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传媒对比时代出版公司估值深度报告
2023 出版行业系列之二:如何看出版估值提升?

2023 出版行业系列之二:如何看出版估值提升1.出版行业:09-19 年复合增速 11%,23 年后有望逐步复苏图书零售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线上渠道占比逐年提升。
根据开卷信息, 2009-2019 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蓬勃发展,CAGR 达到 10.9%,2019 年零售市场码洋规模实现1023 亿元。
此后,受疫情与宏观经济、大众阅读习惯转移等因素影响,图书零售市场规模增速开始放缓。
2022 年,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871 亿元,同比下降11.8%。
从销售渠道来看,近年来线上销售渠道占比持续提升, 2016 年线上渠道份额首超线下实体零售;凭借低着折扣优势与更方便的购物体验,2022 年线上渠道占比上升至 84.7%,其中,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电商零售码洋占比(16.4%)赶超实体店零售占比(15.3%)。
图 1: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及同比增速图 2:图书零售市场码洋渠道结构少儿类码洋比重最大,文学类码洋连续三年逆势增长。
根据开卷信息, 2019-2022 年少儿类是码洋比重最大的类别,社科类、教材教辅类图书码洋占比居前。
2022 年,少儿类码洋占比达 28.62%,同比增长 0.43pct;社科类码洋占比为 20.52%,教材教辅码洋占比为 17.47%。
从增速角度来看,文学类码洋连续三年逆势增长, 2022 年文学类码洋增速达到5.93% ,主要受网文纸书、经典读物以及名家新作的带动;此外,传记类码洋增速表现亮眼,2022 年传记类码洋增长 10.17% ,主要受《苏东坡传》《心若菩提(增订本)》等畅销书带动。
图 3:图书零售市场细分品类码洋结构图 4:图书零售码洋分品类增速2.出版行业估值复盘复盘出版(申万)指数 PE(TTM)和传媒(申万)指数 PE(TTM),以及头部出版公司 PE(TTM),我们发现:1)2012-2014 年:PE TTM 在 23-38x 之间,出版行业 PE主要随传媒板块波动,预期国有出版公司新旧媒体融合是板块 PE 提升的主要动力;2)2015年:出版行业 PE 提升幅度低于传媒行业;3)2016-2017 年:回归正常估值区间;4)2018年后:受一教一辅等政策影响 EPS 增速放缓,估值中枢下移。
新华传媒对比时代出版公司估值深度报告

新华传媒对比时代出版公司估值深度报告上海新华传媒01-02公司基本资料一、公司基本资料1、【分析对象名称】:上海新华传媒(600825)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传媒”,股票代码:600825),是国内唯一一家横跨出版发行和报刊经营行业的大型传媒企业,也是中国出版发行第一股。
改制的先发优势,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富的资源网络,以及优质的品牌和资本优势,为公司构建了较大的施展空间。
公司前身为上海时装股份有限公司、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10月,上海时装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2,000万股,公司股票于1994年2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时装股份”,股票代码“600825”。
2000年7月,公司原控股股东华联(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的本公司51,425,082股国家股转让给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并受让其所持有的上海华联超市公司100%股权,公司更名为“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9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受让本公司股份118,345,834股(占总股本的45.06%),成为本公司第一大股东,经过资产置换,公司主营业务由原来的经营连锁超市业务变更为经营文化传媒业务,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1月,公司完成定向增发,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分别以其传媒类经营资产认购公司124,367,268股股份。
定向增发后,新华传媒在以图书发行业务为主业的基础上,增加报刊经营、报刊发行、报刊广告代理等业务,打造完整的平面媒体经营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了新华传媒在平面媒体经营领域的竞争实力,实现在平面媒体经营领域的发展战略。
新华传媒目前已形成图书发行、报刊经营、广告代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及传媒投资等业务板块。
其中公司所属的新华连锁是上海地区唯一使用“新华书店”集体商标的企业,是中国文化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中国出版发行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已成为一家综合性传媒类上市公司,在全市拥有大型书城、中小型新华书店门市等大中小不同类型的直营网点近200家,拥有中小学教材的发行权,图书零售总量占上海零售总量的65%以上;公司拥有《新闻晚报》、《申江服务导报》、《房地产时报》、《人才市场报》、《I时代报》以及《上海学生英文报》等多家知名报刊的独家经营权;公司下属的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是《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申江服务导报》等报刊的广告总代理商,在业界被誉为“媒体品牌管家”。
600825新华传媒2023年三季度财务分析结论报告

新华传媒2023年三季度财务分析综合报告一、实现利润分析2023年三季度利润总额为负1,069.96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负1,190.84万元相比亏损有较大幅度减少,下降10.15%。
