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
2012.10月《国际商务》小范围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进口替代战略:就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纠正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2.出口导向战略: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以制成品和半制成品逐步代替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这种贸易发展战略也叫出口主导型贸易发展战略。
目的是利用扩大出口来积累资金,带动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3.对外贸易: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4.贸易术语:指用一个简短的概念(如Free On Board)或英文缩写字母(如FOB)来表示价格的构成和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手续、费用和风险的责任划分5.托收:债权人(出口人)出具汇票委托银行向债务人(进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支付方式6. 经济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7. 国际服务贸易: 指国家间服务输入与服务输出的贸易形式8.过境交付: 又称跨境提供,是指一国向另一国提供服务,没有人员的流动,而是通过电讯、邮电、电脑网络等完成的服务 9.转口贸易: 指一国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转卖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属于复出口,是过境贸易的一部分10.国际展览会: 指某一国家通过选择适当的场所,将其商品集中进行展出和销售的贸易方式。
是现货交易11.国际博览会: 指在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城市定期举办,各国商品集中展销一种贸易方式也叫国际集市。
12.补偿贸易:是在信贷的基础上,一方进口机器设备或技术,不用现汇支付,而以产品或劳务分期全额或部分偿还价款的一种贸易做法13.ATA单证册: 是货物临时进口免税的国际海关文件,是货物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临时出口又复进口、在另一个或几个国家(或地区)临时免税进口又复出口或过境的国际通用的通关文件14.关税: 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15.原产地规则: 指任一国家或地区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行的普遍适用法律、法规及行政决定16.进口配额制: 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后,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的 17.进口许可证制: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18.“自动”出口配额制: 又称“自动”限制出口: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19.出口信贷: (Export Credit)是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商品的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厂商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20.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由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设置的特定地区和仓库21.BOT方式:是指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类方式,也是一种私营机构参与基础设施的开发和运营的方式。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434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理解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与政策;掌握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措施及其对商品的价格、生产、消费和国家福利水平所带来的影响;能够运用相关贸易理论、分析工具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及国际商务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范围本课程考试内容要求分为四个层次: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1.导论识记: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全球化;绝对优势;比较优势;重商主义等基本概念。
领会: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经历的阶段;国际贸易相关概念;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和方法;绝对优势论的主要内容;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2.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识记: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贸易得益等基本概念。
领会: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比较优势论的主要内容。
简单应用:只有一种要素的封闭经济下本国与外国的生产、相对价格和均衡。
综合应用:运用基本经济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开放经济下的生产、贸易和均衡;掌握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的确定,并分析贸易得益。
3.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识记:要素密集度;丰裕要素;稀缺要素;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扩张;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列昂惕夫之谜等基本概念。
领会:H-O模型的基本假设;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S-S定理、FPE定理的主要内容;列昂惕夫之谜。
简单应用:运用相关理论解释现实的国际贸易现象。
综合应用:根据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来分析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国际贸易模式,并理解交换得益和资源再分配得益。
《国际商务》第7章 国际企业组织

评价性尺度。
建立全面而非单一的评价性指标,也需兼顾财务性指标和非财 务性指标。
流程
流程是组织内部进行决策和工作的方式,是一系列环节 和步骤的先后贯穿。
比如战略制定流程、资源分配流程、新产品创意评估流程、客 户咨询与投诉流程、改进产品质量流程、员工业绩考核流程等。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经验通常都体现在流程中,高 效率且有效果的流程可以降低价值创造成本,增加产品 的额外价值。
当企业选择部门划分所依据的维度时,应该考虑到潜在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现。
垂直差异化:配置权威
配置权威,也称控制(control),分为集权和分权。
集权 把决策权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叫作集权。
分权
把决策权下放给低层管理者叫作分权。
垂直差异化:配置权威
集权的4条理由
第一,集权有助于协调。 第二,集权能保证决策与组织目标相一致。若把决策权分配给
组织结构
大型企业通常需要按照复杂的层级结构(hierarchy)来 组织,这意味着企业的结构中包含多个子单位以及子单 位中的多个层次。进而产生三个相关问题
部门划分(departmentalization) 配置权威(authority) 协调各子单位的活动
正式结构包含以上的两个方面: 第一,水平差异化(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即部门划分;
这恰恰与不同全球战略的协调需求差异所对应。
企业的基本结构
U型结构 M型结构 矩阵结构 网络结构 杂合、混合结构
基本结构:U型结构
