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北美冷弯薄壁型钢有效宽度计算方法对比
美标钢板负差与国内负差相对应的规格

美标钢板负差是指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制定的一种钢板规格标准,其规格要求和测量方法等均符合美国国家标准。
而国内负差则是指国内钢铁行业标准的一种规格标准,按照国内的标准制定和执行。
在钢材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负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钢材的质量和使用性能,与负差密切相关。
不同的负差标准对钢板的性能和用途有着直接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介绍美标钢板负差与国内负差相对应的规格。
一、美标钢板负差的规格1. 美标负差标称:它是以英制单位英寸(inch)来表达的,比如2inch,3inch等。
2. 美标负差的公差:美标负差一般分为H型和L型两种,H型负差是正负公差,L型负差是单面正公差。
公差的大小决定了钢板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精度。
3. 美标负差的材质:根据不同用途和工艺要求,美标钢板负差的材质也有不同要求,一般包括碳素结构钢板、低合金高强度钢板、锰钢板等。
二、国内负差的规格1. 国内负差标称:国内负差一般以毫米(mm)或厘米(cm)来标识,如10mm,20mm等。
2. 国内负差的公差:国内负差的公差一般与美标不同,国家电力公司、建材行业协会等单位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
3. 国内负差的材质:国内负差的材质涉及到用途广泛的普通碳素结构钢板、低合金高强度钢板、耐磨板等,其材质标准也由相关部门进行制定。
三、美标钢板负差与国内负差的比较1. 规格标称单位不同:美标钢板负差以英寸为单位,而国内负差以毫米为单位。
2. 公差的差异:美标钢板负差的公差一般为正负公差或单面正公差,而国内负差的公差标准由国家相应部门进行制定。
3. 材质差异:虽然美标和国内负差采用的材质大致相同,但是在具体标准和要求上可能有些许的差异。
在国际贸易和采购合作中,钢板的规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规格对于产品的质量保障和生产效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美标钢板负差和国内负差在规格、公差和材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但可以通过相应的转换和调整来满足不同需求。
冷弯薄壁卷边槽钢轴压柱有效宽度法和直接强度法计算对比

冷弯薄壁卷边槽钢轴压柱有效宽度法和直接强度法计算对比摘要:对冷弯薄壁卷边槽钢轴压柱承载力分别用中国规范(GB50018-2002)中的有效宽度法和美国规范AISI S100-2007附录中的直接强度法(DSM)进行了稳定承载力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采用0.85的直接强度法可以有效预测冷弯薄壁卷边槽钢轴压柱稳定承载力,与GB50018-2002中的有效宽度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可供修订规范和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冷弯薄壁卷边槽钢轴压柱有效宽度法直接强度法冷弯薄壁型钢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环保型建筑材料,具有截面形状合理、力学性能良好、钢材利用率高等特点,随着我国钢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对于钢结构住宅产业的大力扶持,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体系在国内蓬勃的发展,在建筑行业尤其是轻钢房屋建设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冷弯薄壁卷边槽钢是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中的常用构件之一,由于受初始缺陷、长细比、材料特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冷弯薄壁卷边槽钢受压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比较复杂,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试验和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研究[1-3],但也提出了许多简化的实用设计方法。
简化设计方法中,有效宽度法应用最普遍,己成为各国设计规范的基础[4]。
但是,由于有效宽度是截面应力分布的函数,而应力分布又与截面几何特征有关,使得有效宽度设计方法实际上是一个迭代过程,工程设计者对迭代方法难以接受。
近年来,美国Schafer和Pekoz[5]提出了直接强度法,与有效宽度法相比,直接强度法是全截面采用有效应力设计板件,且考虑板件局部屈曲、畸变屈曲和整体屈曲相关影响。
目前,该方法已经被大量的试验数据所证实,并已被列入北美规范NAS 2004[6]中,大有取代有效宽度法的趋势[7]。
但直接强度法需要依赖有限条或有限元程序计算构件全截面的局部屈曲和畸变屈曲临界应力,尚无简单的解析方法,导致了计算上的不方便。
本文对冷弯薄壁卷边槽钢轴压柱承载力分别用中国规范(GB50018-2002)中的有效宽度法和北美规范AISI S100-2007附录中的直接强度法(DSM)进行了稳定承载力计算和分析。
冷弯薄壁型钢檩条两种稳定计算模式的比较

