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费罗
朗费罗的简介

朗费罗的简介
朗费罗(Leonardoda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之一。
他的才华横溢,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工程学、解剖学、天文学、地质学、数学和音乐等领域。
朗费罗出生于托斯卡纳大区的维因斯普雷,他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公务员,母亲则是一位农民。
朗费罗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对各种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自学和观察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在绘画领域,朗费罗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雕塑家,他的作品包括《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维特鲁威人》等。
他的绘画风格独具特色,注重细节、透视和表现力,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科学领域,朗费罗是一位卓越的发明家和研究者,他的创新包括飞行器、潜水艇、直升机、炮车、机械手臂等。
他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也非常深入,包括解剖学、天文学、地质学等。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朗费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作品被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
他的影响力也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和科学领域,他的思想和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名言“艺术和科学并行,互相促进”成为了后世人们追求全面发展的信条。
朗费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才华和成就远超过了他所处
的时代。
他的精神和思想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朗费罗名言名句

朗费罗名言名句
朗费罗(Roberto Lerfoly)是一位巴西作家和教育家,以其智慧的名言和警句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朗费罗的名言名句:
1. 知识是唯一的财富,它不会被偷走或减少。
2. 教育的目的不是填满一个桶,而是点燃一把火。
3. 一个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地摆脱贫困和无知的束缚。
4. 学习是环游世界的船票,它能带领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5. 教育是通向自由的大门,它能解放你的思想和潜力。
6. 真正的力量来自于知识,而不是武器或财富。
7.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权接受公正和优质的教育,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
8. 教育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它与年龄无关,而与心态有关。
9. 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10. 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伟大的人,教育只是开启这个潜力的钥匙。
朗费罗的名言名句鼓舞着人们追求知识和教育,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解放的力量。
他的话语提醒我们,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变得更好,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浅谈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

—
贩卖 黑 人 以及 强 迫 黑 人 与 白人 奴隶 服 苦 役 史 上最 黑暗
18 3 7
是 殖 民 地 资本 原 始 积 累 的 主 要 来 源
, `
” .
也 是美 国历
18 2 9
最 可 耻的 篇 章
,
18
4 年 1
,
以 对英 作 战胜利 而 驰 名 的安德 鲁 迁入
,
杰 克 逊 就 残酷 地 镇
,
。
海 华 沙 在外 祖
月 亮 神 的 女 儿 瑙 柯 密的 哺 育 下 成 长
.
童 年 时 代 就 学 会 了 各 种 鸟 类 和 野 兽 的语 言
.
掌握 了
射 箭 的本 领
长 大 之后
,
他 更精 通 了猎 人 的武 艺 和 老 辈 们 劳 动 的各 种 技 能
.
为了 替 母 亲 报
.
仇
,
他 和 父 亲 西 风 麦 基 凯威 斯 进 行 了一 场 生 死 搏 斗
“
`
沙 之 歌 》 的德 译本 的序言 里 这样 写 道 美洲
。
我 的赫 赫有 名 的朋 友在诗 的领域 里 为美 国 人 发现 了
,
是他 第一 个创 造 了 纯 粹 的美 国诗 歌
”
,
这个 诗篇 应该在 世 界文 学 的 万 神 殿 里 占一 个卓 越
. ,
的地位
《 海 华沙 之歌 》故事 的背 景
关于
.
诗人 在
18
4 年 5
6
月 2 日 的 日 记 中有 过 明 确 的 说 明
;
:
“
我终 于 想 出 了 一 个
,
朗费罗《我逝去的青春》解读

摘要:美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曾著作出一首颇为人们赞颂的短诗,即《我逝去的青春》。
其中融入了朗费罗童年的故事。
波特兰市给年少的朗费罗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与色彩。
本文主要讲述朗费罗的个人经历及《我逝去的青春》的中心思想,并详细分析其艺术手法,为读者更好地解读此诗做铺垫。
关键词:朗费罗;《我逝去的青春》;思想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是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1807年,他出生于波特兰市,父母都是律师界响当当的人物,从小的生活环境自然非常优越,也因此他从小受到文学知识的熏陶。
然而,在朗费罗步入中年时,他的生活颇为坎坷,父亲和兄长先后逝世。
到1851年,他最尊敬的母亲也离他而去。
亲人们逐一离去,给他的精神带来很大的打击,同时也对他的写作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母亲逝世的第三年,他便辞别教师这份工作,从此一心投入文学创作领域。
一、创作始于波特兰市在朗费罗辞去教师这份工作的第二年,他曾经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即波特兰市,这里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地方。
据了解,当他回到自己家乡时,他不但去过曼乔伊山,在这里一边散步一边享受明媚的阳光,而且他还游览过劳伦斯堡,曾趴在地上聆听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等。
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分钟都让他感觉到快乐、舒服。
在阳光照射的午后,他可以放松身心欣赏海上来来往往的船只,看着它们在碧绿蓝天的大海上穿梭,像一片白色的羽毛般美丽动人。
在这古堡里,他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诗意,而且这座古堡是他在痛失亲人之后唯一可以得到一丝安慰的地方,他把家乡与这片海的宁静融入他的诗里。
于是,他想写一首诗,用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但他一直都没有找到创作灵感。
一直到1855年,他的目标终于实现,由他创作的《我逝去的青春》刊登在《葡南月刊》上,之后又在其他月刊上发表。
这首诗刊登之后,他非常高兴,他在日记里有过记载,大致意思是:一天的忙碌之后,坐在火的旁边。
到了夜里,当他躺在床上时,一股波特兰——我的家乡——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涌现脑海。
《人生礼赞》精选6篇

