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题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黄石中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D)A.煤B.石油C.天然气D.乙醇2.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利用太阳能发电B.推广使用电动汽车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D.城市垃圾集中焚烧处理3.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B)4.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 )A.减少煤的浪费B.减少氧气的消耗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B.撤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6.(2018·岳阳)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B )7.(2018·雅安)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泽,指湖泊池沼。
“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这里“X气体”是指( B ) A.一氧化碳B.甲烷C.氧气D.氢气8.(2018·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B )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隔离可燃物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10.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D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11.(2018·重庆)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A.汽油B.柴油C.氢气D.煤油2.“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以下应张贴在森林防火场所的标志是()A B C D3.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B.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4.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
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A.星火燎原B.火上浇油C.破釜沉舟D.死灰复燃5.2023年11月9日是我国第32个消防日,主题为“预防为主,生命至上”。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仓库起火,搬走仓库内可燃物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扑盖6.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产品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均属于物理变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药物和染料等7.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B.可燃冰燃烧实际上是其中的甲烷在燃烧,可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证明该物质中含有氢元素C.开采可燃冰的过程中,如果造成甲烷泄漏,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D.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8.在某化学实验调研比赛上,有选手做了“泥土蜡烛”的创新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当石蜡沸腾后,石蜡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蜡燃烧的原理是石蜡蒸气在燃烧B.该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C.泥土可以降低石蜡的着火点D.泥土中有较多孔隙,能形成毛细管输送石蜡蒸气9.认真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的是()A.图甲验证甲烷含有氢元素B.图乙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C.图丙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D.图丁验证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10.(4分)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非常重要。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63分。
)1.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必备条件的是()A.与氧气接触B.狭小的空间C.温度达到着火点D.物质具有可燃性2.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开辟运输水的道路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隔离可燃物3.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这样火会更旺。
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C.散热快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4.下列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B.“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C.“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D.“酸雨”是由大气中含有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5.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做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B.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C.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标志6.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B.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进行检查C.面料厂、加油站严禁烟火D.图书资料灭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7.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8.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安全出口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成站立姿势跑出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直接坐电梯下来D.打开窗户跳出9.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A.发光、发热B.非常剧烈C.温度要达到着火点D.氧化反应10.夜间发现煤气泄漏时,在下列采取的应急措施中,正确的是()A.向室内喷水,防止燃烧B.立即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来维修C.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D.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11.“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2.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B.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 高层住宅着火,如果楼内有电梯,不能乘坐电梯逃生3.每年的月日是“世界环境日”,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A. 积极治理沙漠、荒山B.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C. 有条件的地区大量使用太阳能D. 露天焚烧固体垃圾4.如下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乙图燃烧得旺,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空气中氧气不足C. 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D. 火柴梗着火点低5.常德市每年常出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 冬天用煤火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C. 香烟点燃后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有害物质D. 驾驶员在密闭车库内发动汽车长时间运行车载空调,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B.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D.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7.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化学知识和技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高温消毒餐具,使病毒在高温下失去活性B. 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因为酒精有可燃性C. 将酒精加工成免洗消毒凝胶,使酒精分子停止运动而不挥发D. 测定新冠病毒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研发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8.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在珠江口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样品,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S:32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C.天然气生火做饭D.煤燃烧4.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A.高温煅烧石灰石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锌和稀硫酸反应D.生石灰与水反应5.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7.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
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A.木材是可燃物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下列做法与这种愿望不符的是()A.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D.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9.近两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重大的化学品爆炸事件,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民认识,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常识刻不容缓。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随身携带浓硫酸乘坐公交车B.在运输烧碱的容器外张贴“腐蚀品”警告标志C.疑似天然气泄漏时开灯检查D.携带鞭炮乘坐地铁10.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专项练习及答案1

第七单元专项练习1.煤炉火焰越烧越旺, 而蜡烛火焰一扇就灭, 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2.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 立即用水扑灭B.煤气泄漏, 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C.油锅着火, 立即盖上锅盖D.高层住房着火, 立即打开所有门窗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炒菜时油锅着火, 立即盖上锅盖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就能燃烧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 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 可是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及空气的接触面5.锅炉烧煤时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 形成沸腾状燃烧, 其目的是A.可以使煤成为绿色燃料B.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二氧化硫等)C.可以降低煤的着火点D.能增加及氧气的接触面积, 能使煤充分燃烧6.下列灭火措施中, 错误的是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灭火B.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7.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是普通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下列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 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9.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照实验, 对有关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 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 说明实验2中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 然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环境温度还要达到其着火点10.(不定项)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有关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 在下列成语中, 关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 使燃烧更旺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 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C.火上浇油——增大氧气的浓度, 可以使燃烧更旺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1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甲烷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12.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 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乙醇1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 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
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酒精灯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B.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扑灭D.木材着火,用水扑灭3.下列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厨房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B.发现重大火情,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C.图书馆的书籍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家用液化气起火,首先关闭阀门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可燃物和氧气接触,一定会燃烧B.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C.厨房失火,应移走液化石油气以隔离可燃物D.炒菜的油锅着火,可以用扇子扇风灭火5.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二氧化碳B.氢气C.氮气D.氧气6.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而不是平方在地面上,这是因为A.使热量散失快B.降低木材的着火点C.使木材和空气接触充分D.更易积聚热量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C.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扑灭D.着火点越高的物质越易燃烧8.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从燃烧条件分析,“火要虚”的实质是A.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加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提高可燃物的热值9.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10.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B.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11.下面是关于灭火和火灾自救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1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石油是一种化合物C.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D.石油可直接用作飞机燃料13.“碳中和”是指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