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科二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科二简答题
1. 教育学方面:
请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我认为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引导和培养个体的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请谈谈你对学生发展的认识。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包括智力、情感、社会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心理学方面:
请谈谈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理解。
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可以影响学生
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目标。
请谈谈你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处理方法。
学生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策略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 教育法律法规方面:
请谈谈你对学生权益保护的认识。
学生权益保护是指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包括学生的人身权、知识权、隐私权等。
教师应该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保护学生的
权益,创造安全、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请谈谈你对教育公平的理解。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不论其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和个体差异。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采取措施减少教育不平等现象,促进教育公平。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问题及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请注意,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可能会涉及到。
自学考试 思修简答题

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是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它必然有自己的时代特征(1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1分)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1分)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1分)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1分)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1分)2、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2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1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1分)。
3、为什么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2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2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2分)。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2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2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2分)5、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要件答: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2分);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的主观方面等四个要素(4分)6、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有哪些?答: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2分);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2分);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2分)。
7、社会公德的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答:社会公德的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3分)。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1分);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1分);遵守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1分)。
书面简答题的类型

书面简答题的类型
书面简答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通常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回答一个或多个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书面简答题类型:
1. 定义类:要求考生对某个概念或术语进行定义。
2. 描述类:要求考生对某个事件、现象或过程进行描述。
3. 比较类:要求考生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
4. 原因类:要求考生解释某个事件或现象的原因。
5. 影响类:要求考生分析某个事件或现象的影响。
6. 措施类:要求考生提出解决某个问题的措施。
7. 观点类:要求考生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观点。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书面简答题类型,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考生采用不同的回答方法和技巧。
在回答问题时,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并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安全考试简答题

简答题(33题)1、我国城市燃气主要有哪些气源?答:我国城市燃气主要有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三大气源。
2、简述天然气的特性。
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自气田或油田开采出来,经过净化和处理后送入城市用户的一种优质燃气,和氧气(或空气)混合后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略轻。
它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能够由气体变为液体,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600,它具有易燃、易爆、无毒的特点。
3、燃气泄漏的检验方法有哪些?答:用肥皂水涂抹在可能出现漏气的地方,连续起泡,就可以断定此处是燃气泄漏点。
查找时可用软毛刷蘸肥皂水涂抹。
绝对禁止用明火查找漏气点。
发现漏气后,应停止使用,让专业部门维修。
4、为什么不准拉长胶管穿墙过屋使用燃气?答:因取暖、烧水、做饭擅自改用长胶管穿屋过墙使用,如发生胶管老化干裂,接头处胀大松动或不慎将胶管踩瘪等现象就易造成燃气泄漏,并且不易及时切断燃气。
