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考博人大经验分享

我从去年十一长假之后正式开始了我的复习考博历程,现总结一下供日后考博人大的学弟学妹们参考。
1、人大很公平。
说这句话是相比其他省市的其他学校,因为本人参加了不止人大这一个学校的考试。
如果你的初试是第一名,人大是一定会要你的(除非有很明显的缺陷),人大非常重视初试排名,所以你的一切努力重点都应该放在初试上,考出好成绩才是王道。
2、关于导师。
完全不必要为不认识导师担心,但最好得到所报导师的邮箱地址,向导师介绍下自己并表示出敬意是很有必要的。
3、关于专业课的复习。
高鸿业的教材是基础,所谓基础就是必须打牢的东西,里面的概念公式模型必须熟记于心。
之后我看的是多恩布什的中宏和平狄克的中微,因为人大不指定教材,所以看这两本书是作为扩展知识面的补充,同时把里面觉得生疏难懂的地方抄在笔记本上,反复用心地看。
我看这两本书会觉得很吃力,因为内容多而且翻译得很难懂,但一定要坚持下来,多看就懂了,实在不行还可以百度一下帮助理解。
最后就是看金圣才的《考博专业课真题与难题详解》(宏、微两本),超级有用。
在你之前已经复习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看,你就明白答题的整个过程了。
回答最好图文并茂,要详细并且有条理,最好可以结合实事。
这两本我看了不止五遍,最后达到了看每道题目都有话可说,有理可依就够了。
专业课的复习还有两点要始终贯彻的,一个是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和揣测,你会发现一定的规律(真题在经济学院可以买到,30元一本,经院各个专业都有,好便宜。
但不能邮购,可以找在京的朋友帮忙),另一个是论文资料的阅读,尤其是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一些当代热点的文章都是需要认真关注的。
4、关于英语的复习。
这一点来说我的教训大于经验。
复习的时候找了太多各个学校的真题,以至于到最后要考的那几个学校的题都没做完。
建议考人大的朋友先把人大历年的试题找全,再下几份近些年北大的、北师大等偏文科院校的真题一同拿来做(只做同种题型就好)。
重点把词汇、阅读和翻译里面的生词记下来,平时可以不背单词书,背好这些单词更有针对性。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2)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一、院系简介信息学院的学科发展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以数学和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为建院宗旨,从应用起步,逐步向学科基础延伸,形成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三个方向的学科群。
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三套马车”。
从学科发展历史来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0年代中期)经济信息管理和经济应用数学阶段。
这个阶段以“应用”为特征,强调计算机和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强调学科交叉。
特别是1978年成立的经济信息管理系已经开始招收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生(工学),开始了数据处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开创了我国用“信息”来命名系和学科专业的先河。
当时被广泛认可的一个说法是:“经济+信息+管理”就是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特色。
1984年经济信息管理系开始招收经济应用数学本科生(理学),开始了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的人才培养。
特别是1981年和1984年第一批次分别获得了计算机应用(工学)和数量经济学(经济学)的硕士学位,标志着我校在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和经济应用数学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全国的财经院校纷纷仿照我校模式设立经济信息管理系便是一个例证。
第二阶段(1990年代中期到现在)计算机、数学、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三套马车”阶段。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教育部着手制订专业学科目录,规范专业学科名称。
经济信息管理被并入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并归属管理学大类。
经济应用数学也被规范为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名称是规范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专业特色的丧失。
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招生实施办法(试行)》和《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本院将于2019年起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制”试点工作。
为规范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原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平研究院等单位从事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史和民族语言等方面研究的权威学者,大多集中到了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了研究部。
研究部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学教学与研究中心,也是当时中国顶尖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最集中的地方,如翁独健、潘光旦、吴文藻、闻宥、翦伯赞、杨成志、费孝通、林耀华、冯家升、傅乐焕、汪明瑀、王钟翰、陈永龄、宋蜀华等都在研究部工作。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和研究队伍,综合实力一直处于国内民族学和人类学的首席地位,在国际民族学、人类学界也有广泛的联系和影响。
现有专任教师55人。
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18人。
具有博士学位48人。
博士生导师21人。
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有在国外学习、研究的经历。
有三分之一的教员可用外语教学。
