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优秀实用好学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的① 感受并体会本文潇洒脱俗而富于人情味的特点。
②反复吟咏,自然成诵,感悟到本文言语之妙。
③重点弄清下边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役、奚、谏、觞、策、憩、岫、景、盘桓、畴、棹、窈窕、行、曷、期、聊。
教学设想古评家曰:《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然率直文字”,“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又曰:“一种旷情逸致,令人反复吟咏,翩然欲仙。
”自读此文,要反复体味,多朗读、吟咏,在读中体察作者的情感,感受言语的质地、芳香,深入言语肌里。
不为背而背,进入情境,自然成诵,把注意力集中到本文的言语本身,感受言语的精妙,而不仅仅停留在字句意义的解释,方为佳境。
内化言语,实现言语积淀,通过积淀言语,领悟作者心灵的搏动。
教学步骤与内容一、自由朗读两遍。
一些不能读准的字音,对照注解,在文中注上音;不懂的词义,对照注释,弄清意思,重点把握上面提及的字词;但不拘泥词句的翻译,不必读一句译一句,把它当作现代文朗读一样,只在不能通畅处才看注解,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句的特点,并注意文句所构筑的形象,为再读作铺垫。
点拨。
(一)作者及本文背景。
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但到渊明时,家境衰落。
29岁那年,开始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此后又做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
十几年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39岁那年,不得不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但“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后来,在亲友的劝告下,再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彭泽令便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本文作于决意归隐而尚未成行之际,为想象田园生活而得。
(非课文注解所言作于辞官之初)陶渊明为什么不愿意做官?一则是因为他不愿受官场役使。
他任彭泽令时,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相关文言常识;2.了解陶渊明生平、创作及其思想;3.品味词句,领悟“田园”之乐;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桃花源记》相关常识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陶渊明。
(师生共同回忆,引导学生注意其思想。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
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
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2.解题。
本文是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体会感悟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的思想进行简洁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步骤]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解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睬文义。
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的情感,粗略辨析的思想。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肯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穿,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一、精要了解和其性情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理想,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园记》最出名,而辞赋以本篇最出名。
有《陶渊明集》。
留意几点: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理想的机会。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7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掌握必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如“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了解辞赋特点,体悟作者的情感3、背诵全文教学难点: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一)导语:“兼济天下”规范了多少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我国较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看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到他醉情于山水田园之乐的原因,并体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二)预习检查:1、齐读原文2、自找毛病:正字音,断句读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3、文中有三句话”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已矣乎”,你觉得该怎样读?大家自由读一读。
点读,读得怎样,待会儿见分晓。
4、字词句式(1)引壶觞以自酌引:取过来(2)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4)”复驾言兮焉”是什么句式宾语前置(5)文中还有哪些宾语前置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三)课文内容:1、标题自由浏览注解①2、“辞”是一种文体,它有“铺采螭文、体物写志”的特点。
所谓“铺采螭文”,即铺叙、讲求骈偶。
齐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铺叙的。
归途—→归家—→归园↓↓↓↓前四句抵家室内生活室外生活3、诵读全文,朗朗上口。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篇】

