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泰安一模 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第I卷(必做,共44分)一.选择题:第I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唐会要》载:“元和二年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
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
……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
”由此可见,唐朝科举A.地方可直接举荐进士 B.注重对士人品德的考查C.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 D.由御史台主持考试事务【答案】B【KS5U解析】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
结合史实可知科举制是需要通过层层考试授予不同官职,不能直接报考,故A项错误;从“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就不得申送还会被停职,可知科举制重视对品德的考查,故B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隋唐时期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C项错误;“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可知御史台是负责监察的,故D项错误。
所以应选B。
14.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答案】A【KS5U解析】考查古代的文学。
根据材料“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可知,元曲等剧种逐渐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
所以应选A。
15.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A【KS5U解析】依据所学,“康党”在戊戌变法之后是主张变法和改革的代言词,李鸿章认为应该主张进行较之前不同的改革才能富国强兵,所以李鸿章主张改革会被认为是“康党”。
2015泰安一模 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理科综合试题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第I卷共20小题,l~13题,每小题5分;14~20题,每小题6分,共107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O 16 Si 28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摘除棉花的顶芽,可降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以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B.扦插月季时,保留芽或者幼叶以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C.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D.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玫瑰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2.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幼鱼与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3.右图表示动物细胞分裂各阶段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关系(用实线表示)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a、c阶段活动旺盛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c、d段存在姐妹染色单体,d、e之间的比例关系改变是着丝点分裂引起的C.c阶段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b阶段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增加,一旦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4.下列关于生物实验中染色的描述,正确的是A.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把苏丹III染液滴到载玻片的花生子叶薄片上染色B.观察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把解离后的洋葱根尖直接放到龙胆紫染液中染色C.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口腔上皮细胞直接放入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中染色D.观察线粒体.把烘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健那绿染液中染色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增殖。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2015.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I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1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14.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一生“有定则无定见无定行”。
定则是爱国之心、立宪之志和新民之道,在此定则下,其主张、行动则是不断流变的:维新—保皇—君主立宪—护法—民主共和。
梁启超的思想和行动集中体现了A.近代救国道路探索的深入与曲折B.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近代政客投机钻营的特点15.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这说明当时中共A.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B.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已经成熟C.仍然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16.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17.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015泰安一模 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数学(文)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2,,1,2,3,M m N ==则“3m =”是“M N ⊆”的A.充分而不必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已知i 是虚数单位,3,,1i a b R a bi i +∈+=-,则a b +等于 A. 1- B.1 C.3 D.43.已知命题001:,cos 2p x R x p ∃∈≤⌝,则是 A. 001,cos 2x R x ∃∈≥B. 001,cos 2x R x ∃∈>C. 1,cos 2x R x ∀∈≥D. 1,cos 2x R x ∀∈>4.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5911,2n S a a a =-+=-,若,则当n S 取最小值时,n 等于A.9B.8C.7D.65.根据如下样本数据得到的回归方程为.7.9y bx a a x =+=若,则每增加1个单位,y 就A.增加1.4个单位B.减少1.4个单位C.增加1.2个单位D.减少1.2个单位6.已知O 是坐标原点,点()21A -,,若点(),M x y 为平面区域212x y x y +≥⎧⎪≤⎨⎪≤⎩上的一个动点,则OA OM ⋅uu r uuu r 的取值范围是A. []0,1B. []0,2C. []1,0-D. []1,2-7.已知,m n 是满足1m n +=,且使19m n+取得最小值的正实数.若曲线y x α=过点2,3P m n ⎛⎫ ⎪⎝⎭,则α的值为A. 1-B. 12C.2D.38.已知函数()1f x kx =-,其中实数k 随机选自区间[][]()2,2,0,1,0x f x -∀∈≤的概率是 A. 14 B. 13 C. 12 D. 349.如图是函数()2f x x ax b =++的图象,则函数()()ln g x x f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A. 11,42⎛⎫ ⎪⎝⎭B. ()1,2C. 1,12⎛⎫ ⎪⎝⎭D. ()2,310.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对任意x R ∈,都有()()4f x f x +=,且当[]()12,063xx f x ⎛⎫∈-=- ⎪⎝⎭时,,若在区间(]2,6-内关于x 的()()()log 201a f x x a -+=>恰有3个不同的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1,2B. ()2,+∞C. (D. )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11.已知()sin cos 0,,tan αααπα-=∈=则 ▲ .12.若平面向量,a b r r 满足1,a b a b +=+r r r r 平行于x 轴,且()2,1,b a =-=r r 则 ▲ .13.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一条渐近线垂直于直线:250l x y --=,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l 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1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n 的值为10,则输出s 的值为 ▲ .15.