5、为什么不准在燃气灶附近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答:在有燃气设备的地方,不要堆放废纸、汽油、干柴和生火炉等易燃易爆物品,以防点燃燃气后,引起这些物品被引燃,产生火灾事故。
6、为什么不准在室内燃气管道上拉绳挂物品?答:在燃气管道上拉绳或悬挂物品,容易使管道移位、受损,引起接口松动,造成燃气漏气,易引发事故。
7、为什么燃气不能与煤炭炉同一室使用,且不宜同时使用多种气源?答:燃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如果与煤炭炉和其它气源灶具在同一室使用,若发生燃气泄漏,如遇煤炭炉的明火,会引起室内燃烧和爆炸事故。
如果同一室内有多种气源,会对其它气源造成威胁,使事故扩大化。
8、用户用气期间为什么要有人看管?答:在使用燃气时,最好不要长时间离开,以防汤水煮沸时溢出来,浇灭火焰;有时使用小火又极易被风吹灭。
如果灶前无人看管,就会发生燃气大量泄漏,极易造成爆炸、火灾或中毒事故。
9、燃气用户应进行哪些日常安全用气检查?答:用户在临睡、外出前和使用后,一定要认真检查,保证灶前阀和炉具开关关闭完好,以防燃气泄漏,造成伤亡事故。
急救考试题及答案简答题大全

急救考试题及答案简答题大全一、简答题1. 简述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步骤。
答案: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包括:首先确认现场安全,然后检查患者意识和呼吸,如果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或仅有喘息,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接着开始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成人至少5厘米,儿童和婴儿则稍浅。
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循环直至专业救护人员到达。
2. 描述烧伤急救的基本原则。
答案:烧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包括:立即将烧伤部位远离热源,用冷水冲洗至少1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避免使用冰块直接冷敷,不要刺破水泡,用干净的湿布覆盖烧伤部位,避免使用油脂或奶油等物质,尽快就医。
3. 阐述窒息时的急救措施。
答案:窒息时的急救措施包括: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意识清醒,若清醒则鼓励患者咳嗽,若不清醒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对于婴儿窒息,可采用背部拍击和胸部冲击法。
成人窒息时,可采用哈姆立克操作法,即站在患者背后,用一只手握拳放在患者腹部,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
4. 说明如何处理骨折。
答案:处理骨折的步骤包括:保持冷静,不要随意移动伤者,尤其是脊柱受伤的情况。
用夹板或类似物品固定骨折部位,避免进一步损伤。
抬高受伤部位,减少肿胀。
尽快就医。
5. 描述中暑的急救方法。
答案:中暑的急救方法包括: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脱去多余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给予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如果患者意识清醒。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不要给予饮料,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二、判断题1. 心肺复苏时,每分钟按压频率应为100-120次。
答案:正确。
2. 烧伤后应立即使用冰块冷敷。
答案:错误。
3. 窒息时,应鼓励患者深呼吸。
答案:错误。
4. 骨折后应立即尝试将骨头复位。
答案:错误。
5. 中暑时,应给予患者含咖啡因的饮料。
答案:错误。
三、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心肺复苏的步骤?A. 检查患者意识B. 进行人工呼吸C. 进行胸外按压D. 立即进行手术答案:D2. 烧伤后应该使用什么冲洗伤口?A. 热水B. 冷水C. 盐水D. 酒精答案:B3. 窒息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急救措施?A. 鼓励患者咳嗽B. 进行哈姆立克操作法C. 给予患者含咖啡因的饮料D. 背部拍击答案:C4. 骨折后,以下哪项是正确的处理方法?A. 立即尝试将骨头复位B. 用夹板固定C. 按摩受伤部位D. 让患者自行行走答案:B5. 中暑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处理方法?A. 移至阴凉处B. 给予含电解质的饮料C. 给予含咖啡因的饮料D. 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答案:C。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汇总教师资格证是一种证明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证书,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简答题是其中的一部分,它考察着教师们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者参考。
一、教育教学理论相关问题1. 什么是建构主义教学法?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建构主义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和互动构建知识和理解。
其核心理念是学习者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请简述“情感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目标是帮助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和情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3. 何谓“探究式学习”?请举例说明。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通过提问、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物理光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光学定律。
二、学科教学相关问题1.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决,鼓励学生思考复杂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提倡让学生理解和发现数学的本质规律。
2. 请简述地理教学中的“三维教学法”。
地理教学中的“三维教学法”是指将地理教学划分为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三个维度来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对地理事实的观察和实地考察,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全面、深入地学习地理学科的目的。
3.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
鼓励学生多读英语原版的书籍和文章,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如扫读、略读和精读等;加强对文章结构和段落逻辑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资科目三简答题

初中物理教资科目三简答题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科目三的简答题,主要考察的是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简答题示例:
1. 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请解释什么是电阻,并给出电阻的计算公式。
3. 请简述电场的概念,并说明电场的基本性质。
4. 请解释什么是光的折射,并给出折射率的定义。
5. 请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并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请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并说明其在电路分析中的作用。
7. 请解释什么是动能,并给出动能的计算公式。