教师中1人获“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首批教学名师;2人获“高等学校北京市教学名师奖”;3人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基金”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得国家民委突出贡献奖;1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2012年教育部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的全国“985”高校本科专业在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中的整体排名评估中,民族学、博物馆学、社会学三个本科专业分列全国排行榜的第一、第二和第六位。
哲学考博-人民大学哲学院考博复习资料报考难度复习资料怎么复习考试经验-育明考博.doc

育明考博,中国考博辅导第一品牌。
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于2009年创办,并有诸多高校博士加盟。
专业致力于考博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3年稳居第一。
针对人民大学开设的考博辅导课程包括:人大考博英语辅导课程、人大哲学院考博专业课辅导课程、人大考博申请保过课程。
人民大学哲学院考博复习资料报考难度复习资料一、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招生专业考试内容(拟录取人数与复试人数之比约为1:1.5至1:2.5)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复试人数初试考试科目复试考试科目20132014马克思主义哲学约10人15人18人1、申请制考试科目:①②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哲学理论基础;⑤哲学专业基础;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哲学理论基础;⑤哲学专业基础;⑥政治理论。
1、笔试:①专业课笔试(100分)②外语笔试(阅读、翻译、写作)(50分)2、面试:①综合素质(100分)②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50分)中国哲学约10人11人18人外国哲学约4人5人6人宗教学约7人13人12人伦理学约9人7人16人管理哲学约8人8人13人科学技术哲学约6人6人11人政治哲学约5人7人9人逻辑约3人2人4人美学(哲学院)约6人5人10人说明:跨学科及同等学力加试范围(不指定参考书)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西方哲学史(不含现代);哲学专业基础:为报考专业基础知识。
说明二:专业课笔试内容专业名称笔试考试内容备注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不指定专业课参考书中国哲学专业中国哲学史(不含现代)外国哲学专业方向一:古代哲学(古希腊哲学和中世纪哲学)方向二: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方向三:现代欧陆哲学方向四:分析哲学(考生需根据个人研究方向,选择该方向答题,不得跨专业、跨方向答题)伦理学专业伦理学原理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专业数理逻辑管理哲学专业管理哲学原理及中西管理哲学史政治哲学专业政治哲学宗教学专业方向一:宗教学原理方向二:佛教哲学方向三:基督教哲学(考生需根据个人研究方向,选择该方向答题,不得跨专业、跨方向答题)美学专业美学原理及美学史二、人大哲学院考博招生人数及名额分布及报考统计年份人大内地招生总数(计划数/实际数)哲学院博士招生人数哲学院博士招生方式及人数分布公开招考报名人数复试人数2012年900人/873人641、普通招考(53人)2、硕博连读(11人)约357人90人2013年850人/891人661、普通招考(54人)2、硕博连读(12人)343人91人2014年900人/893人681、硕博连读(10人)2、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57)3、骨干计划(1人)约389人117人(育明考博辅导课程咨询电话133.0111.9426(陈)或400-668-6978;扣扣:547063862;考博群105619820)三、人大哲学院考博报考程序及提交材料1、网上报名报考我哲学院的普通招考和硕博连读考生均须在人大博士生网上报名系统中提交报名信息、网上支付报名费、进行现场确认信息。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经济法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西南政法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华东政法大学。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法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七。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经济法学专业是体现经济法治发展脉络及其功能特色的必要组成部分,由规划法和产业法两部分构成。
规划作为人类社会持续的理性行动,也是国家治理的前提和基础。
规划法是规范规划目标、步骤、机制等要素的立法,具有时序性和权变性,在表现形式上与国家的政策、法律相互渗透。
产业是规划法的核心问题,二者之间具有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这些方向(课程)的教学研究丰富了规划与产业法方向的内容和体系,推动着本方向的纵横发展,纵的方面表现为本方向基本理论的研究与提炼,横的方面表现为更多的具体产业法进入了教学与研究视野,比如交通运输法、电信法、文化产业法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经济法学专业考试科目030107-经济法学①②③申请审核制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法学理论⑤宪法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法学理论⑤宪法⑥政治理论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1.复试内容:外语能力(100分)、专业水平(100分)、综合素质(100分)。
2.采用笔试和面试两种考核形式笔试为闭卷考核,总分150分,其中外语50分、专业水平100分(含所报考专业的基础理论、前沿问题等)。
面试考核总分150分,其中外语听力及口语50分、综合素质100分(考察考生的学术兴趣、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等)。
