这么说。

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字“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为“本来、原来”之义。

( 附: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

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

)【附加练习】1.连线题,将下面左栏“本”字的释义与右栏的例句中“本”字的意思进行匹配。

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A.凡植木之性:其本欲书,其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种树郭橐驼传》②根本、基础。

B.臣本布衣,躬根于南阳。

《出师表》③本来,原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曲突徙薪
1.过
拜访
客有过主人者。
2.突
烟囱
见其灶直突。
3.傍
同“旁”,旁边
傍有积薪。(薪:柴草)
4.更
改变
更为曲突。
5.徙
迁移,挪
远徙其薪。
6.不
同“否”,否则
不者,且有火患。(且:将)
7.患
灾祸
不者,且有火患。
8.应
理睬
主人默然不应。
9.果
果然
俄而家果失火。
10.息
同“熄”,熄灭
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破万乘之燕,复齐墟。
上车弗谢而去。
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
为士卒倡曰:可往矣!
宗庙亡矣,魂魄丧矣。
归于何党矣!
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
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
而驰乎淄、渑之间。
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厉气循城。
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枹鼓之。(援:)
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绝:)
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趣火来上,视绝缨者。
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显:)
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
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
卒尽欢而罢。(罢:)
居三年,晋与楚战。
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
首却敌,卒得胜之。(首:卒:)
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
2.酣
酒酣,请鲁君举觞。(觞:)
3.兴
鲁君兴,避席而择言曰。(避席:)
4.令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美:)
5.进
进之禹,禹饮而甘之。(甘:)
6.疏
遂疏仪狄,绝旨酒。
7.绝
遂疏仪狄,绝旨酒。(旨:)
8.敖
易牙乃煎敖燔炙。(炙:)
9.亡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以:)
10.进
和调五味而进之。
11.觉
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旦:)
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而往酤。(或:)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而往酤。(酤:)
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龁:)
欲以明万乘之主。
此人主之所以为蔽。
15.蔡邕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
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
比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
何不施祸以谴之?
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
前人以履大王,辱莫甚焉。
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
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
22.晏子忠上而惠下
汝之道何能?
晏子默然不对,出。
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其动乎?
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
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
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
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
可谓忠上而惠下也。
如有营,予佐尔贾。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
特示故人意耳。(故人:)
皆阳应曰:诺。
公屡促之,必如约。(促:)
乃伪为屋券。
列贾五百金。
公拆袄,出珠授之。
封识宛然。
6.《梦溪笔谈》二则
1.日禺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
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乃:)
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
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
是时火息。
必令畅谈乃已。
11.粉饰
加工润饰。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10.申屠蟠重节义

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
蟠时年十五,为诸生。
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明:)
4.表旌
立碑铭表彰。
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尚:)
5.哀矜
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
乡人称之。
蟠父母卒,哀毁思慕。
12.听
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
13.远
遂推南之威而远之。
14.色
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15.临
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
16.盟
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
17.尊
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
18.调
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
19.无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与:)
20.属
梁王称善相属。
4.黎丘丈人
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昆:)
“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7.将命
将命者告主人曰。
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乡邦所宗。(素:)
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
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方:)
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16.优孟马谏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长:)
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
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12.又答王庠书
别纸累幅过当,老病废忘。
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
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
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尔:)
实无捷径必得之术。(得:)
6.学者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愿:)
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
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
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之:)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
扶而道苦之。(道:)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
吾为女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女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
昔也往责于东邑人。
嘻!是必夫奇鬼也。
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
明旦之市而醉。
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
遂逝迎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
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夫:)
初,颖士常造门。(造:)
未之面,极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
所恨与子非亲属。
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忽:)
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8.张释之执法
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
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释之治问。
县人来,闻跸,匿桥下。
7.奏
13.荆人夜涉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暴:)
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
军惊而坏都舍。(都:)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表:)
此其所以败也。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
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14.宋人有酤酒者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平:)
遇客甚谨,为酒甚美。(谨:)
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
且人所急无如其身。
20.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
太宰因弗复见也。
21.鬼怕恶人
艾子行水涂。
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
有人行至水,不可涉。
前有一小沟,顾庙中。
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
神像直有如此亵慢!
以衣拂饰,捧至座上,再拜而去。
大王居此以为神,享里人祭祀。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
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某:)
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夫:)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著:)
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
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得:)
公劳之曰。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皆曰:“然。”
如有营,予佐尔贾。(予:)
5.记王忠肃公翱事
每迎女,婿固不遣。
恚而语女曰。(语:)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而:)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而固吝者何?(何:)
女寄言于母。
夫人一夕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跪白公。
出,驾而宿于朝房。
旬乃还第。(旬:)
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与太监某守辽东。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
赠大珠四枚。公固辞。(辞:)
遂隐居学治京氏《易》。
因博贯五经。
兼明图纬,学无常师。
子居病困,以身托蟠。
蟠即步负其丧。(步:丧:)
从事义之。
15.特征
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凡:)
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
11.宋弘为国选才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
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几:)
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
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
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9.蒲留仙写《聊斋》
1.脱胎
取法前人化为己出
盖脱胎于诸子。(于:)
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3.落拓
贫困失意景况凄凉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
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每临晨携一大磁罂。
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
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置:)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执:)
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
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
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
荫蔽
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报:)
遂败晋军,楚得以强。
18.弈喻
予观弈于友人所。
一客数败,嗤其失算。
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逮:)
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颇:)
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局将半,予思益苦。
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数:)
愿子还视之,去而顾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