冷弯薄壁型钢檩条两种稳定计算模式的比较陈友泉!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杭州!75///7#摘!要!讨论国家规范K <U //58].//.!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和欧盟规范>%7]5]7对冷弯薄壁型钢檩条承载能力的两种计算模式的差异$拉条和屋面板对檩条抗扭约束刚度及其整体稳定的重要影响%进行檩条畸变屈曲和翘曲应力的计算%评估工程实践中可滑动的卷边咬合式屋面板对檩条的抗扭约束刚度以及拉条的构造等对檩条的工况作用问题&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蒙皮效应’局部屈曲’弯扭屈曲’畸变屈曲’扭转约束刚度%’/"!+$)’(’1&5’)&!3$#$D ,-%!#%*#!&$’(/’-,)’1%’#->1’+/,-&<$(>5!##)&,,#"*+$#$()$%2&!#(-("&(X G #D ,;’B E ;’B Q ,;&!"##$!")*+"*)#Z ":%E ;’BP G &*75///7%%G ,’;)!3)&+!%&$I ",(("*:,#:"G ;""G #:,J J #)#’+#&J +&$:S J &)@#:L *)$,’(")*+"*);$+;$+*$;",&’@#"G &:(O #"R ##’"G #’;",&’;$+&:#K <U //58].//.7J A K ,&A L 9;M R J M 8;M 9R D E M N O J R7K &,D %L 99+/J J 9+/N .A /.N J Q ;’:>*)&L #;’+&:#>%7]5]7-H &";",&’;$(L ),’B (",J J ’#((&J L *)$,’(B ,?#’O N )&&J(G ##"(;’:;’",S (;B O ;)(@;V #;’,@L &)";’"#J J #+"(&’L *)$,’O *+V $,’B )#(,(";’+#-M &)(,&’;$O *+V $,’B ;’:R ;)L ,’B (")#((&J L *)$,’;)#+;$+*$;"#:-C )&O $#@&J "G #)&";",&’;$(L ),’B (",J J ’#((O #"R ##’L *)$,’(;’:)&&J(G ##"(R ,"G($,:,’B (#;";’:;’",S (;B O ;);+",’B &’L *)$,’(,(+&’(,:#)#:-M G ,(L ;L #)@;N O #;(;)#J #)#’+#J &)+,?,$#’B ,’##),’B(64,25’+-)$(")#((#:(V ,’’$&+;$O *+V $,’B ’J $#Q *);$O *+V $,’B ’"&)(,&’;$O *+V $,’B ’)&";",&’;$(L ),’B (",J J ’#((作!者$陈友泉"男"50U .年5.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N F U .5.!5.T 6+&@收稿日期$.//8S 5.S 5/6!问题的提出对于单层大跨度轻型房屋"主体钢结构采用平面受力特征的门式刚架"次结构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围护结构采用压型钢板"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与传统钢结构和钢S 混结构相比"这种结构形式具有7个最为显著的技术特点$其一"围护板与檩条连接结合成具有较强蒙皮抗剪刚度的肋搁板"使得次结构具有极好的构件整体稳定效果"通过次结构与主体刚架的连接使主结构得到很好的空间稳定效果’其二"荷载轻"构件轻巧细长"地震作用力小"不控制设计"不必为了抗震耗能要求使构件做成小宽厚比和小长细比类的笨重构件’其三"风吸力作用大于屋面体系的自重"必须考虑风吸力作用下的工况%如果要使门式刚架轻钢结构设计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就必须充分注意并用好以上7个技术特点%在这样一个结构体系中"作为次结构体系中的冷弯薄壁型钢檩条与围护板的关系是$一方面需要支承围护板传来的荷载"另一方面又得到围护板强有力的蒙皮效应作用’与主体门式刚架的关系是$一方面靠主体结构支承"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构造方式又对主体结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檩条的受力工况就变得格外复杂"传统的钢结构构件的理想化计算模型远不能满足其计算分析的需要%无疑"对于冷弯薄壁型钢檩条设计"最为复杂的计算就是与稳定有关的计算"它有7种稳定计算模式$局部屈曲&弯扭屈曲和畸变屈曲"它们有各自独立的理想化的计算模式"但檩条的极限承载能力取决于这7种屈曲互相关联的综合效果"这就使得分析计算极为复杂%我国能用于冷弯薄壁型钢檩条计算的技术规范主要有两本$K <U //58].//.(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以下简称K <U //58#和%>%!5/.k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5/.#%K <U //58对檩条的计算按理想化模式"对于局部屈曲和弯扭整体失稳的相关联作用可通过计算有效截面的方法得到解决"但对于畸变屈曲则不计算"只是将理想化状态下畸变产生的翘曲应力直接叠加到总应力中去%显然"对于轻型结构围护板的蒙皮效应这样一个重要的作用#理想化模式不能给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考虑#K<U//58仅给出一个简单的原则性意见#没有具体的计算方法#而蒙皮效应涉及的因素太多$太复杂%5&#应结合试验研究才行#我国在这方面只做了一些零星试验#缺乏系统的试验研究#没有形成可用于工程设计的计算方法和设计理念’北美规范趋于用直接强度法计算冷弯薄壁型钢的极限承载能力%.&#它考虑了局部屈曲与整体弯扭屈曲的相关关系#对于畸变屈曲则做独立计算#没有进行相关关系的整体综合考虑’欧盟规范>%7]5]7%7&!以下简称>%7]5]7"结合围护板蒙皮效应试验及理论研究#给出了适合于围护板蒙皮作用下的檩条计算方法#这个方法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使围护板蒙皮效应这个重要而复杂的因素得到考虑#我国的规程%>%!5/.