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人物小传之荣海
(创业指南)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创业史

(创业指南)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创业史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创业史(2001-9-5)创造“西部奇迹”的儒商——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的创富之路●1957年9月出生于西安市。
●1974—1976年于陕西安康下乡插队。
●1976—1979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
●1982—1984年,于复旦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获硕士学位。
●1984—1988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任教。
●1988年6月,创办“西安海星计算机控制和接口技术研究所”(海星集团前身)。
●1992年底,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宣告成立,出任海星集团总裁、董事长至今。
●1997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系全国工商联执委。
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50富豪第17位。
其个人财产为1.7亿美元。
于苦难丛生的20世纪70年代,知青的岁月无疑是灰色的,但也许正是这种单调的灰色,才使生活中的有心者的金色之光更加辉煌。
1974年,16岁的知青荣海于写血书下乡的第二天就学会了喝酒。
那天,他们去40里外的山上砍柴,下山时,实于是没有力气了,就连人带柴滚到了山下。
刚好滚到山脚下的壹个杂货店旁,就打了酒解乏。
当时的酒价荣海记得很清楚:“1俩酒7分钱。
”由于荣海他们年龄仍小,不太会过日子,做饭用粮没计划,出现过壹天农活干下来,回来时,却发现无粮做饭的窘境。
于是,只能扛着锄头,返回地里晒太阳。
有了没有饭吃、没油点灯的日子垫底,今后再面对任何困难,荣海也会泰然处之:“大不了,没饭吃,饿肚子。
咱们饿过。
”尽管知青的日子很苦,但“知青这段生活最难忘。
20多年过去了,那个时候的每壹天,当下睡于床上均能想起来,每壹天的记忆均非常深刻”。
知青生活培养了荣海性格中的坚韧和吃苦耐劳,使荣海为人没有很张狂的壹面,教会荣海懂得了什么叫宠辱不惊。
荣海直到今天仍没有怎么考虑过享受,他当下来北京只住135元壹天的旅馆。
荣海绝对不是住不起五星级的宾馆,而是经历了“没有饭吃,苦到没油点灯”的日子以后,他的俭朴习惯总是让他觉得当下无论多俭朴均“比我于农村好多了”。
在绝望面前站起来——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答大学生问

在绝望面前站起来——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答大学生问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1996(000)004
【摘要】三十九岁的海星集团总裁荣海,统帅着一个拥有六亿资产的高科技跨国集团公司。
他的企业不仅遍布中国三十个省市区,而且横跨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被称其为:海星是“西部的一个传奇故事”。
去年年底,荣海应邀在西安工商学院作了“西部一个传奇故事的演讲,海星集团那充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在大学生中间引起极大的反响。
并提出了许多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现把荣海的答大学生问,整理刊登如下:
【总页数】3页(P24-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6
【相关文献】
1.海星的管理辩证法--专访西安海星科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荣海 [J], 田耘
2.全国人大代表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建议:西安做中国软件生产基地 [J], 范兆霞
3.好男儿本是一片海——海星集团总裁荣海写真 [J], 无
4.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总裁荣海谈:迎接全球数字化生活的到来 [J], 荣海;;
5.与荣海对话——访全国人大代表、西安海星集团公司总裁荣海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与荣海对话——访全国人大代表、西安海星集团公司总裁荣海

与荣海对话——访全国人大代表、西安海星集团公司总裁荣
海
无
【期刊名称】《中国青年科技》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记者:荣总,我在许多媒体上都看到了你关于多元化的论述,你的观点是全
新的。
上次在西安开会,来自全国的许多经济学家、记者都非常关注你的有关多元
化的观点。
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认为:一个企业几大产业在西北都做出了非凡的业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是值得研究的。
我看了“海星”出的书.对荣总关于多元化的论述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总页数】1页(P19)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在陕晋商应发扬"商帮精神"——专访西安海星集团董事局主席荣海 [J], 张国政
2.海星的管理辩证法--专访西安海星科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荣海 [J], 田耘
3.全国人大代表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建议:西安做中国软件生产基地 [J], 范兆霞
4.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总裁荣海谈:迎接全球数字化生活的到来 [J], 荣海;;
5.在绝望面前站起来——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答大学生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集团总裁的创富故事

