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 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赏析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与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 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 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 三峡之秋的神韵。 二、新课学习 (一)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三峡之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 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2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 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 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 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 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 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 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 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 神秘。 三、结论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文章《三峡之秋》,初步领略了长江三峡的宏伟壮丽以及三峡 之秋的神韵。还学习了写作方法:按时间顺序的条理地表达;通过景物展示其 不同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练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三峡之秋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三峡之秋西师大版年级五科别语文周次星期备注主备课人杨洁课题1三峡之秋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正确工整书写。
(重点)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重点)3、感受三峡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峡谷。
西起重庆奉节县,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
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组成,全长193千米。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生字词及多音字,借助工具书解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想想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
3、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画面?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四、合作交流1、生生互动交流。
2、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丽。
(重点)2、分析课文,仿照批注批写课文描写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难点)3、能领悟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最佳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感受一下那里独特的秀丽景色。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目标三、自学指导1、默读课文2-7段,想一想作者具体写了三峡秋天一天中哪些时间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四、合作探究交流1、生生互动交流(同桌或小组)2、师生交流,学生反馈,师点播。
A、早晨:a、三峡的早晨是()特点,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它的美丽。
B、明丽:(景物)明净美丽。
B、中午:a、三峡的中午是()特点,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
-b、从文中你看到了一幅()的画面。
c、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三峡之秋-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11.《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三峡中秋不同的美。
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
3.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
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完成预习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风景片,让我妈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放视频)2.师:这里就是西起白帝城,东至南津关誉为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群山耸立,雄奇壮丽。
宛如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著名文学家方纪笔下的三峡之秋的神韵。
(板书课题:11.三峡之秋生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这节课我们有哪些目标要完成呢二、出示学习目标(生读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目标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呢)师:课前同学们对课文已经进行预习,现在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三、检查课前预习生汇报师:同学们预习得真认真,三峡既长江三峡,具体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之秋也就是三峡的秋天,三峡的秋天有什么特别的,让我们带着迫切的心情走进课文。
四、品读赏析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1、作者抓住了三峡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作者对三峡秋景的描绘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叙述的。
画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有什么好处?)1.生读自学提示2.生完成表格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第一自然段师:(三峡之晨是明丽的,三峡的正午时热烈的,三峡的黄昏青色而透明,三峡之夜宁静而神秘,课文分别以早晨、正午、黄昏、夜这些词语交代时间,并且用这些词语作为开头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清晰)师小结:三峡的秋天是成熟的,最能代表成熟的就是(出示文字)生齐读师: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生汇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我们三峡秋天的来了,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知道秋天来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内容,认识到《三峡之秋》描述的是三峡秋天的美景。
2.能理解课文意思,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观察和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积极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理解和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秋天的美景。
教学准备:课文《三峡之秋》的课文卡,图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复习相关的词汇。
2.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共鸣,逐渐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美丽。
Step 2:自主阅读(1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三峡之秋》,并自主思考课文是何种类型的文章,秋天的描述有哪些特点。
2.学生理解并猜测一些生词的意思。
Step 3:合作探究(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描写手法,并记录下来,准备展示给全班。
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发现,并进行讨论。
Step 4:学习重点词语(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特殊语言表达,例如“满山楠叶黄如金”、“烟霞斑斓”等。
2.学生找到这些特殊的词语,并进行讨论和猜测意思。
3.教师给学生提供词语的解释和用法,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
Step 5:情感体验(15分钟)1.教师给学生播放与秋天有关的音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秋天的美丽。
2.学生列举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
Step 6:拓展阅读(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或图片,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与秋天相关的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对秋天的观察和品味能力。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词汇,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秋天景色。
2.教师核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并评价。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并能理解“摇曳”“清冽”“朦胧”“凌空飞降”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词句。
3能领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仿照批注, 批写课文描写的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4通过读课文想画面, 激发学生对三峡美景的热爱。
教学重点读课文, 想画面, 了解三峡美景在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在不同时间抓不同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均收集有关三峡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话说三峡1教师放三峡美景的录像片断, 配音简介三峡。
长江三峡, 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
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 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 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 全长193千米。
2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 说说自己了解的长江三峡。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 引导学生读:陡峭巨蟒眨眼驳船摇曳朦胧清冽光晕划开凌空飞降(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浏览课文, 勾画出课文中表示一天中不同时段的词, 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的景物特点的(1)学生浏览, 勾画。
(2)学生汇报交流。
课文是按照一天中的早晨、中午、晚上等不同时段描写三峡秋天的美景的。
(3)作者写早晨的三峡美景之前和在文章的末尾, 还各有一段, 找出来读一读, 想想这两段在文章开头与结尾, 各有什么作用。
文章的第一段: 总写了三峡的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
文末的一段, 点明所写的美景正值中秋。
这两段首尾照应, 构成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使文章结构完整。
三、批读课文, 感受三峡之美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借助书上的批注, 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2)汇报交流。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优质课《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 具
课件、导学案、微课
教学方法
七步五结构目标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示标
标
测标
结标
补标
板书设计
一、 基本训练:2分
课前演讲
二、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5分出示学习目标
生快速浏览课文,回顾旧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秋日三峡一天里的景色?
