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引发的班级课程资源实录-最新资料
关于怀孕的班本课程

关于怀孕的班本课程怀孕是每个女性都期待的一件事情,它代表着新生命的诞生和家庭的幸福。
然而,对于一些初次怀孕的女性来说,却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和迷茫。
因此,怀孕的班本课程应运而生,旨在为准妈妈们提供全面的孕期知识和必要的指导,帮助她们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
一、生理变化篇怀孕是女性生命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伴随着许多生理变化。
班本课程将详细介绍孕期各个阶段的身体变化,如月经周期的改变、乳房的发育、体重的增加等。
同时,还会讲解孕妇体内激素的变化对身体的影响,如荷尔蒙分泌的增加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等。
二、饮食保健篇孕妇的饮食对胎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班本课程将介绍孕期的饮食原则和食物搭配,帮助孕妇获得足够的营养,并避免一些可能对胎儿有害的食物。
此外,还会教授一些孕期常见的饮食问题,如孕吐和嗜吃怎么办。
三、孕期保健篇孕期保健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班本课程将详细介绍孕妇的日常保健措施,如合理的运动、适当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同时,还会讲解孕期常见的不适症状及其处理方法,如孕期反应、水肿和妊娠痒等。
四、胎教篇胎儿的早期教育对其智力和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班本课程将介绍胎教的原理和方法,如通过音乐、亲子阅读和轻拍等方式,促进胎儿的听觉和触觉发育。
同时,还会指导准父母如何与胎儿建立情感联系,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五、产前准备篇孕期即将结束,准妈妈需要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班本课程将向准妈妈们介绍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和流程,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此外,还会讲解分娩的过程和产后恢复的注意事项,帮助准妈妈们度过顺利的分娩和平稳的产后期。
六、心理疏导篇怀孕期间,准妈妈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班本课程将提供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准妈妈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同时,还会讲解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处理,关注准妈妈的身心健康。
怀孕的班本课程是准妈妈们的知识宝库,它不仅传授了孕期的专业知识,还为准妈妈们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支持。
大班科学教案妈妈孕育我

大班科学教案妈妈孕育我大班科学教案:妈妈孕育我在大班的科学教育中,孩子们会了解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是妈妈孕育我。
通过这个话题,孩子们将学习关于人类生命的起源和妈妈怀孕的过程。
教案概述主题:大班科学教案:妈妈孕育我年龄组:大班(4-5岁)学科:科学时间:2-3周目标:1. 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和妈妈怀孕的过程。
2. 理解妈妈的身体在怀孕期间的变化。
3. 培养对妈妈的尊重和关爱。
4. 培养观察和探索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周:人类的起源在这一周,我们将探讨人类生命的起源。
通过讲故事、观看图片和展示模型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以下是一些课程活动的建议:活动1:《人类的起源》故事教师可以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使用动态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活动2:图画展示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关于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图画,比如人类的祖先和现代人类的差异。
通过图画,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人类的起源。
活动3:模型展示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生物模型,如人类的骨骼模型,对孩子们进行展示。
通过触摸和观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演化的过程。
第二周:妈妈的身体变化在这一周,我们将重点介绍妈妈怀孕期间的身体变化。
通过观察妈妈的形体变化和讲解相关知识,让孩子们了解到妈妈的身体是如何为宝宝准备的。
