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园路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构成要素-园路要素设计2

麦冬
• 费尔顿图书馆探索公园
• 北京大兴新城绿色公园
白三叶
• 美国新泽西雨水社区城市公园
园路铺装的分类
• 非透水性路面 • 非透水性路面是指吸水率低,主要靠地面排水的路面; • 其材料包括不透水的现浇混凝土、沥青路面、高分子材料、以 及用砂浆铺贴砖、石、混凝土预制块等材料的路面; • 这类路面的优点是平整度和耐压性好,缺点是透水性低,生态 性弱。
园路的设计要点
下表是园路横断面设计的参考值: 自行车道设计:
• 1 车道 ——1. 5m • 2 车道 ——2. 55m • 3 车道—— 3. 6m • 4 车道—— 4. 65m
人行道设计:
麦冬
白三叶
园路的设计要点
• 回环性 • 让游人从园内任一点出发都能遍游全园,不走回头路。
• 固安中央公园
麦冬
• 深圳禾塘湿地公园
白三叶
• 重庆心湖北体育文化公园
园路及铺装的生态设计手法--块料铺装
• 透水砖 • 透水砖内部孔隙可以使雨水或积水顺利渗入地下或存于路基、吸收或排热量、吸附粉尘,同时凹凸不平的 砖体可以减少反光,避免由于眩光问题给行人带来困扰。 • 适用于人行道、园路。
麦冬
• 宾亚米纳体育公园
• 蜿蜒麦的冬红色树液
• 华侨城D3地块南侧白湿三地叶公园
园路铺装功能--使用功能
• 铺装的宽度、形状、变化的节奏、表面材质的肌理会影响游人的游览速度和节奏。
• 重庆麦湖冬边社区公园
• 雅达夫滨水艺术公园 白三叶
园路铺装功能--使用功能
• 铺地可以通过其纹样或材质,暗示场地使用 功能; • 如运动健身区常用塑胶铺地、儿童游乐区常 设置沙地、而滨水区多以木质铺装为主。
园路的铺装设计

三、园路规划设计原则
1、国路的设计应与园林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和协调 这主要表现 在园路的线型设计和铺装设计中,例如在规则式园林中,园路主 要以直线型居多;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园路则曲折多变。
采用卵石、青石板等做地面铺装材料,则显示出自然亲切的气 氛,而用预制混凝土砖作铺装材料,可与现代建筑环境协调统一。
类型功能宽度材料主要园路联系各景区主要景点导游组织交通46m混凝土沥青整体路面次要园路游憩小路联系景区内各景点导游构成园景深入园中各角落导游散步休息24m122m天然石块预制混凝土块材料路面碎石卵石砖渣碎料路面三园路规划设计原则?1国路的设计应与园林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和协调这主要表现在园路的线型设计和铺装设计中例如在规则式园林中园路主要以直线型居多
(3)园路与建筑关系
园路通往大建筑时,为了避免路上游人干扰建 筑内部活动,可在建筑面前设集散广场,使园 路由广场渡过再和建筑物联系;园路通往一般 建筑时,可在建筑面前适当加宽路面,或形成 分支,以利游人分流。园路一般不穿建筑物, 而从四周绕过。(见图2-55)
图2-55 广场、园路
(4)园路台阶的设置和防滑处理
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颗料路面横坡 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 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做防滑处理.主园路 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支路 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15%,路断,路面 应做防滑处理;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 阶踏步不得少于两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做防滑 处,宜设置护栏设施。台阶宽为30-38cm,高为1015cm。
广场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 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 所。在广场中或其周围一般布置着重要建筑物,往往 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城市中广场数 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 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
城市公园景观工程中的园路铺装形式分析

城市公园景观工程中的园路铺装形式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公园景观项目也逐渐增加,而园路铺装形式是提高城市公园功能与观赏性的重要所在,更是反应城市文化与居住环境的重点所在,这就需要园路设计人员加强对公园所处区域文化与生态环境特点,进一步提高园路铺装设计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公园景观工程施工质量。
本文主要从城市公园景观工程园路铺装功能分析,对铺装材料与形式设计进行重点阐述,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工程;园路铺装;形式分析一、城市公园景观工程园路铺装功能分类公园景观是城市绿化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场所,还能提高城市居住品质。
园路铺装设计是公园交通重要项目,更是提升公园品质的重要因素,这要求园路铺装设计工作要提高园区内部交通流通性,充分发挥出园区各项功能,这要求园路设计要以人群疏散为重要基础,在按照不等交通级别开展园路设计工作,通常可以分为主要、次要园路和步路。
(一)主要园路主要道路是城市公园景观工程的基本要素,更是对公园人流和车流实行分类规划的关键所在,这要求主要园路两侧应栽种各类植物,从而提高城市公园观赏品质。
在设计主要园路时,应确保园区交通顺畅,还要将各功能区合理分配,在铺装主要园路时,还应当增加混凝土厚度,这样才能使园路正常使用寿命增加。
(二)次要园路在完成主要园路铺装设计工作后,还需要在主要园路设计基础上完成次要园路铺装设计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城市公园各功能区能够有效连接,可以让游客按照交通指示牌去欣赏各功能区景色。
次要园路主要是主要园路补充路线,这就要求次要园路应增加一定趣味性,且铺装形式也要和园区建筑和景观相互匹配,这样才能提高城市公园观赏品质。
(三)游园步路游园步路是提高城市公园观赏品质的重要所在,更是可以拉进景观与观赏者距离的关键,在结合园区整体地势起伏,使观赏者与自然景观距离得以进一步拉进。
在开展游园步路设计工作时,应重点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基本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 ppt课件

