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各量的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电学·力学公式(详细版)

初中物理电学·力学公式(详细版)

欧姆定律:I=U/R焦耳定律:(1)Q=Iˆ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ˆ2t/R (纯电阻公式)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ˆ2Rt=Uˆ2t/R (纯电阻公式)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ˆ2R=Uˆ2/R (纯电阻公式)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初中物理电学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电学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电学所有公式一、公示及变换式名称表达式 (推导式 )变换式备注欧姆定律I=URU=IR, R=UI表达式W=UIt 功(电能)W=I 2Rt推导式W=U 2tR表达式P=Wt电功率P=UI2R推导式P=IU 2P=R表达式2Q=I Rt焦耳定律推导式Q=UItQ= U 2( 当电能所有 t转变为内能 R时: Q=W)Q=PtW W W U= , I= , t= ItUtUII= WW t=W, R= 2 ,I 2R Rt I tU= WR ,R= U 2t ,t=WRtWU 2W=Pt , t=WPU= P, I=PIUI= P ,P R R= 2IU= PR, U 2R=PQ ,QQI= RtR= I 2t,t= I 2RU=Q, I=Q,t=QIt UtUI U= QRU 2 t , QR,R=t=tQU 2QQP= , t=t P二、针对各物理量的计算公式物理量单位及换算表达式单位A,mA,μA电流(I )单位I=U-3 -6 R1mA=10A,1μA=10 A换算单位V,mV,KV电压(U)单位-3 3U=IR1mV=10V,1KV=10V换算推导式备注I=P, I= P , I=WU R UtI=W, I= Q ,I=Q,Rt Rt UtU=P, U= PR, U=WRI tU=Q, U=QR,It t单位电阻(R)单位换算单位电能/ 功单位(W)换算单位电功率单位(P)换算热量(Q)单位Ω,KΩ,MΩ1KΩ=103Ω,1MΩ=106ΩJ,KW·hKW·h=3.6 ×106J,1J=1KW·h3.6 106W,KW3KW=10WJR=U2 ,R=P, R=W,R=U P I 2 I 2 tU 2t Q U 2 tI R= , R=2 , R=,W I t QW=Pt, W=I 2RtW=UItW= U 2tRP=UI, P=I2RWP=t P= U 2, P=QR t(当电能所有转变为内能时:Q W)Q =I 2Rt Q=UIt, Q=PtQ= U2 tR三、在串并联电路中,各物理量的规律路物理量律注电流(I ) I=I =I 2 =⋯=In I :I =1:1112电压(U ) U=U+U +⋯+UU:U =R:R1 2 n 1 2 1 2电阻(R )1 2n1 2 12R=R+R +⋯+RR:R =U:U串 路电能 / 功(W )1 2n 1 2 1 2 1 2W=W+W+⋯+WW:W =U :U =R :R电功率(P )12n1 21 212P=P+P +⋯+PP :P =U:U =R :R热量(Q ) Q=Q+Q +⋯+QQ:Q =U:U=R :R21 2n1 21 21电流(I ) I=I 1+I 2+⋯+I n I 1:I 2=R 2:R 1电压(U )12⋯ nU 1:U 2=1:1U=U=U = =U1=1+1+ + 1电阻(R )RR 1R 2R n1 2 2:I 1R=R 1R2R :R=I并 路R 1+R 2电能 / 功(W )12n 1 2 1221W=W+W+⋯+WW:W=I:I =R :R电功率(P ) P=P+P +⋯+PP:P =I:I=R :R1 2n 1 2 1 2 21热量(Q )Q=Q+Q +⋯+QQ:Q =I:I =R :R12n1 21221。

高中物理 电学所有概念 公式

高中物理 电学所有概念 公式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 =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电学物理量公式一览表

电学物理量公式一览表
电学物理量公式一览表
物理量
符号
测量安培A、毫安mA、微安uA
电压
U
电压表并联
千伏KV、伏特V、微伏mv
电阻
R
伏安法
原理:R=
兆欧MΩ
千欧KΩ
欧姆Ω
电功率
P
伏安法
原理:P=UI(注:额定功率只能在额定电压测)
千瓦Kw
瓦特w
电能
电功
热量
W
Q
测量电能用“电能表”
W= (P= )
=I2R(用于串联)
= (用于并联)
电功、电能、热量
Q=W=Pt(两种配套单位)
=UIt(基本公式)
=I2Rt(焦耳定律、用于串联)
= t(用于并联)
n实际转数N标定转数
千瓦时(度)Kw.h
焦耳J
1 Kw.h=3.6×106J
串联电路的特点
并联电路的特点
公式
1、I=I1=I2
2、U=U1+U2
3、R=R1+R2
4、W、Q、P、U与R成正比
1、I=I1+I2
2、U=U1=U2
3、R=
4、W、Q、P、I与
R成反比
欧姆定律
I=
电功率
P= (定义式)
=UI(基本公式、测量式)

初中物理电学常用公式大全整理

初中物理电学常用公式大全整理

初中物理电学常用公式大全整理阅读课外的物理书籍是学好物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宝。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中物理电学常用公式大全整理,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物理电学常用公式大全整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W=UIt=Pt=UQ(普适公式)(5)W=I2Rt=U2t/R(纯电阻公式)(6)U1/U2=R1/R2(分压公式)(7)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物理学习方法课内学习主要是针对书本上的概念而言,这些是物理大厦的基石,应牢牢地掌握,可以用一本笔记本抄录,但切记不要死记硬背,理解记忆是学理科的法宝,效率比机械记忆高百倍。

