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毕业生简历易犯的毛病
应届生求职失败的简历五大死穴

应届生求职失败的简历五大死穴一、简历中主次不分很多简历,内容庞杂,形式混乱,贪多求全,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写上,结果,大杂烩,反倒让人搞不清楚究竟应聘者究竟想表达什么。
不同的经历,展示不同的能力,同一经历,不同的描述,也能展示不同经历。
写的混乱,只会让人觉得应聘者思维混乱、主次不分、目标不明。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不要奢望招聘者当伯乐。
二、重点不突出对于应届生而言,阅历少、经验不足,但至少教育背景会是一个亮点。
在面试中发现,有的应聘者只言片语带过自己的教育背景,甚至将本科教育经历和硕士教育经历写在一行,很难发现是研究生。
其实,企业对于应届生的考察,并不是特别重视社会经验,关键在考察应届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严谨程度。
三、面试重视程度不够迟到是一种普遍现象。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迟到应该事先电话告知。
对时间尚且不重视的人,能指望他重视绩效、重视业绩吗?书写混乱。
一些应聘者在填表时,写的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如果书法不好,可以把行距稍微大一些,至少不会把上下两行字插在一起、无法解读吧。
四、专业水平太差面试的几个中财法学院本科生,参加过今年司法考试,也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准备,但问及相关法律问题,却答不出个名堂,如此水,如何从事法律事务?学了四年法律,水平尚且如此,又如何奢望他们在公司商业化化环境下短期学习、提升呢?也有应届生想换行。
换行没有错,但能不能对准备从事的方向进行学习呢?一位面试者说自己想往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转,问及是否有所准备,答曰在工作中学习,把公司当学校了、当实验室,难不成向公司交学费?有备而来,不打无准备之杖!五、瞎编简历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不同描述,表达不同的目的。
经历是可以挖掘的嘛。
问题是,挖掘不等于编造。
倘若是编造,没吃过猪肉,看过猪走路,也可。
但连猪走路都没见过,却编猪走路,岂不是瞎编?深入提问几下,水分立刻就出来了一个法学院本科生在被问及一年前所独立撰写的商业计划书时,竟然说时间太久已经忘了,荒唐:自己独立撰写的东西,这么快就忘,此等记忆力能做法律事务?或者,要么真忘了,那就别写在简历中,要么写了,就立马去查阅以下过往资料(material),为什么不呢?懒!求职靠的是实力,不是侥幸,不是纯粹的运气!练好内功,打好基础,才会成功!与其反复奔波、饱受打击,不如静下心深入剖析自己、挖掘自己、充实自己先!。
就业热点:全方位剖析大学生简历疑难杂症

就业热点:全方位剖析大学生简历疑难杂症万学教育每发出一份求职简历,相信你的内心就多了一份期盼与渴望,但往往事愿人违,因为我们发出的简历,有时如同石沉大海,毫无音信,这会屡屡打击我们的求职信心,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会造成这种情况呢?作为企业的一名招聘工作者,原三星广告客户经理,资深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教练、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特训名师毛永丰老师把简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都归纳了一下,以帮助求职者在求职时做好充分准备,为自己尽可能赢得面试机会。
一、求职信不注明应聘岗位名称有的简历不注明应聘岗位名称,对于每天接收成百上千封简历的招聘人员,可能这样的简历一下就被DEL了,谁让你不明确应聘目标,与人提供方便呢。
二、简历与招聘岗位要求明显不符有的简历呈现出来的工作经验与应聘岗位差异太大,也是瞬间被DEL的对象。
如企业招聘软件开发人员,求职简历里却呈现出做销售或客户开发的工作经历。
我曾经收到过同时应聘三个岗位的简历,基本得出这样的结论:什么都能干的人,可能什么都干不好。
因为这样的简历没有突出任何方面的技能或专长,自己对自身的发展不清楚,如无头的苍蝇乱撞,这样的人企业不会感兴趣的。
当然,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求职心切,需要企业帮他们来定位,希望多获得一份机会,可以另当别论,但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应该的。
三、简历内容简单,突显不了招聘岗位需要的内容有的简历只是程序化地列出接受教育、参加工作的时间段,对涉及到的实质内容则轻描淡写,让人无法了解其干过哪些工作,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经验、技能,这样的简历呈现出来的信息很有限,不会引起招聘人员的注意。