以下是一些课程活动的建议:活动1:观察妈妈的肚子教师可以邀请一些怀孕的妈妈来到教室,让孩子们观察她们的肚子。
通过触摸和观察,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妈妈肚子的变化,并提出问题。
活动2:讲解孕育过程教师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妈妈孕育宝宝的过程。
可以涉及到宝宝的成长过程,如睡眠、吃东西和移动等。
活动3:模拟孕育过程教师可以使用模型来模拟妈妈孕育宝宝的过程。
比如可以用洗衣篮和棉花来代表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让孩子们可以触摸和感受。
第三周:关心妈妈在这一周,我们将培养孩子们对妈妈的尊重和关爱。
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和互动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关心妈妈。
在妈妈的肚子里 课堂实录

想象作文《在妈妈的肚子里》课堂实录杭州市长青小学李慧霞一、照片激趣,了解胎儿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李老师想和大家分享几张有意思的照片。
我们一起来猜猜是我们班的谁?不过,要先听清楚要求:最多有三次猜的机会,如果放到的正好是你的照片,你不能泄密,能做到吗?生:能!师:好,那请看大屏幕!猜猜,他是谁?生:陈煜杭师:对了吗?如果猜对了,照片的主人公就起立,让大家来看一看。
(一生起立)师:哎哟,脸的轮廓基本没变,只是长高长大了!来,说说照片上的你,那时多大?这是去哪玩的时候拍的呢?生:是我小班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去舟山海边玩的时候拍的。
师:那你脸上怎么了,黑乎乎的?生:当时我哭着要买一个玩具,鼻涕眼泪沙子在脸上一抹就变成花猫脸了!然后爸爸就拍下来了。
(众生大笑)这样连续猜了4张,照片基本上是幼儿园或者幼儿园之前的照片,了解照片背后的童年故事。
师:这些照片真有意思,虽然有些有点小遗憾,但也很可爱!再来最后一张,难度增大了!仔细看,她是谁?(出示一张婴儿照)(猜了三人,都猜不着)师:还是没人起立!看来都猜不出!揭晓谜底吧!请主人公起立!(一生起立,众生哗然)。
师:哇!真难以想象呀。
竟然是你?从那么胖的变成了这么瘦的。
难怪大家都猜不出来呢!不过仔细看看,从你脸上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的模样。
说说,这是你多大的时候拍的?你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生:(摸摸脑袋)记不清楚了,可能是1岁左右吧!师:估计还没一岁,你看还在地上爬呢!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吗?生:是我在床上拼命地爬,好几次都险些掉下床来,妈妈就给我拍了照片。
师:是你自己记得的?生:不是,是我妈妈告诉我的。
师:是呀,那时太小了,都记不住发生过什么。
几个月的都记不住,更何况这时候呢!更小,小到当你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板书课题:在妈妈的肚子里)发生过什么事呢?(生一片愕然)师:哇,嘴巴都张得这么大,觉得很不可思议,是吧?(生点点头)师:没错,这节课,老师就是要带领大家走进妈妈的肚子里。
中班科学教案妈妈孕育我

中班科学教案妈妈孕育我中班科学教案:妈妈孕育我引言:妈妈怀孕是人类生命的奇迹,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妈妈的子宫中温暖孕育而得来的。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应该向孩子们传授这个科学知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生命起源,同时也培养他们对妈妈及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本文将结合中班科学教案,为大家介绍如何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了解妈妈孕育他们的过程。
一、目标:1. 通过认知和观察,让孩子们了解妈妈孕育他们的过程。
2. 提高孩子们对妈妈的尊重与关爱。
3. 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科学思维。
二、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准备一些关于孕育过程的图片,如妈妈的肚子变大、孩子的成长等。
让孩子们观察这些图片,回答有关的问题,如“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们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肚子变大了吗?”等。
2. 模型制作:借助教具或手工材料,让孩子们制作一个妈妈和婴儿的模型。
可以使用纸板、棉花、绒布等材料,让孩子们动手进行创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思考、讨论并表达他们对妈妈的感受和爱意。
3. 角色扮演: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一些孩子扮演妈妈,另一些孩子则扮演婴儿。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妈妈孕育他们的过程,并增进对妈妈的尊重与理解。
