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心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_以安徽省农村中心镇为调查个案

合集下载

农村欠发达地区调查报告_调查工作总结

农村欠发达地区调查报告_调查工作总结

农村欠发达地区调查报告_调查工作总结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暴露出农村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工作的过程与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调查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

三、调查结果1.农村欠发达地区经济水平低下。

大部分农民依赖农业生产维持生计,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经济途径。

2.农村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薄弱。

公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3.教育和医疗条件不足。

农村学校设施简陋,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覆盖范围狭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

4.农村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由于过度开发,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环境问题突出。

5.社会服务不完善。

农村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就业服务等社会服务缺乏,给农民带来困扰。

四、问题分析1.政府投入不足。

农村欠发达地区得到的财政资金有限,缺乏资金支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转型。

2.缺乏科技支持。

农村欠发达地区对科技创新的引入和应用缺乏重视,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3.教育和医疗资源不均衡。

农村欠发达地区教师和医生流失严重,导致教育和医疗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配置。

4.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农村欠发达地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环境问题逐渐恶化。

五、解决方案4.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环境教育普及,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5.完善社会服务机构。

建立健全农村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保障,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六、结论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只有加大政府投入,加强科技支持,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完善社会服务机构,才能实现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对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对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本次调查是基于对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村消费水平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消费现状1.食品消费: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占比较高,主要以粮食、蔬菜、水果、肉禽蛋类为主。

但是,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将会选择高质量食品,并且会倾向于购买非农村产的农产品。

2.居住及家庭生活用品消费: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改善房屋和居住环境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年轻人会购买家具、电器等提高幸福感的物品,老年人则会选择一些保健品等。

3.交通、通讯消费:随着城乡道路的改善和农村网络的建设,农村居民的交通和通讯消费不断升级。

买车成为一种趋势,且农村通讯设施的逐渐普及,使居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沟通。

4.娱乐消费:在工作之余,农村居民的娱乐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一些休闲娱乐设施如健身房、足疗、俱乐部等,逐渐出现在农村市场。

二、农村消费存在的问题1.消费习惯和观念具有传统性: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和观念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和保守性,相对于城市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节约,这种心理影响了他们消费的理性性和判断能力。

2.消费品质量不稳定:农村居民购买的消费品质量不稳定,有些产品质量不高甚至影响健康安全,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较低,对自身的权益不够重视,这也是影响阻止农村消费水平提高的一大难题。

3.在科技化、现代化方面存在缺乏:由于经济地位和教育程度限制,农村居民在全国化、现代化的方面相对于城市消费者存在不小的差异,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缓慢是农村消费水平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的措施1.消费文化教育普及:国家可以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文化和知识的推广和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和安全消费的意识。

2.农村商品流通途径多元化:国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村居民走向越依市场经济,创办消费社区和消费集体等形式,推动消费品流通途径的多样化。

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分析

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分析

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分析郝思甲张庆红作者简介:郝思甲(1997-),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应用统计硕士,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应用统计专业,研究方向:社会经济。

通讯作者:张庆红(1973-),新疆石河子人,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安徽省是位于我国中部的省份,地理位置优越但目前正在经历着一个关键阶段,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

本文收集了2000-2018年间关于安徽省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来展开实证分析,利用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来反映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的增益影响,再一步体现出城乡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

结果表明: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性,GDP 增长推动城乡居民消费进一步提高,其中对城镇居民消费增幅更大。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经济增长;相关性;差异性引言随着经济的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也会被推动。

经济的快速增长便会极大的推动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然而在这其中也必定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增强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是否具有积极意义。

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不仅存在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之间还存在有显著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安徽省的经济实力也飞速发展,整个市场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呈现出一股结构越来越优化、速度越来越快、后劲越来越增强、效益越来越高的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经济发展逐步加入结构化升级新赛道,加快了跨越式发展,提高了电力转换效率。

并且在出口的需求不足、国内产能过剩、资源供不应求、环境污染越来越恶化的情况下,应当把提升居民消费需求、对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作为带动安徽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推进安徽省经济转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分别计算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安徽经济增长的交互关系,继而提出一些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的经济部署做参考。