U型结构,即单一职能结构( unitary functional structure )是 纵向一体化、有多个职能部门、生产单一产品典型结构。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试析大量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答:贸易条件通常是从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相对比较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分析的。
(1)FDI通过国际收支变动效应间接影响东道国的贸易条件①外资的流入在短期内会造成国际收支盈余。
如果不转化成为额外进口,外资的流入会使东道国贸易条件好转。
但长期看,外资终究代表一种债权或利润索取权,利息、利润、管理费等的流出,要求国际收支的其他项目特别是经常项目处于盈余状态。
因此,东道国必须扩大出口,造成出口价格下降,会对一国的贸易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②如果东道国对母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母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东道国的贸易条件将会恶化。
反之,东道国的贸易条件将会好转。
(2)FDI的工资效应与东道国价格贸易条件由于工资差异能够决定物价水平差异进而决定价格贸易条件差异,故从理论上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工资水平提高会使相应产品的价格提高,如果该产品是出口品,工资水平提高会引起该国出口品价格上升,由此导致价格贸易条件改善。
以此推论,FDI 提高东道国工资水平这一效应,将导致东道国出口品的价格上升,价格贸易条件改善。
从供给角度看,工资提高意味着劳动力成本提高,如果需求等条件不变,劳动力成本提高将导致一国出口品的供给减少,由此也会带来该国出口品价格提高,价格贸易条件改善。
(3)FDI的产业流向与东道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①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过程中,过度扩张其比较优势行业,出口扩张,改变了国际市场的供求状态,造成出口价格下降,引起贸易条件恶化。
②如果FDI大量投入各国的相同产业,将会引起同类行业出口产品的恶性竞争,出口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还会引起贸易战和保护主义泛滥。
2.在下列情况中,哪些属于对外直接投资?哪些不是?(1)一个沙特阿拉伯商人购买了1000万美元的IBM公司股票。
(2)一个外国商人在纽约买了一幢公寓楼。
(3)一家法国公司与一家英国公司合并,英国公司的股票持有人将他们的股票换成法国公司的股票。
希尔 《国际商务》第11版 英文PPT Chapter 2

2-6 Copyright © 2017 McGraw-Hill Edu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production or distribution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McGraw-Hill Education.
What Is Collectivism?
➢Collectivism stresses the primacy of collective goals over individual goals
➢ can be traced to the Greek philosopher, Plato (427-347 BC)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where citizens periodically elect individuals to represent them
2-8 Copyright © 2017 McGraw-Hill Edu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production or distribution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McGraw-Hill Education.
What Is Totalitarianism?
➢ Totalitarianism - form of government in which one person or political party exercises absolute control over all spheres of human life and prohibits opposing political parties
王炜瀚版《国际商务》大题整理

重商主义
认为出口有益,进口有害。
绝对优势理论
自由贸易下,每个国家从事其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活动。
比较优势理论
一国相对更有效率生产另一国所需产品和服务,自由贸易就是有利的。
要素禀赋理论
出口相对丰裕要素产品,进口相对稀缺要素产品。
新贸易理论
对差异化产品, 1、新产品国外需求和当地供给不匹配; 2、同需求相关收入效应; 3、 规模经济要求。对产业内贸易为主国际贸易现象做解释。
实用标准
一、两次全球化 全球化:全球向着更加一体化,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体系转变 第一次全球化 19 世纪运输成本下降引起国际贸易急剧增加, 主要为证券投资, 进出口, 少有直接投 资,一体化范围广、程度浅。市场全球化。 第二次全球化 由二十世纪晚期,运输业、信息业发展带来,表现为生产本身全球化,进入生产全球 化。
内部化理论
避免市场不完全对经营效率影响,建立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或用等级结构代替市 场价格。跨国公司运用所有权特定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出口
区位优势
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的选择优势, 投资区位的地区资源禀赋的优势。它包括直接区 位优势,即东道国的有利因素;和间接区位优势,即投资国的不利因素。 形成区位优势的四个条件: (1)劳动力成本。一般直接投资总把目标放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 , 以寻求成本优 势; (2)市场潜力。即东道国的市场必须能够让国际企业进入,并具有足够的发展规模; (3)贸易壁垒。包括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这是国际企业选择出口抑或投资的决定因 素之一; (4)政府政策。是直接投资国家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直接对外投资
文档
实用标准
七、应对贸易和投资壁垒 选择适当进入战略 为出口产品寻求有利海关分类 利用对外贸易区 利用投资激励和其他政府支持项目 游说
韩玉军《国际商务》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韩玉军《国际商务》第一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导论一、国际商务的基本概念1国际商务的含义国际商务或国际商务学是一门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科学。
该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国际商务学研究的是跨国界的活动;二是国际商务学研究的是国家、企业或个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商业性经济活动,而不是非商业性的跨国经济活动。
非商业性经济活动不在国际商务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国际商务的定义有所不同,如美国学者科斯认为,国际商务包括越过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几乎包括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和资本转移;加拿大学者艾伦·鲁格曼和美国学者理查德·霍杰茨认为,国际商务是一门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学科。
这里的交易包括贸易,如进出口,以及对海外企业的直接投资。
但总的来说,国际商务的本质是“跨国界”,最基本的国际商务活动是跨国界的经济交易活动。
国际商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
国际商务主要是指国际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跨国经营活动,或者说国际商务是研究围绕这些跨国经营活动产生的相关事务,包括企业的国际战略、策略,资源配置及经营管理,市场开发与拓展等等。
2.国际商务的类型和特征(1)国际商务的类型(来源:静业学习网,转载请注明出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交往活动日趋频繁,国际商务的形式与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
概括起来讲,国际商务可以分为三大类:①国际贸易,即货物与服务的进出口;②国际直接投资;③特许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国际信贷与融资等贸易与直接投资以外的其他国际经济活动。