《人生礼赞》精选6篇《人生礼赞》是诗人朗费罗较有名的的代表作,它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用充满激情昂扬的'笔调,激励人们积极面对人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下面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整理的《人生礼赞》精选6篇,仅供借鉴。
《人生礼赞》篇一一、看拼音写汉字liaokuo zhuangli wutai mingyun qushi chuangjiang shenwang huailian maizang( ) ( ) ( ) ( ) ( ) ( ) ( ) ( ) ( ) ( )chengfengpolang zhaoshi gaoshang zuji yiliu shatan shensheng hangcheng geqian( ) ( ) ( ) ( ) ( ) ( ) ( ) ( ) ( ) ( )juewang douzhiangyang zhenfen chenzhuowenzhong zhuiqiu yousuozuowei qiwang(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给下列字注音驱使埋()葬()昭示搁()浅三、多音字组词将埋重作为四、形近字组词躯()恋()昭()倘()遗()阁()振()稳()理()期()驱()峦()召()尚()遣()搁()震()隐()埋()欺()五、把词语补充完整。
()的战场()的舞台()的岁月()的足迹()的沙滩()的牛羊()未来令人()()过去()风()浪斗志()有()作()不断()六、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 ),( )世纪( )国较伟大的( )诗人,著作有《》《》等,你知道的关于他的名言有:()(&n(作者☆)bsp; )。
2、文中任命运驱使的牛羊指(),闯将指(),航程指(),搁浅、绝望指(),不要空想未来,不要怀恋过去指(),礼赞指()。
3、默写本诗。
4、写出各小节节意?5、诗人发出的行动号召是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它的理解。
朗费罗简介知识讲解

朗费罗简介
朗费罗,H.w.(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 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1807年2月27日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
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
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
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长达十八年,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
信息
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Voices of the Night),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生命颂》(即《人生礼赞》A Psalm of Life)、《群星之光》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
1841年出版诗集《歌谣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诗《铠甲骷髅》、《金星号遇难》,也有叙事中含有简朴哲理的《乡村铁匠》、《向更高处攀登》等。
诗中充溢了淬质奋发的精神和乐观情绪。
这两部诗集在大西洋两岸风靡一时,他从此以诗人闻名于世。
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尔德的军火库》、《桥》、《努伦堡》和《布吕赫钟楼及其他》等佳篇而为人称道。
《海边与炉边》(1849)包含了诗人向读者宣告创作意图的《献辞》以及通过造船的形象讴歌联邦的缔造的长诗《航船的建造》1850年发表了《李君裕的悲惨命运》。
2主要创作。
读朗费罗

绪” 。 诗的表达 是那样 生动 ,让年轻 的读者
感同身受 。此诗朴实无华 ,却谆谆教诲年轻 人如何生活,如何 奋斗,如何使人生 富含意 义 ,得到 了读 者尤其 是 青年 读者 的极 大共 鸣。它一经发表 ,好评如潮 ,被称作是 “ 美
国 良知 的 心脏 搏 动 声 ”和 “ 行 动 时 代 的道 德
寻 常 事 、 人 人 皆 具 有 之 寻 常 情 来 体 悟 契 证
向上 的精 神 ,反 映 了时代 的 需要 。他 生活 在1 9 世纪美 国社会和经济蓬勃 向上 的发展 时 代 ,一个年轻 国家 的生机显然感染 了思想敏
锐 的 诗 人 。坚 忍 不 拔 ,知 难 而 进 ,乐 观 主 义 成 为 他 的 诗 作 的 主 旋 律 。被 收 入 《 夜 吟 》 集
我 向 空 中射 一 支箭 ,/不知 它 落到 哪
里 ;/ 它 飞得 好 快 呵 , / 眼 睛跟 不 上 它 的 踪
迹 ,或 许 我 们 某 一 挚 爱 /航 行 在 茫茫 的人 生
大海 , / 遇 险搁 浅 , 绝 望 中看 见 它 , / 勇 气就
同样 是 “ 人 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一 主题 , 多少 文人 墨客无不 为之感慨万千 。中国古代三 国时的
一
石 都 渗透 着 他 的情感 和 思想 ,富 于浓 郁
的 情 趣 和 隽 永 的哲 理 。
读 一 首优 美 的诗 ,如 品一杯 茗 茶 ,馨 香绕怀 ,如痴如 梦,久久难 忘;读一首感悟
人 生 的诗 ,如 与诗 人 对 话 , 智 慧 之 光 辉 映 身 心 , 仿 佛 进 入 了 一 个 美 妙 的 境 界 , 流 连 忘
歌 声的 飞翔?/ 很久很久 以后 ,在橡树上/ 我
箭与歌ppt1 苏教版