除非,应聘的人员实在少,招聘人员会耐着性子,打电话具体询问一些情况或要求其详细填写应聘表,但是对于急于得到工作的求职者,还是自己主动充实简历为好,毕竟守株待兔的好事概率太低。
四、简历出现错误或时间顺序混乱情形简历好比求职者的“脸面”,如果出现错字、时间顺序混乱或内容错误等情况,无疑会让人觉得连自己脸面都收拾不好的人,工作也好不到哪儿去。
毕业生简历易犯的毛病

毕业生简历易犯的毛病华东理工高校物流专业的应届生小王已经投出40多份(简历)了,可是至今没有电话通知(面试);华东政法学院的经济法专业硕士小雷品学兼优,可是挤了几场聘请会之后,工作照旧在天上飞。
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缘由归咎于简历。
记者发觉,应届(毕业)生们投出的上百份简历往往杳无音讯,大家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第一份简历产生了怀疑:我的简历哪里不妥?怎样的简历才能受到HR的重视?所谓旁观者清,记者细心翻阅了数十份应届生的简历,排列了这个求职群体易犯的六个毛病,并一一给出解答妙方。
简历不“简”在应届生专场聘请会上,记者观看到,同学们的简历大多有这样一个固定模式:先是一张封面,再是一份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求职信,再是1-2页中文简历,接着是1-2页(英文简历),然后是应届生(就业推举表)、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计算机证书复印件,或者有更多的证书如中高级口译、剑桥(商务英语)、托福GRE厚厚一叠简历,让聘请官好不头疼。
HR告知记者,他们宠爱的简历不需要花俏的修饰,不用长篇累牍,只需要1-2张纸就行。
正确的简历制作方式应当是:一张纸的中文简历,后接英文简历。
若有求职信,可放在最终。
此外,证书、推举表可以在面试时HR提出要求再附上。
板块挨次有悖于阅读习惯(求职简历)的内容板块如何划分?其挨次怎样?这是首次撰写简历时遇到的一大难题。
记者发觉,许多毕业生的简历板块划分不一,挨次颠三倒四,让HR看起来特别困难。
硕士毕业生小李的简历是这样的:第一板块是个人基本信息,其次板块是所获奖金,第三板块是实习经受,第四板块是项目(阅历),第五板块是(教育)经受,然后是个人爱好等。
小李表示,由于自己多次获得校内外奖学金,实习经受也丰富,因此将这两项内容突出放在首要位子。
记者了解到,虽然简历各个板块内容的撰写没有固定的挨次,然而HR有相对固定的阅读习惯。
HR首先想知道应聘者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何时毕业,然后才是实习经受以及学习期间的奖学金、特长等。
个人简历:简历的注意问题或易犯的错误

1、不要把所有的经历都详细地写进去,特别是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历史和经验,使人读起来象自传。
2、语言华而不实,履历表中尽是一些关于人生和社会的宏篇大论或富有激情的演说。
3、没有论据的空论、自吹自擂却没有事实材料。
比如:我有成功的推销纪录之类。
4、过分责备以前的雇主或公司,无目标无意义的赞美以前的雇主或公司或不公平地评说以前的雇主或公司。
5、缺乏明确的求职目标,求职者不清楚自己应聘何种职位,也不知道职业追求是什么。
6、工作不稳定,写了太多的短期工作经历其实就暗示了你的工作缺乏稳定性,生活无目的。
7、过分自夸取得的成就,且有意把功劳全归功于自己一个人的努力。
8、过分冗长。
材料能简就简,不要泛泛而谈。
9、无法解释工作经历中的时间脱节,工作经历缺乏连贯性,却不能提供证明。
10、简历表过于花哨,不加考虑的试用彩色印刷或怪异的纸张,稀奇古怪的字型,结果使面试人难以辨认。
11、错误百出,语法、标点、用词不当等错误。
毕业生简历易出现的问题

毕业生简历易出现的问题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99万人之多,想打赢这场求职之战,你的简历准备好了吗?对此,总结人力资源在招聘时,应届毕业生简历易出现的问题,避免在犯下同样的错误。
一、千篇一律。
不少应届生缺乏简历制作经验,或直接从网上下载简历模板,不加整理修改,在简历中没有写出自己的专业特点,更没有反映出个人特长,里面大都是空话、套话类。
毕业生简历专业特长是什么,专业能力怎样,却没有实质性的表述和说明,或许他们自己都不是很清楚。
在众多求职者中,这种简历是很难吸引用人单位的。
二、过于抽象,没有重点。
一些应届毕业生简历,写得过于简单,对个人经历和介绍,概括抽象地略写几笔,能反映自己能力的专业课程成绩、发表的文章等有效证书、文章连复印件都没有;也有的简历过于繁琐,学校的校史都不忘了写上,后面还附上了几十页的各种奖状、证明的复印件,连学生会棋类比赛的证书都有。
三、夸大其词,华而不实。
有些人在简历中有意夸大自己的“业绩”,例如毕业生简历上说自己参加过某种专业培训,面试时一问,原来只是听过半天的讲座;说是某著名学者的学生,其实只是选修过该学者的某门课程,这往往会使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印象大打折扣。
四、缺少真诚。
优秀毕业生简历,好比是自己的照片,应该是独特的、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想法、期望和要求。
而不少学生应届生更像是产品推销的价格表。
