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晨读材料
高三语文自主生长单之早读材料2

周二早读内容及检测(2019.11.5)一、早读内容1.核按钮小本P25 M-Z部分每个成语连读四次2.核按钮小本P26-28 每个连读四次3.核按钮小本P116 每个俗语、惯用语及解释读两次4.核按钮小本P186《渔父》读背各一遍5.附考场佳作一篇,题目及文章读一次二、早读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答案见P25 M-Z部分)少.不更事()一曝.十寒()穷兵黩.武()一蹴.而就()塞.翁失马()引吭.高歌()一唱一和.()曲高和.寡()奄奄.一息()一语破的.()以邻为壑.()乐.山乐水()所向披靡.()余勇可贾.()越俎.代庖()一模.一样()三缄.其口()穷鼠啮.狸()一气呵.成()载.歌载舞()2.请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正确的请打勾(答案见P26-28)甘拜下风()发轫之作()脍炙人口()炙手可热()竭泽而渔()美轮美奂()仗义执言()墨守成规()金榜题名()走头无路()丰富多彩()支离破碎()一张一弛()艰苦备尝()兴高采烈()幅员辽阔()驰名天下()翻山越岭()衣不蔽体()额手称庆()3.根据意思写成语(答案见P116 俗语、惯用语部分)():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比喻有什么因,就得到什么样的果。
():形容办事旨在形式上过以下,没有真正地办。
():比喻话多而轻率。
():过一天算一天,凑合着混日子。
():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4.古诗文默写(答案见P186《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渔父曰:“___________,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八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八一、哲言智语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解读:为了挽救国家的危难,投身于锋利的刀刃中,把死亡看做如同回家一样。
《白马篇》是乐府歌辞,诗题又作《游侠篇》,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爱国壮士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班固《汉书•董仲舒》解读:站在水边看见鱼,心里想得到鱼,不如回去织了网来捕捉更为现实。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治理国家不能空想而应有实际行动。
由此可知,光喜爱、羡慕美好的东西是没用的,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有成果。
二、风雅诗斋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①岳:高大的山,这里指泰山。
在今山东省泰安县。
望岳,近泰山而望,没有登山,所以题作《望岳》。
②岱宗:泰山的别称。
夫:语助词。
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省境内。
青未了:泰山青苍的峰峦,延绵不断。
③造化:天地万物的主宰者。
钟:聚集。
神秀:神奇秀美。
阴阳: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
这里指泰山南北明暗不同。
割:划分。
④荡胸:荡涤心胸。
决:裂开。
眦:眼眶。
决眦,指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⑤会当:一定要。
凌:登、升。
览:看。
三、文言读吧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四、大家文坊乡土情结柯灵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
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
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
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
高中语文-晨读材料

一、默写天地(选材为高考范围64篇先高中后初中,高考前过一遍;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句子后的括号需要翻译。
)当余之从师也,负()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裂而不知。
至舍,四()僵劲不能动,人持汤()沃灌,以拥,久而乃和。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然若神人;余则袍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理解性默写填空(答案在本期最后)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描写了同舍诸生服饰鲜艳,如同神人,又用“,”描写了自己的服饰和心理,表现一心向学的精神。
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把同舍生中“烨然若神人”的富家子弟与自己“缊袍敝衣”的形象做了对比,他并不因此而稍有自卑的原因是“,”。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写作者从师求教跋涉之苦的句子是“,”。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以“,”两句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写求学路途险恶的情况,突出其求学艰辛。
5. 宋濂的求学生涯可用“”概括总结。
二、翻译快车(选取最新模拟题上的一个句子,因为文言文划线句子中重点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最为集中,尽量选择受文本干扰少的句子,逐字直译,并告知学生得分点。
)原句:有和少微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
【逐字翻译】和少微,人名;者,...的人;亦,也;都,人名,王都;门下,谓在某人的门庭之下;忌,妒忌;之,代词,指赵上交;颇,表程度,极力地;毁訾,毁谤,非议;上交,人名,赵上交;遂,连词,于是;礼,礼遇。
(加红为得分点)【整句翻译】有个叫和少微的也在王都府里当差,妒忌赵上交,极力诋毁辱骂他,王都也就不礼遇他了。
三、文化长廊(选取8个知识点,在重点处黑体标注出。
)1.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
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1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一)【成语积累】:1、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2、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4、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5、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敌。
6、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7、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是褒义,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
对象只能是指有祸福可言的人或以人为主体的集团、国家等,不能是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8、空谷足音:人迹罕至的山谷听到人的脚步声。
比喻难得的事物、音信或言论。
9、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10、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诗词赏析】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译文】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
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
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
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
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
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
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
【注释】午日:端午,酬:过,派遣。
节序:节令。
“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
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
戎葵:即蜀葵,花开五色,似木槿。
【作品赏析】此词是陈与义在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所作,这一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据《简斋先生年谱》记载:“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阳,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贵仲正寇,入洞庭。
六月,贵仲正降,复从华容还岳阳。
”又《宋史。
陈与义传》载:“及金人入汴,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踚岭桥。
”这首《临江仙》所反映的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旧怀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晨读内容第二单元 单元晨读时光