2、构思巧妙
《箭与歌》之所以成为名篇,不仅由于它歌颂 了深厚的友情,而且由于它构思妙。诗人把箭与歌 以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语气叙述出来——都是送人 “空中”,都“不知落于何方”,又都是眼睛跟不 上。诗人的描绘抓住两者的相似处,将它们构成比 喻关系,化抽象为具体,使诗句充满形象感。
更妙的是,前两节戛然而止,并不急于道出用 意,而是给读者以思索玩味的余地,为第三节“卒 章显志”打下基础。这样第三节指出箭与歌的归宿, 就让我们豁然领悟到诗的主题。
By the winds of the wilderness of doubt; To stay at home is best. Then stay at home, my heart, and rest; The bird is safest in its nest; O'er all that flutter their wings and fly A hawk is hovering in the sky; To stay at home is best.
几首诗意象和语言运用各有特色。
《旧日时光》中用举杯饮酒及从前故乡生活的意 象,语言朴实清新,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民歌风 味。
《箭与歌》用“箭”与“歌”这两个意象,构成 比喻关系,化抽象为具体,使诗句充满形象感。
《别离》运用“挥手”、“辽阔”、“工作”、 “相逢”等意象,以具体描写始,以抽象的感悟终, 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和过程,容思于诗,侧重表达 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
家 之 歌 朗费罗
Stay, stay at home, my heart, and rest; Home-keeping hearts are happiest, For those that wander they know not where Are full of trouble and full of care; To stay at home is best. Weary and homesick and distressed, They wander east, they wander west, And are baffled and beaten and blown abou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费罗朗费罗,H.w.(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1807年2月27日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
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
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
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长达十八年,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
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生命颂》、《群星之光》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
1841年出版诗集《歌谣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诗《铠甲骷髅》、《金星号遇难》,也有叙事中含有简朴哲理的《乡村铁匠》、《向更高处攀登》等。
诗中充溢了淬质奋发的精神和乐观情绪。
这两部诗集在大西洋两岸风靡一时,他从此以诗人闻名于世。
朗费罗于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尔德的军火库》、《桥》、《努伦堡》和《布吕赫钟楼及其他》等佳篇而为人称道。
《海边与炉边》(1849)包含了诗人向读者宣告创作意图的《献辞》以及通过造船的形象讴歌联邦的缔造的长诗《航船的建造》1850年发表了《李君裕的悲惨命运》。
[编辑本段]主要创作朗费罗的主要诗作包括3首长篇叙事诗,或“通俗史诗”:《伊凡吉林》(1847)、《海华沙之歌》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
1854年辞去哈佛大学教职,专事创作。
次年发表《海华沙之歌》。
这是采用印第安人传说而精心构思的长诗,写印第安人领袖海华沙一生克敌制胜的英雄业绩,以及他结束部落混战,教人民种植玉米,清理河道,消除疾病等重要贡献。
在美国文学史上这是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但诗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斯库尔克拉夫特的著作,作者缺乏直接的生活体验;诗的韵律完全模仿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当时虽然受到了读者的赞赏,却遭到后代一些评论家的责难。
从1843年起,朗费罗夫妇在幽静的克雷吉别墅中度过了17年幸福的家庭生活。
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烧伤致死,这一直使他无比悲痛,为了摆脱精神上的重负,他投身于但丁的《神曲》的翻译,还写了6首关于但丁的十四行诗,是他最佳的诗作。
《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体上仿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诗剧于1872年完成。
《人生礼赞》被选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命,入选教材时有改动。
[编辑本段]名言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
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朗费罗晚年创作不辕,备受尊祟,牛律大学和剑桥大学曾分别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他75岁生日那一天,美国各地的学校都举行了庆祝。
1882年3月24日朗费罗逝世。
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获得这种尊荣的第一位美国诗人。
[编辑本段]作者或书籍介绍朗费罗(1807 - 1882)美国诗人。
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
1822年进入布都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
毕业后赴欧考察,研究法、西、意、德等国的语言文学。
1836年回国,在哈佛大学讲授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
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和浪漫主义小说《许珀里翁》,1841年出版《歌谣及其他》,从此确立了他的诗人地位。
1842年出版组诗《奴役篇》,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