(2)国际商务的特征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商务从原来单纯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发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各国间的经济合作。
其主要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国际商务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综合反映;②国际商务以进入和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③国际商务复杂多变、风险大。
《国际商务》第3章 国际商务的国别制度环境

类似地,1776年通过的《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生而平等,其中的“人 ”不包括妇女、奴隶、华人,以及穷人。
人民的治理在这样一个情境下的实际意义就是少数成年男性的治理。
政治制度的形式:民主与专制
善政仍然是实现善治的关键。 但善治不局限于善政,更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好治理,是公共利
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政府利益或某个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政治制度的实质:善治与恶治
法国学者玛丽—克劳德·斯莫茨(Marie-Claude Smouts)提 出,善治的构成有以下四个要素:
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特别是这一切都须通过司 法独立、亦即法治来实现;
政治制度的实质:善治与恶治
善政(good government),或称良政。
与善政、良政相对的是恶政(bad government)、劣政。
自从有了国家及其政府以后,善政始终是公民对于政府 的期望和理想,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善政的内容 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严明的法度、 清廉的官员、 很高的行政效率、 良好的行政服务。
卡尔·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1945)与《历史决定论的贫困》(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1957)两本书中,把极权主义与“开放社会”(自 由民主)作为相对词,对极权主义做出批评。
政治制度的形式:民主与专制
集体主义
内涵
指集体目标优先于个人目标,个体特性由其所属的集体特性所决定的 一种价值观。
整个社会的需求通常被认为比个人自由重要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商务》复习题考试题型及分数:一、单项选择题:15分二、多项选择题:10分三、填空题:10分四、名词解释:15分五、简答题:30分六、论述题:20分第一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 A 重商主义 B 重农主义 C 凯恩斯主义 D 超保护贸易主义2.下列各项中属于贸易保护理论的是 A A贸易乘数理论 B绝对成本论 C比较成本论 D要素禀赋说3.晚期重商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B A 斯塔福德 B 托马斯·孟 C 凯恩斯 D 李斯特4.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A 斯塔福德 B托马斯·孟 C 凯恩斯 D李斯特5.下列各项中,属于贸易保护理论代表人物的是 D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俄林 D 凯恩斯6.为证明增加新投资对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好处,凯恩期提出了DA重商主义学说 B保护幼稚工业学说 C比较成本理论 D投资乘数理论7.下列理论中,属于自由贸易理论的是 CA 贸易乘数理论B 货币差额论C 绝对成本论D 贸易差额论8.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的理论是AA绝对成本论 B比较成本论 C重商主义 D要素禀赋说9.认为在劳动要素的质的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有利于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理论是 DA赫克歇尔—俄林原理 B绝对成本论 C比较成本论 D人力技能与人力资本理论10.林德从需求方面,即由人均收入水平的相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商品流向的理论是 DA产业内贸易理论 B.新贸易理论 C比较成本论 D偏好相似理论11.二战后50年代到60年代上半期,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一般都是从实施 AA进口替代战略开始的B出口导向战略开始的 C国际投资战略开始的D保护贸易战略开始的12.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后,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韩国等转向何种贸易战略 BA 进口替代战略B 出口导向战略C 国际投资战略D 保护贸易战略13.最早的现代跨国直接投资理论是 CA竞争优势理论 B产品周期理论 C 垄断优势理论 D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4.产品周期理论的首创者是 BA海默 B维农 C邓宁 D波特15.目前对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是 DA竞争优势理论 B产品周期理论 C 垄断优势理论 D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6.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为 DA 国际贸易B 出口C 进口D 进出口贸易17.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之和称为 AA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量 C国际贸易额 D国际贸易量18.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为 BA对外贸易额B国际贸易额 C净出口额 D累计出口额19.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称为 AA 贸易条件B 贸易差额C 出超D 入超20.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来表示价格的构成和交易的其他条件称为 CA支付方式 B无形贸易 C贸易术语 D国际贸易21.下列国际贸易术语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是 B A.FOB B.CIP C.CFR D.CIF22.下列国际贸易术语中,货物的有关保险手续应当由卖方负责办理的是 A A.CIF B.FOB C.FCA D.CPT 23.“CIF天津”贸易术语中,“天津”表示的是 C A装运港名称B装运地城市名称 C目的港名称 D目的地城市名称24.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称为 A A 支票 B 汇票 C 本票 D 托收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贸易保护理论的有 ADE A重商主义B比较成本论C绝对成本论D贸易乘数理论E凯恩斯主义2.贸易保护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BCD A 斯塔福德B托马斯·孟 C 凯恩斯D李斯特E亚当•斯密3.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由贸易理论的有 BCE A重商主义B比较成本论C绝对成本论D凯恩斯主义E要素禀赋说4.自由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BCDE A汉密尔顿B亚当·斯密C赫克歇尔D俄林 E大卫·李嘉图5.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影响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变量有 ABD A内部化优势 B所有权优势C资源优势D 区位优势E政策优势6.当出口贸易额大于进口贸易额时,可称之为 ADE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贸易赤字D贸易盈余E出超7.当出口贸易额小于进口贸易额时,可称之为 BCE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贸易赤字D出超E入超8.下列国际贸易术语中,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是 ABC A FOB B CFR C CIF D FCA E CPT9.下列国际贸易术语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是 ADE A CIP B CFR C CIF D FCA E CPT10.下列国际贸易术语中,货物的风险在船舷转移的是 ABE A FOB B CFR C CIP D FCA E CIF三、填空题1.贸易保护的起点是(重商主义)。