一份简历,多处投放,完全是格式化的,简历中对招聘单位了解甚少,几乎没有提及,也没说明自己为什么要来求职。
》》徐州招聘五、盲目投放。
一些应届毕业生把求职比喻为撞大运。
见到用人单位,没经过考虑就投送了简历。
不去了解用人单位的聘任条件,也不事先了解用人单位招聘情况,随大流地盲目投送,结果自然就会造成许多简历被“扔进废纸篓”。
简历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固然重要,但与用人单位的见面更为重要。
但是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自身问题。
其一,求职应聘的准备不足。
不少毕业生对自己的今后发展和求职意向并没认真和深入考虑,例如,在用人单位面试时,当问到,你前来应聘的原因是什么?你对你将要应聘的工作了解吗?你要应聘的工作,是否适合你的专业和特长?如果单位聘用了你,你有什么要求、计划或希望?如果你前来工作,有什么优势及不足等等,常常是一问三不知。
专家点评:毕业生简历最常见的三个低级错误

专家点评:毕业生简历最常见的三个低级错误专家点评:毕业生简历最常见的三个低级错误的机会。
那么,用人单位的HR们(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喜欢看什么样的简历,毕业生写简历容易进入哪些误区呢? 制作求职简历是大学生毕业求职的第一课。
也是大学生叩开用人单位的敲门砖,也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
写出一份让人一目了然、简洁漂亮的简历,会给毕业生带来更多的机会。
那么,用人单位的HR们(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喜欢看什么样的简历,毕业生写简历容易进入哪些误区呢?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职业咨询专家古典(大醍醐网特约专家)认为,毕业生写简历最大的误区是思维问题,自说自话,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问题。
误区一:不用数字论证简历上的获奖情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社团经历,是展现毕业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毕业生们都注意了这一点,在这几个部分浓墨重彩。
但是,一条条内容的罗列未必会给招聘人员一个直观的印象。
简历中经常出现:“曾获得班级一等奖学金两次,班级二等奖学金三次。
” “担任校学生会××部部长,组织过多次大型活动,组织能力突出。
” 专家点评:简历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要靠数字支持。
HR与求职者是完全陌生的。
他不可能了解毕业生学校的具体情况。
从第一个例子看,班级一、二等奖学金很能突出毕业生的学习成绩,说明他在学习方面一直名列前茅。
但是,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奖学金的发放数量不一样,光写出几等奖学金,还是不能让HR对你建立起直观认识,这个求职者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如果毕业生在一等奖学金后面标上获奖的几率,如一等奖学金(1/25),这就说明25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获得,那么一个班级一般50个人左右,这个求职者绝对是班级的尖子了。
第二个例子中,虽然求职者强调有组织大型活动的经历,但是HR看不出求职者到底组织过多少次活动,活动规模怎么样,当然也不清楚组织能力到底如何了。
如果毕业生改写成:“担任学校口才协会会长期间,曾组织过校级演讲比赛两次,参赛人数达300人,是在校期间的第二大规模社团活动。
求职简历常见的毛病

求职简历常见的毛病1、求职简历里有很长的求职信。
hr时间有限,通常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看很多的求职简历,如果求职信过长,甚至重点不突出,重复表述同一个特质或能力,hr会感到你能提出来的就这有这些了,其他就不必要看了。
2、求职简历不完整。
工作经验在招聘当中是很被hr看中的。
有的人写自己的工作经历时,不是前边丢掉几年就是近一两年的工作经历空白,让人对他顿生怀疑,也对他的求职态度和做事态度产生疑虑,再看下去的想法也没有了。
3、求职简历表述过于简略。
有一些人的求职简历相当的简单,工作经历只写到年,工作情况只写岗位名称,教育情况只写大专或大本,让人看到后了解的信息实在有限,那么也不会再进一步考虑了。
4、求职简历出现明显错误。
尤其是一些时间上的错误,比方说上十几年的大专,普通本科上五年或三年,还有两年和一年的,或者教育经历与工作经历完全重叠,或者算下来从11岁就开始工作经历的等等,这样的简历会马上被抛弃掉的。
5、求职简历的附件形式或标题不明确的。
有的人提交求职简历时只写是应聘或个人简历,简历采用附件形式发送,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简历很多,hr会把这样的求职简历放在最后,有时间才会浏览一下,时间紧就根本不会去理会了。
6、用很怪异的邮箱名字发送求职简历。