直接引用这个计算方法来计算风吸力作用下的檩条稳定问题’但实际上#由于计算模式中的围护板仅是针对简单的肋型板#而工程中为了更好地防雨水#已很少采用这种简单的肋型板#大多采用可滑动式屋面板#它的构造和连接方式与前者大不相同#因此#采用这个计算方法仍有问题’本文对K<U//58和>%7]5]7这两种不同规范下冷弯薄壁型钢檩条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得到有工程应用价值的设计理念’8!关于翘曲应力K<U//58对檩条不计算畸变屈曲#而是用直接叠加翘曲应力的办法解决#翘曲应力是由扭矩引起的#对于工程上常规的%形和X形构件#外荷载不可能通过其弯心#因此必定有偏心扭矩#也就必定要计算这个翘曲应力!见K<U//58的第U-7-7条"#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极少有人去计算翘曲应力#用户最多的C g C A软件仅在墙檩支承单侧挂板时计算翘曲应力#对屋面檩条并不计算翘曲应力’应该说K<U//58第U-7-7条的规定是有一定问题的#它的问题在于对屋面板的蒙皮效应认识不足’下面针对两种常规檩条进行应力计算#构件为%.//i1U i./i.-/和X.//i1U i./i.-/#简支跨度为1-U@#荷载朝下为5-3V4(@#分跨中设两道拉条和不设拉条两种情况’假定拉条分别设在靠近檩条的上$下翼缘处#对檩条构成侧向支撑和扭转约束#分别计算翘曲应力的影响#构件几何参数定义见图5#用于计算翘曲应力!以拉为正"的扇性坐标!以逆时针为正"见图.’5"计算无拉条时檩条内力)图5!截面几何特征图.!扇性坐标!@@.)$f V9.(8(0-833V4*@).f V9.(8*+&(0(0-.80V4*@)<f V9.(8*(,’0(7-.U1V4*@对%形檩条#双力矩F!以逆时针为正")F(V J%525+G!19(."&(1.(3-U U U55/04*@@. 1(W#V(!6#*$"f.-0..i5/]3@@]5对于X形檩条#双力矩F!以逆时针为正")1(W#V(!6#*$"f.-U/i5/]3@@]5V J(V<J.3V.J<f]U7-854F(2U7-855%525+G!.-U i5/]3i1U//(."&( !.-U i5/]3".f].-1T i5/84*@@. ."计算有.道拉条时的檩条内力))$f0-833V4*@).f0-.80V4*@)<f/-/.U i5-3i.-U.i(,’50-7..m f /-/1.V4*@对%形檩条)F(5-351/5%525+G!.-0..i5/]3i.U//(."&(!.-0..i 5/]3".f/-1.3i5/84*@@.对于X形檩条)F(2U7-855%525+G!.-U i5/]3i.U//(."&(!.-U i5/]3".f]/-3/3i5/84#@@.几何特性见表5$应力计算结果见表.%从表.的计算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表6!构件几何特性檩条规格位置点扇性坐标1’@@.%$或%.’@@7%<’@@7#V’@@3#*’@@T跨中双力矩F’!4#@@."无拉条时.道拉条%.//i1U i./i.-/5.77.8U]703.]U0U03-1T1i5/33-1T1i5/3U-0U8i5/3]]]5/503-U0i5/03-U U U i5/8/-1.3i5/8X.//i1U i./i.-/5和3.和U7和T.5T0]U/U8]T33UU-T15i5/33-381i5/3U-773i5/35-/8/i5/35-///i5/3/-831i5/35/50T-.1i5/0].-1T i5/8]/-3/3i5/8表8!跨中截面应力值/"J檩条规格位置点主弯曲应力!$或!.无拉条侧弯曲应力!<翘曲应力!*总应力%!二道拉条弯曲应力!<翘曲应力!*总应力%!%.//i1U i./i.-/5./T]7.T U7.]U..U8 ../T]]705]58U]]T.53375T U]]U05]3.T]]0315 X.//i1U i./i.-/5]5T7]7/.]0U]U T/]1]53]58U .]./17.U..7735!177]5T17]513783.83303!03.]5.335T77/.]0U71/!1]535U TU./1]7.U..75/U]177.7.T513]783.8313]03../1 !!注&拉力为正%!!5"跨中设有拉条可极大地降低侧向弯矩)<和双力矩F(."X形檩条的侧向弯曲应力值和翘曲应力大于主弯曲应力值$控制设计(但当设有.道拉条时$其应力值极大地降低$尤其是侧向弯曲应力降低得更多$此时主弯曲应力控制设计%以上计算表明$如果不设拉条$翘曲应力是一个很大的数值$控制设计(当设有.道拉条后$其应力值大为降低$但不可忽略不计%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按拉条作为简支点计算双力矩有夸大拉条抗扭约束之嫌$但另一方面檩条在此处的截面属于有约束扭转$其截面不能自由翘曲$前者对跨中双力矩不利$而后者对之有利$两项抵消$按简支模式是合理的%9!两种稳定计算模式的比较对于檩条计算稳定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国内规范主要是K<U//58和%>%!5/.$而>%>!5/.直接引用>%7]5]7k500T年版的计算公式$按照K<U//58的计算公式&)$ .O$%#$3)’%#’3F1#*,8!5"按照>%7]5]7的计算公式&)$2%#$3)B’%J$’,8!."式!5"采用的是理想化计算模式$需计及侧向弯矩和双力矩F$式!."考虑了檩条受屋面板蒙皮效应的约束%注意在式!."中$由于受拉翼缘受到屋面板蒙皮效应约束使之化解了侧向弯矩)’$也化解了荷载偏心扭矩产生的双力矩F$而代之以畸变引起的受压自由翼缘的侧向弯矩)B’$只要有蒙皮效应或拉条约束$则此项引起的应力很小$一般不超过5/A C;$远小于式!5"中的)’和F引起的应力%下面对前面算例中的%形檩条按式!5"和式!."计算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承载能力$按无拉条和.道拉条两种情况分别计算%为了比较>%7]5]7新修订版本的变化$式!."按>%7]5]7新修订版本)7*和旧版本分别计算%统一按K<U//58规则计算有效截面!!5按实际应力算"$设风荷载为/-U UV4’@.$方向朝上$恒载为/-5UV4’@.$檩距为5-U@$因计算的是稳定应力$以压为正$双力矩以顺时针为正%V’f!