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板块三 专题十五 第4讲 简答题(二) 归纳概括类题目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自主加餐练40 易望文生义成语一 含答案 精品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自主加餐练40 易望文生义成语一 含答案 精品

自主加餐练40易望文生义成语(一)第一组1.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往往被误解为:喜欢和重视迁移。

2.半青半黄:庄稼没有成熟时呈现出青色与黄色混杂的颜色。

比喻事物尚未达到成熟阶段。

往往被误解为:脸色铁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3.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极为优秀、难得的人或物。

往往被误解为:少之又少。

4.白头如新:白头:白发,指老年,形容时间长;新:指初认识。

相交时间虽久,但互不知心,还跟刚认识一样。

指彼此交情不深。

往往被误解为:友好到老。

5.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惊恐、害怕。

往往被误解为: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

[对点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A.随着“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当代人心中地位的不断动摇,被海外国家优渥生活激发了视野的本土中国人开始走向了移民之路。

B.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C.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奇妙难言的,有的人会倾盖如故,而有的人却白头如新....。

E.他一想到不久后将被捕判刑,就会不寒而栗....,冷汗淋漓。

答案:BC第二组6.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绝:断;缕:细线)。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往往被误解为:连续不断。

7.不名一文:连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形容极为贫困。

往往被误解为:不出名,没有名声。

8.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

多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令人涕泪满面。

往往被误解为:文章枯燥乏味而使人不想读。

9.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多含轻视意。

往往被误解为:不在意。

10.不孚众望:指没有使群众信服(孚:信服)。

往往被误解为: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11.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赞:添加)。

也指一言不发。

往往被误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课文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课文

课文回顾练(十五) 季氏将伐颛臾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相⎩⎪⎨⎪⎧ ①则将焉用彼相.矣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辅助、辅佐③伯乐相.马 察看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丞相⑤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互相⑥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动作行为偏指一方 2.过⎩⎪⎨⎪⎧ ①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②且尔言过.矣 错③是谁之过.与 过失④过.故人庄 拜访,访问⑤不过.三十日 超过3.疾⎩⎪⎨⎪⎧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痛恨,讨厌②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小病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快 4.就⎩⎪⎨⎪⎧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担任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靠近,接近 5.而⎩⎪⎨⎪⎧ 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连词,表示转折,却②固而.近于费 连词,表示并列,并且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连词,表示承接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示修饰⑤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 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6.为⎩⎪⎨⎪⎧ ①何以伐为.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呢”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介词,替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词,向,对④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成为7.固⎩⎪⎨⎪⎧ ①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坚固,牢固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执③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稳固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使……坚固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本来⑥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已经 8.焉⎩⎪⎨⎪⎧ ①则将焉.用彼相矣 何必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从这里③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语气助词,表停顿④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助词,舒缓语气⑤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助词,表陈述语气⑥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 2.既来之,则安.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自主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自主

自主加餐练10 文言实词(十)91.相 成语助记:相机行事 相濡以沫 形影相吊 吉人天相[实战高考](7)(2017·全国卷Ⅱ)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偏指“我” (8)(2017·全国卷Ⅲ)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相:宰相 (9)(2016·全国卷Ⅱ)岁大饥,人相.食 相:互相92.谢 成语助记:闭门谢客 新陈代谢[实战高考](6)(2017·天津高考)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 谢:辞别 (7)(2016·天津高考)宗质起敬,谢.曰谢:道歉,认错93.信成语助记:信口开河信手拈来信以为真背信弃义[实战高考](9)(2015·湖北高考)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信:相信(10)(2015·重庆高考)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信:相信94.兴成语助记:大兴土木兴师动众方兴未艾夙兴夜寐[实战高考](9)(2017·浙江高考)其有国者成败废兴.兴:振兴,兴起(10)(2016·山东高考)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兴:发动95.行成语助记:我行我素行之有效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实战高考](11)(2017·全国卷Ⅱ)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行:行为,作为(12)(2017·全国卷Ⅲ)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行:去,前往(13)(2017·天津高考)操行.事上,亦如此焉行:品行96.幸成语助记:幸灾乐祸三生有幸[实战高考](5)(2017·浙江高考)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庆幸(6)(2017·全国卷Ⅱ)憙疾病,帝亲幸.视幸:皇帝到某处97.修成语助记:不修边幅修身养性[实战高考](7)(2016·全国卷Ⅲ)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修:编撰,编修(8)(2015·四川高考)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修:整治98.徐成语助记:徐娘半老按辔徐行[实战高考](3)(2015·湖北高考)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徐:慢慢地99.许成语助记:以身相许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实战高考](7)(2016·浙江高考)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许:用在数词后,表约数(8)(2015·山东高考)君不许.臣,臣不敢将许:答应100.阳成语助记:骄阳似火阳奉阴违。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五 对点聚焦练2 写对开头倚重思辨明晰观点(含解析)不分版本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五 对点聚焦练2 写对开头倚重思辨明晰观点(含解析)不分版本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专题十五对点聚焦练2 写对开头倚重思辨明晰观点(含解析)不分版本对点聚焦练2 写对开头,倚重“思辨〞明晰观点读下面的作文题,尝试各写几个标题和开头。

