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304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悲怆(chuàng)呕心沥血(lì)比翼双飞(yì)B. 振聋发聩(kuì)潜移默化(qián)赴汤蹈火(fù)C. 振臂高呼(zhèn)雕梁画栋(diāo)惊心动魄(pò)D. 潜龙勿用(qián)破釜沉舟(fǔ)翻箱倒柜(dǎo)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欣欣向荣碧波荡漾B. 振聋发聩潜移默化赴汤蹈火C. 雕梁画栋惊心动魄翻箱倒柜D. 振臂高呼欣欣向荣碧波荡漾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B. 这位作家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现实主义大师”。
C. 通过这次比赛,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艺,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D. 由于缺乏经验,他在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失误,导致任务延期完成。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古典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B. “这是什么意思?”老师问,“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吗?”C. 我最欣赏的是他的乐观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积极面对。
D.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建议你也去看看。
5.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美丽的桥,架在天空中。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照亮了我们的心房。
C. 那座山犹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壮观无比。
D.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乏味,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我曾问过自己,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会做什么?我会去哪里?我会怎样度过这宝贵的时光?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让我陷入沉思。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自由和平等作为西方的重要价值观而在我国广为流行。
也有学者认定中国古代哲学中早已具备自由平等思想。
这种比附最早出现在章太炎的著作中。
章太炎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撰写文章,把孔子描绘成托古改制的祖师爷,试图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章太炎则选择了佛教和老庄学说,首次提出庄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有新人耳目的效果,也让国人在哲学上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不过,我们认为现代的自由平等观与庄子精神并不契合。
罗祥相认为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在概念内涵、思想重点以及思想的时代背景乃至对世界的经验和思考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差异。
不仅“逍遥”无法对应“自由”,“齐物”也无法对应现代的“平等”。
今天我们所说的平等是一种社会价值,它认定一个社会中的全部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庄子的齐物思想与现代平等观之间的区别甚为明显。
首先,二者包含的范围不同:庄子的“齐物”就是平齐万物或者万物齐一,而现代的平等主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
其次,二者的受众不同:庄子的“齐物”所面对的是个体,主要针对士阶层,以隐士为中心,而现代平等观面向社会上的一切公民。
再次,二者的目的不同:庄子的“逍遥”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无待”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齐物”意在指出进入“逍遥”境界的途径。
平等则是公民为之奋斗的终极的价值追求。
笔者以为类似于“道”“命”“逍遥”“齐物”这样的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无法也没有必要硬译为现代汉语。
“逍遥”“齐物”与现代社会中的自由平等或许有若干的相似之处,但它们绝对不能等同,等同起来就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B. 箴言(zhēn)C. 倔强(jué)D. 蹒跚(p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受启发。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弄明白。
D. 同学们都积极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触摸天空。
D.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一格,让人难以捉摸。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
C. 他的文章写得天花乱坠,让人目不暇接。
D. 他的话言之凿凿,让人信服。
5. 下列句子中,表达意思最准确的是:A.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坚持不懈。
B.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锲而不舍。
C.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百折不挠。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持之以恒。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6.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
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__》。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文章内容省略]1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12. 第二段中提到的“他”指的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分)13. 第三段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举并分析其作用。
(4分)14. 文章最后一段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请简述。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届应(yìng)该B. 强(qiáng)迫强(qiǎng)迫症C. 模(mó)式模(mú)样D. 角(jiǎo)色角(jué)斗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B. 我们不能忽视任何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C. 他总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真是老当益壮。