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经营业务,应当加强经营业务的管理。
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亏损也相应地下降,企业所采取的减亏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却带来了营业收入下降的不利影响。
二、成本费用分析2023年三季度营业成本为10,752.98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的15,642.3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31.26%。
2023年三季度销售费用为6,260.1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的6,853.34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8.66%。
从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变化情况来看,2023年三季度销售费用大幅度下降的同时营业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收入下降快于投入下降,经营业务开展得不太理想。
2023年三季度管理费用为2,245.34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的2,194.66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2.31%。
2023年三季度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04%,与2022年三季度的9.65%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3.39个百分点。
2023年三季度财务费用为124.45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的519.82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76.06%。
三、资产结构分析2023年三季度存货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出现不合理增长。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下降。
预付货款占收入的比例下降。
从流动资产与收入变化情况来看,流动资产增长的同时收入却在下降,资产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与2022年三季度相比,资产结构偏差。
四、偿债能力分析从支付能力来看,新华传媒2023年三季度是有现金支付能力的,其现金支付能力为179,295.43万元。
企业净利润为负,负债经营是否可行,取决于能否扭亏为盈。
五、盈利能力分析新华传媒2023年三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6.54%,总资产报酬率为-0.83%,净资产收益率为-0.9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48%。
我国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生产效率评价分析

172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X1我国出版传媒司生产效率价羊晚成摘要基于2012年至2019年国内13家出版传媒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方法,对其生产效率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至2019年本文所选样本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生产效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水平的降低。
根据生产效率及分解指标差异,将样本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分类为高速增长型、温和增长型和负增长型。
根据结果,本文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期促进我国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生产效率DEA-Malmquist因近年来,我国出版业不断推进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2018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现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687.5亿元,较2017年增长3.1%1。
出版传媒作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得益于一系列与加持,增长显,极大地推了出版业的发展。
但其在发,大多仅强调有与经营,忽视了生产的作用。
相关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多从文化产业的视角研究其宏观生产匚25,仅有少数学者对出版企业全要素生产行研究。
例如,朱乃平等使用DEA-%%C模型对9家出版传媒的投入产出:进作者简介羊晚成,男,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媒介经营与管理。
电子邮箱:****************o基金项目教育部社学研究青年“企业社对传媒并购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20YJC860036)的性研究成果。
传媒上市公司研究173行测度,发现纯要略高于规模效益6。
姚德权和张宏亮采用DEA模型出版传媒的运营,发现出版企业在完成转企改制并成后,公司的经营都较之前有所提高,但是导致企业上市前效率不高的重要吴群DEA-CCR模型比析出版传媒的生产效后指出,非DEA有效的主要是管理与水平落后、规模与投入产出不匹配8。
以上研究为探究出版传媒生产现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仍存在考察时间、缺乏动析等不足。