某集团总裁的创富故事●1957年9月出生于西安市。
●1974—1976年在陕西安康下乡插队。
●1976—1979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
●1982—1984年,在复旦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获硕士学位。
●1984—198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运算机系任教。
●1988年6月,创办〝西安XX运算机操纵与接口技术研究所〞〔XX集团前身〕。
●1992年底,XX科技实业集团宣告成立,出任XX集团总裁、董事长至今。
●1997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系全国工商联执委。
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50富豪第17位。
其个人财产为1.7亿美元。
在苦难丛生的20世纪70年代,知青的岁月无疑是灰色的,但也许正是这种单调的灰色,才使生活中的有心者的金色之光更加辉煌。
1974年,16岁的知青荣海在写血书下乡的翌日就学会了喝酒。
那天,他们去40里外的山上砍柴,下山时,实在是没有力气了,就连人带柴滚到了山下。
刚好滚到山脚下的一个杂货店旁,就打了酒解乏。
当时的酒价荣海记得专门清晰:〝1两酒7分钱。
〞由于荣海他们年龄还小,不太会过生活,做饭用粮没打算,显现过一天农活干下来,回来时,却发觉无粮做饭的窘境。
因此,只能扛着锄头,返回地里晒太阳。
有了没有饭吃、没油点灯的生活垫底,今后再面对任何困难,荣海也会泰然处之:〝大不了,没饭吃,饿肚子。
咱们饿过。
〞尽管知青的生活专门苦,但〝知青这段生活最难忘。
20多年过去了,那个时候的每一天,现在睡在床上都能想起来,每一天的经历都专门深刻〞。
知青生活培养了荣海性格中的坚强和吃苦耐劳,使荣海为人没有专门张狂的一面,教会荣海明白得了什么叫宠辱不惊。
荣海直到今天还没有如何考虑过享受,他现在来北京只住135元一天的旅社。
荣海绝对不是住不起五星级的宾馆,而是经历了〝没有饭吃,苦到没油点灯〞的生活以后,他的俭朴适应总是让他觉得现在不管多俭朴都〝比我在农村好多了〞。
知青时期的荣海是个文学青年,他写诗和小说,是所在地区小说研究会的成员。
心得体会钟荣海范文

心得体会钟荣海范文钟荣海是一位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和商人,在国内外均有卓越的成就。
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钟荣海以其卓越的商业智慧和勤奋拼搏的精神,为中国企业家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通过学习钟荣海的经历和事业,我对他的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钟荣海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商业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
他能够抓住市场的机遇,并准确地判断市场趋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在早期就预见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增加,因此他大胆地投资并发展了自己的企业。
钟荣海的眼光和洞察力是他成功的基石,也是我所需要学习和提升的。
其次,钟荣海具备了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领导才华。
在建立和发展自己的企业时,他能够合理地安排资源,制定出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他注重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人才,善于发挥员工的潜力,有效地组织和指导他们进行工作。
钟荣海善于团队合作,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他懂得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凝聚和带领团队,使企业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斗志。
这让我深受启发,我将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和领导能力,与团队成员共同进步。
此外,钟荣海还具备顽强的意志力和不怕困难的勇气。
经商过程中,他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从未轻易放弃,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
无论是与合作商的磋商,还是面对市场的波动,他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心。
他的勇气和决心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明白成功需要坚持和付出努力。
只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才能真正成长和获得成功。
最后,钟荣海还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经商过程中,他注重回报社会,通过设立基金会和捐赠等方式,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他认为企业家应当担起社会责任,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为社会进步和民生幸福做出贡献。
钟荣海的行为让我深刻认识到,成功的商业人士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更应当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回报社会。
总之,通过学习钟荣海的事业和经验,我深刻认识到了成功的商业人士所具备的品质和特点。
他的商业眼光、管理能力、坚韧意志和社会责任感都是我所需要学习和提升的。
荣海:实力商人