1.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选择紧跟潮流似乎太盲从,执意逆向而行又可能太愚顽。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如1)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人们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时,作为思考个体的你是否也曾面临两难困境:紧跟潮流似乎太盲从,执意逆向而行可能太愚顽。

但我希望:你能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

(例如2)辨潮流而后动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紧跟也好,逆向也罢,都是人们作出的不同选择。

但是,我认为,要做到不盲从,不愚顽,需要辨潮流而后动:正常的、正确的潮流不妨紧跟,而面对错误的、反动的潮流要敢于抵抗、对抗。

2.(XXXX·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根底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如1)自是花中第一流(我看内在之美与自信)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凸显出其独特的心性和不俗的气质。

我以为,生活在当今精彩的时代,我们更须有独特的自我认知和自信。

(例如2)做人要有格局(我看做人的格局)无论是魏源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还是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都让我感悟到,做人要有格局。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资料(浙江专用)课件ppt (74)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资料(浙江专用)课件ppt (74)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5)白描和工笔。
(6)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主观描写所描写的人物和事物往往是作 者情感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折射,渗透着作者主观上的喜怒哀乐等思想 情绪。客观描写是客观、具体地描写事物的本来形态状貌,而不带有 作者情感色彩的笔法。
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
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 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煕凤携着黛玉的手,上
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
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 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 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
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了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
以表露。如安娜 · 卡列尼娜在公众场景里端庄雍容,在与情人渥伦斯基的 秘密约会里,却是那么热烈奔放。把人物放在这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更
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的全貌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场景描写的作用有:①给全篇“定调”,使叙述更加自然;②营 造意境和渲染气氛;③导引人物出场;④揭示人物性格;⑤作为一种 象征。
第二处: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 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 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 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三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散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散

“散文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一)(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燃烧的木棉花杨春山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

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

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

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

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

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

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

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

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

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

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

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

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

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

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板块三 专题十六 第4讲 小说探究类题目怎样稳又新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板块三   专题十六  第4讲 小说探究类题目怎样稳又新

[规范答题] (1)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持家的传统女性。(2)母亲受 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尝试新生活的内在倾向。(3)母亲受传 统和现实的羁绊,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的自觉和勇气。
题型三
艺术特点类探究题

艺术特点类探究题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要 求探究其使用意图或表达效果。这类试题的探究点不是局限 于艺术的某一方面,而是在小说艺术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上, 它涉及小说艺术的方方面面,如情节线索、表现手法、人物 间的相互关系、主题及其象征意蕴等。但题干往往只要求从 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探究,因而降低了难度。
[规范答题] (1)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 上,与“欧· 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2)因前文设 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 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3)结尾情节安排表明 “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 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4)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 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提示, 结合文本补写空缺处,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并在[规范答 题]处写出你的最终答案。 (1)角度一:从情节入手。结尾突然逆转,有出人意料的 戏剧性效果,与“欧· 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而这 样的结尾又在情理之中,文中“掀 锅盖 ”“不记得 细节 ” “忘了 味道 ”等安排,又是有迹可循的。
常见 ①试探析文中××手法的运用。 设问 ②小说在艺术构思上极具特色,试加以探析。 ①从艺术特点入手: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思维 结构方式、语言运用。
定向 ②从表达效果入手:表现人物、构思情节、描写环境、
第4讲
小说探究类题目怎样稳又新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板块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板块

专题四|名篇名句默写1.(2017·浙江高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1)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2)且矫诏纷出,,,不敢复有株治。

(张溥《五人墓碑记》)(3)女也不爽,。

,二三其德。

(《诗经·氓》)(4)青泥何盘盘,。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

(辛弃疾《鹧鸪天》) 答案:(1)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3)士贰其行士也罔极(4)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5)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2.(2016·浙江高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1),筋骨之强,,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2)夫以秦王之威,,辱其群臣。

