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 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人多地少 类型齐全 区域差异明显 习题课件-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人多地少 类型齐全 区域差异明显 习题课件-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A.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 B.①旱地 ②水田 ③林地 ④荒地 C.①水田 ②旱地 ③荒地 ④林地 D.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 ④草地
【解析】题中的①②③④四幅图,①地为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以水田为主;②地为半湿润地区,降水在 800mm 以下,以旱地为主;③地东北处有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等山脉,西南有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等,以林地 为主;④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以草地为主。
7. (抚顺县期末)我国平原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 型是( C )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城市建设用地
8. (泰兴市期末)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 (A)
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内蒙古草原
9. 下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 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 )
10. 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及年降水 量曲线图”,a、b、c、d 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其利用 类型分,依次是( B )
A.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B.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C.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D.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11. 下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一课时 人多地少 类型齐全 区域差异明显
◎新知梳理 一、人多地少 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基本 自然资源,中 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 3 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 均土地面积的 1/3 。因此,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是“ 人多地少 ”。
二、类型齐全 2. 类型: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 耕地 、 林地 、 草地 等多种土地类型。 3. 比重:中国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其中 草地 面积较广,比重大,而 耕地 、 林地 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含答案)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叙述正确的是()①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到北京、天津②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③不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较小④沿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基本自流向北⑤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④⑤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B.有利于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大大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D.增加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1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丹江口水库,沿线经过湖北、河南、河北以及京津唐工业区的部分城市,没有经过山西;水源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因此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沿途现有工程较少,需要开挖新河道,工程量较大;中线工程最大的优点是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中线工程在穿越黄河时需要开挖隧道。

②④⑤正确,故选D项。

第2题,海河流域是水源的调入区,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不会受到调水的影响,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系不大,A项错;土地盐碱化的成因是地下水位上升和不合理的灌溉,地下水位下降不会引起土地盐碱化问题,B项错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对;大量调水,可减小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D项错。

2.C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3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利用地势特点,实现自流输水。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二节第1课时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二节第1课时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课时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1.“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D.黄河是“地上河”答案:C解析: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故从长江流域向北调水,不能自流而需逐级提水。

2.与东线相比,“南水北调”中线的优点是( )①水质好②工程量小③可实现自流④可供调水量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解析:“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水质好,①正确;需要开挖渠道,工程量大,②错误;地势南高北低,可实现自流,③正确;水源调出地为长江支流,可调水量小,④错误。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C.缓解华北地区春季的旱情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答案: C解析:北方交通以陆上交通为主,水运少,“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生活、生产用水紧张问题,不会提高华北地区水运能力;为了保证调水的水质,沿线不会发展水产养殖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增加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从而可以缓解华北地区的春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引水为主,沿山麓地带建设,沿线地势落差较小,又缺少建设水库的条件,不宜开发水电。

我国天然气资源在西部地区分布非常丰富。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4.材料主要说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B.改善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C.为了发展西部地区的油气工业D.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地区答案: D解析:依题意,结合材料信息“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可知,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地区,因此我国需实施“西气东输”。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同步教案: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同步教案: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同步教案: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一课时人多地少类型完全区域差异清楚教学目的1.知道我疆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知道我疆土地资源的应用类型,了解各类型土地的比重,了解我疆土地资源的构成现状。

2.了解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的散布,了解我疆土地资源地域差异的成因。

3.经过土地资源重要性和我疆土地资源现状的教学,培育先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遵照自然规律的看法。

重点难点重点1.〝人多地少〞的特征。

2.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清楚。

难点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散布的缘由。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引入:〝空中楼阁〞这一成语是什么含义呢?(比喻那些美妙的但是不可完成的东西),农业开展假设分开了土地资源的话,也犹如空中楼阁一样。

正如俗话说的:人以地为本,民以食为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农业消费关系最为亲密的——土地资源。

二、自主协作,感受新知〝预习导学〞。

三、师生互动,了解新知思索:在日常生活和消费中,哪些方面离不开土地资源呢?(总的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2)中国陆空中积居世界第3位,为什么耕空中积居世界第4位?先生:阅读图表,思索回答。

总结: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多地少〞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干旱地域广、高原山空中积广使我国可耕空中积小,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状况。

指点先生完成教材P66〝活动〞,加深了解。

先生:计算、绘图,思索完成效果。

(二)类型完全指点先生读图3-12〝中疆土地资源散布〞多媒体补充〝中疆土地资源构成〞饼形图,提问:(1)我疆土地资源主要分哪几种类型?(2)试述我疆土地类型散布的特征及对农业消费的影响。

