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
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深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④ C.②③④ 【答案】 【解析】 A 列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彻底改变显然 B.①②③ D.①③④
的第四计划中详加说明。孙中山提出的修筑铁路的计划非 常详备,准备修筑七大铁路系统。“西北”(实为北方)、 “西南”(实为南方)、“中央”等三大系统为纵向主干, 均起止于北方、南方、东方三大港,“东北”、“东南”、 “西北”(扩张)、高原等四大铁路系统,分布于东、南、 西、北四角,为横向辐射布局,并与三大主干系统连成一 体,从而形成一个内连全国,外通全球的网状体系。整个
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
自然也随之而来,中国最初可以说是被迫接受了西方先进 科技的传入。然而西方科技的先进性是无法抗拒的,不管 中国愿不愿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的大 潮。中国传统的交通和通讯方式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被先进 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所代替。
岳 麓 版 历 史
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
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解析】 B 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 ( )
岳 麓 版 历 史
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第二单元 3.下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 上部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
岳 麓 版 历 史
交通与通信

1906年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 1932年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 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电话的发展
时间段 成就
1882年 民国成立后 20C80S后 截止2003年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 所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 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2.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1)具体表现: 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 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 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以至有“自行车 王国”之称。 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捷灵巧的摩托车逐 渐成为城乡居民的又一重要交通工具。
③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家庭汽车也越来 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④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 城市地铁的历史。2003年,投入商业运营的上海磁悬 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 车专线。 ⑤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 营。 (2)主要特点: 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 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时间 成就
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6年 1896年 辛亥革命后
1949年11月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海关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 时代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的发展 时间 成就
1877年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题: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知识体系】【重难点解析】1.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具体原因:西方先进科技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合力影响。
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①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
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
②由于经济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极大差别,各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③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巩固练习】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是:A.“竞尚洋装” C.西餐馆的出现B.“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D.西式洋房的出现2.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
这说明: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3.西式服饰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太平天国运动以后 D.辛亥革命以后4.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 .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C .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 .民族危机的影响D.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5.下列关于“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政治色彩B. 二者同时被取消C.“去辫”是中国留学生在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产生的D. 放足受外国传教会的极力宣传6.193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装B. 在西餐馆就餐C. 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D. 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7. 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A. 《申报》B.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中国丛报》D.《绍文新报》8. 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A.《渔光曲》B.《定军山》C.《风云儿女》D.《歌女红牡丹》9. 近代以来,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具体是在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太平天国时期D. 五四运动时期10.读报刊与看电影说明了近代文化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报纸成为抢手货③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民报》④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⑤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清朝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仍住在紫禁城内。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特点?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影响?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日常礼仪?婚礼 ?葬礼? • 以20世纪初为例,说明影响社会生活的因 素?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
趋势:推动近代化,但发展缓慢 (1).铁路 (2).水运(航运) (3).航空 (4).邮政 (5).电报电信事业
中国铁路发展史
时间 1876年 重大事件 英建泸淞铁路 自建唐胥铁路 结果及影响 赎回拆毁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洋务派
1888年 1909年
宫廷铁路
京张铁路 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 路建设未转入正轨
人拉火车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民国
思考:探讨京张铁路修建背景?
国际: 国因: 交通: 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矿权。 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观念转变和支持。 速度快、动力快、费用低廉,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1).地域角度: (2).进程角度: 地区发展不平衡。 起步晚,发展缓慢;先个别试办,然后 政府推广。
(3).趋势角度:
带有殖民色彩,朝着近代化进程 发展。
探讨: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1.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 念,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2.推动了近代化。 3.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4.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以轮船招商局为例,探讨兴办条件?并分析其 影响? 条件: (1)西方工业文明传入。 (2)洋务运动推动。 影响: (1)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起到了分洋 利目的。 (4)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目的,是封建官办企业。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岳麓版必修1)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二)电报电信事业的发展
_1_8_7_7_年,福建巡抚在台__湾___架设第一条电 报线,成为中国__自__办_电__报__的_开__端__.仅短短数年, 电报线遍及各省,__民__用_电__报___也普遍开展.