4. 视频资料展示:准备一些有关妈妈孕育过程的视频资料,如生殖器官、受精过程等。
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妈妈孕育他们的过程。
5. 绘画:给孩子们提供纸张和彩笔,让他们自由绘制关于妈妈的画作。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感激和祝福。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谈论他们画作中的想法和情感。
三、教学手段:1. 提问法: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问答的方式,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表达。
如“你们有妈妈吗?”、“你们知道妈妈怎么把你们生出来的吗?”等。
2. 触觉体验:让孩子们触摸妈妈和婴儿的模型,感受这种生命的柔软和温暖。
通过触觉感官的刺激,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和体验妈妈孕育他们的过程。
中班科学教案怀孕的妈妈

中班科学教案怀孕的妈妈中班科学教案:怀孕的妈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身体在怀孕期间的变化。
2. 培养学生对待孕妇的关心和尊重。
3. 帮助学生理解孕妈妈承担的责任和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绘本展示孕妈妈的身体变化。
2. 学生们的绘图纸和彩色铅笔。
3. 一些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的建议。
三、教学过程:1. 引导讨论(5分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妈妈在怀孕期间的变化。
例如:你的妈妈是否怀孕过?她的肚子会变大吗?她是否会有任何其他的变化?课堂上还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学生分享他们对妈妈怀孕期间的观察。
2. 图片展示(10分钟)老师可以使用图片或绘本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妈妈在怀孕期间的变化。
例如:妈妈的肚子变大了,因为里面有一个宝宝在成长。
同时,她的体重也会增加,面部出现一些变化等。
展示图片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解释这些变化是为了让宝宝健康成长而发生的。
3. 绘画活动(15分钟)老师让学生们用彩色铅笔在绘图纸上画出自己对怀孕妈妈的想象。
学生可以画出妈妈的大肚子,甚至可以画出妈妈正在做的一些特殊活动,如吃健康食物、散步等。
绘画活动完毕后,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让他们互相倾听和欣赏。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包括一个怀孕的妈妈、一个宝宝和两到三个学生。
角色扮演中,学生们可以互相探讨妈妈在怀孕期间的需要和要注意的事项。
他们可以扮演妈妈、宝宝和朋友,互相倾听和交流。
5. 游戏时间(1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体验怀孕妈妈的生活。
例如,让学生用一个垫子绕着教室的边缘走,模拟妈妈的大肚子在行动时的不便。
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在怀孕期间的困难和用心。
6. 总结讨论(10分钟)课堂结束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总结讨论。
例如,你觉得怀孕对妈妈来说有多重要?你学到了什么?你会如何关心和尊重怀孕的妈妈?通过总结讨论,加深学生对怀孕妈妈的理解和关心。
四、课堂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今天所学,以及他们对自己妈妈在怀孕期间的了解和关心。
妈妈教室教学课程怀孕期的生理变化

浮肿
血液循环不良 心脏衰竭 妊娠毒血症
高蛋白 均衡维生素和矿物质
痉挛
腿部血液循环不良 神经受压迫 钙磷不平衡
足量钙、磷 均衡维生素和矿物质
孕妇可以吃人参进补吗?
中医部 谢佳蓉医师
人参名列为百补之王,一向深受国人青睐。而为了满足「一人吃两人补」的 需要,不少长辈会鼓励孕妇,不时喝碗参汤或以人参炖鸡来进补。事实上在 中医临床上,我们只有在「气虚」的情况下才使用人参。 例如体质虚弱的孕妇,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腰酸或下腹隐痛,有流产可能时, 可以人参补气固摄中药,往往可收到很好的安胎效果;或当妊娠呕吐厉害、 孕妇身体虚弱时,可以人参配合健脾胃药物调理,很快便可改善;或临产前 吃些人参,比较可以持续增加气力,帮助胎儿顺利娩出。 但是对于某些实热体质的孕妇,或怀孕后期的孕妇一般体质偏热,属于中医 的血热或阴虚火旺体质,此时如果滥服温热补品〈如人参〉,却有可能助火 动胎,加重妊娠不适症状。 另外,妊娠后期部分孕妇有下肢水肿情况,有的甚至出现妊娠毒血症〈高血 压、水肿和蛋白尿〉,此时服用人参不得法,有可能升高血压,且人参有抗
3.怀孕期,母体组织增生快速,使氮质滞留及脂血症发生, 皆是用以准备泌乳之用。
4.妊娠第三期,胎儿的需要铁质大量储存在肝脏(约有5/6), 此可用以新生儿出生四个月内,补充母乳所需铁质不需额外补充。
孕妇之营养需求:
孕妇之营养状况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本身和胎儿的健康,尤其在受孕之后,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生长最快速的时期,而胎儿所需的营养素全部由母亲 供给,所以更应该特别注意营养之摄取,如果孕妇的营养不良,不仅会危 害胎儿,更会损害到自己本身的健康。 维持适当的体重:在整个妊娠期间,以增加10-14公斤为首 妊娠第一期:增加1-2公斤 妊娠第二期:增加5公斤(或每周增加0.4公斤) 妊娠第三期:增加5公斤(或每周增加0.4公斤) 营养需求 1.热量:中期主要是供给母亲本身,后期则是为了胎儿及胎盘的成长所需。 主要来源为五谷类和油脂类,可依活动量、工作情形,做不同的调整简易 公式: 理想体重*40大卡+300大卡(孕期所需) 2.蛋白质:饮食中最好有一半为动物性蛋白质,如肉类、鱼、蛋、牛奶等, 植物性蛋白质则有豆腐、豆浆、豆干。若喝牛奶易感生不适,则可以其他 蛋白质取代,但须补充维生素D或钙质。
幼儿园健康妈妈孕育我教案中班

幼儿园健康妈妈孕育我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幼儿园健康妈妈孕育我》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和重要性。
2. 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是在妈妈的肚子里成长的。
3. 培养幼儿对妈妈的关爱和尊重。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问答交流:- 你们都有妈妈吗?妈妈是怎么来的?- 妈妈怀孕的时候,你们在哪里?二、呈现(10分钟)1. 展示一张妈妈怀孕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2.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向幼儿介绍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时间。
3. 引导幼儿思考:妈妈的肚子里是什么?我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成长的?三、探究(15分钟)1. 分发一些妈妈怀孕期间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 制作一个简易的妈妈肚子模型,用棉花或布料填充,让幼儿亲自感受妈妈肚子里的环境。
3. 通过触摸妈妈肚子模型,引导幼儿感受到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
四、拓展(15分钟)1. 观看一段关于妈妈怀孕的动画视频,加深幼儿对妈妈怀孕的理解。
2. 分组讨论:你们觉得妈妈怀孕对你们有什么影响?你们认为自己应该怎样关心妈妈?3. 让幼儿用彩纸、贴纸等材料制作一张“我爱妈妈”的卡片或画,表达对妈妈的关爱。
五、总结(5分钟)1. 请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卡片或画,并表达对妈妈的爱和关心。
2. 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妈妈怀孕的重要性和我们对妈妈的关爱。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回答问题、描述图片、制作卡片等。
2. 收集幼儿制作的卡片或画,评估他们对妈妈的关爱和理解的表达。
教案延伸:1. 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在家中对妈妈表达关爱。
2. 在教室中设置一个“爱心墙”,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卡片或画贴在上面,形成一个集体的表达。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教室环境安全,特别是在制作妈妈肚子模型时,要注意使用安全材料。
2. 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时间,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尊重他们的表达和想法。
孕妇学校课程三13122

三、胎动计数
孕妇自我监护是观察胎儿在子宫内安危情况的重要手段。数胎动 那么是较常用的监护主法。数胎动可以从孕30周起进行,每天早、中、 晚固定时间测3次。孕妇在安静的状态下,取卧位或坐位,注意力集 中,双手置于腹部,以钮扣为标记,胎动一次放一粒钮扣在盒子中, 如连续动几下也算一次。1小时完毕后,盒子中的钮扣数即1小时的胎 动数。将早、中、晚3次胎动数相加,再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数, 正常值应为30次或30次以上。如果少于20次,说明胎儿在子宫内可能 有异常;如果少于10次,那么提示胎儿在子宫内明显缺氧。如无法做 到每日数三次,那么可以每晚数一次,每小时应有3-4次。如胎动次 数减少或消失或过分剧烈,都应产即到医院就诊,因为胎动对缺氧的 反响比胎久敏感。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导乐陪伴分娩
指一个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在产前、产时及产后经予孕产妇持续的
生理上的支持帮助及精神上的抚慰鼓励,使其顺利完成分娩过程。
它的特点是在分娩过程中,除了丈夫的陪伴外,还有一位能够为
分娩提供指导帮助的“分娩教练〞,也就是被称为“导乐〞的陪
伴者。导乐在整个过程中,将自始至终陪伴在产妇身边,起到以