先生:读图剖析,小组讨论。

总结: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完全,有利于量体裁衣停止多样化的开发应用,为开展农、林、牧、副、渔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我国草空中积较广,所占比严重,而耕地、林地少,难应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缺乏,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2019年教学文档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2019年教学文档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2.在地图上指出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3.知道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1.树立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观念2.知道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重点:1.“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2.理解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如何解决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各地土地资源的水、光、热、土配合状况。

疑点:如何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何。

教学安排:1课时。

方法和过程:应通过大量资料、图表运用对比分析加以阐述,学习中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提出研究问题、同一问题不同途径和方法,较好掌握课本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图表表达方式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复习提问〗1. 什么叫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 自然资源主要类型有哪些?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海洋资源等。

〖引入新课〗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中国土地资源。

讲一讲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并问: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我国陆地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但人口多,每人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3。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板书:人多地少通过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清下列内容:学生观察分析3-10。

①中国的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印度面积不到中国1/3,人口比中国略少,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多?回忆以前学习的内容,中国多山区,平原仅占12%;而美国平原占1/2以上,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人均土地资源约是中国的6倍;印度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耕地占一半,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1.5倍。

②学生计算中国人均草地、林地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草地0.30 世界0.50 (60℅)林地0.15 世界0.60 (25℅)③通过计算草地、林地占世界的百分数进一步说明我国的土地资源少。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3章第2节课件共16张湖南省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3章第2节课件共16张湖南省
自然(zìrán)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
第一页,共17页。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wǒ men)学了 什么?
第二页,共17页。
•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 理圈层组成(zǔ chénɡ)的有机整体。
第三页,共17页。
黄土高原 (huánɡ tǔ ɡāo yuán)
第四页,共17页。
B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6.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 )
A.水文 B.地形C.气候 D.植被
D
第十六页,共1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原上黄土的性质: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气候:属
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地形:高原地形为主,处于二三级阶梯平
第十页,共17页。
森林覆盖率下降的影响
洪涝灾害加 剧
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shuǐtǔliú shī)
土壤贫瘠 化
植被
(zhíbèi) 稀疏
光合作用 (guānghézuòyòng)减弱
第十一页,共17页。
空气质 量恶化
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对下游 (xiàyóu)的影响?
第十二页,共17页。
第十三页,共17页。
土壤(tǔrǎng)
高原上黄土的性质:疏松多孔,质地(zhìdì)
均匀,垂直节理发育
极易遭受
(zāoshòu)侵蚀
第五页,共17页。
气候:属于 温带(wēndài) 季风气候, 冬冷夏热, 降水集中于 夏季,多暴 雨
第六页,共17页。
地形:高原地形为主,处于 二三级阶梯(jiētī)平原与高原 的过渡地带,地势落差大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课件