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积分别为12S S 、,体积分别为12υυ,,若它们的侧面积相等,且1122169S S υυ=,则的值为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7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请将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21cos cos 0,2f x x x x x R ωωωω=-->∈的图像上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π.(I )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II )若ABC ∆三个内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0,sin a b c c f C B ===、、,且 3sin A ,求a ,b 的值.17.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n a 前n 项和n S 满足:21n n S a +=(I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II )设()()11211n n n n a b a a ++=++,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求证:14n T <. 18. (本小题满分12分)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5名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I )从甲组5名同学中随机选2名,恰有一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大于10的概率.(II )分别从甲、乙两组中任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次数和为19的概率.19.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BCD 的边长为BDEF 是平行四边形,BD 与AC交于点G ,O 为GC 的中点,FO FO =⊥平面ABCD.(I )求证:AE//平面BCF ;(II )若FO =,求证CF ⊥平面AEF..20. (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ln ,f x x mx m R =-∈.(I )求()f x 的单调区间;(II )若()[)1211m f x m x-≤-++∞在,上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1.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焦距为2倍. (I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II )斜率为k 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其中A 点为椭圆的左顶点,若椭圆的上顶点P 始终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内,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山东省泰安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二三)[岳麓版]
![山东省泰安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二三)[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78a84ebe1e650e52ea998c.png)
泰安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2014.12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5分)1( )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2. 19世纪30年代松江棉布大量行销欧洲,英国绅士风行以中国杭纺做衬衫,以天然棕色的松江紫花棉布做裤子。
紫花布以南京为集散地,外商称它为南京布。
上述材料反映当时( )A.南京是政府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尚有竞争优势C.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缓慢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下列两图分别是中国在1868-1884年对外国的棉布进口值趋势图(图甲)及棉纱进口值趋势图(图乙),造成两者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B.洋务民用企业发展C.资本主义发展迅猛D.自然经济强烈抵制4.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
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
”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B.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C.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5. “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B. 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C. 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D. 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6. 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遗速的发展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7. 下表是1912-1931年中日贸易中中国进出口货物的性质与比重(百分比)。
2015届高三历史一诊试题(带答案)

2015届高三历史一诊试题(带答案)保密★ 启用前【考试时间:2014年11月1日上午9∶00~11∶30】绵阳市高中201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
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
历史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5至7页,第Ⅱ卷7至8页,共4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第Ⅰ卷共12题,每题4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 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2.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③雅典民主的重要条件④罗马法公正至上观念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 秦统一巴蜀后,“移秦民万家实之”,秦灭六国后,“辄徙其豪侠于蜀”。
这一措施①充实巴蜀人口,加强蜀地控制②削弱六国势力,巩固秦朝统一③促进蜀地开发,推动民族融合④强化皇权专制,实现社会流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对该作品的正确解读是 A.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流行 B. 牛耕逐渐普及到了大江南北 C. 推动中国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D. 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发展 5. 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
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整理精校版)

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高考模拟试卷0328 21:37::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5高考模拟.03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答第I卷前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或答题纸上。
4.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纸、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慑.服/蹑手蹑.脚陪.绑/烘焙.坊菁.华/泾渭.分明B.裨.益/髀.肉复生道行./行.道树翁媪./面有愠.色C.瑰.丽/岿.然不动讥诮./翘.尾巴炽.热/炙.手可热D.祈祷/歧路亡羊啸傲/肖像画蝉蜕/蟾宫折桂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闲置冷板凳竹暴平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B.盲点印花税功亏一篑盛名之下,其实难符C.陨石西洋景胁肩谄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D.休假双规制轻歌曼舞阳春白雪,和者必寡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与郭德纲的相声,都将自己的艺术视野在原生态的市井小民身上,具有“草根文化”的喜剧属性。
(2)林书豪的成功,为华裔乃至亚洲人,表明除了姚明这样的大个子,普通黄种人也可以在强手如云的篮球世界取得一席之地。
(3)网络拒绝谣言,也拒绝“垄断”,但许多人却这样,以为网络上没有批评,没有质疑,才算工作平妥,才算治理有方。
A.聚集证明误解B.聚焦正名曲解C.聚集正名曲解D.聚焦证明误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早已高调宣布退休的达赖再次向其信徒发出号召,鼓动信徒参与“自焚”等和平运动。
2015年泰安市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五)

2015年泰安市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如果你是西周时期被分封的一位诸侯,你需要对周天子履行的义务有( )①定期朝见周天子 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③负责赡养周天子 ④向周天子纳贡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观察下图所示,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②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③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抬遗。