园林景观设计
14
音乐喷泉
园林景观设计
立面分布图局部二:
楼梯
园林景观设计
16
立面分布图局部三:
小喷泉
园林景观设计
17பைடு நூலகம்
立面分布图局部三:
桥
园林景观设计
18
立面分布图局部四:
园林景观设计
19
立面分布图局部一:
人工湖
园林景观设计
20
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
课程: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
2
目录
1. 园林道路景观设计 2. 地面铺装 3. 地形改造
园林景观设计
3
1. 园林道路景观设计
▪ 1.1 园路的作用 ▪ 1.2 类型 ▪ 1.3 布局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
4
▪ 划分园林空间决定了全园的整体布局。各景区、景点看似零散,实以园路为纽带,通
。 过有意识的布局,有层次、节奏地展开,使游人充分感受园林艺术之美
园林景观设计
5
▪ 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山水、 建筑及植物等景观紧密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
6
平面分布图局部一:
公园入口,大门和牌坊。
园林景观设计
7
平面分布图局部二:
天桥,供游客在高处欣赏更多的风景
园林景观设计
平面分布图局部三:
小型喷泉,右侧为紫玉兰
园林景观设计
9
平面分布图局部四:
湖中亭,香樟树、黄连木、红枫
园林景观设计
10
平面分布图局部五:
音乐喷泉
园林景观设计
11
平面分布图局部六:
花坛
园林景观设计
景观道路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33
错落空间—阿米尔市滨湖下沉花园
34
巴塞罗那的立体外围
35
城市亲水空间
36
Graigieburn交通转换通道
37
巴塞罗那格兰大道
38
创意景观水石木绿—霍尔玆基尔辛纳火车站前庭
39
州际89休憩空间
40
斯巴德哈弗尔公共散步场
41
黑夜只是背景—洛杉矶国际机场
42
亚兰达机场
43
生态道路
44
45
Thank you
(5)园路的交叉要注意几点:
▲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尽量靠近正交。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 ▲要有景色和特点。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 。
10
(6)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 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 车≤15;如果考虑人力三轮车,坡度还小 ,为≤3。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 台阶。 (7)安排好残疾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交叉口处理
避免交叉口过多 主要道路尽可能正交 锐角斜交,锐角不宜过小 丁字形相交,应布置对景
山地道路布置 台阶 b=30~38cm
h=10~15cm
5
6
景观道路路线设计
(1)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 的园林风格
7
(2)园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园路可以是不对称的。 (3)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
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 摩足底穴位既达到健身目的,同时又不失为一个好的景观。
浅析园林景观之园路规划设计

浅析园林景观之园路规划设计摘要: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园林各景区的景点之间,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
因此,园路的规划设计,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是否合理,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得当,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园路规划;设计分析1 园路的相关职能与属性1.1 引导游览这是园路最重要的服务职能。
园林的存在意义,在于将自然界最美的一面展现给游人,而园路的设定,就在于引导游人发现和观赏园林的美感。
在实际生活中,并非每个游客都是鉴赏家,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将园林的美尽收眼底,这就需要园路的正确引导。
合理设定的园路,能够有效实现对于游客的引导功能,帮助游客发现园林的生态美感。
1.2 生态通路园路不仅仅是一条能够让游客穿行的通路,更重要的是一种处于生态意义上的通路。
这种通路,对于园林本身的生态环境而言,不存在任何的破坏,同时还能够从一定侧面推进生态的整体性。
这就要求园路能够融入到整个生态小环境中,成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游人的载体。
需要明确,园路不仅仅是将园林进行必要划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园路本身就是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
1.3 丰富园林景观既然已经确定了园路在园林中有机构成这一地位,就不能简单将园路视为简单的通道,就需要重视其自身的景观价值。
毋庸置疑,园路是有着其美学存在价值的,这种存在价值,使得园路完全可以自成体系去构造园林中的景色,可以不必总是出于其它生态景观的附庸位置,而可以成为景观的中心。
在这样的考虑之下,因路得景的情况不算少见,也正因如此,才进一步深化了园路的作用和地位。
2 园路的规划和设计园路设计在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园路的设计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的整体布局,所以园路的设计者在进行园路设计时,要综合的考虑园路的形式构图、功能分区、线性走向、铺装材质等等各个方面的要素,这样才能设计出集美观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园路来。
园林绿化工程验收景观园路与行道规范

