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4-1第四部分煤的组成-岩石组成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煤的岩相组成

第四章 煤的岩相组成
火焚作用:有的丝炭化组分是由于古代沼泽森林火灾后, 由烧焦的炭化组织转化而来的,称为火焚丝质体。在显微镜 下观察,该类丝炭化组分细胞结构完整清晰,且由于没有经 受凝胶化作用,细胞壁没有发生吸水膨胀,因此,胞壁薄。 煤中含量在10-20%,对煤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1.3、壳质组(又称稳定组)的成因
壳质组又称稳定组,是由成煤植物中化学稳定性强 的组织器官转化而来的。在泥炭化作用阶段,因化学稳 定性强,没有遭受生物化学作用的破坏而保存在煤中, 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稳定组分。
色、光泽、硬度、断口等特征,识别煤岩类型、判断煤的 性质。
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
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
透射光下:薄片 2×2 cm,厚 0.02 mm。 根据颜色、 形态和结构识别显微煤岩组分、判断煤的性质;
反射光下:光片 直径 2 cm,厚1.5-2 cm 圆柱体。在 普通反射光或油浸反射光下,根据颜色、形态、结构、 突起、反光性等特征识别煤岩组分、判断煤的性质。
2、 煤中的矿物质——无机显微成分
煤的无机显微成分主要是指粘土矿物、黄铁矿、石 英、方解石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区分。
粘土类矿物:高岭石,伊利石,水云母,… 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白铁矿,… 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菱铁矿,… 氧化物类矿物:石英,… 硫酸盐类矿物:石膏,…
第三节 显微煤岩组分的反射率
壳质组-孢子体 孢子囊 徐州张小楼 山西组7煤层 反射荧光 蓝光激发 135 ×
壳质组-角质体,渗出沥青体 徐州张小楼 山西组7煤层 反射荧光 蓝光激发 230 ×
第四部分: 煤的组成
第四章 煤的岩相组成 第五章 煤的化学组成 第六章 煤的族组成
第四章 煤的岩相组成
主要内容: (1)煤岩组成的研究方法 (2)有机显微组分及其成因

煤的组成-岩石组成36页PPT

煤的组成-岩石组成36页PPT
煤的组成-岩石组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最灵——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煤的岩相组成实验报告

煤的岩相组成实验报告

煤的岩相组成实验报告
煤是一种由有机质变质形成的燃料,在能源开发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研究煤的岩相组成有助于了解煤的形成过程和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煤的岩相组成。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样品:煤矿现场采集的煤样。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显微摄像机。

3. 实验步骤:
a. 将实验样品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显微图像。

b. 使用显微摄像机拍摄样品的显微图像,并保存为数字化文件。

结果与讨论: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煤的岩相组成包括化石组分、纤维组分和胶质组分。

化石组分是指在煤中存在的有机化石,如蕨类植物、木材碎片等。

这些有机化石在煤形成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形态特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其细微的结构。

纤维组分主要由细菌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组成。

细菌纤维是由细菌聚集形成的细丝状结构,具有高度的空隙度和孔隙度,对煤的孔隙结构和吸附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纤维素纤维是由纤维素分子聚合形成的纤维结构,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热稳定性。

胶质组分是煤中最主要的组分,由富含碳的有机质聚合形成。

胶质组分具有胶状或胶态结构,能够保留较多的气体和液体,对煤的吸附性能和物理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煤的岩相组成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化石组分、纤维组分和胶质组分。

这些组分的结构和特性对煤的性质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煤的岩相组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煤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为煤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年级下科学教科版4.3岩石的组成ppt课件

四年级下科学教科版4.3岩石的组成ppt课件

第一种颗粒
(石英) 第二种颗粒 (长石) 第三种颗粒 (云母)
无色或白色,透 一端有尖角的柱状或 明、闪闪发光 长柱状,较硬
红色或黄色
柱状或板状、细粒状, 比较软
白色或黑色
精选PPT课件
片状或鳞状,很硬
25
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 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的岩石。
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精选PPT课件
26
二、常见矿物
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有近4000种。 矿物是组成地壳岩石的重要物质。
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 比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 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 的金、银和钻石等。
精选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7
常见的矿物
石盐 方铅矿
石墨
云母
22
云母
通常呈板状、片状 ,颜色随化学成分的变 化而异,玻璃光泽 、 珍珠光泽 。
在花岗岩中,云母 呈小而发光的晶体,有 深色的黑云母和浅色的 白云母两种。
精选PPT课件
23
黑色的云母
粉红色的长石
精选PPT课件
灰色的石英 24
花岗岩的观察记录
我发现花岗岩由 3 种颗粒组成 颜色 这种颗粒的特点
一端有尖角
的柱状或长
柱状,颜色
因混入不同
杂质而具有
多种色彩,
具玻璃光泽
或脂肪光泽
,质地坚硬