/-U U]/-5U"i5-U f/-TV4’@)$(V9.’8(/-T51-U.’8(3-.50V4#@%#$f3-.10i5/3@@75"按K<U//58公式计算&无拉条时#.O$(/-7/TTF(3-U U U55/85/-T$5-3(5-0U.55/84% @@.!f3-.50i5/T$!3-.10i5/3i/-7/TT"a 5-0U.i5/8i7.8U$!3-U0i5/0"f3T5A C;跨中有.道拉条时#.O$f/-0T0F f/-1.3i5/8i/-T$5-3f/-75i5/84%@@.!f3-.50i5/T$!3-.10i5/3i/-0T0"a /-75i5/8i7.8U$!3-U0i5/0"f5.3A C;."按>%7]5]7模式计算#对于可滑动式屋面板#不考虑蒙皮效应#取檩条所受的侧向扭转约束刚度为零#>%7]5]7新&旧版本计算结果见表7’表9!%8C C K A;K8C K87C檩条风吸力作用下应力计算有无蒙皮约束拉条按旧版>%7]5]7k500T计算)B’$!V4%@"!B’$A C;2!$$A C;%!$A C;按新版>%7]5]7k.//T计算)B’$!V4%@"!B’$A C;2!$$A C;%!$A C;无无5-.T5.3/-.U T78U U/05-.T5.3/-.373/U-1U7/ .道/-/3T13-T/-.U T78U70//-/3T13-T/-1.157U-T53/有无/-/U7U U-7/-8/35..-15.8/-/U7U U-7/-171577-8570 .道/-/3U3-3/-8/35..-15.1/-/3U3-3/-171577-8578 !!注(%J$N f5-/53i5/3@@7’!!比较K<U//58的计算和表7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5"蒙皮效应对檩条的扭转约束可极大地减少翘曲应力#提高稳定承载力#拉条也有类似作用’."按>%7]5]7k.//T新版本计算的应力略高于按500T旧版本计算的应力#其原因是.//T新版本将稳定曲线由原取;类改用O类’按K< U//58计算的应力低于按>%7]5]7计算应力的57_!注(如在>%7]5]7中计算的有效截面按欧美规范#则檩条翼缘屈曲系数远大于K<U//58)U*#所计算的有效截面会大一些#应力会小一些#此时按K<U//58计算的应力比按>%7]5]7计算的应力约低U_#可见#对于无蒙皮效应时檩条的计算#中&外规范偏差不大"’7">%7]5]7(500T仅在计算)B’时考虑拉条作用#计算稳定系数2不考虑拉条作用#使得檩条稳定性很差!见表7中无蒙皮约束第.行数值的比较"#>%7]5]7k.//T取拉条间距为受压翼缘计算长度#拉条成为稳定檩条的重要因素#显然>%7] 5]7k.//T新修订版更为合理’3"综合上面7条(K<U//58不适合用于计算有蒙皮约束的檩条+>%7]5]7k500T不适合用于计算考虑拉条作用的檩条!当有蒙皮效应且较强时#拉条作用被替代也可不考虑除外"+>%7]5]7k.//T新版适合所有情况下的檩条计算#%>%!5/.在即将进行的修订版中应改用>%7]5]7k.//T中的计算公式’:!檩条所受的侧向扭转约束问题从第7节的讨论得知#屋面板蒙皮效应约束檩条的受拉翼缘#但对其受压自由翼缘的稳定性极为有效’实际上#蒙皮效应不能像第7节那样仅按,有-和,无-这两种理想化的状态来考虑’在各种围护板中#由自攻钉直接固定在檩条上的肋型钢板具有最强的蒙皮效应+在工程中#为了加强防雨水功能#广泛采用的是一种具有温度自由伸缩的屋面板#它不直接由自攻钉固定在檩条上#而是通过固定座上的可滑动连接片与屋面板58/m"7T/m卷边咬合在一起的构造方式#其不能约束檩条上翼缘的侧向位移#在板平面内抗剪刚度只有普通肋型钢板的7_左右)5#3*#但能在相当程度上对檩条有扭转约束#其扭转约束刚度的大小随固定座的构造不同而差异很大#对于这种屋面板构造中檩条的计算#显然#按>% 7]5]7没有给出这种屋面板的抗扭约束刚度计算公式#它所给的公式是针对由自攻钉直接固定的肋型钢板且无保温棉夹在当中’在第7节的算例中#如果取用不同的屋面板抗扭约束刚度#可以得到关于屋面板对檩条抗扭约束刚度与檩条应力之间的关系#规一化之后的关系曲线见图7#强抗扭约束下的应力只图7!抗扭约束刚度与檩条应力之间的关系!下转第U8页"范将受压板件的有效宽厚比计算修改成以板组为计算单元!考虑相邻板件的约束影响!并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可用于加劲板件#部分加劲板件和非加劲板件!也可用于均匀受压和非均匀受压板件"97A!连接计算T0版规范和1U版规范列出了焊缝连接#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的计算"81版规范增加了小直径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和电阻点焊连接的计算".//.版规范又增加了自攻$自钻%螺钉#拉铆钉#射钉及喇叭形焊缝等新型连接方式的计算"97H!薄壁型钢结构的防腐81版规范基于对薄壁型钢结构防腐的详细研究!对1U版规范作了较全面的修改和补充"内容包括外界条件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侵蚀作用分类#表面处理和防护措施#防腐涂料底和面配套及维护年限等".//.版规范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对81版规范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我国规范的特色从几版规范制#修订的特点及其内容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规范能够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能建立在我国大量系统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是一本具有特色且能与国外相关规范媲美的规范"81版规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版规范获华夏科学技术二等奖";!规范修订的展望自.//.版规范颁布以来!我国冷弯型钢结构无论在应用上和科研上都有系统和全面的发展"因此!在规范再次修订时应考虑这一情况!主要有7个方面&5%应增加高强超薄壁冷弯型钢结构的设计与构造内容".%应增加厚壁冷弯型钢结构的设计与构造内容"要完成这两方面的内容!