3.跨学科及同等学力加试跨一级学科(含专业学位)报考须加试(笔试)两门专业课(法学理论、宪法),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笔试)两门专业课(法学理论、宪法)及一门政治理论课,加试两门专业课由法学院组织安排,4月20日18:00-21:00举行;加试政治理论课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时间地点由研究生院通知。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考博参考资料、考博初审复试流程、考博英语复习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考博备考重点须知: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新闻学院、信息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理学院化学系、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劳动人事学院的劳动经济学专业、统计学院、数学科学研究院、理学院物理系、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博士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的招生改革试点工作。
(1)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原则攻读博士招生原则:原则上,我校每名博士生导师每年招收1名博士生,已招收本科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博士生导师,一般不再招收其他类别的博士生。
(2)同等学力报考注意事项:同等学力人员。
包括:①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到2017年9月1日);②获得EMBA硕士学位且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到2017年9月1日);同等学力者报考还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报名时已获得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②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
(3)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12月1日10:00-12月30日17:00、2017年1月9日10:00-2月19日17:00。
提交纸字版材料时间各个院系不同,具体参照每个院系的招生信息。
(4)报考类别:①非定向:基本学制4年,全日制学习,转户口、调档案,毕业后自主就业;②定向(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基本学制4年,全日制学习,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或定向地区);③校内在职:只限中国人民大学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本校教师,与我校人事处签订服务期合同;④在职定向(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基本学制4年,入校后至少全脱产学习一年,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
(5)网上确认时间:网上确认时间:2017年2月20日-24日。
“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考生不须参加网上确认。
(6)学习年限及学费:学习年限: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学费:所有类别博士生的学费标准均为:10000元/人·学年;======================================================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招生信息:原则上,我校每名博士生导师每年招收1名博士生,已招收本科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博士生导师,一般不再招收其他类别的博士生。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保障 社会治理】考博专业课 党校博士难考吗 院校分析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保障社会治理】考博专业课党校博士难考吗院校分析2019年招生目录:【19年国行和党校合并,复试的时候会按照一定的分数来,英语考察也和党校一样了,所以复习的时候可以按照党校历年真题来即可。
】2019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招考解读:1、19年招生党校和国行合并招生博士研究生,原党校专业同时可走申请审核制,原国行专业只可统考;2、党校普博每年招生人数是基本是一定的:2019年党校和国行合并计划招生人数127人(定向人数不超过42人);申请审核人数计划34人;2017年计划招生人数是113人,实际录取总人数是110人;2018年依旧计划招生是113人;实际录取统考总人数117人;录取申请审核人数31人;即18年录取博士研究生148人;3、非定向考生应未满35周岁(1984年8月31日以后出生),定向考生应未满45周岁(1974年8月31日以后出生);❤注:申请审核的年龄限制非定向1989年9月1日后出生,定向1979年9月1日以后出生;4、学习年限及费用:非定向学制为3年,定向4年,学费10000元/年;5、2019年招考时间安排:报名时间:2018年12月24日--2019年1月15日;考生资格网络审核:2019年1月17日-1月18日,考生自行登录报名网站查询网络审核是否通过。
现场确认审核时间:2019年3月24日(周日)8:30-11:30;13:00-17:00。
初试考试时间:2019年3月30日-3月31日;复试时间:2019年4月下旬;❤注:“审核制度”提交申请材料:网络初审通过的考生须于2019年1月18日前(以邮戳为准)向我校(院)招生办提交以下材料;❤2019年在“统一考试”的初试阶段不确定报考博士生导师,复试、录取时由各学科复试小组确定拟录取学生的导师。
❤特别说明:如果导师已录取“申请-考核”制学生,在“统一考试”中原则上不再招录学生。
推荐使用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李国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欧文·E·休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公共管理学》立家、李军鹏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公共管理学》(第三版)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社会保障概论》,董克用、张光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保障理论》,李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发展》,李珍,武汉大学出版社.《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资料.丁元竹著:《社会发展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丁元竹著:《社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丁元竹著:《中国社会建设战略思路与基本对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龚维武:《中国社会治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真题:2019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一、院系简介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统计学和数据科学学科的整体实力,优化统计学和数据科学学科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统计学和数据科学学科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对我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支撑能力。