勤于思考,理清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记忆,同时学会联想思维,把基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曾经与同学讨论过一个问题:用拇指与食指夹住一本书的边缘部分,显然书的重心可以不在夹点的正下方,这就违背了物理规律,因为重力矩应该使书的重心下移。

这个问题使人感到迷惑,但只要根底扎实,考虑支点的定义,就不难发现,物理学中的支点是一种理想模型,是个点。

而手指夹书的所肯“夹点”却是一个面,问题迎刃而解。

可见多思考这类问题对基本功的巩固效果很显著。

电学分类公式

电学分类公式
电学分类公式
原公式: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 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U/R 2.P=W/t =UI(定义式,适合于任何 电路) 3.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 路) 4.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电学分类公式




在串联电路中 I=I1=I2=…=In (电流处处相等) U=U1+U2+…+Un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 端电压之和) R=R1+R2+…+Rn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 阻之和) R总>Rn (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U1:U2=R1:R2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P1:P2=U1:U2=R1:R2 (电功率与电压、电阻成 正比) W1:W2=U1:U2=R1:R2 (电功与电压、电阻成 正比) Q1:Q2=U1:U2=R1:R2 (电功与电压、电阻成 正比)
电学分类公式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并联电路中 1、I=I1+I2+…+In (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 电流之和) 2.U=U1=U2=…=Un(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源电压) 3.1/R=1/R1+1/R2+…+1/Rn (总电阻的倒数 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4.R总<Rn (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5.I1:I2=R2:R1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6.P1:P2= R2:R1 (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7.W1:W2= R2:R1 (通电时间相等,电功与 电阻成反比) 8、Q1:Q2= R2:R1 (电热量与电阻成反比)
电学分类公式

推理型: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高中物理电场公式1。

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

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

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

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

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

电学7个物理量及其有关公式定理

电学7个物理量及其有关公式定理

电学7个物理量及有关公式一、电学解题思路:①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并联),方法:把电流表视为一根导线,把电压表视为一个断开的开关,根据电流的“路径法”判断,如果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则为串联,如果两条以上则为并联;②明确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③当电路(动态电路)发生改变时,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是否发生改变:○4运用串联、并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解题二、电学两大定律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I=U/R,应用时,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电学两大定律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数学表达式:Q=I2Rt串联电路:P= I2R三、比较灯的亮度:看灯的实际功率并联电路:P=U2/R四、关于效率的公式: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质子(带正电)原子核(+)一、物质的组成中子(不带电)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而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二、分子动理论1、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运动——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三、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的现象。

四、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五、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不论是温度高还是温度低。

做功:能量的形式发生改变。

2、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能量的形式没有改变。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3、增加物体的内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2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减少物体的内能:○1物体对外做功○2物体对外界放出热量4、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学各个量之间的计算方法
1、电流的求法
①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并联电路:21I I I += (21I I I -=)
串联电路:21I I I ==
②根据欧姆定律计算
R
U I = ③由电功率P 变形: 根据UI P =变形有U P I =
根据R I P 2=变形有R P I =
④由热Q( 或电能W)变形:
根据Rt I Q 2=变形有Rt Q I =
根据UIt Q =变形有Ut
Q I = 2 电压的求法
①根据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21U U U +=
并联电路:21U U U ==
②欧姆定律R
U I =变形有IR U = ③利用电功率变形: 根据UI P =变形有I P U =
根据R
U P 2
=变形有PR U = ④利用电能(或热)变形:
根据UIt Q =变形有It
Q U = 根据t R
U Q 2
=变形有t QR U =
3 求电阻的方法
①根据串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
串联电路:21R R R +=
并联电路:2
1111R R R += ②根据欧姆定律R U I =
变形有 I
U R =(伏安法测电阻原理) ③利用电功率变形: 根据R I P 2=变形有2
I P R = 根据R U P 2=变形有P
U R 2
= ④利用电能(热)变形:
根据Rt I Q 2=变形有t
I Q R 2= 根据t R U Q 2=变形有Q
t U R 2= 4 求电功率的方法
①UI P =
②根据UI P =的推导有
R I P 2= (推导R I I IR UI P 2
)(=⨯==) R U P 2= (推导R
U R U U UI P 2
=⨯==) ③t
W P = ④根据串并联电路电功率的规律
21P P P +=
5电能的计算
① UIt W =
② Pt W =
③ 根据UIt W =推导有
Rt I W 2=(推导Rt I It IR UIt W 2
)(=⨯==)
1221R R P P = t R U W 2=(推导t R
U t R U U UIt W 2
=⨯⨯==) 6电热的计算
①焦耳定律:Rt I Q 2=(普遍适用)
②纯电阻电路:W Q =
附加:。

①串并联电路总(干)路电流I ,总电压U ,总电阻R , 总功率P 之间。

R
U I = UI P = ②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③比例关系:
a 串联电路
b 并联电路
④计算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电能(热)时要 各量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⑤不采用国际单位计算的特例:h kw h kw •=⨯111
⑥国际单位:
)(),(),(),(),(),(J Q J W W P R V U A I 焦耳电热焦耳电能瓦特电功率欧姆电阻伏特电压安培电流Ω
2121R R U U =2121R R P P =1221R R I 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