,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苏轼《赤壁赋》)(4),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昨夜雨疏风骤,。

,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答案:(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2)而相如廷叱之相如虽驽(3)洗盏更酌杯盘狼籍(4)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5)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3.(2015·浙江高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1)天之苍苍,??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2)长桥卧波,?,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3),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4)守着窗儿,!,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5)我最怜君中宵舞,。

看试手,。

(辛弃疾《贺新郎》)答案:(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未云何龙复道行空(3)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4)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5)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补天裂4.(2013·浙江高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 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 随即发亮。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 见汽车喇叭声, 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 我们很快就做出反 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 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 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 “他是在对 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啦?”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 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时, 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 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 加 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 一般地说, 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 证实既存的构想, 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 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 地方。 就像改变信仰一样, 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 见的。然而,改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 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听说自己的房子着火时,脑海里对 情况的感觉就会突变,迅速的反应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 分)
第4讲 简答题(二)
归纳概括类题目
归纳概括主要指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即 把文章的内容、 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 是一种“化 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归纳概括类题目在浙江高考中 占有很大比重,一般包括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中心主 旨的概括两大题型。 但不论哪种题型, 其解题方法都是“确 定区间、寻找信息、整合作答”这一步骤。具体答题时应 注意以下方面:
[常见设问] (1)根据相关内容,说说“××”的作用。 (2)如何对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述。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思维定向] 步骤一:审清题意,确定范围 正确理解文意和题意,确定筛选范围,即检索相关的信 息区域,按照题目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然后再对 诸多信息进行检查。 说明:在第一步中,概括段意、分析层次思路十分关键, 要养成归纳段意、切分层次、明确结构的习惯,这不仅有利 于读懂文章,而且有利于确定信息区间。
[例 2] 的问题。
(2013· 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 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 传播, 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 它可能在达到某 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 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 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步骤四:归纳整合,重组输出 筛选之后,还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并用准确 的语言进行信息加工,或把经过筛选的信息按试题要求重新 组合后表达出来。
[例 1]
(2017· 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 共享一套信息符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 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 娱乐的人愿意“悬臵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 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 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 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 A 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 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 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 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
它现在的贫乏并不致命,并不意味会被永远拒之门外。 它自身的没落为其正本清源和准备改进创造了必要条件。在 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即使天才们也 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就如同无法再改进人类的身体 和骨骼一样。辛克尔宣称:建筑的进化在过去很显著,现在 只有受过训练的眼睛才能觉察到古典柱式中所需要的改进。
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 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 他就按照他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我们将这 种行动称为 B 类传播行为。 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 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 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 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 当作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 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 A 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 二个参与者的 A 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 B 类 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题型 由“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可知,本题属于归纳概 括类题型。 (2)审隐含 对于社科类说明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明确其 所说明的对象和所说明的原理。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表格, 结合文本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 并在[规范答题]处写出你的 最终答案。
步骤二:借助标志,抓住关键 在检索相关信息区域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信息标志, 抓住关键性词语,如关联词语、表顺序的词语、指代性词语、 插入性词语、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 步骤三:索隐挖潜,去伪存真 信息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有符合作者意图的真 实信息,也有有悖作者观点的反面信息,对于隐蔽潜在的信 息要认真分析,对于与作者观点相左的信息要去伪存真。
这在所有的文化领域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说不好古典语 言时不能就这样放弃;相反,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有必要建 立适当的途径来重构古典形式。 有人说传统建筑语言已经枯 竭并最终过时, 这是一个灾难性事件的结果, 这样的论点并 不是出于对传统建筑自身内在结构的评价, 而是对传统建筑 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滥用的拒绝。传统建筑远不是一种外来 语,真正的传统建筑仍在和我们对话,而且效果很好。即使 我们不能够发出我们自己的, 它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 的信息。
明确段落的内容 概括表述 总写社会传播行为,分出双 第一段 方, 侧重解释 A 类传播行为。 本文主要解说 侧重解释 B 类传播行为,说 了 社会传播行为 第二段 明两类传播行为可以转化, 的类型和过程 循环往复。 特点 。 讲述社会传播行为的过程特 第三段 点。
段落
[规范答题] ①社会传播行为类型(A 类传播行为与 B 类传播行为)。 ②社会传播过程特点(传播至少两人,角色可以转换,循环 往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