其实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如&构件的初始缺陷#冷弯效应#截面上残余应力和屈服强度的分布#有效宽厚比的计算公式#各类受力构件强度和稳定的计算公式#畸变屈曲的计算#连接计算#各种构造规定#可靠指标的确定#抗力分项系数的确定等"7%应增加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冷弯型钢构件的滞回性能#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设计方法等""""""""""""""""""""""""""""""""""""""""""""""""""$上接第T U页%有无抗扭约束的.T_!且应力递减在弱刚度阶段比强刚度阶段要强烈得多!这表明较小的扭转约束刚度就可对檩条稳定起很大作用!当扭转约束刚度到一定时再增加刚度效果极小!这与一般弹性支撑原理是一致的"因此!工程界应结合试验研究测定出卷边咬合式屋面板$弱蒙皮效应%对檩条的抗扭约束刚度!对于工程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工程中!拉条对檩条的连接是否能构成对檩条的理想化约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常见的问题有&为了施工方便!在檩条上开长圆孔’采用轻型角铁做拉条在端头简单折弯扣住檩条等构造方式’再者!拉条的位置并不连在翼缘!而是连在靠近上#下翼缘的腹板上’甚至有设计人员图方便!只设一根拉条连在腹板中央!显然!这样的拉条最多只能约束檩条的侧移$与肋型屋面板共同作用!也能提供一定的抗扭转约束%"这些构造细节对檩条工况性能影响均无专项研究!造成长期以来!要么设计中完全不考虑这些约束!如K< U//58!直接计入翘曲应力!过于保守’要么设计中不分条件!完全不顾约束的欠缺!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解决这些问题对理论界来说!需要结合试验研究’对工程界来说!需要规定标准化构造方式!两者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参考文献(5)!陈友泉!王彦敏-轻钢结构蒙皮效应的应用探讨([)6建筑结构!.//.!7.$.%&.0S776(.)!郭鹏!何保康!毛辉-美国Y I!I规范中关于冷弯型钢构件设计的直接强度法(K)**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研讨会论文集6工业建筑!.//T$增刊%&5.77S5.3/6(7)!>*)&+&:#76=#(,B’&J!"##$!")*+"*)#(6C;)"5]7&<!>45007]5]7&.//T&8.S806(3)!2;)+&S C)*:#’<*,$:,’B(6=#(,B’A;’*;$(A)6500U&5S516 (U)!陈绍蕃-卷边槽钢的局部相关屈曲和畸变屈曲(K)**陈绍蕃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3&78/6。
冷弯薄壁型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冷弯薄壁型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摘要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几年高强度冷弯薄壁型钢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由于冷弯薄壁型钢构件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可以充分发挥钢材的性能,因此以冷弯薄壁型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轻型钢结构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由于此类构件的壁厚大多不超过6mm,因此构件的稳定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更是在设计中必须要攻克的难题。
卷边薄壁H 形截面型钢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截面形式,翼缘增加卷边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翼缘的屈曲后强度和侧向弯曲刚度。
然而,目前关于此类截面形式的构件研究资料相对匮乏,各类卷边薄壁H 形截面型钢构件的稳定性能还不明确,因此成为了此类构件得以应用和发展的桎梏。
本文主要针对卷边薄壁H 形截面梁在单向受弯情况下的稳定性能进行研究。
我国现行规范《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采用有效宽度法对受弯构件进行稳定承载力的计算;澳洲规范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ES(AS/NZS 4600:2005)在附录中引入了直接强度法。
对于卷边薄壁H形截面型钢而言,若采用直接强度法进行设计则会使稳定承载力的计算变得更加简洁准确。
关键词:冷弯薄壁型钢,卷边薄壁H 形截面,畸变屈曲,有限条法,直接强度法稳定承载力第1章绪论1.1引言冷弯薄壁型钢是指由薄钢带通过辊弯成型、冷拔成型等冷加工的方法制成的各种截面形状的钢材。
与截面面积相同的热轧型钢相比,冷弯薄壁型钢的回转半径可增大约50%,截面惯性矩可增大50%~180%。
由于加工时成型方便,冷弯型钢的截面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便适应不同使用情况下的不同需求。
常用的冷弯薄壁型钢截面主要有 C 型钢、Z 型钢、U 型钢、带钢、镀锌带钢、镀锌卷板、镀锌C 型钢、镀锌Z 型钢、镀锌U 型钢等,截面形式如图1-1 所示。
图1-1常用的冷弯薄壁型钢截面形式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冷弯型钢的规格和品种已多达11000 种,型钢壁厚的范围从0.4mm到25.4mm不等。
国外冷弯薄壁型钢设计有效宽度理论介绍