1847年发表的长篇叙事诗《伊凡吉林》和《海华沙之歌》(1855)、《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是朗费罗的三部主要诗作,这些作品的发表使他声望日增。
1863年发表《路畔旅舍的故事》,1872年出版诗剧《基督》三部曲,包括《神圣的悲剧》、《金色的传说》和《新英格兰悲剧》。
朗费罗晚年备受推崇,先后获得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882年逝世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
他一生创作的大量抒情诗、叙事诗、歌谣和诗剧曾在美国和欧洲广泛流传,受到赞赏,但到20世纪之后却诗名骤降。
他的诗人生礼赞A Psalm of Life, 1839―年青人的心---What the Heart of the Young Man对歌者说的话Said to the Psalmist不要用忧伤的调子对我说:Tell me not, in mournful numbers,“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 "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昏睡的灵魂无异于死去,For the soul is dead that slumbers,事物的真相和外表不同。
And things are not what they seem.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实在的!Life is real! Life is earnest!它的归宿决不是荒坟;And the grave is not its goal;“你本是尘土,必归于尘土”,"Dust thou art, to dust returnest,"这是指躯壳,不是指灵魂。
Was not spoken of the soul.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Not enjoyment, and not sorrow,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Is our destined end or way;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But to act, that each to-morrow都超越今天,跨出新步。
Finds us further than to-day.智艺无穷,时光飞逝;Art is long, and Time is fleeting,这颗心,纵然勇敢坚强,And our hearts, though stout and brave, 也只如鼙鼓,闷声敲打着,Still, like muffled drums, are beating 一下又一下,向坟地送丧。
Funeral marches to the grave.在这世界辽阔的战场上,In the world's broad field of battle,在这人生巨大的营帐中;In the bivouac of Life,莫学那听人驱策的哑畜,Be not like dumb, driven cattle!要做一个战斗的英雄!Be a hero in the strife!别指望未来,不管它多迷人!Trust no Future, howe'er pleasant! 把已逝的过去永久埋葬!Let the dead Past bury its dead!行动吧--趁着每一个今天!Act,---act in the living Present!赤心在胸中,上帝在头上!Heart within, and God o'erhead!伟人的生平昭示我们:Lives of great men all remind us我们能够生活得高尚,We can make our lives sublime,而当告别人世的时候,And, departing, leave behind us留下脚印在时间的沙上;Footprints on the sands of time;也许我们有一个兄弟Footprints, that perhaps another,航行在庄严的人生大海,Sailing o'er life's solemn main,遇险沉了船,绝望的时刻, A forlorn and shipwrecked brother,会看到这脚印而振作起来。
Seeing, shall take heart again.那么,让我们起来行动吧,Let us, then, be up and d oing,对任何命运都敢于担戴;With a heart for any fate;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追求,Still achieving, still pursuing要学会劳作,学会等待。
Learn to labor and to wait.以及在世界这个辽阔的战场中,在人生这个壮丽的舞台上,我们不能做任命运屈辱的牛羊,我们要在战斗中当一名闯将。
不要空想未来,不管它多么令人神往,不要留恋过去,要把逝去的岁月埋葬。
行动起来吧,就在生命的此刻行动!让生命之舟乘风破浪!伟人们的足迹向我们昭示,我们也能使自己一生变得高尚。
当我们离开人间时,也能让足迹遗留在时间的沙滩上。
在生命神圣海洋的航程中,也许还会有别人搁浅、绝望,当他看到我们的脚印,他又会重新斗志昂扬!让我们振奋起来行动吧,让我们学会沉着稳重地面对风浪,不断追求,有所作为,永远满怀着理想和期望!箭和歌亨利·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我向空中射出一只箭它落到地上不知在何方因为它飞得那么迅疾眼力跟不上它的飞翔我向空中唱出一支歌它落到地上不知在何方因为谁的眼力会那么尖那么强可以跟得上歌声的飞扬很久很久以后我在一棵橡树上找到了那支箭没有折断而那首歌从头到尾我也发现藏在一个朋友的心间原文:THE ARROW AND THE SONG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For, so swiftly it flew, the sight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light.I breathed a song into the air,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For who has sight so keen and strong,That it can follow the flight of song?Long, long afterward, in an oakI found the arrow, still unbroke;And the song, from beginning to end,I found again in the heart of a friend朗费罗《人生颂》A Psalm of Life ---年青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不要在哀伤的诗句里告诉我:Tell me not, in mornful numb ers, “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 " 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 灵魂睡着了,就等于死了,For the soul is dead that slumbers, 事物的真相与外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