19
长石
长石
精选PPT课件
20
长石
呈柱状或板状, 细粒状,颜色肉 红、浅黄、白或 者灰白等,为地 壳中最常见的矿 物,比例达到60% ,在火成岩、变 质岩、沉积岩中 都可出现 。

煤的岩石组成煤岩学基础184页PPT

煤的岩石组成煤岩学基础184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煤的岩石组成煤岩学基础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Chap_4_煤的结构

Chap_4_煤的结构


煤中低分子化合物分两类: 烃类(正构烷烃、少量环烷烃、长链 烯烃、1~6环的芳烃等)和含氧化合物(长链脂肪酸、醇和酮等)
低分子化合物含量随煤化程度增高而降低,一般不超过5%, 但年轻烟煤和褐煤中可达10%~20%。测量值与萃取时间和低 分子化合物与大分子的结合紧密度有关

8)煤中可能存在的氢键结构示意图
低煤化度煤 年轻煤
较多非芳香结构和含氧基团,芳香核环数较少。
规则部分小,侧链长而多,官能团也多,因此形成比
较疏松的空间结构,具有较大孔隙率和较高比表面积。

中等煤化度煤 (肥煤和焦煤)含氧官能团和烷基侧链少,芳 核有所增大,结构单元之间的桥键减少,使煤的结构较为致密,
孔隙率低,故煤的物化性质和工艺性质在此处发生转折,出现 极大值或极小值。
① Fuchs模型
——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代表模型。由W. Fuchs(德)提
出,1957年经Van Krevelen修改
特点:二战前,以化学研究方法为主,仅获得一些定性的概念,可用于建模的定量数据很
少。采用“统计结构分析” 方法,第一次突破。定量描述了煤结构中的芳香和脂肪
簇,并首次引用X射线分析和红外光谱的结果来证明其结论。特点是具有很大的蜂窝 状缩合芳香环。——比较片面,不能全面反映煤结构的特征
煤中含氮量一般在1%~2%。
6)连接基本结构单元的桥键

煤的大分子是由若干基本结构单元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三维 结构,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次甲基键、醚键、硫醚、次 甲基醚以及芳香碳—碳键等桥键实现的。 变化规律: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 煤分子的结构单元呈规 律性变化,侧链、官能 团数量减少,结构单元 中缩合环数增加。
非芳香结构的化合物(低分子化合物)含量少。

煤的岩石组成

煤的岩石组成

第三章煤的岩相组成Coal petrographic constituents主要内容:(1)煤岩组成的研究方法(2)有机显微组分及其成因1、什么是煤岩学Coal petrology / petrography ?用岩石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煤的组成和性质。

2、煤岩学研究方法(1)宏观方法macroscopical method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煤,根据其颜色、条痕色、光泽、裂隙和断口等,识别煤岩类型、判断煤的性质。

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2、煤岩学研究方法(2)微观方法microscopical method-用显微镜研究煤:透射光、反射光透射光下transmission light:薄片2×2 cm,厚0.02 mm。

根据颜色、形态和结构识别显微煤岩组分、判断煤的性质;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反射光下reflection light / reflected light :光片直径2 cm,厚1.5-2 cm 圆柱体。

在普通反射光或油浸物镜下,根据颜色、形态、结构、突起、反光性等特征识别煤岩组分、判断煤的性质。

光片分为煤光片和粉光片(砖光片)。

第二节煤的显微组分煤的显微组分(macerals, micropetrological constituents),是指煤在显微镜下能能够区别和辨识的基本组成成分。

分为:有机显微组分: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煤中成煤原始植物组织转变而成的显微组分。

无机显微组分: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无机矿物质。

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腐植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包括:镜质组vitrinite惰质组inertinite壳质组exinite。

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腐植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包括: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

在显微镜下的特征是:(1)镜质组:透射光下呈透明到半透明,呈黄色或橙红色,较均一,不含或少含矿物质,见垂直裂纹。

普通反射光下呈灰色,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色,无突起。

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腐植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包括: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