深呼吸:每次宫缩开始时,均匀的深吸气,做腹式深
呼吸动作,吸气时深而慢,呼气时慢慢将气吐出,宫缩 停止时转为正常呼吸。 按摩法:在深呼吸的同时以两手手指轻轻按摩腹壁皮肤, 深吸气时,从两侧按摩至腹中线,呼气时从腹中线移向 两侧。也可按摩腹部感到最痛的地方。
发生脐带脱垂危及胎儿生命,孕妇应平卧立即送医院。
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七、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
1、孕妇要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在孕期保 持充分的营养以备产后哺乳所需。
2、产后30分钟内早吸吮。母子间皮肤接触 可反射性地促进泌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妈妈”引发的班级课程资源实录
作为年轻的女老师,都会经历结婚和初为人母,而这些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经历,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好奇与疑问,并会产生特殊的情感,自然成为了宝贵的班级课程资源。
下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共享我们班的“班级课程”。
由于怀孕时自己的反应很大,但还是坚持了工作,每天的生活都在孩子的眼中,孩子们有着各种情感和想法,因此我们之间的交流就自然成了班级课程资源的源泉和开发的根据。
场景一:
下午觉得不舒服,正好没课,就躺在小朋友的床上休息。
不知什么时候听到了几个小朋友的声音,警觉告诉我“下课了”!正准备爬起来,又一阵痛。
正好被晓晓看见了,问:“骆老师,你怎么了?”“我不舒服!”“噢!”她懂事地应声还将卧室门轻轻地关上了。
这时门外的小朋友越来越多,透过窗户都看到我躺在床上,互相议论起来:“骆老师怎么啦?”“骆老师睡啦?”晓晓忙一边轻轻解释“骆老师不舒服!”“我们别吵她!”又一声音。
“来,我们在窗户这边看她!”又一声音。
“骆老师要生小宝宝了,她不舒服!”又一声音……很快,我感觉到窗户聚集了很多双关心的眼神,大家互相猜测着,也互相提醒着“声音轻点!”“不要吵!”……
感受到这一幕是发自孩子们内心的关心,我应该珍惜这份关
心,让它更茁壮更多元化地成长。
于是身体好些后,我跟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告诉他们我刚才是怎么了,跟他们讲述了我怀孕时的种种趣事,不良反应以及宝宝在里面的表现……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同时也对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表现充满了想象,于是活动生成了。
我请他们回去问问妈妈,在妈妈肚子里的趣事,在他们亲子交流之后进行了谈话:“我在妈妈肚里的时候”。
金云泽:“有一次妈妈在看足球比赛,射门射中的时候妈妈很高兴,哪知我也在里面射了一下门!把妈妈的肚子当成足球了!妈妈顾不上肚子的疼痛,和爸爸取笑说:宝宝将来一定也是个足球明星!”王家栋:“妈妈说我很调皮经常会踢她!”周沐希:“妈妈说我很爱听音乐,当放音乐时,我会特别安静!”……孩子们分享自己调皮或是有趣的经历的同时,更是产生了对妈妈十月怀胎的感谢和关爱。
产检的时候,我带孩子们一起去,让他们知道宝宝在里面的情况,更了解到各方面对“大肚子妈妈”的关心。
当宝宝生下来时又是什么样的呢?妈妈们是怎么照顾他们的?我又带孩子去
医院,看望新生婴儿,感知新生婴儿生命脆弱的同时,也感受到父母养育的艰辛。
当我们的活动逐渐造成影响时,很多有心的家长还带来了他们写的“宝宝成长日记”,主动进入课堂,深情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一起制作“成长画册”,回忆快乐往事的同时,
更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与无微不至的关爱,通过亲子之间的交流与共同制作活动,逐渐拥有了“关心、感恩”的意识。
场景二:
很多时候,孩子们都会来摸着我的肚子说:“骆老师,这里面是小弟弟还是小妹妹呢?”“我们要当他的哥哥和姐姐啦!”“我们要为小宝宝做好榜样!”“我们会带他做游戏的!”……孩子的不同想法都会为我带来灵感,产生相应的教育资源,同时孩子们为了要表现和实现他们的诺言,规则意识和榜样意识特别强,还特别会照顾小班的孩子,关爱谦让小宝宝的品质自然养成!也辐射到关爱身边的人,因为他们已经感觉到,身边的人对他们来说都是重要的!
我的收获:在活动中,由于我的“特殊身份”引发了孩子们很多的兴趣,及时把握住这样的兴趣并将其延续;用心观察、挖掘,体会孩子的心意并让其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吸引家长和社区资源并让他们更好地为课程服务,从而构建成了本班可贵的班级课程资源。
孩子的收获:从自己产生的兴趣中构建出自己需要的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自然而然之中萌发了很多可贵的品质。
家长的收获:尝试了新的课程参与方式,体验到加入课程建设之后带来的成功感,并收获了子女一颗“感恩关爱”的心。
很多班级课程的形成都有它的随机性,我们老师要善于捕捉,从本班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将身
边的人或是事吸纳到课程中来,因为这些来自生活的活生生的课程才是最适合孩子,也是能与孩子产生共鸣、碰撞之后形成再生课程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