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行星组曲之木星欢乐使者》科目小学音乐
《第三单元欣赏木星──欢乐使者》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欣赏木星──欢乐使者》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木星──欢乐使者》这一音乐作品,让学生们能够初步了解交响乐的构成与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作业内容1. 聆听与感受:学生需在家中利用课余时间,完整地聆听《木星──欢乐使者》这一音乐作品,注意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了解作品背景:学生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网上资源,了解《木星──欢乐使者》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创作与表达:结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可以尝试用绘画、文字或者舞蹈等方式,表达对《木星──欢乐使者》这一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 课堂分享:在下一课时的音乐课堂上,学生需将自己在家的聆听感受、了解的作品背景以及自己的创作表达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和交流。
三、作业要求1. 聆听要求:学生在家聆听音乐时,要专注、细心,尽可能地感受音乐的细节。
同时要注意控制音量,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2. 了解背景要求:学生应查阅可靠的资料来源,确保所了解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准确无误。
3. 创作表达要求:学生的创作表达应与音乐作品相契合,能够真实地反映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无论是绘画、文字还是舞蹈,都应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4. 课堂分享要求:学生需准备充分,表达清晰,能够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与同学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分享。
同时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结合学生的聆听感受、对作品背景的了解程度、创作表达的创意和想象力以及课堂分享的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标准将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力和创造性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将指出问题所在,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年级音乐教案 《木星——欢乐使者》

1、教师选择公布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创作(其中有较好的,也有较差的)。师生共同评论,使学生逐步增加一些旋律创作的理性认识。
2、选择几个较为优秀的旋律,师生共同用课堂乐器演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今天我们创编了四小节后创作简单的旋律做好准备。
教学难点:分辨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教学方法:讲解法、聆听法、欣赏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PPT、音响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学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
二、欣赏《木星──欢乐使者》第二乐段:
三、小结
1、组织教学,行音乐课礼仪。
2、教师简介《行星组曲》(包括介绍作者霍尔斯特及乐曲创作背景),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生:感受音乐:主题出现时晃动身体感受主题旋律舒展宽广的特点。
2、器乐演奏
用口风琴演奏《欢乐颂歌》的旋律,重点是1至9小节。学生进行练习。
3、学生创作
教师给出创作标题──飞船发射、飞船航行、胜利欢庆等内容。学生进行创作。
老师提示要在练习前先决定要表达的音乐情绪是什么,再决定节拍,然后决定第一音,顺着试写下去,不要写得太难。虽然只有短短4小节,其中最好要有重复的节奏,结束音要有稳定的感觉。
一、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视唱教科书中出示的《欢乐颂歌》旋律(第1──9小节),其后的旋律由教师在琴上弹奏,使学生初步熟悉。
师:主题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一开始音乐很欢快,接着出现了节奏比较宽广的主题旋律,表现了庄严肃穆的情绪。
1、教师完整地演奏这一段音乐,学生边听边挥拍。
2、复听全曲《木星──欢乐使者》。师:这段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小学音乐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7七色光彩《 木星—欢乐使者(片段)》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7七色光彩《聆听木星—欢乐使者(片段)》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一、教学内容1、课题: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七色光彩》----《木星—欢乐使者》2、课型:1课时欣赏课3、设计理念:《木星—欢乐使者》选自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创作的《行星组曲》中的第四乐章。
作品规模较大,需要分析两部分共四个主题的要素、乐器分类及旋律特点。
因此我在设计时,自制了微视频,创设了“星球大战后,地球与木星建交,‘我’来破译音乐密码”的情境,调动学生欣赏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使命感的作用下,愿意自主思考、共同探究作品。
我将作品两部分设计为“一号密电”、“二号来信”。
其中“一号密电”通过分析A、B、C主题的三要素、乐器音色、旋律特点了解木星使者性别、年龄段、性格、形象、喜好。
“二号来信”在分析三要素、音色、旋律特点后,总结木星是“欢乐”使者。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看、讲、想、做、动、静”七种要素,灵活的教法与学法,让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参与度高。
创编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平台;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全面参与;成果汇报,既是学生展示的平台,同时也是老师检测和强化的环节;汇报式的强化过程落实到每个学生;这些都有效防止了教学的空讲、花架子和形式单一、防止了学生学习的泡沫和师生为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节课我设计只欣赏作品的两部分。