荣海:实力商人
徐迅
【期刊名称】《改革先声》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他1974年下乡,1976年18岁时上了大学,1980年去复旦
读研究生,1982年在西安交大教书,他不好烟酒,不打高尔夫球,衣着简朴,精力旺盛,处事决断,善于把握商机,爱好去大学作演讲。
荣海着手准备卖电脑时,中国刚刚起步的电脑市场正在发生裂变,曾经红...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徐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软实力让中国商人成非洲酋长 [J], 王吉绯
2.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与客家商人的比较研究 [J], 王先庆
3.媒介时代的商人形象——读《媒介与商人——1983—2005(经济日报)商人形象话语研究》 [J], 杜友君
4.与荣海对话——访全国人大代表、西安海星集团公司总裁荣海 [J], 无
5.商人阶层崛起的历史解读——评《媒介与商人——1983~2005〈经济日报〉商人形象话语研究》 [J], 白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创业史

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创业史(2001-9-5)创造“西部奇迹”的儒商——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的创富之路●1957年9月出生于西安市。
●1974—1976年在陕西安康下乡插队。
●1976—1979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
●1982—1984年,在复旦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获硕士学位。
●1984—198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任教。
●1988年6月,创办“西安海星计算机控制与接口技术研究所”(海星集团前身)。
●1992年底,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宣告成立,出任海星集团总裁、董事长至今。
●1997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系全国工商联执委。
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50富豪第17位。
其个人财产为1.7亿美元。
在苦难丛生的20世纪70年代,知青的岁月无疑是灰色的,但也许正是这种单调的灰色,才使生活中的有心者的金色之光更加辉煌。
1974年,16岁的知青荣海在写血书下乡的第二天就学会了喝酒。
那天,他们去40里外的山上砍柴,下山时,实在是没有力气了,就连人带柴滚到了山下。
刚好滚到山脚下的一个杂货店旁,就打了酒解乏。
当时的酒价荣海记得很清楚:“1两酒7分钱。
”由于荣海他们年龄还小,不太会过日子,做饭用粮没计划,出现过一天农活干下来,回来时,却发现无粮做饭的窘境。
于是,只能扛着锄头,返回地里晒太阳。
有了没有饭吃、没油点灯的日子垫底,今后再面对任何困难,荣海也会泰然处之:“大不了,没饭吃,饿肚子。
咱们饿过。
”尽管知青的日子很苦,但“知青这段生活最难忘。
20多年过去了,那个时候的每一天,现在睡在床上都能想起来,每一天的记忆都非常深刻”。
知青生活培养了荣海性格中的坚韧和吃苦耐劳,使荣海为人没有很张狂的一面,教会荣海懂得了什么叫宠辱不惊。
荣海直到今天还没有怎么考虑过享受,他现在来北京只住135元一天的旅馆。
荣海绝对不是住不起五星级的宾馆,而是经历了“没有饭吃,苦到没油点灯”的日子以后,他的俭朴习惯总是让他觉得现在无论多俭朴都“比我在农村好多了”。
好男儿本是一片海——海星集团总裁荣海写真

