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写景状物类专题测练
高考语文大纲散文阅读卷一写景状物散文专题验收达标卷

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达标卷[散文阅读卷(一)写景状物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夹竹桃季羡林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
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了。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
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进走出。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
我们家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
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通用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十六散文阅读专项练群文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二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专项练·群文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二)一、(2019·莆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好多树刘亮程我离开的时候,我想,无论哪一年,我重新出现在黄沙梁,我都会扛一把锨,轻松自若地回到他们中间。
像以往的那些日子一样,我和路上的人打着招呼,说些没用的话。
跟擦肩而过的牲畜对望一眼。
扬锨拍一下牛屁股,被它善意地尥一蹄子,笑着跑开几步。
我知道该在什么地方,离开大路,顺那条杂草拥围的小路走到自己的地里。
我知道干剩下的活还在等着我呢——那块翻了一半的麦茬地,没打到头的一截埂子,因为另一件事情耽搁没有修通的一段毛渠……只要我一挥锨,便会接着剩下的那个茬干下去。
接着那时的声音说笑,接着那时的情分与村人往来,接着那时的早和晚、饱和饥、手劲和脚力。
事实上许多年月使我再无法走到这个村庄跟前,无法再握住从前那把锨。
二十年前我翻过去的一锨土,已经被人翻回来。
这个村庄干了件亏本的事。
它费了那么大劲,刚把我喂养到能扛锨、能挥锄、能当个人使唤时,我却一拍屁股离开了它,到别处去操劳卖力。
我可能对不住这个村子。
以后多少年里,这片田野上少了一个种地的人,有些地因此荒芜。
路上少了一个奔波的人,一些尘土不再踩起,一些去处因此荒寂。
村里少了一个说话的人,有些事情不再被说出。
对黄沙梁来说,这算多大的损失呢?但另一方面,村里少了一个吃饭的人,一个吸气喝水的人,一个咳嗽放屁的人,一个多少惹点是非、想点馊主意的人,村里的生活是否因此清静而富裕?那时候,我曾把哪件割舍不下的事交代委托给别人。
我们做过多么久远的打算啊——把院墙垒得又高又厚实,每年在房子周围的空地上栽树,树干还是锨把粗的时候,我们便已经给它派上了用途。
这棵树将来是根好椽子料呢。
说不定能长成好檩条,树干又直又匀称。
到时候看吧,长得好就让它再长几年,成个大材。
长不好就早砍掉,地方腾出来重栽树。
这棵就当辕木吧,弯度正合适,等它长粗,我们也该做辆新车了。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44散文阅读专练(状物类)

天天练44 散文阅读专练(状物类)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羊群中的一只雁艾平①它虽然不幸,没能诞生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但是万幸,它诞生于一个草原母亲的手掌中。
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雁。
②它的旁边是一群来自春天的小羊羔,它们的母亲被放牧到远处觅食鲜嫩的牧草去了。
它们吃奶,也和它一样,以为葛根阿妈就是它们的母亲。
所以草原上有了一幅移动的画——葛根阿妈那紫色的身影后面,跟着一群雪球般滚动的小羊羔,还有一只浅褐色的小鸿雁。
③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雁,自己从哪里来。
④葛根阿妈说起小雁的来历,太阳就会从她眼角的皱纹里看见亮晶晶的眼泪。
⑤呼伦贝尔大草原,碧水回环,芳草萋萋。
雁群从遥远的南方飞来,在芦苇丛中做窝孵化,然后训练它们的孩子滑翔试飞。
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雏雁长大,它们一起飞向温暖的南方。
⑥每天早上一推开蒙古包的门,阿妈就看到羊群云朵一样在草地上飘动,湖里布满奶牛的倒影,数不清的水鸟在芦苇中翩跹起落,鸿雁和天鹅走到岸边,旁若无人地穿过林立的马腿与牛腿,享受太阳的抚慰。
⑦阿妈把双手放在耳朵后面挡住风的呼啸,那湖中的鸟鸣顷刻变得雨点一般清晰嘹亮。
阿妈不但能分辨出各种鸟的声音,还能听出偷蛋的草狐狸,遇到了雁爸雁妈的猛烈反击。
阿妈最担心的是狗鱼,它会像潜水艇那样冲到芦苇根下,把雁窝顶翻,吞食蛋壳和胚胎。
她若发现狗鱼撼动芦苇,就会趴在马背上泅过去,用套马杆搅动湖水,狡猾的狗鱼一转眼就逃了。
⑧阿妈,草原的母亲,她却没有办法对付那些被贪欲迷了心窍的偷蛋人。
那一天,阿妈听得一声声叫得好不凄厉。