国外冷弯薄壁型钢设计有效宽度理论介绍
梁爱华;Van,GJ
【期刊名称】《安徽建筑》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在冷弯薄壁型钢设计的发展并重点阐述了国外冷弯薄壁型钢设计中的有效宽度理论的形成和计算方法,供国内钢结构设计和研究人员参考。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梁爱华;Van,GJ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92.101
【相关文献】
1.国外公路工程设计软件介绍及其与国内设计软件的比较 [J], 宋世海;于仁杰
2.国外认知取向的自杀心理学理论介绍及简评 [J], 张宏宇;许燕
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系统介绍和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最新进展 [J], 无
4.浅谈冷弯薄壁型钢设计理论国内外关于最小壁厚的差异性 [J], 陈伟;王季宁
5.国外护理中域理论和情境理论构建方法介绍及启示 [J], 徐佳敏;应碧荷;练正梅;Azadeh T Stark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美、澳三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澳三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冷弯薄壁型钢是一种结构钢材,在建筑工程中有广泛应用。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钢结构设计规范不同,因此需要进行规范对比研究,以便为钢结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中、美、澳三国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分析其异同点及其对设计的影响,以提高钢结构设计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1. 搜集中、美、澳三国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规范体系、设计参数、材料选用等方面。
2. 重点研究三国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参数上的异同点,如截面形状系数、屈曲反力系数、弯曲扭转常数、材料拉伸强度等参数。
3.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三国不同规范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的影响,如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性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际项目的设计案例,进行规范对比和参数分析,得出结论。
五、论文结构第一章:引言。
介绍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提出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中、美、澳三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概述。
介绍三国的规范体系、设计参数、材料选用等方面。
第三章: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参数的对比分析。
分析三国在截面形状系数、屈曲反力系数、弯曲扭转常数、材料拉伸强度等参数上的异同点。
第四章:实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三国不同规范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的影响,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性等方面。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总结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六、预期结果通过比较中、美、澳三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的异同点及其对设计的影响,可以为钢结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参考,提高其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性。
在钢结构的设计、施工及维护方面提供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促进钢结构的发展。
美国冷弯薄壁型钢规范(图)

简介美国冷弯薄壁型钢规范全面升级在美国钢框架联盟(Steel Framing Alliance)网站下单2个多月后,今天公司终于收到了刚刚升级完成的全套北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North American Standard for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2007Edition).之前据说这次升级幅度很大,反映了最近几年北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下班回家后大致翻了一下,果然动作很大。
