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52(bj)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参考答案:1.(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

2分)(九)河南实验区(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0分)(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篇一」盲人过桥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乃子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④,执一隅以自矜严⑤者,视此省哉!(《应谐录》)【注释】①楯:栏杆上的横木②分:料③第:只管④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⑤自矜严:矜持自负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有盲子道涸溪()(2)握楯长号()1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放手掉到地上。

B。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C。

等了很久,(他)感到疲惫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D。

等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松手落到地上。

14.文中盲子不信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2分)参考答案:12.(4分)(1)经过(路过、途径)(2)大哭、大喊13.(3分)B14、(2分)沈空守寂(或:执一隅以自矜严)15、(3分)固执己见(不愿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矜持自负)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篇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的`书,是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1)说__________(2)愠__________(3)罔__________(4)殆__________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任重而道远。

高中必备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必备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必备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高中必备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理解是高考必考的题型,平时同学们需要多练习这个题型的内容,那么有哪些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徇:示众B.士卒次舍次:按次序C.士卒暴露于境暴露:日晒夜露D.身自拊循之拊循:抚慰安抚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3分)( )①身与士卒平分粮食②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③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④争奋出为之赴战。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余,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上自劳军________②天子且至________③囊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B. 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C. 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

D. 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

【答案】(1)慰问或犒劳;将要;先前(2)①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

②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盛甲。

(3)C【解析】【分析】⑴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②担而立,睨③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④十中八九,但微颔⑤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⑥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⑦酌油沥⑧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⑨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自矜:自夸②释:放下③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④矢:箭⑤颔:点头⑥酌:舀⑦杓(sháo):同“勺”,勺子。

⑧沥(lì)之:向下灌注,沥,滴。

⑨因:这里是“接着”的意思。

[1]解释下面带点字的意思(1)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句子的意思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读完了这个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

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乱:______________ (2)云:______________(3)鞭:______________ (4)释:______________[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而久之B.求之不得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1.下列“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2.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君美甚,徐公何能与君也B.吾与徐公孰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C.能谤讥于市朝朝而往,暮斋归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未若柳絮因风起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5. 课文第二段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与君,说明“〞的事实(用原文回答);第三段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6.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有什么借鉴意义?结合身边的实例谈谈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细柳营》1、填空。

《周亚夫细柳营》选自《》,这本书原名《》,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

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鲁迅在《汉文学史》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3、下列节奏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

(一)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二)(三)(四)编辑整理:(五)(六)(七)(八)(九)尊敬的读者朋友们:(十)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十一)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十二)(十三)《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 ( )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 )2、以炭四周炙之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6题。

方克勤,浙宁海人也。

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寝食。

元季乱,隐山谷中。

国初被征,
起家为济宁知府。

比至官,首为书一通悬康衢,谕天子爱养元元之意,民即.有不乐,听诸府
自言,禁隶卒谁何之
...。

引耆耋坐语,讯得失。

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
者至千人。

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

吏征率不俟期
....,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

岁暮转戎衣于燕,时令:役民舟者有诛。

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

民请以舟僦役,克勤曰:“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载以舟行。

省义之,不问。

郡城坏,故事,
以兵完筑。

指挥使倚奥援暴贵人为重,五六月,辄聚民万余人治之,民不得田
...,哀号往即工。

克勤奋曰:“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密闻之中书
.....,即日诏罢役。

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

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

”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

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

同列以.事夺禄,旦夕延共食。

会饮醉,投案大诟去,礼待之益恭。

及.酒解,来谢。

克勤阳为不知者,曰:“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何谢也?”晚益畏慎,昼所为,夜必白之天,俯仰无愧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从先达学,穷研力索.索:探求。

B.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阅:观察。

C.故事,以兵完.筑完:修缮。

D.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奉:供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B.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
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
C.同列以.事夺禄,旦夕延共食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及.酒解,来谢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
...谁何之:盘问百姓。

