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公开课
《老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王》,使学生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老王》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年人,他面临着生活的艰辛和困境,但依然保持乐观和善良。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难点:理解老王的生活困境以及他乐观的心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老王的生活背景,引起学生对老王的关注和同情。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老王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他的乐观心态。
3.4 课堂讲解对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谈谈对老王的看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老王》文本5.2 辅助材料:有关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图片、视频等资源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事先阅读《老王》文本,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讲解要点。
6.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老王》文本,了解老王的生活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对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7.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7.3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有关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王的生活环境。
《老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老王》,了解作者杨绛及其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老王》是著名作家杨绛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与老王相识、相处的过程,展现了老王善良、诚信、谦卑的品质。
2. 人物分析:老王是一个穷苦人,身患残疾,生活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善良、诚信、谦卑的品质。
3. 情节梳理:作者一家与老王的相识、相处过程,包括老王为作者家送冰、送香油等事件。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把握老王的形象特点及其所蕴含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作品,感受语言的美感,体会作品情感。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分析作品主题。
3. 写作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杨绛及其作品《老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作品,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
3. 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老王的形象特点及其所蕴含的主题思想。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所展现的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6. 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学生能熟练掌握《老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了解作者杨绛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环节,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能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创作。
老王公开课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 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 吉 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 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 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 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 作《谈艺录》、《管锥编》 等。
关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 爱 尊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 重 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 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品味真情
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 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 节?
合作探究:
善良老实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 经常照顾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
以善良体察善良。
关注老王
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是我们所看 不见的地方也有着许许多多像 老王一样遭遇的人,我们不应 该忽视他们的存在。
角落里的哭泣
这个在街上卖红 薯老人的三轮车 链条被城管人员 剪断,前轮钢丝 被城管踩断。城 管干完就走了, 老人靠着墙哭泣。 好心的路人纷纷 向老人施出援手, 大家帮他把钱收 到怀里。
生 活 艰 苦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 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 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 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 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善
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 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钱;
(提示:生活、为人 两方面考虑)
老王是一个心好,老实 厚道,有良心,关心人 但一生凄凉艰难,生活 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
第11课《老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老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老王》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阿长、老王、父亲、卖油翁,这些小人物虽然很平凡,并且各人身上又都有弱点,然而他们的身上又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这一单元的学习要求是:熟读精思,把握文章内容;尝试从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反复出现的句子解读中,感受文章的主题、意蕴。
《老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
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
文章不仅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还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愧怍之情。
【教学设想】《老王》这篇文章,学生认真读几遍,就能感受到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照以及老王对作者一家的好,可是要深刻理解本文的主旨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作者一家明明也是很关照老王的,可为什么还会产生愧怍之情呢?基于这样的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从文末中心句的角度切入文本,然后从三个方面“解读不幸者"解读幸运者”“解读愧怍之情"来研读文本。
【教学目标】结合背景,感悟老王及作者身上的人性光辉。
咬文嚼字,从语言品析中体会作者的愧怍之情。
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心、善良之心。
【教学过程】改变题目、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跟随作家杨绛要去认识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老王,了解他的人生经历。
我们都知道,杨绛是文学大师,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坛都享有盛誉。
那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课文的题目《老王》可不可以改写《王老》?“王老”——指受人尊重、有名望的人“老王"——1.亲切2.作者与老王熟悉同学们的态度很明确,文章的题目决不能改成《王老》,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个人?今天,我们来学习杨绛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老王》,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抓中心句、巧妙切入本节课,我们从中心句的角度来切入文本。
《老王》公开课优秀课件

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给你送文教来学参香考书油)和鸡蛋
时,你哪些地方会比杨绛做得更好?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 幸 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 帮助改善他们 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 觉得对老王的 关爱还不够, 所以感到“愧怍”。
赠言
特蕾莎(Mother Teresa) [1910-1997]
[南斯拉夫/印度]
极富爱心
关爱
善
(人道主义精神)
找出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的句子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老样王子幸在非生常者命怕最人的后, 作愧的者日心怍子里里。只, 身有同子情僵和直,
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 作者每每
为什么作者觉得愧怍?