先简要摘录如下:一是有更新又有新增;这是再原有基础上更新的标准:•AISI S200-07: North American Standard for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 General Provisions •AISI S211-07: North American Standard for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 Wall Stud Design •AISI S212-07: North American Standard for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 Header Design •AISI S213-07: North American Standard for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 Lateral Design •AISI S214-07: North American Standard for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 Truss Design •AISI S230-07: Standard for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Prescriptive Method for One and Two Family Dwellings以下是这次新增的标准:•AISI S201-07: North American Standard for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 Product Data •AISI S210-07: North American Standard for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 Floor and Roof System Design二是这次将加拿大和墨西哥规范一起统一了起来,真正形成了北美标准;三是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更新,特别是Lateral Design分册,有了很大的扩充;四是发现North American Specification and Commentary fo the Design of 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al Members 2007 Edition先于North American Standard for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标准发布了。
冷弯薄壁型钢强度计算方法的分析

1 有 效 截 面 法 计 算 分析
有 效截 面法 是利用 受 压板件 屈 曲后强 度 的一种 方法 。作 为杆 件 整 体 而言 , 板 件 出现
对于 受 压 杆 件 , 屈 服 是 杆 件 强 度 一
譬, 式 中 一 号 ( 为 杆 件 计 算 长 度 系 数 , z
为 杆件 长度 , 为 杆 件 截 面 的 回 转 半 径 ) ; 对 于 构 件 的 局 部 屈 曲 强 度
一
1 2 ( 1 一 ) ( b / t ) 0
因此 , 当 以 ≤ 时 , 杆 件 强 度 由整 体 屈
曲控 制 , 即杆件 截面 不会 屈服 , 杆 件全 截面有
总第 1 3 4期
冷弯薄壁型钢强度计算 方法的分析
附图 薄壁构 件 受压应 力分 布图
效; 当 ≥ 时 , 局 部先 屈 曲, 并 利用 屈 曲后
临界应力 d 为:
, . :
墨 ! 巨
1 2 ( 1 一I , 0 )( b / t )
但是 , 作 为一种新 型建 筑材料 , 因其 截 面
式中: 忌 — — 板件 稳定 系数 , 与板 的支承条件 、
形式 的复杂 多变 及 更 薄 的壁 厚 , 使 其 截 面 的
随着 技术 的进 步 、 经 济和 社会 的不 断 发 展, 国家对新 型建筑 材料 的应用越 来越 重视 。
称之 板件 的屈 曲后 强度或 超屈 曲强 度 。
板 件 的超屈 曲强度 主要是 由板 件 的横 向 薄膜效 应形 成 的 。板 件 达屈 曲荷 载 后 , 中间
部分不 再承 担 外 荷 , 但靠 近 支 承 板件 可继 续
冷弯薄壁型钢强度计算方法的分枂南晶晶国家对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越来越重视对材料强度的利用也更加充分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cr12有效截面法计算分枂有效cr12局部屈曲不整体屈曲相关影响gb500182002均匀系数gb500182002550mpa550mpagb500182002gb500182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
后强度 的提高 、 残余 应力 、 始缺 陷 、 初 板组效 应 、 板件 变形
的高阶效应等 。这些 影响 因素对 冷弯 薄壁 构件 的计算 过于 复杂 , 通常 是采 用大变形 原理 , 建立微分 方程进 行求解 , 但在 工程设计 中这一过程很难实现 。因而在 13 92年 V nK r n o a ma 等人引入 了“ 有效宽度” 的概念 。如图 1我们 把长受 压板 由 , 假想 的有效 宽度 b 上将 板边 应力 作 为均 匀分 布 的应力
式 中 : 为板件宽度 ; 为板件厚 度 ; 为板件 有效 宽度 ; b f b 为计算系数 , =1 1 0 1 , O 5— 5 当 < t 0时 , O=11 ; 取 t 5 为压应力 分布不均匀 系数 , = …/ - ; o …为 受压板 件边 … 缘最大 压应力 ( / m ) 取 正值 ;-i 受压板 件另一 边缘 Nm , o 为 的应 力( / m ) 以正压应力为正 , Nm , 拉应力为负 ; 6 为板件 受 压区宽度 , 当 ≥0时 , , b =b 当 < 0时 , b / 1 )J为 :6 ( 一 ; D [ 收稿 日期]0 6— 1 0 20 1 — 1 [ 作者简介] 肖启仁( 9 2一) 男 , 18 , 结构工程 专业硕 士研
f 4、
板件局部屈曲发 生后 , 受压 板件并 未 就此破 坏 , 而是 通 过应力重分布 , 以继续 承受 附加 的荷载 , 就是 利用 薄板 可 这 的屈曲后强度。屈曲后强度的计算应 考虑的 因素 很多 : 冷弯
当 3 q < bt时 : 80  ̄(/ )
一 .