基于此,DEA-Malmquist指数法,选取13家出版传媒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年至2019年面对生产作整体和个体的动析,以期为我国出版传媒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指导。
新华传媒2020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

新华传媒2020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一、资产结构分析1.资产构成基本情况新华传媒2020年资产总额为369,930.25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251,781.75万元,主要以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为主,分别占流动资产的55.6%、17.75%和12.37%。
非流动资产为118,148.5万元,主要以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为主,分别占非流动资产的21.5%、15.87%和6.8%。
资产构成表(万元)项目名称2018年2019年2020年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总资产386,875.35 100.00397,826.69100.00369,930.25100.00流动资产230,483.32 59.58 242,103.6 60.86251,781.7568.06货币资金83,545.03 21.59132,457.52 33.30139,983.8537.84交易性金融资产0 - 24,688.82 6.21 44,687.32 12.08 存货32,258.91 8.34 34,520.28 8.68 31,154.91 8.42 非流动资产40.42 39.14 118,148.5 31.94156,392.02 155,723.09投资性房地产22,712.93 5.87 27,449.38 6.90 25,403.56 6.87 固定资产28,207.79 7.29 19,965.24 5.02 18,753.69 5.07 长期股权投资7,156.52 1.85 8,489.46 2.13 8,033.73 2.172.流动资产构成特点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数额较大,约占流动资产的73.35%,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
但应当关注货币性资产的投向。
流动资产构成表(万元)项目名称2018年2019年2020年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流动资产230,483.32 100.00 242,103.6 100.00251,781.75100.00货币资金83,545.03 36.25132,457.52 54.71139,983.8555.60交易性金融资产0 - 24,688.82 10.20 44,687.32 17.75 存货32,258.91 14.00 34,520.28 14.26 31,154.91 12.37 其他应收款7,274.41 3.16 43,104.41 17.80 27,757.8 11.02 应收账款4,679.02 2.03 4,644.63 1.92 5,029.01 2.00其他流动资产102,560.1344.50 2,203.35 0.91 2,108.45 0.84预付款项165.82 0.07 276.16 0.11 876.07 0.35 应收利息0 - 203.5 0.08 175.68 0.07应收票据0 - 4.92 0.00 8.67 0.003.资产的增减变化2020年总资产为369,930.25万元,与2019年的397,826.69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7.01%。
新华传媒“借壳”上市分析

新华传媒“借壳”上市分析新华传媒是一家具有较强实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传媒公司。
它选择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首先,借壳上市可以降低公司上市的成本和风险。
传媒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上市公司需承担较高的运营和管理费用,而借壳上市可以避免这些开支,并减少上市程序的时间和复杂性。
同时,借壳上市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交流、市场推广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压力,提高公司投资者关系和市场形象。
其次,借壳上市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业务拓展。
传媒行业依赖于大量的内容和创意优势,与其他行业结合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
借壳上市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声誉和渠道优势,进行跨界合作和业务拓展,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和变现渠道。
再次,借壳上市可以增加公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上市公司更容易受到投资者和媒体的关注,有更多的机会在市场中建立品牌形象。
借壳上市可以提升公司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帮助公司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合作伙伴。
最后,借壳上市可以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发展速度。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票发行、增发等方式融资,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这将有助于公司加速业务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力。