盛宣怀
电报总局迁移上海后的办公处所 (位于今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古代官府传递公文
往往靠“马上飞递”,一 般就是日行300—800里。
何为驿传?
用马传送称“驿”
用车传送称“传”
(一) 近代中国邮政业的发展
问:下列对于我国近代邮政发展过程中有关 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②清政府设立邮传部 ③中国“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④外国在华“客邮”一律撤销
旧式沙船(流行于长江流域, 平底,甲板宽敞。船舷采用多根 大掳,从船首直压船尾,增强整 体结构强度。这种船在沙滩上搁 浅时不易损坏或倾覆。)
英国太古轮船 公司的“长沙”轮
(1)兴起
近
代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开始兴起
水 标志:1_87_2_年_轮_船_招_商_局_的_成_立。
运 的
(2)清末的发展
问2:那铁路在我们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呢?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甲午战争之前)
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是_英__国__商__人__于 _1_8_7_6__年 非法修建的___淞__沪____铁路。
吴淞铁路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迷信风 水的人说这条铁路会破坏上海的风水,要求 清政府干涉。结果清政府把铁路给拆除了, 机车和车辆沉入江底。
国营招商局 的“新铭”轮
国营招商局的 江轮“江裕”号
1930年,国民政府将其改为国营;1932年归 属交通部,从此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垄断航 运的机构。
13课交通与通讯变化

交
铁路
通
艰难求生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近代航运业出现但艰难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近代航运业出现但艰难求生
尝试: 冯如——中国第一架飞机 尝试:1909 冯如 中国第一架飞机 起步: 1918年 起步: 1918年
水上飞机
通 讯
电
大清邮政局“ 清末: 外商设”领事邮政代办处” 1896”大清邮政局 清末: 外商设”领事邮政代办处”; 1896 大清邮政局“ 民国: 1913年撤驿站 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撤销外国”客邮’ 民国: 1913年撤驿站 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撤销外国”客邮’ 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清末: 自办电报开端:1877年 清末: 自办电报开端:1877年 台湾 民国:发展缓慢 民国:发展缓慢
----陈旭麓 陈旭麓
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 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
类 别 项目发ຫໍສະໝຸດ 展 历 程传入: 传入: 自建 铁路 缓慢 发展
1876年 英商 淞沪铁路 1876年,英商—淞沪铁路 1881年 第一条铁路—1881年 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1888年 1888年 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1909年 1909年 京张铁路建成 到1911年90%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1911年90%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民国以后始终没有进入正轨 民国以后始终没有进入正轨
二、聚焦个案:探究近代交通与 聚焦个案: 通讯的发展
情境创设三: 情境创设三:阅读以下情景材料说出近代
交通与通讯发展缓慢的因素? 交通与通讯发展缓慢的因素?