2.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理论探讨是(重商主义)。
3.早期的重商主义理论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4.晚期的重商主义理论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5.凯恩斯的是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6.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7.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8.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运用于对外贸易方面,形成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9.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10.偏好相似理论认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是相似,(贸易量)越大。
11.产品周期理论将产品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
12.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叫作(净出口),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叫作(净进口)。
13.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大于支出的全部货币资金,称为(国际收支顺差)。
14.国际贸易额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15.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可用来计算该国的(贸易条件)。
16.国际贸易商品一般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
17.FOB的中文含义是(装运港船上交货)。
18.CFR的中文含义是(成本加运费)。
19.CIF的中文含义是(成本加保险费、运费)。
20.FCA的中文含义是(货交承运人)。
21.CPT的中文含义是(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
22.CIP的中文含义是(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
23.国际货款的支付工具有(汇票)、(本票)、(支票)。
24.国际货款的支付方式有(托收)、(汇付)、(信用证)。
四、名词解释1.进口替代战略 P24: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制造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纠正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
2.出口导向战略 P25所谓“出口导向”的贸易发展战略就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以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这种贸易发展战略也叫出口主导型贸易发展战略。
3.国际贸易 P37: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4.对外贸易 P38:指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5.贸易差额 P39: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6.国际收支 P39: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
7.贸易额P39:一个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8.对外贸易额 P39: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之和。
9.贸易量P40: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10.贸易条件P40: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11.直接贸易P42: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12.间接贸易P42: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13.贸易术语P43:指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来表示价格的构成和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手续、费用和风险的责任划分。
14.支票P49: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即存款人对银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或命令。
15.托收P49:指债权人出具汇票委托银行向债务人收取货款的一种支付方式。
16.汇付P50:付款人主动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将款项交收款人。
五、简答题1.重商主义的理论要点。
P3答:(1)将货币与财富混为一谈,他们中的多数人报货币当作财富的唯一形式。
(2)一国货币财富的来源,除开采金银矿藏外,就是要发展贸易,认为财富主要来源于流通领域。
(3)从流通领域能增加一国财富总量的只能是对外贸易。
(4)在对外贸易中,要遵循少买多卖的原则。
(5)大力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和发展本国工商业,增加国际收支盈余。
2.超保护贸易主义的特点。
P9答:(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2)保护的目的变了(3)保护转入进攻性(4)保护的阶级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5)保护的措施多样化(6)组成货币集团,划分世界市场3.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P9-10答:(1)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2)80年代以来,主要工业国家经济处于低速发展,失业率较高(3)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4)国际货币关系失调(5)政治上的需要(6)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4.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P14答:(1)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应根据各国自身生产的绝对优势,生产出成本绝对低廉的产品,即按照所谓绝对成本或绝对利益的原则。
(2)各国在生产分工中的绝对成本优势,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各国所固有的自然资源优势,二是后来获得的某种生产技术优势,(3)在他看来,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比自己制造有利。
如果彼此都按照绝对成本优势进行分工,然后进行交换,不仅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而且对于交易的双方都会有利。
+5.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P15-16答:(1)决定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
(2)即使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商品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本国集中生产那些成本劣势较小的商品;而另一个在所有商品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则集中生产那些成本优势最大的商品。
(3)即按照“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同样不仅会增加社会财富,而且对交易双方也都能获得利益。
6.出口导向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P27答:这一贸易发展战略,对推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容易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冲击(2)工业部门自主性差(3)债务负担加重7.国际贸易的含义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