例如司机投递简历时名字是“没油了”或“迷路了”,年轻人投求职简历用什么“彻夜跳舞、狂欢”这类的文字,或者带脏字,等等,这样的标题和名字让人一看即不会想再去打开简历看看了。
每个hr经历不同,各方面情况不同,也可能各有所好,但是一些明显的、易犯的毛病还是应当尽量避免。
招聘和应聘都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如果你是应聘者,请用负责的态度好好对待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让hr相信你同样会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
[求职简历常见的毛病]相关文章:1.大学生求职信中常见的毛病2.大学生求职信上出现的常见的毛病3.大学生求职信时候常见的毛病4.大学生求职简历常见毛病分析5.坏毛病-写人作文6.*人的毛病7.常见的面试问题(二)8.最常见的离职原因9.常见的语法错误10.常见的面试提问。
个人简历中最常见的12个缺陷

个人简历中最常见的12个缺陷
以下是关于个人简历中最常见的12个缺陷,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个人简历中最常见的12个缺陷(6)太业余
申请人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表达能力在各种工作中至关重要。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怎么写,完全可以请别人帮忙。
(7)复制质量太差
复制时不够认真,尤其用复印机复制时质量太差。
(8)错别字及语法错误
错别字与语法错误通常使人认为你缺乏取得成就的最基本技能。
当然,错别字多的人不一定不能取得成功,但错误多而又不请别人替你检查则是另一回事了。
在高级职员和专业岗位上语法错误是不可以接受的。
(9)简历不属实
你宣称自己具有某种专项技能和特长而实际上却不具备。
(10)未写求职方向
(11)哗众取宠
使用大量不符合简历的格式,堆砌词句、材料及不恰当的装饰,难以让雇主接受。
·
(12)缺少有力的支持材料
所提供的素材不足以使人做出正确的判断。
更多面试十大难题的样板回答、师范毕业生个人简历范文、新春推荐:个人简历模板(完整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点评毕业生简历易犯的毛病
案例剖析
北京交通大学的物流专业的应届生小王已经投出40多份简历了,可是至今没有电话通知面试;中国政法学院的经济法专业硕士小雷品学兼优,可是挤了几场招聘会之后,工作依旧在天上飞。
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原因归咎于简历。
万学教育职业能力研究院牛锦儒老师发现,应届毕业生们投出的上百份简历往往杳无音讯,大家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第一份简历产生了怀疑:我的简历哪里不妥?怎样的简历才能受到HR的重视?所谓旁观者清,老师细心翻阅了数十份应届生的简历,罗列了这个求职群体易犯的六个毛病,并一一给出解答妙方。
简历不“简”
在应届生专场招聘会上,老师观察到,学生们的简历大多有这样一个固定模式:先是一张封面,再是一份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求职信,再是1-2页中文简历,接着是1-2页英文简历,然后是应届生就业推荐表、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计算机证书复印件,或者有更多的证书如中高级口译、剑桥商务英语、托福GRE……厚厚一叠简历,让招聘官好不头疼。
HR告诉老师,他们喜爱的简历不需要花俏的修饰,不用长篇累牍,只需要1-2张纸就行。
正确的简历制作方式应该是:一张纸的中文简历,后接英文简历。
若有求职信,可放在最后。
此外,证书、推荐表可以在面试时HR提出要求再附上。
板块顺序有悖于阅读习惯
求职简历的内容板块如何划分?其顺序怎样?这是首次撰写简历时遇到的一大难题。
老师发现,很多毕业生的简历板块划分不一,顺序颠三倒四,让HR 看起来非常困难。
硕士毕业生小李的简历是这样的:第一板块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板块是所获奖金,第三板块是实习经历,第四板块是项目经验,第五板块是教育经历,然后是个人兴趣等。
小李表示,由于自己多次获得校内外奖学金,实习经历也丰富,因此将这两项内容突出放在首要位子。
老师了解到,虽然简历各个板块内容的撰写没有固定的顺序,然而HR有相对固定的阅读习惯。
HR首先想知道应聘者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何时毕业,然后才是实习经历以及学习期间的奖学金、特长等。
但看过小李简历的HR却发现,她的内容顺序与阅读习惯相悖,看了一大半还不知道她的专业和毕业学校,在努力寻找基本信息的时候,也忽略了她的奖学金等突出优点。
一般来说,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实习经历/项目经历、所获奖项/论文发表、英语/计算机能力、个人兴趣和特长等。
此外,可以在教育经历后添加求职意向或者面试时当场填写。
基本信息“缺胳膊少腿”
“你的出生年月写在哪里?你的籍贯是哪里?你何时毕业?你的求职意向是什么?硕士应届生为何没写明本科教育经历?”
