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辅导班-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考研考试科目_启道

合集下载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各科目满分是多少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各科目满分是多少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各科目满分是多少参考一下一下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相关内容的介绍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整理出来的,有志于考取人大的同学看过来,这些都是对于人大的学费,跨考考研难度的分析比较。

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摘抄笔记哦~~一、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考试科目介绍2015年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学费总额为7万元,学制为2年。

科目一: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科目二:英语二(满分100分)科目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满分150分,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科目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二、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人数31人,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人大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人大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人大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人大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

人大考研辅导班-广播电视学考研考试科目_启道

人大考研辅导班-广播电视学考研考试科目_启道

人大考研辅导班-广播电视学考研考试科目_启道
启道考研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世界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

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27个教学单位、25个跨学院研究机构,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等。

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1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89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29个。

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1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

人大广播电视学专业隶属于新闻学院,专业代码为:0503Z2广播电视学,不区分研究方向;其考研考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0新闻传播实务
824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复试考试科目为:
专业课笔试满分为100分,外语笔试满分为50分。

启道人大考研辅导班祝福广大研友2019人大考研金榜题名!。

新闻与传播 考研科目

新闻与传播 考研科目

新闻与传播考研科目
新闻与传播考研科目通常包括:
1. 思想政治理论:这是全国统考科目,代码为101。

2. 英语:这也是全国统考科目,通常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代码分别为201和204。

部分要求较高的院校,专硕也会考英语(一)。

3. 专业课一:通常为专业基础课,偏重于理论基础,各学校自主命题,部分院校会采用教育部统考试题。

4. 专业课二:通常为专业实务课,偏重于专业研究,也是各学校自主命题,部分院校会采用教育部统考试题。

其中,思想政治理论和英语满分均为100分,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满分均
为150分。

考试分数线将根据参加考试的人数以及考试成绩制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考试科目和考试要求可能会因不同的学校和专业而有所差异,建议考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后,仔细查阅对应学校和专业的招生简章,了解具体的考试科目和要求。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人大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的参考书目可以根据不同的考试科目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参考书目建议:
1. 政治理论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类:
《新闻学原理》。

《传播学原理》。

《媒介与社会》。

《新闻传播学导论》。

《新闻采访与写作》。

3. 新闻传播专业基础类:
《新闻写作与编辑》。

《新闻采访与报道》。

《媒介经济学》。

《传媒与社会》。

《媒介与社会变迁》。

4. 专业选修类:
《传媒与文化研究》。

《网络传播学》。

《媒介批评与分析》。

《广告学》。

《公共关系学》。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考研辅导书籍,如《考研政治学习指导与题库》、《考研英语真题精析》等,以帮助提高备考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些建议的参考书目,具体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考试要求进行调整。

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课件、学术期刊和相关的研究论文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以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计划、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重难点、习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计划、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重难点、习题

4
1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把自身作为认识的对象,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对 自己采取行动。 “自我互动” 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 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自我互动过程中, 人脑中会出现关于他人的期待,个人会沿着自己的立场或行为 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和加工,重新加以组 合。 自我传播同样具有社会性, 是与他人的社会传播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通过 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 的发展和完善。 内省式思考: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 内省式思考过程,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他人有着密切联系。内省过程中,个人会 分析和推测别人是如何考虑的, 在与他人的联系上形成自己的态度轮廓。这个过 程也是一个重新构筑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过程。 内省式思考不仅是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 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个人把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全部调动起来,对它们的 意义重新进行解释、选择、修改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与新的状况相适应的 新的意义和行为。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 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人际传播的动机: 1、 首要动机和目的是获得信息。 2、 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 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库利“镜中我”概念: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 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 面“镜子” ,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联系 中形成的。包括三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他人如 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镜中我”也就是“社会我” 。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 人传播的程度。 4、 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人际传播大致分为两种:面对面的传播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人际传播的特点: 1、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 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多种渠道和手段的配合,会形 成特殊的传播情境,产生新的意义。 3、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 反馈及时, 互动频率高。 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 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效果好。 4、 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传播关系的成立 上具有自发性、 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 活动。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二、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三、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美—库利社会学传统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习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习题

4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指南、复习计划、参 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习题
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解析中国传播学》 (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 考就看 15 和 14 的) 《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传播学纲要》陈力丹 《新闻编辑学》蔡雯 《新闻写作精要》高刚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广告学教程》倪宁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人类传播具有过程性和系统性。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信息传播的过程与系统性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 P58-59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模式的双重性质 P59 (一) 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 -韦弗数学模 式 (二) 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 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 P64 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传播总过程研究的必要性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 播过程的系统模式 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田中义久的大众传 播过程图式;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的四个方面的理解 P70-71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以下要素: 1、 传播者。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 2、 受传者。信宿。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可以通过 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3、 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 息。 4、 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 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5、 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 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时受传者能动性的体 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模式: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摘要:一、引言1.人大新传考研简介2.人大新传考研的重要性3.参考书目在考研中的作用二、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概述1.官方推荐参考书目2.其他推荐参考书目3.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三、官方推荐参考书目详解1.《新闻学概论》2.《传播学教程》3.《中国新闻传播史》4.《新闻采访与写作》5.《新闻编辑学》四、其他推荐参考书目及理由1.《新闻传播法教程》2.《新闻伦理学》3.《新闻摄影教程》4.《网络传播学》五、选择参考书目的建议1.关注学科前沿动态2.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参考前辈经验和建议六、总结1.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的重要性2.如何科学选择参考书目3.祝愿考生取得优异成绩正文:人大新传考研,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选拔环节。

对于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学子来说,备考人大新传考研是实现梦想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参考书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一些选择参考书目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大新传考研的官方推荐参考书目。

根据学院官网发布的信息,人大新传考研官方推荐参考书目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和《新闻编辑学》。

这些书籍涵盖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理论、历史、业务等方面,是备考人大新传考研的基石。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推荐的参考书目。

如《新闻传播法教程》帮助考生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律法规;《新闻伦理学》关注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的道德伦理问题;《新闻摄影教程》和《网络传播学》则分别涉及新闻摄影和网络传播这两个重要领域。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进行阅读。

在选择参考书目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挑选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在学术研究和实际操作中找到平衡;参考前辈经验和建议,避免走弯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考研辅导班-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考研考试科目_启道
启道考研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世界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

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27个教学单位、25个跨学院研究机构,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等。

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1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89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29个。

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1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

人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专业隶属于新闻学院,专业代码为: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不区分研究方向;其考研考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复试考试科目为:
专业课笔试满分为100分,外语笔试满分为50分。

启道人大考研辅导班祝福广大研友2019人大考研金榜题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