学校于2015年3月24日发布通知(2014-2015学年校政字16号)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简称“研究院”)。
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迎接大数据时代挑战而成立的教学科研实体。
学校将研究院定位为学术特区,要求研究院以建设国际一流统计学和数据科学学科为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水平,入主流”的发展方针,抓住前沿,凝聚力量,创建亮点,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后,研究院进入筹建,于2015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
目前,研究院设有数理统计、卫生与生物统计、计算统计、金融统计、应用统计、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
在推进统计学与数据科学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学校赋予研究院高度自主权,批准研究院以超常规的发展模式,从全球招聘优秀的统计学与数据科学人才,并以开放的思维,引入国际先进的人事管理、考核和晋升制度,以“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走得了”的灵活机制,创造宽松和稳定的环境,培育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团队。
目前,研究院聚集了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学术骨干,全职教师12名、高层次团队4名。
追求卓越是研究院全体教师的最高目标。
在科学研究方面,卓越体现在学科前沿原创性研究。
研究院的师资团队已表现出较强的原创性研究能力,已在国际一流统计学和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发表在国际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权威期刊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社会保障专业考研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武汉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山大学。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保障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二。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专业.本学科综合了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社会保障宏观政策、社会保障管理运行体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与管理以及社会求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建设性。
本学科培养对象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
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社会保障专业考试科目120404-社会保障①②③申请审核制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经济学⑤管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经济学⑤管理学⑥政治理论二、考试内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1)复试比例:参照报名申请情况,我院拟录取人数与复试人数之比约为1:2。
(2)复试名单将于每年4月初在我院网站上公布。
(3)复试时间一般为每年4月。
(4)复试内容与形式复试内容包括:外语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采用笔试和面试两种考核形式,成绩加总为考生总成绩,各占50%。
笔试为闭卷考核,由学院组织,总分150分,其中专业知识100分(含专业知识70分,各专业命题;研究方法30分,学院题库命题)、外语50分(学院统一命题),考试时间为3.5小时,通过笔试的考生进入面试。
面试由各专业博士生招生专家小组负责,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
总分150分,其中外语听力及口语50分、综合素质部分(含学术基础、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等)100分。
(5)跨学科及同等学力加试跨一级学科(含专业学位)报考原则上须加试(笔试)两门业务课(管理学、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笔试)两门业务课及一门政治理论课,详情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加试不合格不予录取,加试成绩不计入加权成绩。