综上所述,借壳上市对于新华传媒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它可以降低公司上市的成本和风险,实现资源整合和业务拓展,增加公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融资能力和发展速度。
借壳上市将为新华传媒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优势,帮助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
借壳上市是指企业通过收购或合并一家已经在股市上市的公司,从而间接实现上市的目的。
对于新华传媒来说,选择借壳上市可以获得许多优势和机会。
首先,借壳上市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
相比于直接申请上市,借壳上市的程序更加简化和迅速。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资金链和市场运作已经成熟,成功上市的机会较高。
而直接上市则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包括准备文件材料、经过审核、接受问询以及等待证监会批准等程序。
此外,借壳上市可以避免一些繁琐和复杂的报备程序,提高了上市的机会和效率。
10大最不靠谱分析师揭晓

10大最不靠谱分析师揭晓三成券商报告误导股民 10大最不靠谱分析师揭晓每天至少有50份推荐股票研究报告,要看哪一份呢?很简单,看判断最牛分析师的报告,但是问题是,谁是最牛的分析师?《投资者报》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目前正在券商研究所从事上市公司研究的分析师至少有1000位以上,每天他们为市场提供至少50份以上的报告,每份报告都会对上市公司予以评级,预测未来6个月内的走势。
这些报告是否有价值,完全取决于判断是否准确。
继2009年度(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下同)券商研究所、分析师研究准确度排行后,《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再度研究,提取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券商研究报告,对研究报告的评级进行紧密跟踪。
跟踪结果显示,有三成的研究报告很不靠谱,在推荐后的六个月内,从未达到分析师评级的目标,并且走向完全相反;报告质量继续保持去年的特征,大型券商推出的报告数量非常多,但是质量与其地位极不相称。
券商准确度排名位居前列的前10家券商依次是太平洋、金元、平安、方正、广发、江南、东方、中原、中信、日信;最不准确的券商依次是西南、浙商、世纪、国信、民族、国泰君安、第一创业、银河、安信、中银。
预测最准确的分析师主要集中在平安、招商、申万等券商,而最不准确的分析师主要集中在宏源、湘财、国信等券商。
三成报告误导投资者券商专业的分析师,会不会将投资者带到“阴沟”里去?有些分析师是会的。
按照评分标准,发现不少研究报告评级成为投资的逆向指标,被券商评级为“买入”、“强烈推荐”等个股在推荐后,远远跑不赢同期的上证指数;相反,被评为“卖出”的个股,却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
这样的报告数量还不少,在统计的12587份报告中,有3777份报告成为这样的反向指标,占报告总数的30%。
错误推荐最典型的前10位分析师依次是平安证券刘细辉、高华证券Jessie Pinglun Lai、国泰君安李质仙、华泰联合吴松凯、高华证券朱悦、安信证券独孤南薰、国金证券张昊、兴业证券朱峰、万联证券陈召洪、招商证券张志宏。
出版传媒行业调研报告

出版传媒行业调研报告
1. 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出版传媒行业正经历着巨大的转型和挑战。
本报告将对该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在分析市场趋势、竞争环境和商业模式的基础上,为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 市场概述
2.1 行业背景
2.2 市场规模与增长率
2.3 主要参与者及其市场份额
3. 市场趋势
3.1 数字化阅读的兴起
3.2 移动互联网对出版传媒的影响
3.3 社交媒体的崛起对内容传播的影响
4. 竞争环境
4.1 主要竞争对手及其竞争策略
4.2 新兴竞争力量的崛起
4.3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5. 商业模式创新
5.1 订阅模式的发展与应用
5.2 广告与内容变现的新型尝试
5.3 垂直领域的专业化运营模式
6. 发展机会与挑战
6.1 国内市场的潜力与机会
6.2 版权保护与内容创新之间的平衡
6.3 持续更新与用户粘性的挑战
7. 发展策略与建议
7.1 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
7.2 建立与用户的深度互动
7.3 寻找差异化竞争策略
8. 结论
通过对出版传媒市场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到,该行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竞争加剧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挑战。
然而,对于那些能够顺应市场趋势、抓住机遇并创新发展的企业来说,出版传媒行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新华传媒01-02公司基本资料一、公司基本资料1、【分析对象名称】:上海新华传媒(600825)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传媒”,股票代码:600825),是国内唯一一家横跨出版发行和报刊经营行业的大型传媒企业,也是中国出版发行第一股。
改制的先发优势,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富的资源网络,以及优质的品牌和资本优势,为公司构建了较大的施展空间。
公司前身为上海时装股份有限公司、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10月,上海时装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2,000万股,公司股票于1994年2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时装股份”,股票代码“600825”。