第四章,煤的化学组成

第四章,煤的化学组成

暗煤
呈灰黑色,光泽暗淡、坚硬、内生裂
隙不发育、表面粗糙,是一种复杂的、非均一 的宏观煤岩成分。
丝炭 外观像木炭,灰黑色、有丝绢光泽、纤维状结
构、性脆、单一的宏观煤岩成分。在成煤过程中,丝炭
是由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丝炭化作用而形成;在
显微镜下,丝炭保留明显的细胞结构,有时还能看到年 轮结构。
自然煤层中具有相似光泽的部分,通常划分为四种宏观煤
岩类型。实际上宏观煤岩类型是宏观煤岩成分在煤层中自
然共生组合。 烟煤和无烟煤的宏观煤岩类型有光亮煤、半亮煤、半暗煤 和暗煤。 光亮煤:煤层中总体相对光泽最强的类型,成分较均一, 条带状结构不明显,具有贝壳状断口,内存裂隙发育、较
脆、易破碎;其中镜煤和亮煤含量大于75%,只含有少量
第一节
煤的氧化
三、煤的自燃 self-ignite/spontaneous combustion 1、自燃发生的原因
煤风化过程的实质是煤的氧化过程,也就是一个放热 过程an exo'thermic process。如果煤氧化释放的热量不能 及时散发,则会被煤吸收而使煤的温度提高。温度的提 高又促使了煤更加剧烈的氧化,放出的热量就更多。当 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时就会发火燃烧,这一过程称为煤 的自燃。自燃是煤贮存storage of coal过程中经常发生的 现象。
丝炭化组分(惰质组):是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转化而 来,在泥炭化作用后便形成了此种显微组分。丝炭化也可 作用于已经受到不同程度凝胶化作用的显微组分,形成与 凝胶化产物相应的不同显微结构系列,在煤岩分类中称为
惰质组。
特点:1)在透射光下呈黑色不透明
2)反射光下呈亮白至黄白色,并有较高突起
3)随着变质程度增高,惰质组变化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组分在煤中的含量不大,对煤的性质影响 很小。个别情况下,有稳定组分富集的煤出现,如 乐平树皮煤、抚顺烛煤。稳定组分的氢含量高,发 热量高。 二、 煤的无机显微组分-煤中矿物质
煤的无机显微组分系指煤中的矿物质,主要有 黏土矿物、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在显微镜下 可以进行区分。 黏土类矿物:高岭石,伊利石,水云母,… 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白铁矿,… 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菱铁矿,… 氧化物类矿物:石英,… 硫酸盐类矿物:石膏,…
成因等问题时,可细分到亚组分。 2、1995年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类”方案
该方案将煤显微组分划分为镜质组、半镜质组、 壳质组、惰质组四个组,比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 多划出一个过渡组分-半镜质组。
3、2001年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类”方案 该方案将煤显微组分划分为镜质组、壳质组、
惰质组三个组,与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一样。 2001年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类”方案与1995
惰质组,丝质体-微丝煤 山西朔县杨涧 山西组4 煤层 透射光55 ×
惰质组-丝质体,“星状”结构 贵州盘县 龙潭组C12煤层 油浸反射光 270 ×
壳质组-孢子体 孢子囊 徐州张小楼 山西组7煤层 反射荧光 蓝光激发 135 ×
壳质组-角质体,渗出沥青体 徐州张小楼 山西组7 煤层 反射荧光 蓝光激发 230 ×
固、切片和研磨过程与煤砖光片的制作要求和程序 相同,增加了黏片、第二个面研磨、修饰和盖片等 工序。
2、显微煤岩定量方法
显微煤岩定量包括显微煤岩组分定量和显微煤岩
类型的测定。
显微煤岩组分含量测定方法很多,但其原理只
有一个,即先测定各组分所占的面积百分比,此百
分数与体积百分数成正比,若已知各组分的密度,
无机显微组分: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无机矿物 质。
一、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腐植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包括:镜质组、惰质组
