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浙江专用)同步作业课件-22 愚公移山 (共14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 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 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 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 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 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 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
16.理解填空。 【甲】文中__愚公__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愚公妻子__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__遗男(或 邻人;小孩)__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17.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__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 (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18.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愚公的身上,我们可 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__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 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4)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__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而山不加增__;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走大山的原因是: __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
(5)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 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河曲智叟亡以应__”而言的。
6.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 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B.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 愚公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 一定的迷信色彩。 C.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 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他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 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名为“智”,这样不仅加重 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万仞 (rèn) 魁 父(kuí) 荷 担者(hé) . . . B.冀 州(jì) 箕 畚(qí) 穷匮 (kuì) . . . C.惩 (chénɡ) 孀 妻(shuānɡ) 一厝 (cuî) . . . D.迂 (yū) . 始龀 (chèng) . 雍 南(yōnɡ) .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大山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路。
5.用原文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指通豫南,达于汉阴__
(3)愚公移山的方式是:__(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读《愚公移山》做题。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 【导学号:23742040】 (1)年且 九十( 将近 ) . (2)寒暑易 节( 更替 ) . (3)荷 担者三夫( 肩负、扛 ) . (4)甚矣,汝之不惠 ( 聪明 ) .
8.从文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 同的一例。 (1)投诸渤海之 尾,隐土之北。__山之一毛__ . (2)面山而 居。__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__ .
12.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 为? __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 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 13.把下面含义与愚公精神不一致的句子写在横线上:_④。 (只填序号)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④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方 七百里__C__(A.周长 B.四边各长 C.方圆) . (2)聚室 而谋曰__C__(A.聚集在屋子里 B. 全家人在一起 .. C.把全家人聚在一起) (3)杂然相许 __A__(A.赞成 B.允许 C.答应)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 死”中的 . “之”相同的是( B ) A.本在冀州之南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汝之不惠 D.告之于帝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 箕 用箕畚(装土石) .畚 .运 于 渤 海 之 尾 ( (2)河曲智叟亡 以应( 没有(或同“无”) ) . (3)无地置 土( 安放,放置 ) . (4)公遂 止( 于是,就 ) .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 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么样呢?__ 10.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 用意是__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_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 的作用是__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__。 11.文中“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 么? __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