2000年7月,公司原控股股东华联(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的本公司51,425,082股国家股转让给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并受让其所持有的上海华联超市公司100%股权,公司更名为“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9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受让本公司股份118,345,834股(占总股本的45.06%),成为本公司第一大股东,经过资产置换,公司主营业务由原来的经营连锁超市业务变更为经营文化传媒业务,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1月,公司完成定向增发,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分别以其传媒类经营资产认购公司124,367,268股股份。
定向增发后,新华传媒在以图书发行业务为主业的基础上,增加报刊经营、报刊发行、报刊广告代理等业务,打造完整的平面媒体经营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了新华传媒在平面媒体经营领域的竞争实力,实现在平面媒体经营领域的发展战略。
新华传媒目前已形成图书发行、报刊经营、广告代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及传媒投资等业务板块。
其中公司所属的新华连锁是上海地区唯一使用“新华书店”集体商标的企业,是中国文化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中国出版发行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已成为一家综合性传媒类上市公司,在全市拥有大型书城、中小型新华书店门市等大中小不同类型的直营网点近200家,拥有中小学教材的发行权,图书零售总量占上海零售总量的65%以上;公司拥有《新闻晚报》、《申江服务导报》、《房地产时报》、《人才市场报》、《I时代报》以及《上海学生英文报》等多家知名报刊的独家经营权;公司下属的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是《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申江服务导报》等报刊的广告总代理商,在业界被誉为“媒体品牌管家”。
【任职高管】姓名职务性别年龄任职日期裘新董事长男49 2014/07/15高韵斐常务副董事长男49 2014/07/15吴晓晖副董事长男48 2014/07/15陈剑峰董事长男50 2011/05/24陈剑峰董事男50 2014/07/15程峰董事男43 2014/07/15诸巍常务副总裁男35 2013/03/25诸巍总裁男35 2014/11/10诸巍董事男35 2014/11/17王力为董事/总裁男35 2011/05/24寿光武董事男59 2011/05/24黄琼董事男51 2011/05/24孙永平独立董事男62 2014/07/15刘熀松独立董事男46 2014/07/15盛雷鸣独立董事男44 2014/07/15沈国权独立董事男49 2011/05/24何向莲监事长女52 2014/07/15陈贤监事女39 2014/07/15【股权结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占30.8%股权、上海新华书店投资有限公司(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全资子公司)占20%股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占5.1%股权、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占5.1%股权、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占39%股权,故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
【主营产品构成】新华传媒2014年年度实现主营收入17.89亿元,比上年增长 -3.16%主营收入(万元) 收入比例主营成本(万元) 成本比例利润比例毛利率图书94800.82 52.99% 64592.85 52.40% 54.30% 31.86% 音像制品3412.33 1.91% 2311.69 1.88% 1.98% 32.25% 文教用品11914.35 6.66% 8936.98 7.25% 5.35% 24.99% 广告报刊42605.99 23.82% 32930.93 26.71% 17.39% 22.71% 其他16024.70 8.96% 12691.18 10.30% 5.99% 20.80% 合计168758.19 94.33% 121463.63 98.54% 85.01% 28.03% 新华传媒2015年半年度实现主营收入7.99亿元,比上年增长 -6.99%主营收入(万元) 收入比例主营成本(万元) 成本比例利润比例毛利率图书48905.23 61.21% 33548.54 61.82% 59.93% 31.40% 音像制品1405.55 1.76% 951.14 1.75% 1.77% 32.33% 文教用品4678.06 5.86% 3276.42 6.04% 5.47% 29.96% 广告报刊15111.79 18.91% 12385.07 22.82% 10.64% 18.04% 其他4620.82 5.78% 3112.11 5.73% 5.89% 32.65% 合计74721.45 93.53% 53273.27 98.17% 83.70% 28.70%【审计机构及审计师】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经办会计师钱志昂,张洪2、【对比公司名称】:时代出版传媒(600551)2008年9月18日,经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核准,安徽出版集团以其所持有的出版、印刷等文化传媒类资产,认购科大创新定向发行股份,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在全国率先以出版业务整体上市。
上市公司更名为“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出版主营业务净资产收益率最高、极具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