原来有人正从雁巢里掏蛋,孵卵的大雁被推到一旁,那白晃晃的雁蛋给筛网兜住,被粗野地递到轮胎船上,有的开裂,有的流出了蛋黄,几只刚出壳的雏雁被裹挟到水中。
阿妈急疯了,她翻身上马,泅渡到轮胎船边,大声喊着:“你们坏啊,你们这么坏啊……”船上的人根本不理阿妈这个茬儿,阿妈不得已横马拦船,船上的偷蛋人一桶水泼在马头上。
马怕主人落水,紧闭着眼睛不敢动,装满雁蛋的轮胎船借机靠岸,把几筐雁蛋装上汽车,开走了,十多只大雁追着远去的汽车飞,天上地下都是哭声。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十五散文阅读专项练群文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一)(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专项练·群文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四十多年前,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搬家到陶然亭南的地铁宿舍。
走出宿舍,有条大道,大道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
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年轻的那一位售货员,刚来不久。
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
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
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每次去那里买东西,她都爱和我说话。
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或者索性送给她。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有一次,她看完我借给她的一本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还书的时候,我问她读完这本书,最喜欢哪一篇?她笑了:“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
”1978年的夏天,我和她相互鼓励着,一起到木樨园中学参加高考。
记得考试的第一天,木樨园中学门口的人乌泱乌泱的,黑压压拥挤成一团。
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她没考上。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老老实实在副食店上班。
大学毕业后,我搬家离开地铁宿舍时,发现旧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
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好了。
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到,她的脸色有点黄,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起码有七八个月了。
我惊讶地问道:“这么快,你都结婚了?”她笑着说:“还快呢,我25岁都过了小半年!我们有同学早都有孩子了呢!”那天告别时,她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
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
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 演练9 散文阅读专项练 群文阅读 写景状物类散文(二)

⑨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 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虽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 我相信你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就像每个春天都各不相同一样,说不定你看到 的这个江南的春天,还是最美的呢!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27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两次写到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第一次引出了“我”对美好春 天的回忆,第二次呼应开头,有助于升华主题。 B.文章第⑧段写在江南春天里发生的事——“我”去看望“结对”的小女孩, 小女孩送花答谢,作者感慨春天是丰富多彩、缤纷烂漫的。 C.作者之所以认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就是因为“我”通过声音和色彩,真正 感知到了江南春天的蓬勃生机和活力、瑰丽和雄奇。 D.这篇文章以“江南的春天”为线索,采用递进式结构,表达出对春天“丰富多 彩、缤纷烂漫”的赞美之情。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 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那是一幅 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 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 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风从海边 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 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 金色的骇浪了……面对这惊世骇俗、主宰整个世界的金黄,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