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模板

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解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现状,提高体育服务水平,促进体育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我们特设计此问卷。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数据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1)男(2)女2. 您的年龄:(1)18岁以下(2)18-25岁(3)26-35岁(4)36-45岁(5)46-55岁(6)56岁以上3. 您的职业:(1)学生(2)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政府工作人员(4)私营业主(5)自由职业者(6)其他二、体育消费现状4. 您平均每月用于体育消费的金额是多少?(1)100元以下(2)100-500元(3)501-1000元(4)1001-2000元(5)2001元以上5. 您主要的体育消费类型包括:(1)体育服装及运动器材(2)体育培训及课程(3)体育赛事门票(4)健身中心会员卡(5)户外运动装备(6)其他6. 您购买体育用品时最关注的因素是:(1)品牌(2)价格(3)品质(4)外观(5)功能(6)其他7. 您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1)健身房(2)户外场所(3)学校(4)社区(5)其他8. 您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方式是:(1)个人锻炼(2)团体活动(3)培训课程(4)体育赛事(5)其他三、体育消费满意度9. 您对当前体育消费市场的满意度如何?(1)非常满意(2)满意(3)一般(4)不满意(5)非常不满意10.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1)政策支持(2)市场需求(3)产品质量(4)品牌效应(5)其他11.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有消极作用?(1)政策限制(2)市场竞争(3)产品质量(4)品牌形象(5)其他四、其他12. 您对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有何建议?(1)(2)(3)(4)感谢您的参与!祝您生活愉快!问卷填写完毕后,请将问卷提交至以下邮箱:*******************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

2024年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2024年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再接再厉,力争将现在各小区内所存在的问题解决,完成我们的最终目的——给居民们建立一个安全、优美、舒适有健身环境。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报告2
一、前言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从时间纬度看历史并不久远,高等职业教育起自19世纪80年代初,可视为发展的初期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巨大空间,高职教育不可逆转的持续蓬勃发展,无论是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在校学生的人数,皆与普通高校旗鼓相当,由此便诞生了又一个庞大的带有明显高职特色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在此形势下,调查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探讨上海市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各种外显及内隐的体育消费特质,势必将对高职院校的学校体育改革,以及未来上海市体育消费市场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8、您认为用这些设施锻炼后是否有效果?是(86%)否(14%)
由此可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为数不少,而且大多认为能正确使用体育设施,锻炼效果也不错;但小区体育设施完好程度和更新不够理想。那么,我社区现有的体育设施现状到底如何呢?为此,我们先后学府路附近等几处体育设施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通俗来说,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一经形成,会显著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消费动机则是消费者为了实现消费的目的而进行行动的原因,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消费者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因此,在对目标群体体育消费行为调研时,消费观念和消费动机是应用最广的两项指数,几乎无一例外,调研者推测某群体的体育消费行为时总是要了解其消费观念和动机。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强身健体,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究其原因可能与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培养目标有关,1998年2月16日,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此种教育培养模式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需更注重体能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项目过程中会较多的考虑其是否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

我国体育消费分析调查报告

我国体育消费分析调查报告

我国体育消费分析调查报告我国体育消费分析调查报告 1随着我国体育事业逐渐走向市场,体育消费成为人们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谓体育消费,是指人们与体育有关的个人消费支出。

如人们观看体育比赛的花费、个人购置运动器材的花费、参加体育培训的学费等。

“体育消费结构”则是一个新兴概念,它是对“消费结构”这一概念的引申和具体化,是指人们体育消费过程中的各种体育物品消费和体育劳务消费的数量与比例。

目前来看,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体育实物性消费明显高于自身的劳务消费,这反映出我国居民目前生活水平是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时期,人们的体育消费以实物性消费为主。

调查发现,随着我国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壮大,体育比赛日渐增多,消费者对观赏性体育消费有着强烈的要求,他们除观看实况录像和转播之外,希望能到比赛现场亲临,以感受比赛气氛。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他们的体育消费将逐步由实物性向劳务性转变。