B.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孤芳自赏。
C.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真是井井有条。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信心满满,真是百折不挠。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
5. 根据题目要求,下面的句子应该填入的词语是:“在这次比赛中,______ 他的表现非常出色。
”A. 尽管B. 因此C. 但是D. 然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
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作以婉约、细腻著称。
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短文略)1. 短文中提到的“他”是指谁?(5分)2. 短文中“他”为什么会感到困惑?(5分)3. 短文中“他”是如何克服困惑的?(10分)4. 短文的主旨是什么?(10分)四、作文(共4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中考语文模拟卷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潺潺流水(chán)漫步山林(màn)B. 惊愕不已(è)风驰电掣(chē)雷厉风行(xíng)C. 震耳欲聋(zhèn)琳琅满目(láng)碧波荡漾(dàng)D. 惊心动魄(pò)恍若隔世(huǎng)妙手回春(ch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认真阅读了《红楼梦》,对贾宝玉的形象印象深刻。
B.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我们的旅行计划被迫取消。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色,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D.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下列词语中,与“繁花似锦”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美不胜收B. 碧波荡漾C. 震耳欲聋D. 琳琅满目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真美,就像一个穿着彩衣的仙子。
B. 这本书很厚,厚得像一座山。
C.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5. 下列词语中,属于“ABAC”式结构的一项是()A. 自由自在B. 千辛万苦C. 一心一意D. 十全十美6. 下列词语中,属于“偏正短语”的一项是()A. 轻松愉快B. 风和日丽C. 人才济济D. 风吹雨打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个穿着彩衣的仙子。
B. 这本书很厚,厚得像一座山。
C.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个穿着彩衣的仙子。
B. 这本书很厚,厚得像一座山。
C.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个穿着彩衣的仙子。
B. 这本书很厚,厚得像一座山。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运用(共1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小说中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生活重压下,苦得像一个木偶人的中年闰土;因为被忽视而露出鄙夷神色的杨二嫂;在游船上认出衣衫褴褛卖牡蛎的于勒后,脸色煞白、语无轮次的菲利普先生;中举后欣喜若狂以致摔倒不省人事的范进;思贤如渴,亲自前往拜谒诸葛亮的刘备。
正是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让我们认识了人性的复杂。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lán shà yèB.jiān shà jiéC.lán shǎ jiéD.jiān shǎ yè2.上面文段中画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鄙夷B.语无轮次C. 不省人事D.思贤如渴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极目远眺,连绵的群山鳞次栉比....,气势磅礴,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为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真是无所不为....。
C.川流不息....的汉江水滚滚而来,汇集于丹江口水库,又经南水北调线渠道缓缓北上,润泽了干渴的北方。
D.5月1日,济南泉城公园全新开放,从湖上纵目四望,长堤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生睡眠不足,就会严重降低学习效率和思考状态。
B.对于这座纪念馆是否收门票的问题,有关部门出面予以否认。
C.在沿河风光带慢跑,能使人看到清澈的河水、青青的垂柳。
D.经过事实教育,全体医务人员对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问题有了正确认识。
5.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年级三班开展“走近非遗文化——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共4分)(1)任务一: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剪纸的特点。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提示,在横线上准确地写出汉字。
(3分)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XXX,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2.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⑤题必做,第⑥⑦两题选做一题)(12分)①XXX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XXX《行路难》)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XXX《无题》)③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XXX《江城子·密州出猎》)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恨苦。
(XXX《相见欢》)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⑥我们往往用XXX《望岳》中的“XXX如何,XXX了”来表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⑦《醉花阴》是XXX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诗句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下面的语段有两个病句,请把他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
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第2句,修改意见:小而言之,读书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素质,还能增长知识。
第3句,修改意见: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4.下面是某人对头发和牙齿生发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请仿照示例,从“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双手”五个人体器官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感悟。