原因有以下2点:1、这是一首欢乐颂歌,因为完整聆听需要将近9分钟,如果欣赏完整,肯定要舍弃一些环节,考虑到《音乐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音乐课程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本节课应给孩子留下体验、创编的环节。
2、教科书提供的音响资料本身的就是没有第三部分的《木星-欢乐使者》,《教师用书》中第87页提出,如果时间充足,可以欣赏完整。
为了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时间的安排非常紧张,因此放弃欣赏第三部分。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课时《木星——欢乐使者》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课时《木星——欢乐使者》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欣赏太阳系的图片导入新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乐曲《木星——欢乐使者》,通过聆听,使学生体验音乐的色彩变化,感受音乐要素对表达音乐情绪起的作用。
通过分段赏析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音乐的主题,体验乐曲欢快、热烈、辉煌的气氛,激发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2、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歌曲《木星一欢乐使者》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气势浩荡,欢乐的情绪此起彼落,绵亘不绝。
这一乐章经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受人喜爱的通俗音乐作品。
它又分为三个主题:第一主题为C大调,快板,2/4拍,喜悦的情绪十分明显;第二主题充满生机,热情洋溢,富有气势;第三主题转为3/4拍,象一首民间舞曲,气氛热烈。
第二部分由原来的快板转为行板,为一首雄壮的“欢乐颂歌”,类似东方五音音阶的旋律,亲切感人,朴实生动,又不失庄严与伟岸。
第三部分为第-部分的反复,又体现了宇宙的辽阔与未知的神秘。
3、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
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
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6、学生用具:课本课题《木星——欢乐使者》第2课时学科音乐年级六年级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聆听《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欢快、热烈、辉煌的气氛,激发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教学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演唱等实践活动中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对表达音乐情绪目标起的作用。
3、知识与技能:听辩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分析弱起、主奏乐器、力度等音乐要素,感受音乐表现的情绪意境。
1. 聆听 木星——欢乐使者-辽海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聆听木星——欢乐使者-辽海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乐曲《木星》中的各种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乐器声音等;2.了解乐曲《木星》背后的意义和故事;3.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准备1.教学PPT;2.乐曲《木星》的音频;3.学生手动制作的乐器。
三、教学过程1. 了解《木星》的来源和背景(10分钟)首先,教师简要介绍乐曲《木星》的来源和背景,包括:1.该曲是古典音乐作曲家霍尔斯特创建的七首交响曲之一,是最受欢迎的一首;2.乐曲的名字是来自于古罗马神话中最高的神——朱庇特的别名;3.乐曲的主题是荣誉、英勇和非凡,代表了霍尔斯特对于这个世界和人类的积极态度;4.乐曲中的不同节奏、音调和乐器也表现出了这些主题,通过这些音乐元素,我也能够看到霍尔斯特对于荣誉和非凡的理解。
2. 听取乐曲(15分钟)接着,教师播放乐曲《木星》的音频。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各种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乐器声音等。
3. 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对于乐曲的理解和感受(45分钟)在学生听取完音频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帮助学生表达对于乐曲的理解和感受:1.制作自己的乐器: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对于乐曲的感受,手动制作出一种乐器,如木鱼、口哨等。
学生可以在用这些乐器表达出对于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2.分享乐曲和自己的创作: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乐器和乐曲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在分享的过程中交流彼此的感受。
4. 总结和回顾(10分钟)最后,教师可以对这次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乐曲《木星》中的音乐元素和背后的含义。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古典音乐,并对音乐保持开放的态度。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程,我认为学生对于乐曲《木星》的理解和感受得到了很好的表达和展示。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这次课程更好地学习到了不同的音乐元素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好的提升和帮助。
小学音乐《木星——欢乐使者》(含音频能播放)

古斯塔夫· 霍尔斯特,英国作曲家。 ,其创作的《行星》组曲最为著名
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首作品的信息。
《行星组曲》由七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有一个标题: 第一乐章“火星—战争之神”、第二乐章“金星—和平之 神”、第三乐章“水星—飞行之神”、第四乐章“木星— 欢乐使者”、第五乐章“土星—老年之神”、第六乐章 “天王星—魔术师”、第七乐章“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这些神的名字与古典神话中的神无任何联系,音乐也无情 节性,但每个乐章之间音乐情绪的对比与层次感却很强烈。 例如第一乐章的残酷无情、第二乐章的静谧柔和、第三乐 章的诙谐活泼、第四乐章的欢乐、感恩、第五乐章的阴郁 空漠、第六乐章的变幻莫测,第七乐章的神秘朦胧。
欣赏《木星——欢乐使者》中两段音乐,请问这两 段音乐之间有什么关系?木星—欢乐使者》第二部分音响,这段音乐 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请视唱下面的乐谱,边唱边挥拍子。
请用快速和稍慢的速度视唱下面的乐谱,说一说 不同的速度带给你什么不同的体会?