基本信息就像是人的四肢、五官,缺一不可。
然而这些看似最基础的信息,却频频被应届生遗漏。
老师发现,“马大哈”们仅专注于实习经历、培训证书等闪光点的描述,而忽略了一些个人基本信息,特别是籍贯、年龄、求职意向这三项遗漏最多,而一些公司对于毕业生的籍贯/户口等非常关注。
有毕业生甚至认为,“我是应届毕业生,就不用写出生年月了”。
另外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生则认为“只需要写最高教育经历”,其实,一般来说高中以后的教育经历,包括大专、本科、硕士等都必须详细罗列。
信息过全暴露安全隐患
与以上相反,一些毕业生的简历矫枉过正,信息过于全面,竟然把身份证号码也写了上去。
在大型招聘会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司将挑剩下的简历乱扔,简历上的身份证号码以及附带的身份证复印件都有可能给意图不良的人可乘之机,极不安全。
此外,有些毕业生的简历写得太详细,罗列了很多不必要的,或者是应该筛减的信息。
比如有人罗列了大学四年的专业课程,有人详细罗列了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时间、刊号,更有人将3年研究生期间的研究项目全部写上,多达数百字,让简历繁复罗嗦没有重点,看起来较为压抑。
个性描述变成“形容词大本营”
很多应届生简历的最后一项都是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描述,然而这类描述几乎成了褒义形容词的堆砌,千篇一律:“本人个性外向活泼,沟通能力强,能与人和睦相处,好学谦逊,诚实正直,勤奋努力,认真负责,细心耐心,能在压力下工作,喜爱音乐、运动……”HR在看到几百份描述相似的简历后,对这一项往往不太感兴趣了。
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毕业生小张意识到了这点,于是她索性筛除了“个人特点”一栏,可是HR们看了她干巴巴的简历后表示,她的简历只有“骨头”没有“血肉”。
其实,个性特点是个人“软技能”的体现,这点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重视。
HR看个人特点的描述,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了解求职者的性格以及价值观是否和公司的企业文化相符合。
比如一些公司倡导“环保与自然”,一些公司强调“工作即兴趣”,一些公司考察“是否能承受高压的工作环境”,另外一些公司提倡
“创新精神”,还有一些公司更喜欢“创业精神”……于是,个性特点一栏的描写非常重要,真实地展示自我,寻找到真正与自己职业价值观匹配的公司,也是将来是否能开心工作的保证。
二是了解求职者的个性是否符合岗位要求。
比如招聘会计,需要对方细心缜密,对数字敏感;招聘文员,需要认真负责,听从安排;招聘行政助理,则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太有创意和想法的人才是留不住的;而从事一些研发、设计类的职位,则需要有创新意识,能在压力下工作。
求职宣言“表忠心”
“公司给我一个机会,我将回报公司一份业绩”,“今天公司给我一份职业,明天我为公司开创一片事业”……很多应届生们为了“表忠心”,纷纷在简历最后写上求职宣言,让HR看了觉得非常可笑。
这里提醒应届生,在HR心中,广告标语式的“宣言”比较空洞,而且大多雷同,不要也罢。
也许朴实真诚的话语更能打动企业招聘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