园林绿化工程验收景观园路与行道规范园林绿化工程验收是确保园区建设符合规范要求的重要程序。
景观园路与行道是园区的交通骨干,对于整个景观效果和功能的发挥具有关键作用。
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对于景观园路与行道的规范要求应予以重视。
本文将从景观园路设计、施工质量、硬质铺装、软质铺装等方面探讨园林绿化工程验收景观园路与行道的规范。
一、景观园路设计规范景观园路设计是园林绿化工程的核心环节,其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园区的视觉效果和人车通行的便利度。
在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应针对景观园路设计规范进行评估。
具体要求如下:1. 路线布局合理:景观园路的布局应符合园区整体规划,能够满足人员和车辆的通行需求。
路线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园区内的重要景点和景观要素,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地欣赏到美景。
2. 安全性考虑:景观园路应考虑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对于弯道、坡道等特殊路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设置安全护栏、警示标志等,确保交通安全。
3. 绿化景观融合:景观园路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绿化要素,使道路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
通过树木、花坛等绿化配置,营造出美丽的绿色走廊,增强游客的观赏体验。
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景观园路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应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估,以确保园区的交通道路安全可靠。
具体要求如下:1. 水平标高控制:景观园路的水平标高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道路平整、无明显凹凸不平之处。
对于特殊路段,如坡道、桥梁等,水平标高的控制尤为重要,应做到合理、稳定。
2. 表面平整度:景观园路的表面平整度是衡量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验收时应通过观察、测量等手段,确保道路表面平整、无明显的凹陷或隆起。
3. 排水系统:景观园路的排水系统应合理设计,并保证畅通。
坡度、水沟等设计要与道路相匹配,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
三、硬质铺装规范硬质铺装是景观园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区的美观和耐久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园林景观规划——园路在园林绿地中的规划与布局