8. 请简述重力势能的概念,并说明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9. 请解释什么是电流,并说明电流的形成条件。
10. 请简述磁场的概念,并说明磁场的基本性质。
以上题目只是示例,实际考试中可能会有不同的题目出现。
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全面复习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应对各种类型的简答题。
急救考试题及答案简答题及解析

急救考试题及答案简答题及解析一、简答题1. 请简述心肺复苏(CPR)的三个主要步骤。
答案:心肺复苏的三个主要步骤包括:(1) 确认现场安全;(2) 检查患者意识和呼吸;(3) 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解析: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避免在危险环境中进行急救。
其次,通过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来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同时检查是否有呼吸。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立即开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2. 在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时,成人和儿童的手法有何不同?答案:成人和儿童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时,手法基本相同,但成人的手法力度较大,儿童的力度要适中。
解析: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用于解除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方法。
对于成人,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一只手握拳放在患者腹部,另一只手抓住拳头,用力向内向上推压。
对于儿童,手法相同,但力度要适当减小,避免造成伤害。
3. 描述烧伤的初步处理方法。
答案:烧伤的初步处理方法包括:(1) 立即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2) 避免使用冰块直接冷敷;(3) 用干净的布料覆盖烧伤部位。
解析:冷水冲洗可以迅速降低烧伤部位的温度,减少组织损伤。
避免使用冰块是因为过冷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加重。
覆盖烧伤部位可以保护伤口,避免感染。
4. 请说明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出现休克。
答案:判断一个人是否出现休克,可以通过以下症状:(1) 皮肤苍白、湿冷;(2) 脉搏细弱且快速;(3) 呼吸急促;(4) 意识模糊或丧失。
解析: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衰竭,表现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皮肤苍白、湿冷是由于血管收缩导致的血流减少。
脉搏细弱且快速、呼吸急促是由于身体试图通过增加心跳和呼吸来维持氧气供应。
意识模糊或丧失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造成的。
二、答案解析1. 心肺复苏的三个主要步骤是急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们确保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命支持。
2.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手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型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既能有效解除气道阻塞,又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青少年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有哪些具体特点和主要表现?
2. 不能区分自己的关注焦点与他人的关注焦点
(1)假想的观众(2分)
感觉自己在舞台上表演,周围的人们都是自己的观众,在关注自己的表演。
他们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2)独特的自我(2分)
认为自己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过分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并认为自己的情绪情感是独一无二的。
要求对每个要点进行简要解释。
4.儿童动作的发展符合哪些基本的原则或规律?
4. (1)从上到下:头部动作(抬头、转头)——躯干动作(翻身、坐、爬)——脚的动作(站、直立行走、跑、跳);(2)由近及远: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3)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只答出每个要点的名称各得1分,对每个要点的简要解释得1分。
5. 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或观点是什么?
5. (1)个体发展贯穿一生,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发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2)发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发展的方向因心理和行为的种类不同而不同;(3)任何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都是复杂的,发展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增长,而总是由获得(增长)与丧失(衰退)两部分构成;(4)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或个别差异,由于个人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化,发展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5)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任何一个发展过程都是由年龄阶段、历史阶段、非规范事件三种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6.成年初期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3.(1)自我意识形成,自我同一性确立;(2)人生观、价值观形成;(3)情绪逐渐走向平稳;(4)能建立比较亲密的人际关系,并能忍受孤独、独处;(5)开始恋爱、结婚;(6)开始同时面对父母与孩子两代人,形成复杂而矛盾的亲情。
10.简述儿童特定恐惧的发展变化趋势。
1周岁以下的儿童主要对一些直接的自然刺激因素感到恐惧,例如,强烈的声音、发出大声的人和物、突然的动作、陌生的人或者情境。
2 岁左右,儿童会对黑暗和独处
感到害怕。
再往后,社会性、想象性刺激引起的恐惧增多了。
11. 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第一:从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过渡到受内部道德认知的制约。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明显地
表现出以一定的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
第二:从注重行为的效果到注重行为的动机。
该转变大约发生在9 岁。
第三:从注重行为的直接后果过渡到注重后果的性质。
儿童逐渐认识到“人比物重要”。
第四: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渐发展,并有了一定的批判性。
第五: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12. 前习俗水平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
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
这种定向
是为逃避惩罚而服从于权威或有权力的人,通常是父母。
一个行动是否道德是依据它
对身体的后果来确定的。
阶段2: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
本阶段儿童服从于获得奖赏。
13. 父母改变儿童态度的几种主要方式?