完整欣赏《木星—欢乐的使者》,第一、三部分 不同主题出现时,请做手势示意。第二部分主题 出现时,随音乐轻声哼唱。
欣赏音乐片段,请问你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什么样 的画面?
仔细听辨下面的三个音乐片段,请说一说三个音乐 片段的音乐表达有什么异同?能否哼唱出其中的主 题?
1.
2.
3.
欣赏《木星——欢乐使者》第一部分,听后请为 刚才听过的三个音乐片段排序。
再次欣赏《木星——欢乐使者》第一部分,体会 这段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其中,哪种乐器的音色 让你印象最深刻?
请你尝试描述这首作品的不同段落描写了什么样 的情景?
《木星—欢乐使者》是《行星组曲》中的一个乐章, 请大家欣赏其他几个乐章的片段,对《行星组曲》有 初步印象。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木星—欢乐使者》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星空畅想》《木星——欢乐使者》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木星——欢乐使者》这一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星空畅想”中的一首欣赏乐曲。
该曲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所作的《行星组曲》中的第四首。
该曲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所作的《行星组曲》中的第四章。
教材中选取了全曲的第一、第二部分进行聆听,第一部分由三个主题组成,弦乐组充满动感的十六分音符跳弓拉开了A主题的序幕,先是圆号齐奏,之后是长号与大号声部演奏,随后木管加入弦乐的飞驰之中,低声部的铜管再次奏出A主题予以强调。
B主题中,圆号与弦乐组首先奏出威风凛凛的主题旋律,随后,主动权交到木管与钟琴手里,与男性化的圆号相比更加柔和,更加晶莹剔透。
C主题由二拍子变成了三拍子,增添了一丝舞曲的味道。
第二部分是庄严缓慢,神圣不可侵犯的颂歌。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部分音乐知识,能够欣赏一些管弦乐曲,在第3、第5课中认识乐器和学习西洋乐器分类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管弦乐队排列。
且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视唱能力水平,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简单的音乐旋律。
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表达上还是需要老师的鼓励。
三、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欢快、热烈、辉煌的气氛,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2、通过聆听、体验、分析、探索等音乐活动中熟悉主题旋律,了解作品结构。
3、通过聆听作品,对管弦乐队中圆号、长号等的音色及表现力有更深层的认识和感悟,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并记忆主题旋律,感受乐曲欢快、热烈、辉煌的气氛。
难点:分析乐器的音色。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A主题聆听1、A主题聆听师:同学们,今天许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坐上太空飞船,去到浩瀚无垠,又充满未知的外太空去看一看。
你们做好准备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出示太空的图片,播放A主题旋律)2、介绍木星师:终于,我们到达了这次太空之旅的目的地——木星。
《木星—欢乐使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音乐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木星-欢乐使者(教学设计)教学背景2022-2023学年音乐六年级上册,根据人教版教材章节内容要求,设计此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学习《木星—欢乐使者》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听觉感受能力,同时让学生对木星有一个简单而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木星—欢乐使者》的曲目和表现形式。
2.能够通过听、说、唱、写、画等多种形式,感知和表现《木星—欢乐使者》的音乐形态和情感内涵。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鉴赏素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感性认识。
4.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太阳系中的木星,从而积累一些科学知识。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木星—欢乐使者》的曲目和表现形式;能够通过听、说、唱、写、画等多种形式,感知和表现《木星—欢乐使者》的音乐形态和情感内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鉴赏素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1.教师: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材、音乐播放器、教师课件。
2.学生: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材、音乐笔记本、色笔、音乐作业本、木星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木星—欢乐使者》1.引入教师播放《木星—欢乐使者》的音乐片段,介绍曲目的名称和表现形式。
然后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示木星的图片和信息,告诉学生这首曲目是关于木星的。
2.分析请学生聆听完整首曲目,并在听完之后,回答以下问题:•这首曲目采用了什么样的乐器?•这首曲目的曲调是怎样的?•这首曲目的风格是怎样的?•这首曲目中有哪些值得留意的细节?3.讨论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听取不同观点的意见,并做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总结通过上述讨论,老师总结出一些较为普遍的看法和评价,并以此作为铺垫,进一步介绍木星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对木星有一个简单而深刻的认识。
第二课时:关注细节1.引入教师对刚才讨论中涉及到的细节进行介绍,学生可以跟着音乐听,并发现更多的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班学生我从五年级开始带,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比较好,十分喜欢音乐表演,有较多的孩子是校管乐队成员,对管乐器的了解较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全曲长8分钟,第一段更多的采用分主题的片段欣赏和主题的感受为主。对不同的片段的比较的方法较适合学生的欣赏水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乐曲的段落更加明晰;对第二段主题采用学唱主题谱例的方法,并对该主题进行创编的扩展。
3让学生聆听第一段中3个主题的音乐,并谈谈每个主题的音乐形象。
4、师在每个主题播放后,出示“圆号”、“长号”、“大号”等真实乐器,并演奏。
5、聆听第三段。
师:本段的主题和那一段类似?