和壳质组。在显微镜下的特征是:
镜质组:透射光下呈橙红色,透明或半透明,较均 一,不含或少含矿物质,见垂直裂纹。普通反射光 下呈灰色,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色,无突起。
惰质组:透射光下呈黑色,不透明。反射光下突起 高,呈白色,油浸反射光时呈亮白色。
方法一:
在透射光下,观察煤的薄片 2×2 cm,厚 0.02 mm。根据颜色、形态、结构、轮廓等特征鉴别煤 的显微组分,判断煤的性质。 方法二:在反射光下,观察煤砖光片 直径 2 cm,厚 1.5-2 cm 圆柱体。在普通反射光或油浸反射光下, 根据颜色、形态、结构、轮廓、突起等特征鉴别煤 的显微组分,判断煤的性质。 1、煤片的制备 1.1 煤片分为透明光片、块煤光片和粉煤光片(砖 光片)。
镜煤呈黑色,光泽最强,质地均匀,性脆,断 口多呈贝壳状,内生裂隙特别发育。在煤层中镜煤 常呈透镜状或条带状,大多厚几毫米到1~2cm,有 时呈线理状夹在亮煤或暗煤中。镜煤的显微组成单 一,主要是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形成 的镜质组。 性质:挥发分、H含量高,黏结性强,矿物质含量 少。
1.2 丝炭 丝炭外观像木炭,颜色灰黑,具有明显的纤维
1.1.1 块煤光片的制备
块煤光片的制备,通常要经过样品加固、切 片、研磨和抛光4个步骤。 1.1.2 粉煤光片(砖光片)的制备
粉煤光片的制备,一般分为煤砖制作、研磨和 抛光3个步骤。 1.1.3 煤岩薄片(透明光片)的制备
煤岩薄片的制备,一般是将块煤通过加固、切 片、研磨,再进行黏片、再研磨、修饰、盖片等工 序可以制成合格的薄片。薄片制作过程中的块煤加
腐植煤的岩石类型与显微组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显微煤岩组分分类及显微煤岩类型
一、显微煤岩组分分类 (一) 中国烟煤的显微组分分类方案 1、1978年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划分和命名”方案
该方案将煤显微组分划分为四类六组,二十个 组分,二十九个亚组分。在透射光和反射光下使用 同一术语,同时用反射率作为组别划分的定量依 据。在评价煤质时,一般区别到组或组分,在研究
按褐煤的煤化程度由低到高,可将褐煤分为软 褐煤(土状褐煤)、暗褐煤和亮褐煤三个煤级。其中 暗褐煤和亮褐煤又统称为硬褐煤。亮褐煤的宏观特 征接近于烟煤,四种宏观煤岩成分清楚可见,可以 借用硬煤宏观分类方法划分煤岩类型。但软褐煤和 暗褐煤的宏观特征与硬煤大不相同,它们无光泽, 不能划分出四种宏观煤岩成分,其宏观煤岩类型不 同于烟煤和无烟煤。
宏观煤岩成分又称为煤岩类型,是用肉眼可以 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 三、宏观煤岩成分分类
根据颜色、光泽、硬度、裂隙和断口等,用肉 眼可以区分的宏观煤岩成分为镜煤、亮煤、暗煤和 丝炭。镜煤和丝炭是单一成分,是简单的煤岩成
分;亮煤和暗煤是混合成分,是复杂的煤岩成分。
1、 腐植煤的宏观煤岩成分 1.1 镜煤
1.3 亮煤 亮煤颜色深黑,光泽较强,仅次于镜煤,性较
脆,内生裂隙发育。亮煤的均一程度不如镜煤,表 面隐约可见微细纹理,内生裂隙发育程度不及镜 煤。在显微镜下观察,亮煤组成比较复杂,它以镜 质组为主,并含有不同数量的惰质组、壳质组和矿 物质。亮煤是最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不少煤层是 以亮煤为主组成的,有的整个煤层都是亮煤组成 的。 性质:亮煤的性质接近镜煤,但由于惰质组和矿物 质的存在,质量比镜煤差。
年 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类”方案比较有重大不同,
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删去半镜质组,采用国际标准镜质组、壳质组、 惰质组三分划分方案;
(2) 删去菌类体,增加真菌体和分泌体; (3) 增加火焚丝质体、氧化丝质体两个显微亚组分; (4) 增加了显微组分的英文名称。
(二) 褐煤的显微组分分类
国际煤岩学委员会于1993年提出了软褐煤煤岩 类型分类系统。该系统将软褐煤分成基质煤、富木 质煤、富丝质煤和富矿物质煤四种煤岩类型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煤的显微组分
煤的显微组分(maceral, micropetrological unit),是指煤在显微镜下能能够区别和辨识的基 本组成成分。分为:
有机显微组分: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煤中成煤 原始植物组织转变而成的显微组分。