一、观看相关体育赛事消费观看相关体育赛事消费即观赏性体育消费。

它是指居民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门票支出的费用。

根据文献资料对全国六城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经济收入的城市居民在观赏体育比赛、表演时支出的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各年龄层体育观赏消费无显著性差异。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体育观赏消费支出的幅度也在加大,这里值得注重的一个消费群体—学生,目前的大中学生虽无经济收入,但其体育观赏消费额已排在高薪层之后,位居第二。

二、家庭体育消费家庭体育消费行为是家庭经济行为的重要内容,家庭体育消费,从国内外调查的大量数据显示,它已成为体育消费市场的一支主力军。

六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调查统计,三口之家已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63.2%,三口之家将成为21世纪家庭体育消费的核心家庭。

六城市居民家庭观赏性消费无显著性差异,而居民家庭健身消费有显著性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的北京、上海、广州市居民,有家庭健身消费的年均消费额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市有家庭健身消费的1.35倍三、影响我国体育消费结构的基本因素1、国家经济水平对体育消费的影响首先,从国际经济环境看,我国人均GDP值不高。

对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对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对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的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已经连续多年稳步增长,与城市居民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农村居民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

其次,消费结构向多样化发展。

以前,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以粮食、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为主,现在随着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投资教育、医疗和娱乐等方面,他们对高品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有着更高的需求。

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电商的普及,农村居民也开始在互联网上购买商品,如家电、衣物、食品等,实现了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第三,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对消费品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从过去农村居民仅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到现在开始注重品质和服务,消费升级的趋势愈发明显。

购买更加环保、安全和高品质的食品成为农村居民的首选,高端家电和家居产品的购买也逐渐增加。

同时,农村居民也更加注重旅游和文化娱乐消费,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享受休闲和娱乐活动。

第四,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虽然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城市居民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医疗、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方面。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相对薄弱,使得一些地方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体验仍然有待提高。

此外,一些农村居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较大,需要加强金融支持和普及金融知识,推动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用性。

综上所述,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呈现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多样化、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等特点。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我们可以预期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将继续提升,消费结构将更加多元化,消费升级的趋势将继续明显。

中部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部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
收 稿 日期 :06—0 —2 20 1 0
作者简介 : 王俊奇(96 男 , 15 一) 江西婺源人 , 教授 , 主要从 事体育理论与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
维普资讯
第3 期
王俊奇 : 中部农村居 民体育消 费现状及发展对策
17 0
认为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 浪费体力。因此 , 改变农民旧的传统观念 , 是提高农 民体育消费的关键 。
体育消费在 1 元以上占 5 %还相差较大距离 。 0 0 o
2 3 赣 皖农 村居 民生 活消费 结构 水平 .
从我国整个经济水平来看尚处于经济起步阶段。国民经济整体水平较低 , 必然影 响体育消费实现程度。 目前 , 我国居民对体育的消费实现程度取决于家庭收入和闲暇时间两个 因素。换句话说 , 经济收入决定 了某
经济发展较慢 , 加之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不强 , 因此 中部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较低( 见表 2 。 )
表 2 赣 皖农村居民体育 消费水平调查结果 【 8o N: 7 )

从表 2 显示 , 赣皖农村居 民体育消费在 5 元 以下的占 2 . %, 5 —10 o 97 7 在 1 0 元的 占 3 . %, 35 6 消费在 11 0 1 元的 占 1 . %, 5 0 17 2 消费在 11 20 5 — 0 元的占 86 %, . 2 消费在 2 1 20元以上的 占 1 .%, 比目前城市 0 —5 99 这
个地 区居 民 的消 费水平 、 消费结 构 、 消费方 式 ( 表 3 0 见 )
表 3 赣皖农村居 民消费结构水平 单位 : 元
从 以上赣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水平看 , 各项消费指标都较上个世纪末有所提高 , 根据恩格尔定律 :一个 “ 家庭收入越少 , 家庭收入中或总支 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 占的比率越大 , 一个国家越穷 , 每个 国民平均 收入或平均支出中所 占食物的购买 比例就越大 ,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 收人中或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 支出所 占的比例下降” 】 ) [ 蚴一 。还有研究表明,当恩格尔系数达到 6 %时 , 3 《 “ 5 开始出现娱乐消遣性消费 ; 当 恩格尔系数达到 5 %以下时 , o 这类消费可呈现稳定的持续性增长” 。根据 中国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提供 的 数据 : 19 “96年 体 育 参 与 者 全 年 全 家 体 育 消 费 水 平 均 在 20元 以 下 者 占 8 . 8 10元 以下 者 占 0 6 0 %,0 5 .1 。从 中国统计局统计的数据看 , 0 年 江西农村居民恩为 5 .9 安徽为 4 . %。根据新华网 83 %” 】 2 2 0 0 1%; 74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文化导刊2007.2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心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以安徽省农村中心镇为调查个案姚磊谭明义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不断增强,并对其体育消费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主要以物质型产品消费为主,观赏型与参与型消费较低。