使用权力:即以惩罚威胁儿童作出某一行为。
但使用权力并不能导致长期的、可靠的态度改变。
撤回爱护:撤回爱护是一种更隐蔽、更间接地强迫儿童服从的办法。
它常常表现为直接的不赞成的言语。
信息内化:即引导,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共同的一点是,要引导儿童集中注意父母所要注意的行为标准,而不是传递这些标准所使用的方法。
14.简述单词句的特点。
第一:单词句与动作紧密结合。
第二:单词句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
第三:词性不确定。
15.比纳-西蒙作为测验界的先驱,他们在哪三方面的工作成为了很重要的原则? 第一:结合实际经验选取测验项目;
第二:测量高级的心理过程而不是停留在简单机能的测量
第三:重视实际年龄与智力的关系。
16.简述学习理论发展的三种减轻儿童恐惧的治疗技术。
第一:对抗性条件作用,其基本原则是将引起情绪反应的典型的恐惧刺激与愉快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出现。
第二:脱敏作用,其基本假设是与非压力情境相联系的身体状态是与恐惧反应不相容的、相互抵消的。
第三:榜样作用。
17.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有哪些?
姓名。
儿童对不常见或陌生的名字倾向于作出消极反应。
外表。
身体外表的吸引力在儿童和成人的交往反应和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年龄。
儿童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同一年龄的儿童做朋友。
性别。
学前时期,同性伙伴就更喜欢在一起玩,这种倾向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在增长。
社会技能。
一般将儿童的同伴团体的地位分为五种,受欢迎型、普通型、被拒绝
型、被忽视型和矛盾型,每一种社会地位都与特定的社会行为相联系。
18. 幼儿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在整个幼儿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
第二,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19. 什么是时间迟滞研究?
在以研究的时间作为研究分类标准时,还有一种研究形式称为时间迟滞研究。
即在不同时间对相同年龄的不同被试进行测查而获取研究资料的研究方式。
在这里可以固定年龄变量;以年龄“停滞”的方式,考察年龄以外的变量(如社会变迁、被试来源等)的影响。
例如,研究的目的在于知道1987年、1988年、1989年高考入学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
这样就可以从1987年起连续三次来测定同一年龄(考生的年龄大体固定)不同学生间的成绩差异。
利用设计方式,可以考察出现在某个年龄上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儿童某一行为的特征差异。
20. 试说明纵横交叉研究模式?
横向研究难以确定当前的年龄变化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个体的变化。
而纵向研究又耗时费力,也无法推断少数被试的年龄变化发展是否具有一般性。
所以,为了避免这两种研究的弊端,可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纵横交叉研究。
也就是说,在横断的基础上再进行追踪,然后按年龄和观测年份交叉归类,这样在同一年龄组中包括不同年代成长的个体,可以消除一部分“世代变迁”的干扰;也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如5~10年)收集较大范围(30~40年)的资料。
21. 简述艾里克森有关老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观点。
答:老年期应属于心理社会发展的第8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完善与绝望。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整合胜过了失望,他就拥有了“智慧”这一品质,就能够“以超脱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22. 简述言语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使儿童的心理活动开始有了概括性
②使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开始有了随意性
③促使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
25. 青少年的身体变化对心理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
首先,少年期身体的迅速成长和性成熟所带来的变化,使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已不是个小孩子,由此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成人感”。
其次,性的成熟使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对异性兴趣开始增加。
再者,少年面对身体变化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反应。
最后,发育中的早熟与晚熟现象也会给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
27. 运用双向性原则说明儿童自身的心理结构特征在其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儿童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儿童会主动选择与自己的先天倾向相吻合的
环境,这种先天倾向也会影响别人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发展心理学家将儿童与环境之间存在的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称做“双向性选择”。
29. 简述“白板说”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出简要评价
答:洛克提出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来自经验;通过联想法则,观念与观念之间可以发生联结,从而产生新的观念。
他将儿童的心灵比喻为一块“白板”。
评价:洛克看到了经验或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他思想中积极的成份。
但他完全忽视了人的生物属性或先天禀赋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31.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
答:首先,动作的发展相对落后于感觉的发展。
其次,动作发展是从未分化、不随意向分化、随意发展。
最后,动作发展的顺序和身体发展的顺序相一致。
32. 请说明语言在记忆中的中介作用的发展特点。
答:复述是最简单的记忆策略。
儿童运用复述策略的能力要经过“中介缺失”和“说出缺失”两个水平。
34. 青少年思维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抽象思维优势增强,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2)形式逻辑思维趋于成熟,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创造性思维进入关键阶段。
4)想象力迅速发展。
婴儿期生理发展,抓握反射啥的,
信息加工流程
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观
有控制理论
幼儿的游戏理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观的异同点,你赞成哪一个?
依恋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和父母抚养的方式对依恋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