演练9 散文阅读专项练•群文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练习

2009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写景状物散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18分)绝唱严阵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
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10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
它有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归于泥土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
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②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
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土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
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村的徽章,让我对故土充满眷顾。
你离家久了,对故土生分了,故土就成了一种疼痛。
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
故土给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土的存在。
故土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③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
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
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的文人的牵扯。
④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地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
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
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辞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
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
⑤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
故土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
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
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坷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
太阳就在头顶,泥土被晒得白花花。
【一轮复习】质量评价9散文阅读一写景状物类(练习)

课时质量评价(九)散文阅读(一) 写景状物类(建议用时:5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二上帕米尔肖云儒帕米尔,我们这个星球上极致的高原,我心中极致的精神坐标。
2016年10月的一天,丝路万里行车队由西部边城喀什出发,奔向国境线上的吐尔尕特口岸。
我们将从那里穿越帕米尔高原东部,进入吉尔吉斯斯坦。
车队朝着帕米尔疾驰,造化用洁白的云絮将天穹擦洗得锃光瓦亮,蓝天的穹顶下,帕米尔缓缓向我们走来。
一出关口,便听见惊呼连连:窗外,快看窗外!在最后一抹即将消失的天光中,蜿蜒的公路九曲十八盘,盘盘都是等候出入境的车辆!而且目所能及的几乎全是中国产的加长重型载货卡车!不少车已经亮起了前灯,中国车队便像珠宝嵌满了帕米尔的山腰,峰顶的雪冠也就变成了丝路皇冠。
这就是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繁茂尽在不言之中了。
我们看到的还只是丝路经济带这本大书的扉页。
大家来了精神,决定连夜驱车,一鼓作气赶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那伦市。
但帕米尔是有尊严的,它不会让人轻易地从它身边穿越,哪怕是同为好汉的中国邻居。