影响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价格等。

据此提出:增加居民收入,加速乡镇城市化进程;引导居民家庭体育消费和引导乡镇企业法人体育消费;树立降低门槛、广种薄收的经营理念,做好体育设施开放工作;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心镇体育消费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体育消费品质量;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体育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权益。

关键词:体育消费;消费意识;消费水平;影响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体育消费已成为广大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¹。

体育消费是关系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对我国居民整个消费结构的改变、消费模式的转变有重大意义,而且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表现,已成为国民生活方式现代化和消费价值观念进步的标志º。

从经济区域划分看,安徽省地处中部,其地域状况、经济和文化发展特征、人口构成、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对居民体育消费的意识、观念、价值取向、方式和行为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

安徽省总人口6516万,农村人口420218万»。

中央8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0¼。

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乡镇人口是发展体育产业的主要的潜在群体。

因此,/发展农村体育消费应以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心镇为切入点和突破口0。

这一观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一是对农村城镇化战略调整的认识,从/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0½到/重点发展现有基础较好的建制镇,搞好规划,逐步发展0¾。

二是对城镇规模效应的考虑,与一般乡镇比较,中心镇人口规模较大,集聚效应明显,对周围农村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三是中心镇的特点及发展态势的认识,中心镇指在县(市)域范围内,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为目的,按照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合理布局原则确定的,并在实际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区位优势和较大经济规模,能够对周边乡镇起辐射带动作用的建制镇¿。

从中心镇这种快速发展态势,农村体育消费从中心镇实现突破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因此,研究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体育消费情况,对促进与繁荣安徽省农村体育市场,推动安徽省5全民健身计划纲要6的实施以及对整个安徽省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安徽新农村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根据研究需要,依据经济区域划分,按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共抽取了31个农村中心镇(重点镇12个,市辖一般镇11个,县辖一般镇8个),然后采用PPS抽样抽取了所选中心镇800个居民家庭。

共发放问卷2600份,回收2400份,其中有效问卷2153份,有效回收率89171%。

并做统计学分析,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体育消费理论及社会体育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献,与国内25位专家以及与安徽省农村中心镇所在地市、区(县)体育局群体科有关领导,中心镇有关群众体育工作负责人进行个别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体育消费态度与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认为体育消费/非常值得0和/值得0分别占29130%和54137%,认为/不太值得0和/很不值得0分别占12156%和3177%(表1)。

可见现阶段居民体育消费的意识有明显提高,已形成/健康投资0的体育消费观念,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已逐渐趋向理性化,他们已认识到体育消费与自己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了。

同时,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体育消费动机呈多元化的特征,其健身和消费的动机按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强身健体0、/治疗疾病0、/休闲娱乐0、/扩大社交0等(表2)。

结果表明,现阶段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首选仍然是强身健体型,但同时注意到休闲娱乐在人们体育消费中占据第三位了,它预示着人们在基本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10表1居民体育消费价值取向调查表(%)休闲娱乐健美强身健体治疗疾病追求时尚自我完善良好习惯增强竞争扩大社交满足兴趣家庭同乐体现地位其他%13114318526197171201150417581743189101923138216041051118排序39121275841011613注:按第一选项(二)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体育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以三类典型的体育消费类型作参考,即:实物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参与型体育消费。