B.吏征率不俟期
....率不俟期:一般不等到期。

C.民不得田
...,哀号往即工不得田,不能种田。

D.密闻之中书
....,即日诏罢役闻之中书:在中书那里听到这件事。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耆耋坐语,讯得失—召引老人坐下说话,询问生活情况
B.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区别田地为九等,按照等级征用人力和物资
C.指挥使倚奥援暴贵人为重—指挥使依靠得力的靠山快速登高位的人而作为势力
D.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克勤治理政事把用德政感化人作为根本方法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方克勤为官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②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③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
④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⑤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⑥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群何谢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克勤青年时刻苦学习,元末避乱山中。

明朝初任济宁知府,做爱民之事,兴办教育。

在垦荒征税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规定办理,取信于民,并采取很好的措施。

B.年底往燕地运送军服时,方克勤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运送。

他还能挺身为民,不畏权势,使朝廷下令停止农忙时征集大量百姓修郡城之事。

C.方克勤治政取得良好的政绩,但他不追求名誉,过着很简朴的生活。

每次巡行属县,连杯热水也不肯接受。

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他也退回。

D.方克勤待人诚恳,受贬谪的人经过郡,他一定给予很大照顾。

他为人宽和,礼待一位被罚俸禄的同事,那人酒后失态,后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装做不知而安慰他。

附【译文】
方克勤是浙江宁海人,青年是跟从同乡前辈学习,尽力研究探索,甚至忘了寝食。

元末动乱,隐居山中。

明朝初年被征兆,启用出任济宁知府。

等他到达官府,首先写了一份文书悬挂在四通八达的大路,告诉皇帝爱育百姓之意,百姓如果有不满意的事,任凭到官府自己诉说,禁止衙役盘问百姓。

他召引老年人坐下来谈话,询问政事的得失。

聘请贤良的人做老师,各自设立学校,学校有几百处,在名册的学生达到千人。

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过三年才征税。

官吏征税一般不等到期,百姓认为皇帝的命令不讲信用,就弃田离开,田地又荒废了。

方克勤跟百姓约定,按照期限征税。

区别田地为九等,按照等级征用人力和物资,官吏不得做干扰之事,田野因此一天一天的开垦。

年底向燕地运送军服,当时朝廷法令:征用民船的人受惩罚。

别的郡用牛车办这件事,天下雪,牛在道路上冻死,百姓十家有八九家破产了。

百姓请求用船雇运完成劳役,方克勤说:“我知道应该听从老百姓的便利,触犯法令也不是所怕的。

”于是用船运载军服前去。

省里的的官员认为他的做法合道义,不追究。

郡的城墙倒塌,按照先例,用军队修筑。

指挥使依靠得力的靠山加速登高位的人作为势力,五六月间,就征聚百姓万余人修筑城墙,百姓不能种田,悲哀呼叫去做工。

方克勤激动地说:“百姓困苦不救助,用二千石官(指知府)干什么呢!”他秘密地把这件事告知朝廷中书,当天皇帝下令停止修城劳役。

方克勤办理政事三年,户口增加了几倍,全郡都富足了。

方克勤治理政事用德政感化人作为根本方法,不喜欢追求名誉,他曾说:“追求名誉一定要树立威望,树立威望一定会伤害百姓,我不忍心这样。

”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方克勤下令打了小仆人的板子,退回了瓜。

方克勤对人最有情义,受贬谪经过本郡的人一定送给酒食,不能走路的雇车船送他们。

一个同事因事情被扣发俸禄,方克勤早晚请他吃饭。

一次赶上他喝醉了酒,扔开食盘大骂离开,方克勤礼待他更加恭敬。

等到他酒醉消除,来道
歉。

方克勤装出不知道的样子,说:“那天晚上,我也大醉,不知道您道歉什么呢?”他一生的后一段时间更加小心谨慎,白天做的事,夜晚一定要告诉上天,一举一动没有惭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