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重难点突破(精讲)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和原子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 物质的组成 1. 宏观角度: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2. 微观角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3. 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 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

宏观和微观不可以混淆。

第二节 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分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周期表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甘肃兰州一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 错误;故选D。

中考化学总复习 考点清单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讲解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

中考化学总复习 考点清单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讲解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

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
得电到子(d,é dà趋o) 于达到相
对稳定的结构。
最外层 电子数
<4,易 失去 电子,属于金属元素 (氢、氦除外)
>4,易 得到(电dé d子ào),属于非金属元素
2021/12/8
第十五页,共四十五页。
中考考点(kǎo diǎn) 清单
【特别提醒】根据常见元素(yuán sù)的质子数、原子序数绘

核外电每子个电子带1个单位________负___电荷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021/12/8
第十一页,共四十五页。
中考 考 (zhōnɡ kǎo) 点清单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高频考点)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 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 量越高。离核最近(zuìjìn)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 层,依次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 也叫最外层。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做分层排 布。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 七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 不超过2个)。
制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步骤(以硫原子为例):
步骤一:画圈;步骤二:在圈内标出核电荷数(质 子数),并在前标“+”;步骤三:在圈外画出核外电 子层并标出各层上的电子数。
2021/12/8
第十六页,共四十五页。
中考考点(kǎo diǎn) 清单
3.离子
(1)定义(dìngyì)带:电荷
(diànhè)
的原子(或原子团)。
因就是花的香味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到嗅觉器官(qìguān)而 被感知。故A正确。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如冰、水、水蒸气的构成粒子都是H2O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2)性质:①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小);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运动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热胀冷缩的原因);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小]。

物质挥发、扩散、溶解等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酒精与水混合后的总体积比两者体积之和略小、气体易被压缩等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3)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描述具体分子的构成时原子要具体化。

如果指明一个(或每个)分子,则后面原子也要根据化学式说明相应原子的个数)。

如水(H2O)可以描述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过氧化氢(H2O2)可以描述为:“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4)应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都是由H2O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空气是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的,是混合物)。

2.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即元素守恒),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生成新物质)。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为:分子(3)结构:①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②相对原子质量:以1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单位为1。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过关复习 (含解析)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过关复习 (含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分析解读】1.本单元知识中物质与元素、原子、分子以及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等均是中考的热点,特别是与之相关的高科技信息题是近几年中考的命题方向。

命题中形式多样,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将抽象具体化,对比记忆是复习的有效方法。

2.有关元素、分子、原子的概念辨析以及应用这些概念描述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在中考中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3.结构示意图及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知识点,常以图片或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并且会结合热点新闻、新材料为素材考查。

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的题目将会成为主流。

在备考时要对所给信息进行科学评价、判断正误,进行知识迁移。

【典型试题】一、分子的概念和特征例1. (2017•河池)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B. 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C. 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答案】D【解析】A.原子中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原子不是实心球体,A错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气味是物理性质,无法由单个分子保持,应该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集体表现出来,B错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均可形离子,C错误;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正确。

二利用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例2 (2017•海南)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答案】B【解析】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合理;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分子数目不变,故解释错误;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变化,故选项解释合理;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合理;三原子的构成例32 (2017•威海)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答案】C【解析】A.原子的构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B说法正确;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说法错误;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D说法正确;四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离子的形成例 4 (2017•云南)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11 B.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C.最外层有1个电子D.该原子有3 个电子层【答案】B【解析】A.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11,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C解析:CA、①是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稳定结构,④为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稳定结构,所以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都属于0族,故A正确;B、由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可知,示意图中只有③、⑥的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故B正确;C、②属于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⑤属于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能形成AB型的化合物,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①和④都达到了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故选:C。

2.用“●”和“〇”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所示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 C解析:C【分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A、该物质中有一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该物质中有一种原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原子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该物质中有两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D、该物质中有一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硅C.氯化钠D.二氧化碳D解析:D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B.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解析:CA、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说明反应生成了水。

中考化学考点知识点聚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讲:物质构成的奥秘

中考化学考点知识点聚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讲: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2分 2分 ()()()()10=⎧⎪⎨⎪⎩⎧⎪⎨⎪⎩定义: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构成:由原子构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原子化学性质相同
原子核包括质子带正电和中子不带电质子数为、中子数为的一种氢原子除外构成微观构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分层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他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物质()()()()()112O Si Al Fe 16⎧⎪⎪⎪⎪⎪⎧⎪⎪⎪⎪⎪⎪⎪⎪⎪⎪⎨⎨⎪⎪⎪⎪⎪⎪⎪⎪⨯⎪⎪⎩⎪⎧⎪⎪⎪⎨⎪⎪⎪⎩⎩⎧⎪⎪⎪⎪⎨⎪⎪⎪⎪⎩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定义:带电的原子活原子团离子分类:阴离子、阳离子符号写法、意义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和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地壳中含量由高到低,前四位:、、、宏观组成—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元素符号写法、意义元素周期表:7个周期横行、个族纵行物质()⎧⎪⎪⎪⎪⎪⎪⎪⎪⎪⎪⎪⎪⎪⎪⎪⎪⎪⎪⎨⎪⎪⎪⎪⎪⎪⎪⎪⎪⎪⎪⎪⎪⎪⎧⎪⎪⎪⎧⎨⎪⎪⎨⎪⎪⎪⎩⎩⎩
混合物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氰化物、酸、碱、盐和有机化合物分类纯净物单质。

中考化学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中考化学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4.(2015凉山州)我的家乡四季如春,美景如画,素有“小春城”的美誉。
下列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 )
D
A.初春的滨河路柳絮飞扬
B.盛夏的瀛洲园百花斗艳、蜂飞蝶舞
C.深秋的龙肘山万亩杜鹃黄叶飘落(piāo luò)
D.寒冬的绿地广场梅园腊梅绽放、花香四溢
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
命题点3 微粒(wēilì)结构示意图 1.(2016乐山)下列粒子(lìz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是( B)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命题(mìng tí)点4 元素及元素符号
1.(2017攀枝花)银针(yín zhēn)是中医针灸的常用器械。银的元素符号是( B )
A. Au
B. Ag
C. Mg
D. Hg
2.(2015乐山(lè shān))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
A.氧
B.硅
C.铝
D.铁
3.(2017自贡)每100 g黑木耳中含0.185 g铁,是常见天然食品中含铁量最高
【方法指导】在利用微观粒子的性质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时,应注意分子性质与物理现象 之间的对应关系,常见现象的关键词与微粒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蒸发、扩散、挥发→微观粒子在不停地运动;
(2)体积变化、三态变化→分子间有间隔;
(3)很小体积的物质由多个微观粒子构成(gòuchéng)→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第九页,共三十四页。
类型(lèixíng)3 元素及元素符号
【例3】下列关于(guānyú)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同种原子的统称为元素
B.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C.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