6、点出全曲的曲式是A - B - A'。
1、学生感受全曲,直至答出共三段。(节奏,节拍,力度均有差别)
2、学生感受并回答每个段落不同的情绪。
3、师:这个主题和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差别?你觉得这段的音乐形象是如何的?
4、师:如果你为这段音乐写一首诗,你会用什么词藻来描写?
1、学生齐唱谱例,理性感受音乐。
2、学生各抒己见
3、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并创编小诗。
旋律哼唱的感性认识到旋律唱谱的理性认识,并通过交流能对音乐形象有更多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延续兴趣
师:行星组曲其他乐章的内容也相当出彩,相信大家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更多的相关内容。
总结中带着要求,能够启发学生去课外接触更多的歌曲,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1、乐曲第二段的主题是怎么样的?你可以有感情的哼唱乐曲了吗?
2、你记住了乐曲的作者及相关背景了吗?
3、你在这堂课的歌曲中还收获了什么?
3、学生直观感受真实乐器,并聆听音色的特点。
4、生回答和第一段三个主题类似。
音乐篇幅较大,较适合分音乐片段来欣赏,出示真实乐器让孩子感受管乐器的魅力。
三、重点聆听,深化体验
1、师:很明显《Jupiter》歌曲的旋律采用的就是第二段音乐,我们来看看它的旋律究竟是如何的?
出示谱例《欢乐颂歌》
2、分析该段使用的主奏乐器及伴奏乐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对各主题的旋律感受和管弦乐器的正确判断。
2、熟记第二乐段主题的旋律,并对之创编的扩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师:我们先来听一首日本通俗歌曲《Jupiter》,有没有兴趣?不过请试着记住它的旋律。
2、引导学生轻轻随着音乐来哼唱。并出示乐谱。
八、板书设计
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反思
其实12册中《行星组曲》还有火星等章节,但是相对来说木星这个乐章孩子更容易接受,所以本课以木星这个章节作为一课时重点欣赏,其他几个章节放到另一个课时中去。
首先本课从当代的通俗歌曲《Jupiter》引出曲作者是百年前的英国籍音乐家,学生当时是很诧异的,然后我导出本课《行星组曲》。先全曲聆听,学生基本能判断出ABA的曲式;然后对第一段三个片段分别聆听,然后比较三个段落的情绪,喜悦的三个层次。其中需要真实乐器的演示,来加深学生对乐器音色的判断,因为班中有部分同学学习小号,长号的乐器,在乐段出示后,让学生来简单演示乐器的音色,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随即第三段的聆听,学生可以容易感受到和第一段的类似。重点在第二段中,谱例的出现是很及时的,《Jupiter》中的旋律就是这个,学生能唱得更准确。在几次跟唱后基本上把音乐旋律牢记了。欣赏的也需要歌唱,能加深对旋律的印象,并能体会出自己对该段的音乐形象。但是对《欢乐颂歌》部分创作小诗还是有点难度的,反过来,在音乐课堂中让孩子写诗有否突出音乐性呢,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个环节应该需要斟酌。
案例名称:《行星组曲之木星-欢乐使者》
科目:小学音乐
教学对象:601
课时:1课时
提供者:陈波
单位:宁波市孙文英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行星组曲》选自新人音教材第12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在结构、和声和节奏方面都极为完美的管弦乐作品。本课欣赏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是全曲中最恢宏的部分,该乐章也经常被独立拿出来演奏。学生通过学习本首乐曲对欣赏较大型的管弦乐作品起到引领启发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能对乐曲中各主题的主奏乐器的音色做正确的判断;能通过各种音乐要素来比较各段段落的情绪;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的了解;记住第二段《欢乐颂歌》的旋律。
2、通过体验、感受音乐,使用真实乐器的来直接感受。
3、体会管弦乐曲的魅力,引领对管弦乐作品的从感性的喜爱向理性的热爱过渡,保持对音乐持久的热情。
3、师:歌手是当代的,但是原作曲者却是一百年前的英国人。
教师介绍作者,和作曲的背景。
学生在通俗歌曲中感受《木星》第二乐段的主题,并轻轻哼唱。
从通俗歌曲来导入比较适合孩子们的心理感受。
二、分段聆听,感受音乐
1、师:请你们来分析下乐曲的段落,并请说明根据什么音乐要素来分的?
2、师:其中第一乐段中共有三个主题。每个主题用了自己独有的主奏乐器,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