• 材料1. 材料1. • 英国人杜兰德铺设了一里多长的小铁路 英国人杜兰德铺设了一里多长的小铁路……手持冷兵器的士 手持冷兵器的士 小铁路 手持冷兵器的 直奔短短的火车道。 一声令下, 兵,直奔短短的火车道。“拆——” 一声令下,雄赳赳大怪 物轰然倒 余下的只是杜兰德一脸茫然的表情。 茫然的表情 物轰然倒地,余下的只是杜兰德一脸茫然的表情。 1876年 清廷用28.5万两白银将怡和洋行修建的从上海到吴 1876年,清廷用28.5万两白银将怡和洋行修建的从上海到吴 28.5 淞的铁路购 而后拆除 掷入大海 拆除并 大海?! 淞的铁路购回,而后拆除并掷入大海?! 清政府只准许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骡马曳引车辆。 清政府只准许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骡马曳引车辆。世人称 骡马曳引车辆 马车铁路” 为“马车铁路”
中国近代交通变化情况

中国早期火车
现代火车
现代火车: 现代火车:高铁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1861— 1919),广东南海人, ),广东南海人 ),广东南海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铁路 工程师。 工程师。1872年,以 年 幼童留学美国, 幼童留学美国,毕业 于耶鲁大学, 于耶鲁大学,学习工 程。1905年,担任京 年 张铁路总工程师, 张铁路总工程师,主 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 筑路工程。 筑路工程。1909年, 年 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 车。这是中国人自己 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 铁路干线。 铁路干线。
清朝大龙阔边邮票5分银六方连一件
1910年成都大清邮政局 1897年红印花加盖小字当1元邮票一枚
晚清·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晚清 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电话机
早期的电话机
1881年,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 年 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
冯如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
燕塘机场航空总站。一片草坪, 燕塘机场航空总站。一片草坪,便是广州第一个 飞机场, 飞机场,中国始创飞行家冯如在这里实现了国人飞翔 的梦想,也在这里留下了他29岁的生命 岁的生命。 的梦想,也在这里留下了他 岁的生命。
二、通讯
1、邮政: 、邮政: )、开始设立 (1)、开始设立:晚清,“大清邮政局”成 )、开始设立:晚清, 大清邮政局” 立 )、进一步发展 (2)、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①北洋政府宣布撤销全部驿站 ②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年 多年后,全部撤销外国在华办的“客邮” ③多年后,全部撤销外国在华办的“客邮”
(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制作的飞机 美国莱特兄弟制作的飞机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航空
第十三课 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知识梳理
1.铁路交通史观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列举中国铁路发展的进程。
2..中国近代化交通事业发展步履维艰,以近代水运、空运史实为例说明。
3.说明近代中国邮政通讯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意义。
5.
1.《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
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
这说明
A .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B .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 .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 .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2.下列歌谣中,不能..
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3.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
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②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上海阅读《时务报》④到广州吃西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
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
”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①商品价格日渐下降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 .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 .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 .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6.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现历史、认识历史的宝贵资料。
右图所示为20世纪初拍摄的上海3路电车的照片,下列有关这幅照片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A .该交通工具可能购自国外
B .该照片可能拍摄于1906年
C .该电车上已经可以收听广播节目
D .电车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
7.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该表反映了上海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有增有减②交通工具日趋近代化
知识突破 知识总结
③公共交通有所发展④旧的交通工具销声匿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
”“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
”“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
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10.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11.(2010四川文综)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
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
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据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等)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3分)分析其积极意义。
(4分)
答案
(一)知识梳理
1.铁路交通史观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列举中国铁路发展的进程。
①1881年,中国人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通车。
②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紫光阁”建成。
③19世纪90年代以来,对修铁路的反对已消失。
④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⑤到1911年,中国半数以上的铁路有外国修筑并控制。
⑥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
2..中国近代化交通事业发展步履维艰,以近代水运、空运史实为例说明。
水运:1.诞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2.发展: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
始终在列强的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航空:
1.起步: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 1918 年。
同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2.发展:1918年后的10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解放前夕,中国航空公司共拥有70架飞机,航线总里程近8万千米。
近代以来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②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无法走上正轨。
③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说明近代中国邮政通讯事业的发展历程。
(一)邮政: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3)后来清政府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4)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5)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6)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
(二)电讯:
1.开端:1877
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短短数年,
电报线遍及各省,民用电报事业也普遍开展。
2.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讯事业发展缓慢,30年代情况发生变化。
5.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意义。
①抵制了列强的侵略,鼓舞了中国人民爱国救亡的斗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②推动贸易发展和市场开辟的进程,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④转变了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
⑤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1.A
2.C
3.C
4.C
5.B
6.A
7.A
8.D
9.D 10.B
11.特点:大多位于交通便利之地;数量众多,分布密集;地位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3分)。
意义: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