(3分)嘴巴:舌尖上的美味,需要用心品味,才能真正感受到食物的美好。
5.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3分)我来到咸享酒店,看到了被打折了腿的XXX的悲惨遭遇;我来到富春江畔,领略了XXX笔下充满生机的自然美景;我来到苏州园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6.名著阅读。
(4分)仿照下面两个例句,按要求再写一个。
中考语文模拟考卷(附参考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憎恶(zēng)洗濯(zhuó)气氛(fēn)B. 拘泥(nì)感慨(kǎi)拘束(shù)酝酿(niàng)C. 沉溺(nì)挑剔(tī)摇曳(yè)涣散(hūn)D. 呕吐(ǒu)愚钝(dùn)惬意(qiè)氛围(fē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震摄陡峭狭隘气概B. 脸颊陡峭烦燥摩平C. 眷顾咄咄逼人情不自禁折服D. 蓬勃惊惶惦记踌躇不前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他酷爱围棋,一下课就拉同学们对弈,结果同学们怨声载道。
C. 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色彩斑斓,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D.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他处变不惊,迅速指挥村民撤离,确保了大家的安全。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的认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B.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群爱好摄影的青年,追求梦想的故事。
C.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各级部门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措施。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B.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 《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D. 《海燕》是散文诗,作者是苏联诗人普希金。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
()2. 《故乡》一文中,“我”与中年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3. 《艾青诗选》中,诗人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
()4. 《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因偷了丁举人的书而被打折了腿。
()5. 《背影》一文中,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翻越了月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1.我能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踱步(du )附和(h )悚然(s )膏肓(hu ng)B.投奔(b n)迸裂(b ng)辍学(chu )腼腆(ti n)C.凫水(f )惩罚(ch ng)不朽(xi )酝酿(ni ng)D.狭隘(y )魁梧(w )矍铄(ju )跌宕(d ng)2.错别字也能衍生一些锻炼思维的游戏。
下列成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用一个成语表达出来,所表达的成语中必须将这个成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4分)例:再接再本(变本加例)(1)天大物博()(2)日陈月异()(3)有微不至()(4)鬼机妙算() (5)粉身碎胎()(6)入花三分()(7)义邪词严()(8)浅恶痛绝()3.我能仿写下列句子(2分)例句:没有泥石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我的仿写:4. 看下面的一个简图,我们可以想象为足球停在球场上,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请充分发挥想象,再写出四种以上诠释。
(2分)1. 2.3. 4. (图)5.根据要求默写(6分)⑴王老师已经退休了,但他还忘我的工作,这种精神正如龚自珍的诗句描写的那样:“”(1分)⑵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的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建设祖国的浪潮,老一辈的建设者无不欣慰的说:“”(用赵翼《论诗》中相关的诗句填写)(1分)⑶高考落榜青年柳启奇面对挫折,依然刻苦学习,矢志不渝,当有人问他今后的目标时,他充满自信的说:“”(用李白的《行路难》中相关诗句回答)(1分)⑷优秀教师杨红英耕耘四十载,创造许多骄人的成绩,培育许多出色的人才。
退休后,在教坛继续发出自己的光和热,这真是(用李商隐的《无题》中相关的诗句回答)(1分)⑸写两句抒发积极向上精神的诗词。
(2分)A.B.二、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0分)6.甲乙两班同学为争得一面流动红旗发生了争执,而且越争越激烈.。
你想劝劝他们,该怎么说?(2分)我的劝说:(不超过十五字)7.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政变,对内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人们对其深恶痛绝。
夏明翰作字谜痛骂蒋介石,这个字谜是这样的:一车只装一斤,好个草包将军。
两个小孩相助,又请三个大人。
请你写出夏明翰谜中四个作为谜底的字:(2分)8.《江汉》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五言格律诗,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
,。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⑴下面是《江汉》诗的中间四句,请写出他们的恰当顺序。
(填在文中横线上)(2分)①落日心犹壮②永夜月同孤③秋风病欲苏④片云天共远⑵这首诗用了那些具有比喻意味的意象来作自我比况?请写出这些意象。
(2分)我的理解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我的理解三、阅读分析与理解(4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1分)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声,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几,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采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
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岗。
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
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快快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关羽、张飞都不高兴。
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
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