第二单元单元晨读时光1.成语积累(1)乐善好施:乐于行善,喜欢施舍。
(2)手滑心慈:手头慷慨,心地善良。
指乐于助人。
(3)慈明无双:赞扬兄弟或平辈之中最负声望者。
(4)采善贬恶:采取善良的行为,贬斥恶劣的行径。
(5)惠心妍状:心地善良,姿容美丽。
妍,美丽;状,外表、容貌。
(6)水盛胜火:水势盛大定能战胜火势。
比喻善良终究能战胜邪恶。
盛,强烈。
(7)心慈手软:心地善良,不忍下手(惩治)。
2.关于“良知与悲悯”的名言(1)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后的服从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古罗马]西塞罗(2)人失去了良心和正直——那就等于地球失去了引力。
——[埃及]迈哈福兹(3)义务和良心——这些道德情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之点。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4)人的良心犹如太阳,我们不应使它泯灭,否则,生活本身将失去光彩。
——[苏联]布琼尼(5)不做违背你良心的事,你就不会在世界上做什么坏事了。
——[苏联]高尔基(6)人有了怜悯之心,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做了一切切实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事情,是的,怜悯之后便心安理得了。
——[苏联]高尔基(7)良知是内心的审判者,它感觉到每一个动机的产生,它的宝座是人类的感情,它统治着人类行为的王国。
——[英]雪莱(8)就人性来说,唯一的向导,就是人的良心。
就死后的名声而言,唯一的盾牌,就是廉洁的行为和真挚的感情。
——[英]丘吉尔(9)纵使在一个法纪最松弛的国家里,一个有良心的人也不会胡作非为的,他会替自己订出立法者所忘记订的法律。
——[英]菲尔丁(10)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
——[法]雨果1.诗词赏读临江仙[五代]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白话译词在离亭那儿,我与友人痛饮送别酒之后,挥手乘船西去。
我漂浮不定的人生啊,恰如那随风飘荡的蓬草,充满了太多的遗憾与无奈。
金乡一中高三年级语文早读材料

金乡一中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一周一、高考字音复习汇总41.桔梗jiã 42.押解jiâ 43.情不自禁jÿn 44.根茎叶jÿng 45.长颈鹿jǐng 46.杀一儆百jǐng 47.劲头jìn 48.强劲jìng 49.劲旅jìng 50.痉挛jìng 51.抓阄jiū 52.针灸jiǔ 53.韭菜jiǔ 54.内疚jiù 55.既往不咎jiù 56.狙击jū 57.咀嚼jǔ ju ã 58.循规蹈矩jǔ59.矩形 jǔ 60.沮丧 jǔ二、易错成语分类归纳(四)易“误用褒贬”的成语14例1.【蠢蠢欲动】多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破坏分子策划破坏活动。
贬义词。
误用示例: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误用分析:“蠢蠢欲动”是贬义词,却用在选择专业的学生身上,属于贬词褒用。
2.【凤毛麟角】喻指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褒义词。
误用示例: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误用分析:本是褒义词,却用在“不自觉”的人身上,属于褒词贬用。
3.【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是一个含贬义色彩的词。
误用示例: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误用分析:本句用“推波助澜”来形容老师的指导帮助,属于贬词褒用。
4.【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误用示例:面对自然灾害,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无所不至....。
误用分析:属于贬词褒用,此处应用“无微不至”。
5.【始作俑者】贬义词,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误用示例: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整理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整理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早读是高中语文的必修课,语文早读该读些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早读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语文早读材料 (一)一、风雅诗斋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鉴赏指引: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
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征。
“去人只数尺”是指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表现江水之清明。
江中月影近人,绘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宁静安谧的。
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朦胧而柔和。
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从中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这就是诗人自己。
从“江月”写到“风灯”,由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
然后再由近及远地描写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岸边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
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相联系的。
诗人对着“ 沙头宿鹭”,不由衷心赞美夜的“静”美。
忽然船尾传来“拨刺”的声响,使凝神暇思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实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将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
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
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生,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
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
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晨读时分(一)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原文: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译文: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
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月12号晨读材料一、背诵默写◆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助记]本则讲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助记]本则讲个人修养,“三省吾身”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助记]本则讲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助记]本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助记]本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虚心求教。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助记]本则讲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助记]本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助记]本则讲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助记]本则讲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助记]本则讲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情境默写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2.《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3.《论语》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4.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内心的喜悦。
(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5.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助记]本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助记]本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困难造就人才,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灭亡)。
文章末尾自然导出本文的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情境默写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知错能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艰苦磨炼对人才成长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_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孟子》)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助记]本段用“我”“人”的行为作事实论据,通过推究原因论证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助记]本段举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实例证明饥者照样有人的“本心”,即舍生取义之心。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助记]本段用反问排比句式对比论证,揭示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失去了“本心”的行为,有的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一时之快而丧失。
情境默写1.《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为国捐躯、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这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国学常识积累国学常识100(一)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姻缘答案:1、(A)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1、形容姿态曼妙优雅;2、美女、美人;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这里的婵娟是第三种。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答案:(C)周代诗歌中。
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
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答案:(C)屠苏,酒名。
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答案:(A)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
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答案:(A)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妾维;黑色的脸谱表刚烈正直、勇猛鲁莽,如包拯、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绿色的脸谱表粗豪暴躁,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表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答案:(B)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答案:(C)围栏是传统解释,但目前存在争论,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指井栏,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二“窗”的通假字。
三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祖冲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答案:(A)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平仄为平平仄对仄平仄,很公整,上下联又是人名对人名。
孙即子孙,祖即爷爷,孙对祖天经地义;行和冲是动词,所以可以成对;者和之同为虚词,也可成对。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答案:(B)语出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元夕即元宵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答案:(B)古代长度单位。
《说文》:仞,伸臂一寻八尺也。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答案:(C)水墨画追求意境,一般不用太艳的颜色来表现,所以落霞和荷花都没办法表现得很好,水墨画体现不出月光洒在地上的样子,所以更不可能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