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课件(共21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课件(共21张PPT)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至情言语 即无声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 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 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 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 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 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 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 俗的人生追求。
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达官贵人的髙轩,也代表着 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心远地自偏”“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 超凡脱俗
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 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 境之间的关系。“心远”一词,反映了诗 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16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 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东边的篱笆 下,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 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的情景,南 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表 现了诗人悠然自得。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 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生活在闹市中,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境高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 山映人眼帘。 ◆夕阳西落景更美,还有那飞鸟结伴儿归还。 ◆这其中蕴含人生之真谛,只因物我两忘而不 ◆知如何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诗人远离世俗后的自得、闲 适,“见”字写出了诗人看 见南山时的随意与自然,这 个句子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 的情怀和回归自然的喜悦。
飞鸟相与还的“还”自勉劝人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课件(共17张PPT)

方法技巧诗眼 心 远心远 心志高远 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
返回
理解诗歌
饮
酒
陶渊明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 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间看见了南山。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结队的鸟儿一起回到远山的
归纳小结
饮酒 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 飞鸟相与还——愉悦宁静
结合诗歌,请你评价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 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1、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
2、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抗。因此,有 其积极意义。 3、要改造社会,应该兼济天 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因此,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 有其消极的一面。
饮酒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 朗读诗歌,培养准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 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 力。 3. 反复诵读,领会作者志趣。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字 ( 元亮 ),自号( 五柳先生 )。 私谥(靖节),( 东晋)时期著名的
诗人。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
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 真谛,我该怎样表达其中的 深奥呢?
寻诗景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寻诗景
饮酒
陶渊明
部编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ppt

课堂检测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 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 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 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 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 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
曾 任 江 州 祭 酒 、 建 威 参 军 、 镇 军 参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课堂检测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 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 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 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 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 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 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 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 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讲授课件(共21张PPT)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
山。山中的气象傍晚时很美好,飞鸟结伴 回巢,一切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 情,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从中让人体会 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 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 受它。
晋文学家。开创山水田园派,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 谢灵运合称“陶谢”。
• 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诗五首·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闹市,却听不到喧嚣的车马 声,你问我为何能这样,是因为心情闲 适,心境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 静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诗人远离世俗后的自得、闲 适,“见”字写出了诗人看 见南山时的随意与自然,这 个句子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 的情怀和回归自然的喜悦。
诗五首·饮酒
飞鸟相与还的“还”自勉劝人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远离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世纷扰 回归自 然怀抱 坚守心 灵净土 这句诗的深刻含义:表面指夕阳西下, 倦鸟归巢。实际上是劝勉人们不要奔 波于黑暗的官场之中,应该回归到优 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 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诗五首·饮酒
◆生活在闹市中,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境高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 山映人眼帘。 ◆夕阳西落景更美,还有那飞鸟结伴儿归还。 ◆这其中蕴含人生之真谛,只因物我两忘而不 ◆知如何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 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 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 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 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 此起彼伏,产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 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 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诗作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 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 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 命运,以小见大。
小结:
(一)、结构: ①②句写兴感之由
③④句议论感慨 (二)、特点:借物咏叹 (三)、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
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历城人பைடு நூலகம்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 期,以“靖康之变”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 张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漱玉词》传世。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 不高扬。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等。陶渊明作品共传世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
《陶渊明集》。
3
4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
诗中包含了哪些意向?
12
13
1.作者如何在喧闹的“人境”中保持这份悠然心境的呢?
心远地自偏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14
作者如何在喧闹的“人境”中保持这份悠然心境的呢?
心远地自偏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远离了官场的追名逐利、 阿谀奉承。
15
2.陶渊明说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呢?