调查显示,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仍然不够合理。

实物型体育消费支出比重较高占71113%,重点集中在体育服装及鞋袜帽实物消费上面。

因为体育服装、鞋帽等实物型消费品与一般生活用品在效用上有相互替代性,这种取向同安徽农村中心镇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是相符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在体育彩票方面的购买明显有上升的趋势,虽然目前很难定论是否可以看作为体育消费,但也可视为对安徽省在全民健身方面的一种参与和支持。

观赏型消费支出比例偏低,仅为20122%,这对安徽省农村中心镇竞赛市场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而参与型消费支出比例相对落后只为8165%,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徽省农村中心镇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表2)。

(三)体育消费水平表2居民实际体育消费类型及内容调查表(%)实物型消费观赏型消费参与型消费71113201228165体育服装等运动器材体育彩票其他体育书籍观看比赛体育表演其他体育活动体育培训健康咨询其他351411417716183411241329180214531654133212111240187注:按第一选项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数量。

它反映人们在各种体育消费中所能够承受的物质与精神的支出能力。

目前,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还没有确切的专项统计数据,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家庭年均体育消费为87157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据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12月5日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平均为397142元,包括购买运动服、体育器材、体育图书和观看体育比赛等费用À。

调查表明,参加体育消费的家庭数为494个,占被调查总数的6418%,没有参加体育消费的家庭总数为306个,占被调查总数的3512%。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最新数据,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月平均收入为613元,将居民家庭收入按收入水平高低分为三类,低收入户,人均月收入低于400元,中等收入户,人均月收入400~1000元,高收入户,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

低收入户中主要是指部分下岗职工家庭和以农作物为收入的部分农民家庭,其体育消费水平严重偏低。

数据显示:这部分受访者家庭中,参加体育消费的大约只有817%;在中等收入户中,参加体育消费的大约占3615%。

高收入户中参加体育消费的大约占52%。

与此同时,在对所有的受访家庭的有关体育消费调查(表3),以家庭年体育消费数额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了43154%,其中低收入占6113%,中收入占3617%,高收入仅占2%;第二等级,消费在51~100元的占34101%,其中低收入只占1%,中收入占8316%,高收入占1514%;第三等级,仅有22145%的受访家庭体育消费为100元以上,中收入占3514%,高收入占6416%。

通过对观赏比赛门票支出调查,目前消费支出水平大多数处于20元以下,主要观赏篮球为主的球类运动和健身影视录像等(表4)。

总体看,消费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处于体育消费的初级阶段。

同时也说明体育消费不高除受实际收入影响外,与安徽省农村中心镇体育市场的开发定位偏差以及完备程度也不无关系。

表32005年家庭有偿体育消费金额调查表(%)50元以下51~100元101~150元151~200元201~300元300元以上431543410110196612831981123表4居民承受的门票价格情况调查表(%)10元以下11~20元21~30元31~50元51~100元101元以上48167311827127617731691178经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理论分析表明: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人均月收入低于200元的占15134%,收入在200~400元的占23156%,401~600元的占20135%,601~800元的占15178%,801~1000元的占8167%,1001~1600元的占12137%,1600元以上的占3184%。

调查也显示,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1~2小时的最多,占被调查的人数3712%;2~3小时的占2818%;015~1小时的占2313%,而在3小时以上的占1017%。

由以上数据可知,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中总体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83179%,每日闲暇时间小于2小时的占6015%。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现阶段的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日常生活支出中,体育消费列于开支的最后一位,其所占比例为112%(表5)。

11表5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家庭消费主要内容及分配比例内容住房家用电器教育费用体育消费日常用品书籍高档服装医疗费用其他比例(%)341851630171125121181131113218排序142957836注:按第一选项(四)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影响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社会及居民自身的经济条件。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体育消费的产生客观上需要四个条件:一是要有为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欲望;二是要有实际的可支配的经济收入;三是要有比较丰富的闲暇时间;四是要有较完备而且方便的体育消费场所Á。

调查显示,有利于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排序的前三位是/体育消费的观念0、/有较多的闲暇时间0、/有较高的收入0;而不利于体育消费的因素排序在前三位的是/缺乏较完备的体育设施与场所0、/经济收入较低0、/体育消费价格过高0。

调查数据显示,安徽省农村中心镇居民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占83179%,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只有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才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及享受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