t (/ ) bt
肋相连的板件 。
\
/
\ \ \
/ /
2 中N  ̄: 美规 范对有 效 宽度 的计算 lnt t :
2 1 中国规 范对有效 宽度 的计 算 . 在 中国《 冷弯薄壁 型钢结 构技 术规 范》 B50 8— 02 G 0 1 2 0
中, 加劲 板件 、 部分加 劲板件 和非 加劲板 件 的有效宽 厚 比按 下列公式计算 : 当(/) 8p时 : b t ≤1a
【 关键词 】 冷弯薄壁 型钢 ; 有 效宽度 ; 局部屈 曲 系 ; 宽厚 比 数 【 中图分类号 】 T 321 U9. 【 文献标识 码】 A
] _ 1 _
为了得 出板 的有效 宽度 , 需要把 板件进行分类 。根据构
1 前
言
件 截 面组 成 板 件 的 纵边 支 承 条件 , 件 可 分 为 四类 。 板
来 承担 , 以代替考虑沿整个板宽度 W的非均匀 分布应力 。有 效宽度 b 与板边应力 的乘 积等 于在整 个板 宽度 W上 的
实 际应 力 的 积分 , : 即
=
b e
() 1
究生; 樊江(9 8一) 女, 15 , 教授 , 一级注册 结构 工程 师。
四川 筑 I
第2 7卷 3期
2 0 .6 0 7 0
11 4
维普资讯
计算系数 , ,2 5 1/ ", 中 在轴心受力构件中为 ; p= ̄ 0 kk o 其 /
经验半理论设 计为依 托 。设计 时 以板件 的局部 屈曲系数 为 基础 , 但是结果相差 比较 大。下 面以 C型截 面轴心受 力构件 的板件有效宽度计算 为例 , 假设 杆件平 面外 支撑足 够 , 发 不 生扭 转失稳和平 面外 失稳 , 只发生绕非对称 轴的平面 内弯曲 失稳 。计算 长度 为 1 2 m, 材屈 服应 力为 3 5N m 0m 钢 2 4 / m , 分别 以型钢型号为 C 2X 8X1. .4 C 0 1X1, 9 2 7X0 8 、 12X 2 7 3 4 X1 1 、 12X4 2 7X15 、 12X4 2 7X19 各 .8 C 0 1X1, 2 C 0 1X1, . 1 , 构件 中的板件 的有 效宽度进行计算 , 比较在 中国和北美规 范 中对冷弯型钢截面 有效宽 度的算 法 。C型 截 面受压 板件 有 效宽度计 算简图如图 2 。
美的规 范对冷弯薄壁构件有效宽度计算 , 对比各 自的算 法, 通过在 两种规 范算法下轴 心受压各种厚 度的 冷弯 薄壁 型钢 有效宽度 的计算 , 比较 出两种 设计方法的各 自特 点。为提 高构件承栽 力计算的 准确性 , 出构件局 得 部屈 曲后 强度 , 提供符合 中国 国情 的有效的计算方法 的依据 。
\ /
( ) 加劲 板件 , 2非 一边与其类似 的板件相连 , 另一纵边为
自由 的板 件 ;
( ) 缘加劲板件 , 3边 一边 与其类似板件 相连 , 另一纵边为
符合要求 的边 缘卷边加劲的板件 ;
() 4 子板件 , 一边 与其类似板件相 连 , 另一纵边为符合要
求 的中间加劲肋相连接 或两 纵边均 与符 合要求 的 中间加劲
冷弯薄壁型钢构 件 中, 个板件 通常 很薄 , 单 宽厚 比值 较
() 1 加劲板 件 , 两纵边均与其类似板件相连接 的板件 ;
大, 往往在构件还未 达 到整体 屈服点 之前 , 件 中的板 件局 构
部屈曲首先发生 。所 以冷 弯型薄 壁构件 截 面板件 的局 部屈 曲是设计 的重要准 则之 一。局部 屈 曲后构 件板件 的有 效宽 度计算 的准确与否左右着整个结构 承载能力 的大小 , 故板件 有效 宽度 的计算是冷弯薄壁 型钢 结构 承载力设计 中的基础 。
6/ : ot t b/ () 2
\l 二 = I
b2 /
一
b2 /
一 _ l
W
当 1a 8 p<(/ ) 8 p时 : bt <3 a
图 1 加劲受压板件 的有 效宽度
/ …/ t f/b _ 1t  ̄/ (t 0 1 ) .
=
( 3 )
维普资讯
中 国和北美冷弯薄壁型钢有效宽度计算方法对 比
肖启仁 , 樊 江
( 明理工 大学 建筑 工程 学 院 , 南 昆 明 60 2 ) 昆 云 5 24
【 摘 要】 冷 弯薄壁 构件设计 中, 的有效 宽度 的确定是 非 常重要的计 算部 分。文 中介绍 中国与北 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