它一定要给生冷蹭倔的西部人一点颜色。
它要用寒冷,用高原反应,用山道的崎岖,用雪地的湿滑,用种种的困难考验这群硬汉子。
而中国西部人也一定会大声告知帕米尔我们姓甚名谁。
这是强者之间的交友之道,这也才是帕米尔,才是中国人!车队一路西行,和帕米尔渐行渐远。
既已一见倾心,必会肝胆相照,让我们在万里丝路上再作推心置腹的交谈。
2019年的春夏之交,又有了一次中亚三国之行。
我是专门瞅着帕米尔去的。
我们朝天山深处的古城奥什疾驰,打算从那里登上帕米尔西北侧,去山鹰之国塔吉克斯坦。
经过费尔干纳盆地及稍北的怛罗斯一带,那是著名的古战场。
但征战再多也阻断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有时,战乱反倒冲决了疆域、民族的隔离,从另一个坐标上促进了文明互鉴。
在唐代怛罗斯大战中,有些随军的中国造纸工匠羁留在中亚。
一个甲子过去,仿照中国蔡伦纸工艺的“撒马尔罕纸”开始上市。
又经过一二百年的传播、提升,纸张的制作工艺进入了南欧,在后来文艺复兴运动中,给予新文化的传播以助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三)——写景状物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蓝墨水的上游陈启文①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
她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出江西修水,另一个源自湖南平江,这两股支流在平江城西合流之后,从东南向西北流到这里,就要流到洞庭湖口了。
离湖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潭——河泊潭。
我知道,我已走到了屈原投江的地方。
屈原在这里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就投江了。
可怜屈子,想死也死不了,投江后怎么也沉不下去。
他顺着河流漂了一阵,又被水浪推回了岸边。
他在这里嚎啕了一阵,仿佛突然清醒过来了,但不是清醒了怎么活,而是清醒了怎么死。
这次,他在衣裤里填满了泥沙,他和这些泥沙一起沉了下去。
他给这里创造了一个地名——沉沙港。
②早先的沉沙港,早已被土埋了。
我记得这里有一个渡口,可以一直渡到河那边的屈子祠,一个人站在对岸看着这条河流,眼睛里流露出某种神圣的哀伤。
那是屈原,一尊默然矗立的雕像。
在老百姓那里,他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
越是好人特少的年代,他就越是被人想起。
③还有杜甫。
杜甫也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
他坐着一条船,从湘江到汨罗江,然后他好像是在这里迷路了。
他一路上可遭罪了,但他不想死,可他还是死了,他是饿死的。
杜甫墓,就在汨罗江上游的平江境内。
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④第一次读到余光中这句诗,我正在这条河边求学。
我们那个学院,正处在平江青冲到汨罗古镇长乐之间,同我故乡的那条大河相比,那时的汨罗江,碧清碧清的,感觉比空气更清澈,更透明。
她给我生命中留下了最美好的一段记忆。
在恍惚如梦的追忆之中,每天黄昏我都要去那条河里游泳。
那里的河滩,平缓,辽阔,河水在河中静静流淌,河床的颜色极为鲜艳,那里有各种植物,有各种动物,它们大都是水陆两栖的,属于生命中最暧昧的种群。
河床上最多的植物是苜蓿,一种匍匐生长的野菜,一种牲口最爱吃的野菜。
埋头吃草的水牛,有鲜绿的草汁从它们的嘴边流出来。
那时这里有很多的树和鸟,鸟落到了枝头,枝头上便有了歌唱。
听见鸟唱,但看不见鸟。
鸟躲在绿荫里。
它旁边可能还有一只。
我听见另一只鸟,在唱。
每天黄昏,当我们赤膊走向河流时,一行行碧树,全都默不作声地披着霞光,每一片叶子轮廓分明。
一泓清泉,就被这样一大片碧绿的树掩映着,水中投下斜长的树影,水于是透明,碧绿。
而河流总是愈明净,愈深邃。
干净的河水里,晃动着我们年轻的身影,晚霞透过繁茂的枝叶照在我们身上,那时我们的身影也是干净的。
是的,我曾潜入很深的水里,那么深,也有神奇的阳光照进来,照亮了水底下的动物和植物,一条条鱼闪亮的鳞片,在最深的地方闪烁出来。
还有风,神奇的风,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刮过。
我之所以对这一切感到神奇,只因为我是人,我误入了一个不属于我的世界,很快我就支持不住了,我从水底下冒了出来。
而我纯粹因为好奇的短暂进入,已给那个碧清碧清的世界制造了一场不小的恐怖。
那一泓清泉突然变得浑浊了,很多鱼惊恐万状地跳起来,它们可能被我搅浑的水呛着了,想换口新鲜空气。
但它们活泼跳跃的样子却是人类很欣赏的,甚至觉得是很诗意的。
⑤那些年我写了很多诗。
⑥但现在,这条河流已经毫无诗意和灵气了。
河里漂满了船,但不是为屈子招魂的龙舟,也不是杜甫坐过的那一叶扁舟,那是淘金船、挖沙船。
金子是好东西,现在,沙子也变成了好东西。
我一路上看到的是坍塌的江岸,连绵的沙堆,倾倒在河谷里的垃圾。
更有大量的矿砂、尾堆,把这条河流挤得越来越逼仄,汨罗江只剩下了半边水,半条命了。
这条昔日的黄金水路,现在几乎看不到一条渡船,船已经很难走通了,连河流自己也走不通了。
那如水的温柔,被日复一日地逼得严厉起来,河岸被她日夜冲刷得支离破碎,江畔的农舍,田地,正在裂开了一道道缝;河边的土路,狭窄而倾斜,也是到处布满了裂缝。
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
你感到它随时都会断裂,塌陷,随时都会跌入更深的疯狂。
⑦不仅是汨罗江。
我已经穿越了无数的河流,都已经很难觅见一泓清泉了。
流失的不仅是水土,我感到血管里的血也在流失——渴。
