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前言
两栖动物包括蛙类、蝾螈、鳗鲡等,常见于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中。

本教案旨在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帮助学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目标
1. 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系统结构以及不同物种的特点;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
3. 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阶段和不同物种的特点。

教学内容
生殖系统结构
两栖动物的雌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组成;而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精索、前列腺和等器官。

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性生殖,另一种是
无性生殖。

在有性生殖中,雄性会将注入雌性体内,受精卵会在内
形成;而在无性生殖中,生殖个体会直接产生下一代。

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产卵等过程。

在求偶时,两栖动物会通过特殊的动作或鸣叫声来吸引异性;交配期间,雄性
会跳跃或张开腮帮以展示自己的特点。

发育阶段
两栖动物的发育阶段包括卵、蝌蚪和成蟾蜍/蝾螈等几个阶段。

对不同物种而言,这些阶段所需的时间和明显特点也不一样。

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这些过程。

同时,还可以组织实地观察
和实验等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两栖动物的特点。

结束语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希望能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起到帮助作用。

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教师姓名黄淑梅单位名称伊宁市第二十三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18日学科生物学年级/册八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难点名称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与环境的关系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此内容需要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后才能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进而才能关注到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因此在知识学习方面教师要注重整体学习。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虽然学生对两栖动物的青蛙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还是不清楚,其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究才能明确二者之间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有一定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使课堂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将本节内容的三块知识有机的衔接,在讲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时先回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从而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导入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两栖动物的概念导入本节内容(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知识讲解(难点突破)2.学习探究一:两栖动物的生殖播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音频,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呢?鸣叫的意义是什么?(雄蛙鸣叫,吸引雌蛙)通过雄蛙鸣叫、雌雄抱对和体外(水中)受精的图片依次讲解两栖动物生殖的特点,从而总结出两栖动物生殖的特点:体外受精、有性生殖。

3.学习探究二:两栖动物的发育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该视频中有蝌蚪发育的内容,利用视频总结出蝌蚪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重点比较青蛙幼体蝌蚪与成蛙之间的区别,发现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蛙生活在陆地上用肺(皮肤辅助)呼吸,有四肢无尾。

从而引出变态发育的概念: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导学案


【盘点收获】
【当堂检测】(5 分钟)
1.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 A.乌龟、青蛙、鳄鱼 B.大鲵、小鲵、乌龟 C.蝾螈、大鲵、蟾蜍 D.蟾蜍、鳄鱼、水獭 2.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B.体内受精,土中发育 C.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D.体外受精,土中发育 3.对蝌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非常像鱼 B.外部形态像鱼,内部结构与鱼类根本不同 C.蝌蚪在成长的过程中,先长出前肢 D.有很多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夭折 4.两栖动物是指( ) 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知识巩 固,部分 题,可用 于下节课 提问学 生。
【作业】(10 分钟)
2017 年 3 月 日 星期 第 次
1.下列动物生殖过程中属于体外受精的是( )
A.青蛙 B.蝗虫 C.家鸽 D.蜜蜂
2.在美国南部等地发现的畸形蛙约占 10%,致畸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空气污染 B.水域污染 C.土壤污染 D.人类捕杀
D.蝌蚪的鸣叫
【教后反思】
2
知识点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学法 指导
学生阅读 课本内 容,完成 当堂预习 部分。
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 2.青蛙抱对一般在
,有鸣囊的是
,产卵的是
状,胶质透明,里面一个个的小黑点是

3.蝌蚪的发育是在
完成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是
4.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



。蛙产的卵在水中呈团块 。
学生阅读 教材的内 容(探究、 启发互 动、小组 合作,引 导推测等 策略)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导学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导学案

潍坊市育华学校导学案八年级生物主备人:安兆伦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重点与难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自主学习】(一)两栖动物的生殖(读P57-58页,结合课本图完成)仔细阅读课文内容,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下列题目!)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青蛙的繁殖季节是。

2.青蛙繁殖季节,常见的生殖现象有、等。

3.青蛙的卵和精子在中完成受精形成,是受精。

4、雄蛙和雌蛙经过_______,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到_______中,精子和卵细胞在_______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______________。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1、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叫__________ 。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__________,湖泊、河流的干涸及水体的污染都会造成青蛙数量的下降,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它们的生活环境。

3、除青蛙外,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属于两栖动物,它们的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合作探究】1、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雌雄蛙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2、蛙卵有什么特点?蛙卵的这种特点有什么意义?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哪一个时期特别像鱼?3、请同学们从外部形态、运动器官、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等方面比较青蛙和蝌蚪。

1。

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1课前检测: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发育是2.有些昆虫如蚕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发育。

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三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生活在,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呼吸,兼用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常见的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

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两栖动物盛衰的原因教学设计: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有性生殖雄蛙有鸣囊,有婚垫,雄蛙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雌雄蛙抱对使受精更加容易。