《归去来兮辞》是⼀篇脱离仕途回归⽥园的豪迈宣⾔,陶渊明以诗⼼慧眼来透视⽣活,⽤⽣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拘⽆束的乡间⽣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然景物的描写,展⽰了诗⼈崇尚⾃然、追求⾃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
⼩编整理了⾼中语⽂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归去来兮辞教案1教学设计:教学⽬标:1.诵读感知,理清思路2.品读赏析,体会感情(重)3.研读拓展,感悟形象(难)⼀、导⼊新课、⾛进作者1.看对联,猜⼈物。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外醉三⽃;开⽥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
2.看图⽚,猜作品。
(1)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甚异之。
——《桃花源记》(2)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
——《饮酒》(其五)(3)晨兴理荒*,带⽉荷锄归。
——《归园⽥居》(其三)3. 知⼈论世⼜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谥号:靖节先⽣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4.预习检测⼤家对课⽂已进⾏了预习,现在我来检测⼀下⼤家的预习情况。
⾸先我们⼀起来正⾳。
接着梳理⽂⾔知识。
精彩的展⽰源于⼤家认真的预习,值得赞赏!5.揭⽰学习⽬标诵读感知,理清思路品读赏析,体会感情(重)研读拓展,感悟形象(难)⼆、解题理思路1.解题标题是⽂章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我们⼀起来研读标题。
归去来兮辞:归去,回去;来兮,语⽓助词;辞,赋的⼀种,⼀般要押韵。
2.理思路再次回到题⽬,请问: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归去)⽂章围绕“归去”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家⼤声朗读课⽂,思考这个问题。
谁来回答?(找⼀⽣答)板书:(归去之因、归去之情、归去之悟)本节课我们就紧紧围绕“因、情、悟”三个字更深刻地解读陶渊明,感受他的隐逸情怀。
三、品读赏析、感受情怀(⼀)归去之因过渡语:在封建社会,⼈们要建功⽴业,要“⼤济苍⽣”,实现⼈⽣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密联系在⼀起的,⽽陶渊明在少年时就有“⼤济苍⽣”之志,踏⼊仕途⼤可实现他年轻时的理想,但此时的陶渊明为何要辞官归乡呢?请⼤家听录⾳,从第⼀段中画出陶渊明归隐原因的句⼦明确:⽥园将芜、⼼为形役、已往不谏、迷途未远、今是昨⾮(⼆)归去之悟过渡语:因为⼼为形役,内⼼被外在形体所役使因为迷途,视⼊仕为迷途因为认识到昨天是错误的所以,陶渊明弃官⽽去了。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9篇】-最新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9篇《归去来兮辞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一、课文悟读“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这千古一喟,耐人寻味,生命智慧,亦尽在其中。
但能够像陶渊明一样,饱含深情并坚决地喊出“归去”的,“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归去来兮!”一个“归去”,富含着对故乡、对心灵归属地的确认,“有四方之事”和“风波未静”的官场对诗人来说只是“异地”,是“异乡”,是个人精神无法生根的“漂泊地”,而在漂泊中,牵挂心灵的永远是故土田园。
“田园将芜”,自己的精神又何尝不是近乎荒芜呢?庭院中的松菊似乎也在思念着:诗人吧?否则,如何会与诗人一样在思念中日渐憔悴?“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这表明作者的归隐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不是缘于外界的“仕途不意”,而是一种深刻反思,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是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
在这里,陶氏的“归去”缘于“知止”和“自知”的智慧,他的归田之喜悦是一种智者的喜悦,正是这种智慧,使陶渊明显示出与当时及后世诸多“隐士”的不同。
看,无论是庭中孤松,还是山间闲云,田园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他流连忘返。
亲戚晤谈、弹琴读书可以乐其心;参加春耕、登山巡壑可以快其意。
或登高舒啸,或临流赋诗。
从此,孤寂、惆怅与他绝缘。
虽然人生有限,但“乐夫天命复奚疑”。
对于诗人来说,他既不要求富贵,更不期望仙境,所以只愿眼下时光美好,自己融人其中,孤往独游,无忧无虑,了此一生。
当然,辞中各段也时隐时现地存有些疑问:“复驾言兮焉求?”“寓形宇内复几时?”“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陶渊明即使在归去之时内心亦有波澜,情绪并不平静,这些近似于自我安慰的语句,以及对归去之时家园美好生活的种种憧憬,其实是接受新生活之前的一种自我调节。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9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9篇归去来兮辞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美国的格兰特·威金斯认为:课堂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
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固定的教材、擅长的教法,以及常见的活动开始思考教学,而不是从输出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预期结果开始思考教学。
换句话说,大多数教师都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
教师以知识体系的'传授为逻辑起点,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对知识进行打包、压缩,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几乎没有启动的情况下,直接“喂给”学生。
其实我们首先要思考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学生需要什么。
这就需要教师之前了解学情,而学生启动模式下的阅读课堂就是在了解学生有哪些问题的基础上,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课堂重点具体落实,这正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想我的教学设计必须是基于学情的。