假如你是作者,老 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 总 觉得在他生前, 对他关爱不够。 (语
王致中, 17岁, 在贵州以背煤为 生。一筐煤40公斤, 从煤坑向上爬 100米, 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 挣1元 人民币。
向往? 茫然? ……
我们的生活被太多假象所蒙骗, 以至 于缺少了真爱与关怀, 在大多数人的 眼里, 街边的乞讨, 都是有组织的集 团操纵, 为此人们忽略了真正需要帮 助的人群。
王
三轮车谋生无疑
居住——
荒僻的小胡 同, 塌败的小
是雪上加霜, 困 难重重, 老王收 入低, 居住条件
屋
差, 老王的生活
“苦”。
(2)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 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 对待老王?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身体之苦: 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 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 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字词
伛 yǔ 攥 zuàn 惶恐 huáng 荒僻 pì 塌败 tā 取缔dì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王》,使学生了解老王的生活背景,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老王的人物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老王的关爱与尊重,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老王的生活背景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老王的人物特征,体会作者的关爱与尊重。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老王》课文及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王的生活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王的生活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作品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老王的人物特征,体会作者的关爱与尊重。
4.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解答学生疑问。
5. 情感体验: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七、评价建议: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 学生可以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九、教学计划:1.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后续课程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老王》公开课课件

目录
• 《老王》的背景介绍 • 《老王》的内容解析 • 《老王》的艺术手法 • 《老王》的文学价值 • 《老王》的教学设计 • 《老王》的课堂互动环节
01
《老王》的背景介绍
《老王》的作者介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语言大师,被 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之一。他的作品以描绘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而著 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意象与主题关系
将意象与主题紧密结合,通过意象表达主题,使 主题更加突出、深刻。
04
《老王》的文学价值
《老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现代文学经典
作为杨绛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老王》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散文的 佳作。
反映时代背景
《老王》通过描绘普通人的生活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 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历史 的深刻思考。
《老王》的语言特色
朴实自然
语言简练、质朴,贴近生 活,展现了农村社会的真 实风貌。
生动形象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地域特色
融入了地方方言和俚语, 增强了作品的地域文化特 色。
03
《老王》的艺术手法
《老王》的叙事技巧
Hale Waihona Puke 倒叙手法伏笔与照应通过倒叙的方式,将故事的高潮放在 开头,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使故事更 具吸引力。
广泛认可
《老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被选入多种文学教材和读本,成为学 生们学习现代文学的重要篇目。
05
《老王》的教学设计
《老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老王》一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杨绛的 写作风格。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善”和“苦”,体会作者的“善”与“愧”。
2、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3、品味作品中的仁爱精神,培养爱心、善心、同情心。
一、导入二、作者介绍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
其丈夫钱钟书,著有小说《围城》。
三、字词基础伛()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翳()镶()嵌()塌败:滞笨:取缔:愧怍:四、整体感知1、你能用两个词概括老王的一生吗?(提示:生活、为人两方面考虑)老王的生活处境是,老王的内心情感是。
2、在你心目中,老王是一个什么形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
”的句式表达出来。
五、讨论探究1、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作者用了什么顺序组织材料?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老王的“苦”和“善”分别有哪些表现?老王的“苦”老王的“善”顺序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表现作者特殊心情的一句话),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六、赏析语言题目见课本76页课后第二题七、作业:完成《南方新课堂》第9课练习;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形成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 吴晗一家的悲惨 遭遇,钱锺书忽然对着费孝通说:“你记得吗?吴晗 在1957年‘反右’时期整起别人来不也一样地无情得 很吗?”他对知识分子之间的相互倾轧深恶痛绝。 夏衍和胡风是20多年的老朋友 “ 彻底揭露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罪恶活动,是我们革 命事业一个伟大的胜利。这等于从我们的身体上割掉了 一个足以致命的毒瘤。”“阶级敌人一刻也没有睡觉, 他们处心积虑得在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缺口,他们在 ‘磨我的刀,窥测方向’。夏衍批判过胡风之后没有几 年,自己也接受了同样的批判。
老舍在1966年跳进湖水里,结束自己痛苦生命的时候,是 值得一个民族永远忏悔的事情。而老舍的文章《看透了胡风 的心》,写得也是够狠的。他并不知道,在将来的某一天, 他的生命比胡风结束的还要早。老舍在文章里写到:“原来 胡风并不只是心胸狭窄,而是别具心肠。原来他是把他的小 集团以外的人,特别是共产党,都看成敌人啊!他的文章里 引证了多少马克思、列宁、毛主席的名言呀,可是他要用” 钢筋皮鞭“毒打党内作家和进步作家,杀人不见血!这是什 么心肠呢?我猜不透!我只能说,除了受过美蒋特务训练的 人,谁会这么想一想呢?”老舍文章里用的问号和感叹号, 真的像匕首,刺向胡风的胸膛。
•这份愧怍,是作者自我灵魂的无情审 视,更是替一个未曾充分反省、忏悔 的时代树立的人类良知标杆。这,也 许就是并不着力描写伤痛和愤慨的杨 绛先生豁达平淡中的人生思索。
善良比聪明更可贵。 聪明是一种天赋, 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1、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 旧的三轮车;
2、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 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 3、老王不仅老,还只有一只眼,另一 只是“田螺眼”,瞎的。
4、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林筱芳:“杨绛先生……语言看起来平 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 乏,阴晴隐于其中……干净明晰的语言 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