即可换算成质量百分数。目前测定显微煤岩组分常
用的方法是计点法。
其方法要点为:
(1) 点距和行距的确定; (2) 组别的划分;
(3) 有效点的确定; (4) 统计方法与结果表述。
3、壳质组的成因 壳质组又称稳定组,是由成煤植物中化学稳定
性强的组织器官转化而来的。在泥炭化作用阶段, 因化学稳定性强,没有遭受生物化学作用的破坏而 保存在煤中,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稳定组分。
煤中的稳定组分包括:孢子体、树脂体、角质 体、木栓质体、藻类体、荧光体、沥青质体、渗出 沥青体、壳屑体等显微组分。稳定组分在透射光下 透明到半透明,呈现黄色到橙红色,轮廓清楚,外 形特殊;在反射光下呈现深灰色,大多数有突起。
按矿物成分类型,可将显微矿化类型分为微泥 质型、微硅质型、微碳酸盐质型、微硫化物质型和 微复矿质型。
结构镜质体 徐州夏桥 太原组16煤层 透射光 95×
无结构镜质体-均质镜质体 徐州张小楼 下石盒子 组1煤层 透射光 135 ×
无结构镜质体-均质镜质体 湖南涟邵恩口 龙潭组 2煤层 油浸反射光 270 ×
第四节 煤岩学的研究方法 一、煤岩学研究方法 (一) 宏观研究方法-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煤,根据 其颜色、条痕、光泽、硬度、密度 、断口等物理性 质,确定宏观煤岩成分和宏观煤岩类型,对煤层进 行整体的观察和描述,初步评定煤的性质和用途。 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较粗略。 (二) 微观研究方法-用显微镜来观察煤片,识别并 研究煤的显微组分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根据凝胶化程度的不同,镜质组还可分为:结构 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等显微组分。
2、惰质组(又称丝质组)的成因
惰质组是通过丝炭化作用或火焚作用形成。 丝炭化作用:成煤植物的组织在积水较少、湿度
不足的条件下,木质纤维组织经脱水作用和缓慢的氧 化作用后,又转入缺氧的环境,进一步经煤化作用后 转化为惰质化组分。丝炭化作用也可以作用于已经受 不同程度凝胶化作用的组分上,但经丝炭化作用后的 组分不能再发生凝胶化作用成为凝胶化组分。
褐煤的显微组分的划分与烟煤不同,中国目前尚 未建立自己的分类,大多应用国际煤岩学委员会的 褐煤显微组分分类。
国际煤岩学委员会将褐煤的显微组分的划分为 腐植组、壳质组和惰质组,分别与硬煤分类中的镜 质组、壳质组和惰质组相当。 二、显微煤岩类型 (一) 显微煤岩类型的定义 (二) 国际显微煤岩类型分类
国际煤岩学委员会的显微煤岩类型分类也是中 国所采用的标准。显微煤岩类型主要由一种、两种 或三种显微组分构成,相应地命名为单组分、双组 分或三组分3类。
双组分显微煤岩类型主要是由两组显微组分构 成的,这两组显微组分之和大于95% ,两个显微组 分组之间的含量比可有较大的变化,但都必须大于 总量的5% ,双组分显微煤岩类型也可根据其中的 一种显微组分组占优势而划分为两个亚组。
三组分显微煤岩类型规定三组显微组分的含量 各自都大于5% ,称微三合煤。
以上分类只适用于矿化程度低的煤[可包含小于 20%的矿物(如黏土等)或小于5%硫化物矿物] ,命 名时只考虑有机显微组分的含量,对矿物质忽略不 计。如果矿物含量超过上述数量,即含硫化物矿物 大于5%或含20%以上的其他矿物者,则按显微组分 与矿物的比例不同分别称为显微矿化类型或显微矿 质类型。
壳质组:透射光下透明到半透明,呈黄色或橙红色, 轮廓清晰,外形特殊。普通反射光下大多有突起, 呈深灰色,油浸反射光下-灰黑色或黑灰色。
1、 镜质组(又称凝胶化组分)的成因 通过凝胶化作用形成。成煤植物的组织在气流闭
塞、积水较深的沼泽环境下,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是植物组织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水解、化 合形成新的化合物并破坏植物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 另一方面植物组织在沼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使植 物细胞结构变形、破坏乃至消失,或进一步再分解为 凝胶的过程。植物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并经煤化作用后 形成凝胶化组分(镜质组)。镜质组是煤中最主要煤 岩组分,含量55-80%,甚至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