此 中 有 真 意 , 欲 辨 已 忘 言。
人生追求:超脱世俗,回归自然,悠然自得。
16
17
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决心归隐、超脱世 俗的人生追求。
18
饮酒(其五)
陶渊明
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找准意向。 2.通过品析诗句,感受陶渊明的悠然心境。 3.结合背景,感悟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
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
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作品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0
2.请大家适当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和 心理描绘画面。
意境:恬静闲适、悠然自得
11
“ 采 菊 东 篱下 悠 然 见 南 山 ”
第25课《饮酒》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
田园诗派
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 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 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 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 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 追求朴素自然。
9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可家从建没在有众烦人神聚应居酬的车繁马华喧街闹道。,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新课导入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 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 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 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 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1
第25课 诗词五首
陶渊明 杜甫 李贺 杜牧 李清照
2
陶渊明
3
学习目标
1.了解五言古诗的体裁特点,识记作家作品, 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字、句的含义,理解诗 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
3.感受诗歌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 。(重点)
4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 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 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田园诗派
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 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 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 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 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 追求朴素自然。
9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可家从建没在有众烦人神聚应居酬的车繁马华喧街闹道。,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新课导入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 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 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 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 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1
第25课 诗词五首
陶渊明 杜甫 李贺 杜牧 李清照
2
陶渊明
3
学习目标
1.了解五言古诗的体裁特点,识记作家作品, 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字、句的含义,理解诗 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
3.感受诗歌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 。(重点)
4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 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 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饮酒(其五)》课件(共24张ppt)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 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 生。东晋文学家。开创山水 田园派,和山水诗的鼻祖— —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 谢”。
主要作品:《归去来兮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 居》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 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❷通过这几句诗,作者营造了一种自然恬淡、 安静祥和的氛围,构成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 的图景。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心境?
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胸襟
❸充分表达诗人热爱自然、悠闲自适的情感 和超然物外、豁达宽广的心胸。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中考链接
(一)古诗词阅读(5 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 真谛,我该怎样表达其中的 深奥呢?
合作探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前四句写自己远离世俗的情怀,他虽然 “结庐在人境”,但对车马喧闹他却充耳不 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看破了现实而 超脱于世外,是因为“心远”才有了“地 偏”。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心远 ” 和“ 悠然 ”。(2分)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 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 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 生。东晋文学家。开创山水 田园派,和山水诗的鼻祖— —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 谢”。
主要作品:《归去来兮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 居》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 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❷通过这几句诗,作者营造了一种自然恬淡、 安静祥和的氛围,构成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 的图景。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心境?
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胸襟
❸充分表达诗人热爱自然、悠闲自适的情感 和超然物外、豁达宽广的心胸。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中考链接
(一)古诗词阅读(5 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 真谛,我该怎样表达其中的 深奥呢?
合作探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前四句写自己远离世俗的情怀,他虽然 “结庐在人境”,但对车马喧闹他却充耳不 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看破了现实而 超脱于世外,是因为“心远”才有了“地 偏”。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心远 ” 和“ 悠然 ”。(2分)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 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出诗歌节奏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365—427)
陶渊明(365~427), 名潜,
字元亮,卒后朋友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开创田园诗派, 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 “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 之宗”。和山水诗的鼻祖— —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 谢”。主要作品《归去来兮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 居》《饮酒》等。
注释: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指隐居 生活。真意:人生真谛,人生理想。
辨:辨别,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 语表达。
翻译: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辨识却不 知怎样表达。
诗歌赏析:
1.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 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 灵如此安宁?
心灵超脱世俗,环境自然清静。因为心境超
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宁静、自
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 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在人境 无车马喧
(果) ←心远地自偏(因)
诗歌赏析: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历来 备受赞誉,“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 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悠闲自 得的心情。这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体现了 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
改成“望”不好,“见”是无意中看见,把 人与物融为一体;而“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 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诗歌赏析:
3.《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 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 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 “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翻译:(自问自答)问自己为什么能这样, 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注释: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翻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欣 赏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注释:山气:南山的气象、景致。日夕: 傍晚。相与:结伴。还:飞回巢。 翻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结伴回巢。
整体感知、理解诗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注释:结庐:构筑房舍。而:却。车马喧: 指上层人之间的交往。车马是那个时代的主 要交通工具,也是贵族的象征。诗人身居尘 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翻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 车马的喧闹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注释:君:诗人自称。尔:这样,代指前两 句。心远:心境高远。偏:偏远,偏僻。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 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 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 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 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 俗的人生追求。
板书设计:
饮
无车马喧 心远地偏
酒 采菊悠然
山夕飞鸟
生活宁静 内心恬淡 闲适自在 生命真谛
厌倦官场 归隐自洁 超脱世俗 人生追求
试背诵并默写诗歌
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 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 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人生就有 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 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 信念。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 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 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无 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 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 。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 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
陶
( 选 自 钟 嵘 《 诗
古 今
渊 明
——
隐
逸
诗
人
之
品宗
》也
坚 守 精 神不 世为 界五 的斗 “米 世折 外腰 桃 源 ”
)。
《饮酒》诗简介: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 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 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 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 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 有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 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定西市安定区御风初级中学 史文生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 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 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 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回顾: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
1、《桃花源记》 (散文) 2、《五柳先生传》(传记) 3、《归园田居》 (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