遂达臻全盛。
”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A .文景之冶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康乾盛世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丝绸之路开通 ③隋大运河开凿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③②④D .②③①④5.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交子”,这一情况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是( )A .对外交往频繁B .文学艺术璀璨C .民族战争不断D .商品经济发展6.右图所反映的行政制度的建立者是( )A .宋太祖B .元世祖C .明太祖D .清太宗7.小宁在复习时整理了张知识卡片,根据卡片内容,标题应该是( )A .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B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C .外交领域的成就D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8、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超过10亿两。
期间,因国际局势变化,中国于1917年和1937年分别停止了对德国和日本的赔款。
该条约的签订使()①中国再次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中日《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内河新航线B.给予日本巨额赔款C.增开新的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投资办厂10.下列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法令会产生“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作用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训练新式军队11.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直接原因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的作用D.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A.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B.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13.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文科综合试题
第I卷(必做,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13.《唐会要》载:“元和二年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
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
……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
”由此可见,唐朝科举
A.地方可直接举荐进士B.注重对士人品德的考查
C.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D.由御史台主持考试事务
14.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15.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
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
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6.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
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17.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
图”。
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段B.D—E段C.C—D段D.B—C段
18.“这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
”材料中的“这”是指
A.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B.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下面两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 年和b年分别指
A.19
21年
和
1924
年
B.19
24年
和
1927
年C.1927年和1928年D.1928年和1937年
20.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
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
A.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
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
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
D.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
21.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22.《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
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救灾措施与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内容不谋而合?
A.实行救济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以工代赈D.保护劳工权利
23.“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D.多边外交战略
第Ⅱ卷 (必做140分+选做20分,共1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10道题。
其中36~42题为必做部分,43题~44题为选做题,45题为必选题。
2.考生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完成解答。
在选做部分中,考生从43、44题中任选1道试题解答。
【必做部分】
38.(24分)家庭和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
……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材料二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
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
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材料三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
……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材料四梁启超认为,新型的“贤妻良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才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
……这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点,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
——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
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
(8分)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妇女教育观。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
(8
分)
(4)材料四是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
39.(22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
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中国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二从1763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欧洲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百年里中国与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展的不同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这一时期“成为全球主人”的表现是什么?并分别概括其原因。
(12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罗荣渠怎样的史观?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4分)
【选做部分】
4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请回答: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则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7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之洞观点的合理性。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