自学验证
一、类型齐全
国家 面积(k
㎡)
世界 人均 位次 ( 公顷 )
二、人多地少
2.0 1.71 1.5 1.0
耕地总面积(亿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中国 美国
中国土 地类型
960万 937万
总量世 界位次
3 4
世界平 均面积
0.72 3.20
中国人 均面积
1.22
0.56
0.09 中国
0.5
7.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分布图,回答问题。 (1)土地利用类型: 草地 A __________ , 耕地 B __________ , C B
林地 C__________ 。
(2)地形区名称: 内蒙古 A ______________ 高原, 东北 B ______________ 平原, 大兴安岭 C ______________ (山脉)。
A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课前:带着目标去预习,圈划你认为重要或者疑难的知识点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了解我国所面临 的土地资源问题与环境和发展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学习目标】 1. 通过图表数据,归纳出我国土地类型的特点。 2. 运用地形、气候图等资料,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差异。 3. 通过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说出我国的土地政策,理解我国土地政策的重要性。
2. 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 耕地”
谢谢!
1.我国耕地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 B ) A.国土面积不大 B.山地多,平地少,平原面积小 C.人口基数大 D.我国东部降水量普遍偏低 2.我国耕地较集中的地区是 ( D ) A.塔里木盆地中部 B.青藏高原西北部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3.我国土地资源中,面积最大的是 (B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难利用土地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第一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教材P66图3-10“印度、美国、中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2019年)”、P67图3-11“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的比较(2019年)”等图文资料,说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阅读教材P67图3-12“中国土地资源分布”说出中国土地资源的分类及其分布特点,知道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及保护措施。
3.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师:“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们来探究教材“活动”中的问题。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66~67“活动”1、2,在学生发表看法时,教师进行适时点拨,最后再作小结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文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完成教材P68“活动”2、3。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详细了解中国土地资源分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过渡承转:同学们,我们国家土地类型齐全,主要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等。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国土面积广大,土地的区域差异较大,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现状。
区域差异明显
学生分组探究:分成4个小组,分别探究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的地形和干湿地区。
(1)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2)如何做好我国耕地的保护?
(3)在我们周围的土地利用中,你还知道存在哪些问题?
(4)你对“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国策是怎样理解的?
2.针对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利大还是弊大,选择一个角色谈谈自己的看法。出示角色扮演。
抽学生展示汇报
(过渡)耕地、林地、草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虽是可再生资源,但不注意保护就不可能继续利用,为什么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 _________ 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误区警示]
热量和光照的区别
热量条件和光照条件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光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2)材料二中,影响华北地区作为玫瑰花原产地的主导因素是 什么?
(3)结合实际生活和材料三,解释“不合时宜”的具体含义。
(4)使得玫瑰花出现在隆冬季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1)气候、地形、土壤。 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 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
(2)自然因素对绿色农业生产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吗?为什么? (3)绿色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提示:(1)自然因素: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社
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技术因素: 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等。
(2)不是决定性的。绿色农业以“绿色”为核心,主要依靠科
5、6月开花,花期约20天。
材料三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在这一天,情侣之 间互送玫瑰、巧克力以表达爱意,近几年我国的情侣之间也
在效仿,在天寒地冻的隆冬季节,花费“高价钱”购置“不
合时宜”的玫瑰花,过起了情人节。 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一中,属于自然因素的有哪些?哪些属于社会经济因
素?为什么说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因 素的变化?
多,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丰富,光照也不一定多。二者比
较如下。 衡量指标 年太阳辐 射总量 日平均气 温≥10 ℃ 持续期的 积温 我国分布规律 西部丰富东部少;东 部又以华北地区最多, 四川盆地最少 东部季风区由南向北 依次减少,热量带依 次是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 温带 对农业的影响 影响农作物的分 布和产量 影响农作物的产 量、种类、耕作 制度和栽培方法 等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学习目标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 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 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 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 4.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 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 布特点。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交通运输 和农产品消费 3 .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 _________ 状况等。 市场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 (1)_________ 市场需求 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 (2)_________ 【思考】 2. 海南是我国著名的冬季蔬菜生产基地,山东寿 光则以反季节蔬菜生产著名。北京从山东与海南运蔬菜各有
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经常注意社会经济因素的变
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 (2)气候。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玫瑰花在自然环境下的正常花期出现在 5、6月份,但情人 节(2月14日)时我国大部正值隆冬季节,此时玫瑰花还没有萌
芽,所以其出现在市场上是“不合时宜”的。
(4)技术和市场。
栏目 导引
光照
热量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2)技术经济因素 农业区位因 素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 影响 各种农业生产对劳 动力的要求是不同 劳动者借助土地、农具、种 农 劳动力 的。有的农业生产 ______ 子、化肥、农药等来完成农 业 对劳动力的数量需 业生产活动 技 求大,而有的对劳 术 动力的素质要求高 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经 农业技 对提高农业生产水 济 使劳动力不断从农业生产中 术装备 平有重要意义,它 因 解放出来 们能摆脱某些不利 素 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 农业生 的自然条件对农业 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 产技术 区位的影响 治
技进步,农业科技是其决定性因素。 (3)无污染、无公害,强调环境、资源与人的和谐统一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材料一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材料二
玫瑰原产于我国华北,性喜阳光,对土壤与气候的
适应性强,在气候温和、土壤湿润、雨量充沛的条件下生长 繁茂,一般为3月初老枝萌芽,4月初展叶,4月中旬孕蕾,
何优势和不足?
提示:从山东调入——优势:距离近,新鲜;不足:品种少。 从海南调入 ——优势:品种多;不足:距离远,保鲜技术要
求高,可能会损坏较多。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图表导读]
读教材P61图3-13 绿色农业,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绿色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有哪些?社会经济因素有哪
些?技术因素有哪些?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知识点
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光照 热量 地形 土地 水分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光照长短、_________ 强弱 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耕作制度 和 制约农作物的产量,关系到作物种类、_________ 栽培方法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 最基本 的农业生产资料 _________ 光合作用 不可缺少的原料,为动植物 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 营养物质 ,还影响到农业地域类型 生存、生长输送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思考】
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
(1)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 (2)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提示:(1)热量。 (2)土壤。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 因素 劳动力 技术装备 内容 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小麦种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加强农业的 大幅度提高_______________ 专业化 进程 _________ 水肥控制 包括良种培育、耕作技术 ________、作物栽培、 ________、 病虫害防治等 间作 如单作、_________ 、套作、混作、连作等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