目前,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18家,分别为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黄山书社、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安徽画报社、安徽旭日光盘有限公司、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出版印刷物资有限公司、安徽时代出版发行有限公司、安徽时代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投资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时代国际出版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合肥时代教育职业培训学校。
其中,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为中国出版业第一家出版传媒企业跨地区设立获得出版权的公司。
公司拥有全国出版集团首家出版传媒专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出版传媒业工程硕士培养点。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四年多来,资本市场表现活跃,出版主业稳步提升,“走出去”成效显著,文化与科技融合全面推进,行业影响力、品牌辐射力、社会知名度不断增强。
先后承担国家级重大出版工程95项,45种出版物获“国家三大奖”,千余种图书获优秀出版物奖;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少儿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黄山书社入选“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先后荣获“走出去”先进集体奖、“中国上市公司综合实力100强”、“中国上市公司最具投资价值10强”、“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首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文化企业”、“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等荣誉,改革与发展成果成为全国出版文化产业界的典范。
【任职高管】姓名职务性别年龄任职日期王亚非董事长男59 2012/01/16田海明副董事长总经理男58 2012/01/16程春雷副董事长男50 2012/01/16林清发董事总编辑男52 2012/01/16男49 2012/01/16吴寿兵董事、务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余世班董事男60 2012/01/16苏俊董事男54 2012/01/16张克文董事男46 2013/05/10郝振省原独立董事男61 2013/05/10范周原独立董事男55 2012/01/16陈国欣独立董事男59 2012/01/16方福前独立董事男60 2012/01/16樊宏独立董事男45 2014/05/31刘永坚独立董事男52 2014/09/05胡正义监事会主席男53 2013/05/10黄和平监事男58 2012/01/16李仰监事男47 2012/01/16韩进副总经理男52 2012/01/16程光明副总经理男53 2012/01/16刘红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女45 2012/01/16朱智润副总经理男58 2012/02/09包云鸠副总编辑男51 2012/06/19桂宾财务总监男49 2014/04/14【股权结构】公司向安徽出版集团定向发行股份120,303,040 股,安徽出版集团以其所持有的所有出版、印刷等文化传媒类资产认购此次发行的全部股份。
此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完成后,安徽出版集团持有公司61.60%的股份,公司控股股东由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安徽出版集团。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安徽出版集团持有公司56.79%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
【主营产品构成】时代出版2014年年度实现主营收入5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04%主营收入(万元) 收入比例主营成本(万元) 成本比例利润比例毛利率新闻出版152910.09 28.51% 104305.49 22.43% 68.14% 31.79%数字出版及电子商7695.31 1.43% 5884.79 1.27% 2.54% 23.53% 务印刷及制造27545.65 5.14% 22191.03 4.77% 7.51% 19.44%印刷物资及文化商342187.70 63.80% 330510.21 71.07% 16.37% 3.41% 品贸易新业态1659.06 0.31% 884.09 0.19% 1.09% 46.71% 时代出版2015年半年度实现主营收入27.40亿元,比上年增长8.12%主营收入(万元) 收入比例主营成本(万元) 成本比例利润比例毛利率新闻出版72096.85 26.31% 47784.48 20.05% 68.24% 33.72%数字出版及电子6303.53 2.30% 5207.46 2.18% 3.08% 17.39% 商务印刷及制造15058.79 5.50% 12774.56 5.36% 6.41% 15.17%印刷物资及文化175844.77 64.18% 170301.48 71.44% 15.56% 3.15% 商品贸易新业态1651.79 0.60% 1423.35 0.60% 0.64% 13.83%【审计机构及审计师】审计机构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经办会计师廖传宝, 高平二、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上海新华传媒】1、行业格局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步增长,大众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