园路在园林绿地中的规划与布局简介:在园林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说来道路仍然是划分和组织空间的重要方法之一……关键字:园路园林绿地规划与布局1、园路的环境功能1.1组织空间,引导游览在园林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说来道路仍然是划分和组织空间的重要方法之一。
利用道路不但可以使整个绿地成为一个整体,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和划分空间达成统一的景观效果,为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1.2交通园路的交通,首先是游览交通,即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既能游遍全园又能根据个人的需要,深入各个景区或景点。
设计时要考虑到人流的分布,集散和疏导。
近年来随着离休和退休人数的增加,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公园人群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儿童约占5%~10%,老年人占总数的60%~70%。
因此,公园规划除重视儿童需要外更应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游憩的方便条件,合理的组织路线的变化。
此外,在公园中要为广大游客提供必要的便餐、饮料、小卖等方面的服务,要经常地进行维修、养护、防火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要安排自己职工的生活,这一切都必须提供必要的交通条件。
在设计时要考虑这些东西两道性的地段,路面的宽度和质量,在一般情况下,它可以和游览道路合用,但有时特大型园林中,由于园务运输交通量大,还要补充必要的园务专用道和出入口,另外还应多增加一些活动场地。
1.3构成园景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林、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而且形成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1.4组织排水道路可以借助其路边缘成边沟组织排水,一般园林绿地都高于路面,方能实现以地形排水为主的原则,道路汇集两侧绿地径流之后,利用纵向坡度即可按预定方向将雨水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设计基本元素之园路设计园路这里所说的园路,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
它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园林的骨架、网络。
园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园林面貌和风格。
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
下面是笔者在设计公园、人工森林所考虑的几方面问题,供读者参考讨论。
园路的功能园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
总之,园路引导游人到景区,沿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回想杭州胡绪渭先生在讲解花港观鱼牡丹园时,对"梅影坡"的分析论述是极有启发意义的;对着梅桩,铺砌其倒影的地面。
此情此景,让人浮相联翩,流连忘返。
园路的类型和尺度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主要道路。
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
宽7~8米。
●次要道路。
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
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
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
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
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
这里要强调的有三点:一是,园路的铺装宽度和园路的空间尺度,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两个概念。
旧城区道路狭窄,街道绿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宽,它的空间也有多大。
而园路是绿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间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铺装宽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响。
不能以铺装宽度代替空间尺度要求。
一般园林绿地通车频率并不高,人流也分散,不必为追求景观的气魄、雄伟而随意扩大路面铺砌范围,减少绿地面积,增加工程投资。
倒是应该注意园路两侧空间的变化,疏密相间,留有透视线,并有适当缓冲草地,以开阔视野,并借以解决节假日、集会人流的集散问题。
园林中最有气魄、最雄伟的是绿色植物景观,而不应该是人工构筑物。
二是,园路和广场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
上述的路宽,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值。
"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是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60~70年代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园草地,被喻为金子铺出来的,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很多规划设计,反过来夸大第五立面、铺砌地坪的作用,增加建设投资,也导致终日暴晒,行人屈指可数,于生态不利,不能不说是一种弊病。
当然,这也和园林绿地的性质、风格、地位有关系。
例如,动物园比一般休息公园园路的尺度、密度要大一些;市区比郊区公园大一些;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建筑密集,铺装地往往也大一些。
建筑物和设备的铺装地面,是导游路线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园路,是园路的延伸和补充。
三是,在大型新建绿地,如郊区人工森林公园,因为规模宏大,几千亩至万亩,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园路。
建园伊始,只要道路能达到生产、运输的要求,例如,每200~500米,其密度就可以了。
随着园林面貌的逐步形成,再建设其他园路和小径、设施,以节约投资。
初期建设也以只建园路路基最为合理有利,如南汇的滨海人工森林公园。
园路的线型(1)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
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
仔细观察,上海杨浦公园整体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规则式的;复兴公园则相反,雁荡路、毛毡大花坛是规则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
这样相互补充也无不当。
不管采取什么式样,园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
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2)园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园路可以是不对称的。
最典型例子是浦东世纪大道:100米的路幅,中心线向南移了10米,北侧人行道宽44米,种了6排行道树。
南侧人行道宽24米,种了两排行道树;人行道的宽度加起来是车行道的两倍多。
(3)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
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见图)。
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4)园路的转弯曲折。
这在天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
而上海一般就不是这样。
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园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上海园林用地的变化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而根据不足。
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
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
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
"以明•计成的话要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5)园路的交*要注意几点:▲避免多路交*。
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尽量*近正交。
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做到主次分明。
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
▲要有景色和特点。
尤其三*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6)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如果考虑人力三轮车,坡度还小,为≤3。
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
园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7)安排好残废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园路的铺装建议采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园路。
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
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1)符合绿地生态要求。
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
(2)与园林景观相协调。
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
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
(3)新建园林,尤其上海园林,往往因地形变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园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
(4)园林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
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建设,甚至临时放个过路沟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极容易不必如刚性路面那样开肠剖肚。
(5)园林绿地除建设期间外,园路车流频率不高,重型车也不多。
(6)是我国园林传统做法的继承和延伸。
块料路面的铺砌要注意几点:□广场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
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全园,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
实际上,这是以园路的铺装来表达园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
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
如用同一种石料,变化大小或拼砌方法。
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采一些,如我国古典园林。
要深入研究园路所在其他园林要素的特征,以创造富于特色、脍炙人口的铺装来。
例如,杭州的竹径通幽,苏州五峰仙馆与鹤所间的仙鹤图与环境融洽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明•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惟所堂广厦中,铺一慨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式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
"□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
□块料路面的边缘,要加固。
损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侧石问题。
园路是否放侧石,各有己见。
笔者认为要依实而议定:①看使用清扫机械是否需要有*边;②所使用砌块拼砌后,边缘是否整齐;③侧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园路边缘的目的;④最重要的,是园路两侧绿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绿化尚未成型时,须以侧石防止水土冲刷。
□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
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
甚至于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
日本有种路面是散铺粗砂,我们过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岗岩板也广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
如今拆房的旧砖瓦,何尝不是传统园路的好材料。
按虹桥花园使用情况,厚150毫米以上块石路面(通车),包含至铺砌完成,价150元/平方米以内,弹街石价100元/平方米以内(以上未包含前期已施工碎石垫层)足比使用砼路而便宜。
园路与种植(1)与园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中心绿岛、回车岛等;行道树;花钵、花树坛、树阵;两侧绿化。
(2)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
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
这不妨称之为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
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栖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
在车行园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
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3)要考虑把"绿"引伸到园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渗透,最为理想: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
波兰有种空心砖,可使绿地占铺砌面2/3以上。
在园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
(4)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
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
尤其是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因此设计者往往要求路比"绿"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
由此带来的是汇水问题,这时园路单边式两侧,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汇水泻入的雨水口,天晴时乃是草地的一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