四、申请材料考生报名后须将申请材料纸质版于2019年3月15日前快递(建议选择顺丰快递)至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109室研究生教务办公室,请不要提交原件,只交复印件,注意:所有材料一律不退,材料包括:(1)个人信息表(见附件一);(2)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3)本科、硕士阶段的成绩单;(4)学位证书复印件(双证硕士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须在入学报到后补交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5)证明外语能力的成绩单(如英语六级、托福、雅思等)、以及各种证书复印件;(6)个人陈述:5,000字左右,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所取得的成就、报考动机、未来发展构想等;(7)两名相关学科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信(专家推荐书空白模板请于网上报名并网上交费后,从网报系统中下载由专家在信封密封处签字);(8)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究计划,10,000字左右,(考生自行用A4纸打印,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间距,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所取得的成就、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构想等);(9)《科研情况一览表》(附件二);(10)学术代表作(发表论文、专著、研究报告、未发表论文均可);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字数不少于1000字);(11)报考定向(全日制)的考生,须提供由定向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考生在我校基本学习年限4年内脱产学习的证明;(12)其他《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中规定需要提交的材料。
五、考博分数外语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采用笔试和面试两种考核形式,成绩加总为考生总成绩,各占50%。
笔试为闭卷考核,由学院组织,总分150分,其中专业知识100分(含专业知识70分,各专业命题;研究方法30分,学院题库命题)、外语50分(学院统一命题),考试时间为3.5小时,通过笔试的考生进入面试。
面试由各专业博士生招生专家小组负责,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
总分150分,其中外语听力及口语50分、综合素质部分(含学术基础、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等)100分。
六、博导简介拟招收博士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生主要研究的问题在研项目1.老年收入保障体系研究2.中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研究备注1.外语考试科目: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2.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导师姓名杨宜勇专业名称社会保障七、考博经验由于很多高校的考博试题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因此考博参考书和复习指导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是每个学校有的时候题目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因此斟酌要考高校的特点是一项比较有意义的工作,下面我们就针对考题的特点分析应对考试的策略。
一、考博英语词汇其实根据真题来看,词汇量的要求不高,单词5500左右即可(六级),不要啃的太细,能认识即可。
因此不建议大量的死背单词。
扩大词汇量要有的放矢,简单介绍几种:第1、词根词汇科学法,这个是比较常见的技巧,在词根方面,重点是前缀,因为后缀改变的是单词的词性,比较容易猜测;而前缀改变的单词的词义,要重点把握;2、语境场景串联法,在阅读理解中一般都是针对一些具体的语境选取文章,比如社会科学、文化、前沿科学等方面,掌握这些语境的大量词汇,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提高;3、阅读练习积累法,这是一个最不起眼,但是最有效的方法。
当你做完阅读理解的时候,要再看一下,总结具体题材相关的词汇,和语境场景串联法有同样的作用。
其他的还有近义反义联想法、词组换位巧记法等,这两种在考完型填空的时候意义较大,考试没有完型填空,在此就不详细介绍。
上边介绍的是扩大词汇量的一些方法,下面我们强调几种必背的几类词汇:1、语境核心词汇(主要有科学技术、环境保护、教育文化、司法犯罪、市场经济、交通运输)2、语义强烈的动词、形容词、名词,在阅读理解中经常考这类表示主观态度的单词(褒义词或者贬义词,支持或者反对),这些词将决定你是否能正确理解题目并答对题目,因此必须记,并且怎么准备都不吃亏3、关联词语(比如因果、对比、转折、列举等),因为阅读理解中总在出现这类单词的地方出题,在写作中这些词的较好使用也能很好的体现逻辑,达到高分;4、固定搭配,主要作用是提高表达的正确性,能在翻译或者写作的时候减少表达的思考时间,因为成型的东西准备的越多,翻译的越快,所以也是必备词之一。
二、考博英语语法考博英语没有专门项目考试语法,会涉及语法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写作、汉译英等方面,比如写作或者翻译的句子结构是否正确等。
所以虚拟语气+倒装+非谓语动词等这些专项考试的语法就不用考虑了,重点准备句子结沟(单句的主谓宾)、句序、主从复合句以及时态等方面。
因为在写作和翻译的时候,句子结构出现问题扣分较多。
三、考博英语听力听力没有很多的独特的地方,因此遵循一般的听力训练的模式:精听+泛听。
虽然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具体做起来的时候有几点要特别注意:1、听什么,精听主要是历年真题和其它考试中同类题型的题目,泛听也是要听这类东西,有的同学会说听BBC等节目,其实考试没有新闻类的听力,因此如果只是为了应试就没有必要听那些;2、怎么听,精听就一定要在教室或者安静的地方像正规考试一样的去听;泛听就是听那些做过的真题或者类似题目,可以在其它的休闲或者闲暇时间听,主要是提高对考题语速和读音连贯的把握,磨耳朵。
如果你的听力太弱,其他要抓的也太多的话,听力就可以放一放,因为听力是见效最慢、可提高的余地最小的部分,大家要根据自己情况自己把握。
四、考博英语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25分,但是英译汉、汉译英部分的30分也涉及阅读理解的能力,是从另外一个侧面考试阅读理解,因此可见考博英语中阅读理解比较重要。
阅读理解难度并不是很大,类似六级题目和考研题目。
阅读理解的准备也就是:阅读技巧+大量练习+总结归纳;大家经过这么多年英语的学习,阅读技巧肯定都知道或者可以找到很多,练习的题目也和听力一样,主要是真题和其他考试难度相似、出题思路相似的题目;最后我们要既赶路、又看路,每天总结一些出题的规律和自己错题的类型,总结同类题材的相关词汇等等。
五、主观题目近年来出题的一个趋势是主观题变多变难,主观题也是一般的两类:翻译和写作。
翻译的两大基础是词汇和语法,特别是英译汉中,词汇更重要,由于一般都是与语境相关的一篇文章,因此在前面准备了相关的重要话题的词汇就可以了;语法重要的是句法问题。
在翻译中的重要技巧不是书上经常介绍的增词法、转词法等,这些在考试中一般都用不上,因为翻译一般是按点给分的,所以考试翻译只要通顺准确、把要点都翻译出来就可以了,只要求信达,不要求雅。
所以在翻译中要关注的是英语汉语中句型、句序的差异,要明白英语和汉语的表达习惯(比如定语在汉语中经常在修饰词之前、而在英语中经常在修饰词之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