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
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
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侯,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
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大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
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
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
”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苹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
”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
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
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9.根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2分)司马徽再荐名士,口口口口口口口10.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口口口口。
(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四个字回答)(1分)11.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3分)刘备:关羽:张飞:12.请从下列三句名句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 (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名言]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②忽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2分)(卡片)关于修养的名句①②(13)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3分)我的理解:(二)读下列短文,按要求修改下面短文。
(8分)拔河比赛记得那是去年的一天下午,我们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
我瘦小,却能和女生一起当拉拉队的队员。
比赛开始了,我们拉拉队员一个动地喊:“加——油——,加——油——!”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手,象一只只小老虎,大家齐心协力地拉呀拉。
我们队排在最前面的是胡利民,他胳膊上的肌肉十分发达。
他咬紧牙,瞪大眼睛,只见汗珠从他那黑乎乎的脸上滚下来。
站在最后面的大力士李学庆也十分卖力,他就象力大无比的金刚,碣尽全力拉着,牙齿咬得紧紧的,脸都红了。
我们年级的其他运动员也都用尽全身力气拉着,但还是拉不过初三年级。
这时候,我们拉拉队大声喊:“加——油——,初二年级加油!”我们年级的运动员顿时精神振奋,个个拉紧绳子,脚使劲抵住地,身子向后倾斜……拴在拔河绳中间的红线向我们年级这边移过来了,但是好景不长,红线又移到初三年级那边。
红线一会儿移过来,一会儿又移过去。
就在红线移向我们时,初三年级运动员中的一个大胖子突然滑倒在地,我们年级运动员乘机把绳子一下拉了过来。
我们赢了,初三年级的运动员们都垂头丧气地座在地上。
通过这次比赛,使我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14.找出并纠正文中的错别字(如有相同的错别字,都必须找出来,但只需改正一次)。
(2分)我的发现:15.在原文中找出有语病的句子,并加以修改。
(2分)我的修改:16.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不够完整,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作一些补写。
(2分)我的补写:17.给本文写一则简短的评语,不超过50字。
(2分)我的评语:(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3分)吃苦是一种资本①吃苦,是一种资本。
(甲)②只是在影片里见过那位被击倒的拳击手,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浑身伤痕累累,嘴里还淌着血,却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花,给他鼓掌;只是在旅途中看过那赤脚的纤夫,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弯腰垂首将沉重的纤绳勒进隆起的胸肌……(乙)③(丙)你充其量是个旁观者。
(丁)④没有经历饥饿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耘者,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或者伸手乞讨的和。
终日打着饱嗝的人,除了需要一两根牙签剐剔牙齿,爱心和同情对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东西。
⑤没有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脸,过多的奉承让你长出发育不全的性格。
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失,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你绝对本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⑥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这个道理,近期报上刊载的两篇丈章正可佐证:⑦《中国青年报》驻宁记者在盛夏满怀深情地写道:《火炉南京:栖身墙下啥滋味?》文中描述了那些进城谋生的农民在蚊虫的叮咬和暑热的烘烤下,夜宿墙下、桥下、树下的艰辛。
而农民却说:“日子过得比老家好。
”⑧《金陵时报)一篇专稿报道,武汉市蔡甸区一年仅十九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七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悬梁自尽。
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一直泡在蜜罐子里长大。
蜜喝多了,竟会这般神经兮兮,这般脆弱。
⑨聪明的日本人,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前已经洞察了这种病变。
据说,为了让大和民族的后代依然保存父辈创业的秉性,不少学校特地设立劳动场所,让孩子们使用锉刀、榔头,目的是学会吃苦。
⑩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来免过于娇嫩了,还是狠狠心把自己推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吧,在成长的季节,吃苦经历是你成长的养分。
以后你就会知道这种养分价值无穷!18.“说你可怜,你一定没吃过苦,你就不具备这种资本。
”这个句子是从第①至③段抽出来的,它应该补在处。
(1分)19.(2分)第⑦段事例所要证明的观点是第⑧段事例所要证明的观点是20.第⑨段中加点词语“这种病变”是指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我的理解21.第⑩段中加点词语“成长的季节”应作何理解?“养分”一词与前面哪一个词相呼应?(2分)我的理解22.这篇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论证和论证。
(2分)23.请为“苦,可以折磨人 ,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这一观点写出正反事实论据。
(4分)我的论据①②(四)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