1、出示尝试问题
生自由读文第二自然段第Fra bibliotek段描写了三峡早晨哪些景物?
突出了三峡早晨的什么特点?
朗读指导:语调轻快,读出三峡的明丽
生范读经典语句
2、自学课本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尝试探究,合作交流: 15分
3、尝试练习
自学“三峡中午”段落
读一读喜欢的方式读三峡中午的段落
说一说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借景抒情
6、拓展提升
学生根据语段,回答问题。(见导学案)
7、当堂检测
指导学生模仿本文,以“美丽的校园”为题,
写一写校园一天的景色。
提示:抓住清晨、中午、傍晚景物变化来写,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出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五、畅谈收获,总结补标: 3分
布置作业:
必做题:写一写家乡美丽的公园,抓住公园早晨、中午、傍晚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选做题:搜集有关三峡的诗文并背诵。
早晨 中午
明丽 热烈
11. 三 峡 之 秋
下午 夜晚
平静 宁静
培养语言
表达能力
培养自主
学习能力
检查学生
对知识的
掌握情况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第一课时

《三峡》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并了解其地理位置和特点。
2.掌握相关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简单描述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3.培养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介绍。
2.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3.三峡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
2.三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三峡的美丽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了解三峡的大致印象,并谈论他们对三峡的了解和期待。
2. 新知讲解(20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包括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大坝的基本情况等内容。
同时,讲解并介绍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包括瞭望台、远观山水等,让学生对三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 听说训练(30分钟)结合教材第一课时的对话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录音材料,让学生能够听懂并模仿对话中的表达方式。
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在对话中运用所学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4. 合作学习(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三峡的自然景观或文化底蕴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出有关该景观或底蕴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报告。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和重视自然环境,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对话和小组合作,全方位培养了学生关于三峡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的引导,也培养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教案第一课时.doc(精品)

《三峡之秋》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
2.扫清字词障碍,积累美词佳句。
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三峡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三峡秋景的美,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了解三峡秋景的美,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三峡群峰秀丽、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
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写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领略三峡秋天的神韵。
(板书课题:三峡之秋)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勾画出生词多读几遍,并给不懂的词语作好记号。
巨蟒眨眼睛驳船摇曳朦胧清冽飞泻凌空飞降光晕头晕(1)认读生字。
“蟒”“朦胧”“凌”这几个字是后鼻韵;“眨眼睛”的“眨”是翘舌音;“摇曳”的“曳”读yè。
“晕”读作yūn时意为:昏迷,头脑不清,读作yùn时指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
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学生分辨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读音。
归纳形声字规律。
2.识记理解。
(1)“蟒”字可理解为“一只虫子看见一只小狗藏在草丛中”,蟒是一种蛇,人们通常又把蛇又称“长虫”,所以蟒字是“虫”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之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赏析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与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
系统中展示。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二、新课学习
(一)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1.易错的字。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荡漾
光晕驳船摇曳谷壑清冽
2.词语解释。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连成串
摇曳:摇荡
宛若:宛如;仿佛。
谷壑:山谷,山沟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全班交流、探究。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
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
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
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
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三、结论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文章《三峡之秋》,初步领略了长江三峡的宏伟壮丽以及三峡之秋的神韵。
还学习了写作方法:按时间顺序的条理地表达;通过景物展示其不同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练习
填空。
()的峭壁()的果实
()的露水()的秋天
()的黄昏()的小溪
五、作业布置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并相互交流,准备上课提问。
六、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橘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雾青而透明
夜晚——长江宁静,峡谷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