好男儿本是一片海——海星集团总裁荣海写真
无
【期刊名称】《商界名家》
【年(卷),期】2003(000)006
【总页数】2页(P86-87)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7
【相关文献】
1.海星的管理辩证法--专访西安海星科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荣海 [J], 田耘
2.全国人大代表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荣海建议:西安做中国软件生产基地 [J], 范兆霞
3.民营企业如何取得成功:海星集团总裁荣海论企业发展的三大因素 [J], 荣雯;查淑琦
4.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总裁荣海谈:迎接全球数字化生活的到来 [J], 荣海;;
5.与荣海对话——访全国人大代表、西安海星集团公司总裁荣海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荣海
1991年,海星取得了康柏电脑在西安的销售代理权,当年赚得800万元。
随后,海星推出自己的品牌电脑
2002年,海星集团的总资产已逾26亿元,海内外直属子公司18家,二级公司40余家
“共荣”是荣海的企业文化方针:和员工共荣、和社会共荣、和社区共荣、和国家共荣,甚至包括和竞争者共荣,竞争市场的激烈不允许战场上依然是朋友,但正因为最后这一点才突现了海星的精神,同时也将荣海的与众不同留置于人们心中。
用冯仑的话讲,荣海是“像海一样,大家都包容”。
可以用3万元创造36亿财富的荣海今年在《福布斯》首富榜上的排位从去年的17位跃至今年的12位,成绩斐然。
他曾说过,一个清醒的企业家,应当经常认识自己并做自我解剖,同时一个现代化企业绝不能陶醉在领导者的个人智慧中,企业的稳定发展,需要优秀团体的共同的理想。
荣海在“永不满足,挑战昨日之我”这种海星的生存理念下,带领员工将星海一步步带到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来。
荣海一直想把星海做成百年企业,尽管创业才十几年,但他认为只有做好做百年企业的准备并以此要求自己才可以有机会将企业做到百年。
1979年进入西安交大读书的荣海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的夏天,荣海那年三十岁,已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不斐成绩的他却毅然选择了下海从商,用开发项目获得的3万元薪酬开办了西安海星计算机控制与接口技术研究所。
他就是要成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并要在求索的路上树立新的高标,他的出现无疑是要实现中国知识分子投身经济、贡献社会的人生价值,此时的荣海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荣海的创业真正经历了知识改变一切的过程。
无论从初期在西安地区率先推出STD 工业控制系统与电视节目自动播出系统,还是1991年时寻求与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公司合作,海星的科技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
1990年海星研究所告别车库,营业面积扩展了十几倍,年底科工贸收入达400万元。
通过1年的努力,1992年,公司购建了覆盖全国的计算机销售服务网络,并以骄人的业绩成为美国康柏电脑中国总代理。
当年集团总产值过亿元。
1993年,企业业务从计算机销售延伸到房地产、百货零售业等领域,科工贸总收入达3亿元人民币,成为陕西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用荣海自己的话讲,1994、1995年的这段时间是海星电脑全国占有率最高的时候,1994年海星销售产值居全国计算机行业前四名,企业总收入5.5亿元,跻身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百强18位,1995年产值则达10亿元,PC机销售达到全国第一,被评为中国计算机四强之一。
“荣老师”是荣海家乡人对他在西安交大任教时的称呼,但荣海还是喜欢员工们亲切地称他为“荣老师”,他的孜孜不倦地教育员工经营理念,并以作学问的态度分析市场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荣海认为做企业如同做人,因为企业也是一个生命体,需要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而身为管理者只有不断地注入新的管理理念、管理举措,企业才会具有生命活力和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海星集团在这样的经营理念里从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发展着,并将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准则和全面创新作为核心作为推动力,既然民营企业是与市场结合得最紧密的经济实体,那么海星的一切决策的制定当然都是围绕市场需求而确定的。
荣海将海星集团从单一的产业集团带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来,显然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然而专业化不仅是荣海的梦想,更是任何一个搞企业的人的梦想,但荣海一直把海星所从事的多元称作“自卫选择”,10万元的贷款跑了半年的时间,民营企业受重视的程度使他不得不选择了多元化。
IT产业是高风险的产业,尽管当时做了许多国外的代理商,但海星最致命的主动权并非自己掌握。
所以荣海选择用稳定的行业来弥补高风险的行业,这样一来,海星形成了产业的长短互补。
目前,稳步进入世界经贸圈的荣海为自己的企业提出了“肩负使命的经营”这一全新的经营管理思想,只做处于“上升
曲线的产业”是荣海为海星确定的市场投资理念,尽管多元化在荣海看来并不成熟,但其通过多元化与专业化的研究大胆的理解多元化的系统观点,已经在企业界和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海星集团发展的14年,也是中国民营科技企业起步、发展、壮大的14年,“管理无定式、无教条,管理可以演绎,更可以创新求异。
只有个性化的管理才符合自己企业的经营特色。
”海星在此理念指引下成为走向世界并与世界同步发展的令人瞩目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而荣海离他的梦想——做百年企业这个目标也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