2、发育:变态发育青蛙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蝌蚪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很想鱼,用鳃呼吸,所以青蛙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注:蛙卵团状,蟾蜍卵带状。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1、资料分析:距今大概的年数两栖动物发展状况环境条件3.45亿~2.25亿年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上表说明,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弱,与环境的'变迁有关。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而成体需要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随着气候向干燥方向的变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缩减,这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2、畸形蛙: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3、如果采集一些蛙卵放到鱼缸中培养,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答:①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

②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

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

生物通过生殖来维持种族的延续,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又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本节教材包括两栖动物的生殖和两栖动物的发育两部分类容,教材以蛙为例,描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全过程及特点。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技能方面: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内部结构等的不同点。

五、教学准备教师:本课有关课件、挂图;资料:导学案。

学生:预习课本P14至P17页,收集两栖动物的图片和与两栖动物相关的知识。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观察,引导学生思考课件展示图片:1、在春末夏初青蛙的繁殖季节,蛙高声鸣叫是为了,这是一种生殖行为。

青蛙受精作用在体外发生的,这种受精方式称为。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对不明白的问题质疑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三、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交流互动:两栖动物的发育)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分学习蛙的受精卵逐步发育成,它更像鱼类,生活在中,用呼吸。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导学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导学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

3、理解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难点(1)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的区别。

(2)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对其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三、知识梳理(一)两栖动物的生殖1、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

2、生殖方式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3、生殖过程(1)雄蛙鸣叫:吸引雌蛙。

(2)雌雄蛙抱对:提高体外受精的成功率。

(3)雌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完成受精作用。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1、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一般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1)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呈圆形或椭圆形。

(2)蝌蚪:生活在水中,外形像鱼,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

(3)幼蛙:逐渐长出后肢,尾逐渐消失。

(4)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有四肢,无尾。

2、形态结构变化(1)外部形态蝌蚪:身体呈梭形,有尾,无四肢。

成蛙: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无尾。

(2)内部结构蝌蚪:用鳃呼吸,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

(三)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2、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

四、课堂探究1、小组讨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与鱼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相似之处:都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不同之处:鱼类的发育是变态发育,两栖动物的发育是变态发育且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差异。

2、思考:为什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因为两栖动物的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初中生物八下《1.3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初中生物八下《1.3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教学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方案一】:1、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2、播放录像青蛙的发育过程或观看实物标本,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

(2)蛙的鸣叫,雌雄抱对等繁殖行动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3)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的受精方式和环境条件。

(4)比较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5)分析蝌蚪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

(6)两栖动物为什么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7)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了解其他两栖动物。

3、实验设计:某同学想观察从蛙卵到成蛙的详细过程,他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了一些蛙卵,放在鱼缸中培养,他应当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4、资料分析:通过分析P14的资料,分小组讨论(1)环境的变化对两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

5、学生展示调查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的影响【教学方案二】、提出问题:P15练习第3题导出两栖动物概念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观看录像,回答问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学生大组交流调查实践活动)资料分析:P14—15(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
课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型:新授课时:
主备:初审:终审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重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
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
1、青蛙的发育是()
A、经过完全变态的发育
B、经过由蝌蚪到成蛙的变态发育
C、经过由卵到蝌蚪的变态发育
D、由卵到蝌蚪到成蛙的变态发育
2、下列是两栖动物的是() A、龟B、大鲵C、鳄鱼D、中华鲟
3、下列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4、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
A、陆地
B、水中
C、空中
D、水中或陆地上
5、青蛙将卵块产在()
A、水中
B、青草上
C、泥土上
D、水底
6、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先后出现的呼吸器官是()
A、鳃、肺
B、鳃、皮肤
C、肺、皮肤
D、鳃、肺和皮
7、蛙鸣的生物学意义是()
A、歌唱春天
B、招引昆虫
C、招引异性青蛙
D、吓退天敌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8、两栖动物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
9、阅读教材第13页内容,讨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雄蛙的鸣叫、雌雄蛙抱对各有什么意义?
10、通过图示,青蛙的卵块什么样子?里面有什么?受精过程发生在什么地方?青蛙的一生要经历几个过程?
11、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在受精,在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为发育。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可分为四个阶
段:、、、。

1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进行,幼体要经
过才能上陆地生活。

13、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蛙声是指性青蛙的鸣声。

14、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器官是()
A、外腮
B、尾
C、心脏
D、侧线
15、两栖动物不能成为完全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A、体温不恒定
B、心室中有混合血
C、肺不发达
D、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16、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
A、卵——胚胎——幼蛙——成蛙
B、卵——胚胎——蝌蚪——成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7、由蝌蚪发育成青蛙不难看出()
A、变态发育过程
B、鱼类进化到两栖类的过程
C、两栖类进化到爬行类的过程
D、鱼类和两栖类有亲缘关系
1、D
2、B
3、D
4、
5、A
6、D
7、C
8、营水陆两栖生活……蟾蜍大鲵蝾螈等
9、春末夏初,雌雄抱对提高卵的受精率 1、胶状透明,里面有许多深色的小点;受精发生在水中,一生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1、水中水中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2、水中变态 13、雄性 14、A 15、C 16、D 17、D
【素材积累】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是创造未来。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

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

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