渴得最厉害时,嗓子里有腥甜的味道,那其实是血的味道。
血是腥甜的,只有最干渴的旅人才能感觉到。
1.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汨罗江的环境有了灵动的特点,给人以鲜活的动态感。
②绘声绘色。
运用视觉、听觉感受,先写汨罗江周围的碧树鸟鸣,再写汨罗江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的层次感、立体感。
③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如“鸟”“碧树”“霞光”“清泉”等许多意象都充满了诗意。
2.作者在第⑥段中说:“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汨罗江的水道和河畔的土路都已经被破坏;②曾经承载着诗意和灵气的汨罗江不被人珍惜,其中附载的传统文化已消失殆尽;③不仅仅是汨罗江及其承载的文化,还有许多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都被破坏。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我”对自然景观、美丽家园及人文景观、传统文化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对自然资源和人文之根干涸的焦急和忧虑,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麻木了自身的灵魂。
(联系现实略)二、[2014·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废墟上的生命程相崧①机器轰鸣着,那些房子转眼间便成了废墟。
②它们太脆弱了,有一些仅仅被铲车的巨大手臂轻轻一碰,便轰然倒了。
伴着摧枯拉朽之声,在大地上腾起一团浓浓的白烟,继而满目疮痍。
以后的几天,便有几个或男或女的工人,把废墟里的钢筋、木料、完整的砖块挑拣出来。
那些工人在巨大的废墟上如移动的尘埃,灰得像几只蚂蚁。
③谁还能相信,这里曾经是一个个家,这里曾经有老人,有孩子,有女人,有锅灶,有饭菜,有热炕头和炕头上的梦。
这里曾经让一个个外出上学和打工的年轻人魂牵梦萦;这里曾经让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守候一生……而现在,这里只有风。
风穿过这片废墟,发出像穿过荒原一样的尖利呼哨。
④在更大的装卸车到来铲除最后的印记之前,站在这些废墟上的生命,只有那些树。
枣树、香椿、石榴、柿子……几天前,它们中的一些因为挡住了铲车的去路,那巨大的金属手臂,便粗暴地落下来,打在那些叶子上,枝干上。
这些树并不稀奇,亦不珍贵,几乎每家都有,而且成了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就像每家都要有厕所、厨房、压水井、影门照壁一样,每家都要栽些这一类的树。
⑤叶落归根,这些树是不会离开了,它们还在用自己一身的碧绿守候着脚下的土地。
而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没有这么幸运。
他们要离开这样安静的小院,搬到楼房上去了。
想想多可怕啊:那鸽子笼一般的楼房,一层层的楼梯,上去之后,便可能一辈子都下不来了。
纵使下来,也是被年轻人背着,丧失了尊严,像一个被人抱在怀里的婴孩。
想到这里,老人们便哭了。
这些树们,一定还记得老人临走之前每个晚上的啜泣吧?他们真想死也死在这里,死了就埋在这些树下。
但无奈的是年轻人并不这样想,他们说“树挪死,人挪活”。
他们没有老人那份对故土的眷恋,所以他们不会管这些树的感受,不会费事地挖出一个大大的泥坨子,把它们小心翼翼地移走。
⑥其实,站在这里的每一棵树,都能讲出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片叶子、每一条纹路上都印满了对于家的记忆。
是的,每一棵树都记得当年把他们从外面扛来,又用铁锨一下下挖开坚实的黄土,再将它们栽种在地下的那个人。
每一棵树也都记得这个家里的一个个年轻媳妇进门之后,倚在它们身上说话时候的羞涩模样。
尤其是那些枣树、石榴。
枣树包含着早生贵子的福梦,石榴则寄托了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梦想。
在媳妇们老去的时光里,孩子们也正像一茬一茬的庄稼。
他们一开始总是在树下玩耍,撒了尿和泥垒屋;后来背着书包去上学,回来之后便在树下喝水,吃瓜,写作业。
……从前那些外出上学或者打工的游子,上了火车,翻开背包,便会看见娘塞进包里的红枣和石榴。
于是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记忆,便都如同放电影一样,伴着咔嚓咔嚓的铁轨声,一帧一帧地慢慢放映着了……⑦除了枣树和石榴,还有那些椿树。
那些年的春天,那些像火苗一样的叶芽总是唤醒了人们惫懒了一个冬天的肠胃,无疑是餐桌上的美食。
跟其他几种树相比,椿树几乎要算是家园里最丑陋、最不修边幅的树了。
但就是这样的丑陋,却并不影响它最后跟其他的树木一样对于院落忠诚的守候。
⑧当然,除了这些树,我相信跟人们一块儿生活在这些院落的,还有其他的生命,像老鼠。
老鼠跟人类一起共处了几千年,可以说是人类最熟悉的邻居。
但它们见异思迁,重利轻义,在人们陆续搬出这片房子之后,它们便仓皇而去。
废墟上的那些树啊,真是寂寞极了,但连这寂寞,也在一分一秒地慢慢损减着了……⑨这些树仍旧站在那里,朝废墟上望着,望着……(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4.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画线句子起对比、反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