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学课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有质疑的地方,由小组长挑选2个有代表性问题在组内组织讨论并用PPT记录达成的共识,做好交流准备。
我的课堂启动也是在快速梳理文本后由学生的问题开启课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骈散结合表达情感的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和改写活动,增强学生语言审美情趣。
2、通过讨论探究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情感,增强学生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1、理解陶渊明归隐思想产生原因及其受儒家、道家影响的复杂性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问路”的实质内涵以及陶渊明思想的复杂性。
难点:理解陶渊明思想产生的复杂原因以及辩证看待其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改写、讨论教学过程:一、梳理与感知师:刚才我们听的歌曲名字叫《归去来》,是《神雕侠侣》主题曲,电视剧中的杨过和小龙女最后归隐,退出江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学案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注意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语气和节奏。
3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结构。
4.反复阅读体会作者浸入自然中的生命见解。
二、学习过程。
1.看《基础训练》第52页,了解作者、题目及背景。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及字词。
⑴作者:陶渊明。
名-----,字--------,私谥---------,----------诗人。
精神内核______﹑______.
⑵题目:“归去来兮”就是-----------,“来”“兮”都是--------。
“辞”是-------------------------------------------。
⑶字音:
自给()靡途()怅然()敛裳()心惮远役()轻飏()熹微()壶觞()自酌()田园将芜()流憩()矫首()出岫()翳翳()犹望一稔()盘桓()西畴()窈窕()寻壑()棹孤舟()遑遑()耘籽()登东皋()眄庭柯()
⑷字词:
幼稚盈室生生所资术脱然有怀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遂见用心惮远役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从人事
寻胡不归以心为形役奚谏追
恨乃瞻衡宇审容膝之易安策扶老
景复驾言兮何求情话或命巾车窈窕善
已矣乎寓行宇内曷不违心任去留帝乡不可期怀良辰聊乘化以归尽
⒉梳理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⑴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
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②.“饥冻虽切,违已交病”,③.“程氏妹丧于武昌”,⑵、理清层次:
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第二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
⑶.分析情感:
(一)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
(二)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抵家
(三)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
(四)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
⑷、深化理解文本内核:(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读出意蕴,读出个性.)
本文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尤其是第三四段鲜明地展示了陶渊明的性情,是深刻理解文章的主体。
第三段表示要与世相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
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
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
在这个基础上,第四段抒发了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
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不安呢,展现出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
⑸文本鉴赏;
摘录出自己认为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语段,并写点评。
第二学时
一﹑学习目标:
同学分工合作,梳理积累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 二﹑学习过程:
⒈通假字:
⒉古今异义词:
⑴⑵
⑶⑷
⑸
⒊词类活用:
⑴使动用法
⑵名词用作状语
⑶名词用作动词
⑷意动用法
⒋特殊句式
⑴被动句
⑵状语后置
⑶宾语前置
⒌文言实词
⑴行: 感吾生之行休⑵见: 未见其术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遂见用于小邑
余嘉其能行古道
⒍文言虚词
⑴虽: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⑶之:①求之靡途
②门虽设而常关②会有四方之事
⑵以:①诸侯以惠爱为德③悟已往之不谏
②家叔以余贫苦④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③舟遥遥以轻飏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眄庭柯以怡颜⑥句读之不知
⑤请息交以绝游⑦做《师说》以遗之
三﹑作业: 1.巩固本节课知识;
2.背诵默写本文
第三学时
一﹑学习目标
⒈检查背诵及工整默写.
⒉借助想象和联想扩展语句,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二﹑学习过程
1.检查背诵.
2.请从下面四组句子中任选一组,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其改写成一个散文片断,与同学交流.
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③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作业: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桃源生活是他所向往的.归去后的生活如他所愿吗?归去后的他幸福吗?请以“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