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__春天的故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春天的故事1第二课时教案浙教版

1. 春天的季节特征与自然景象
重点知识点:春天、季节特征、自然景象
板书设计:
- 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 季节特征:气候温暖、日照时间增长
- 自然景象:花朵、草地、蓝天
2. 春天的情感态度与品德教育
重点知识点:春天、情感态度、品德教育
板书设计:
- 情感态度:热爱生活、珍惜时光
- 品德教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重点知识点:社会实践、网络资源利用
板书设计:
- 社会实践:参与春天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 网络资源利用:下载与春天相关的歌曲、诗歌等
6. 家长合作与社区资源利用
重点知识点:家长合作、社区资源利用
Hale Waihona Puke 板书设计:- 家长合作: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 社区资源利用:参加与春天相关的社区活动
课后作业
1. 请描述春天的季节特征和自然景象。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春天的故事1第二课时教案 浙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春天的故事》1第二课时教案,浙教版。本课时主要围绕春天的美好景象和季节特征展开,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美好情感。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春天为背景,以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美好,同时在品德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4. 品德教育:教师需要把握课文的品德教育内涵,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榜样,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学生。
5. 植物生长实验:教师需要准备植物生长实验器材,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观察春天的植物生长变化,了解春天的生命力和活力。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盎然,万物复苏,仿佛整个世界都沐浴在了温暖的阳光之下。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诗篇,是一幅充满色彩和活力的画卷。
春天的故事,从大地开始。
冬天的寒冷已经逐渐消退,大地开始回春。
枯草变绿,花朵盛开,树木抽出新芽,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春风吹拂,微风拂过面庞,温暖而清新,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和希望。
春天的故事,还有那些可爱的小动物。
春天是它们繁衍生息的季节,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兔子在田野里嬉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春天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
春天的故事,还有那些美丽的花朵。
春天是花开的季节,桃花、樱花、玫瑰、茉莉……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绽放,它们散发着迷人的芬芳,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好和愉悦。
走在花海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心情愉悦、神清气爽。
春天的故事,还有那些勤劳的农民。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们忙碌在田间地头,播种、浇灌、施肥……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大地播下希望的种子,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无尽的粮食和希望。
他们是春天故事中最美的注脚,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谱写着一曲曲生生不息的赞歌。
春天的故事,还有那些温馨的家庭。
春天是家人团聚的季节,人们在这个时候更加珍惜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饭、唠唠嗑……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凡而又幸福,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诗篇,是一幅充满色彩和活力的画卷。
让我们珍惜春天,珍惜大自然的恩赐,让春天的故事永远在我们心中绽放。
愿春天的故事,永远充满着温馨和希望,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春天故事中最美的注脚。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春天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春天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小学五年级《春天的故事》课文;•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学习几种常见的花卉植物的名字和特征。
2. 情感目标•意识到春天对大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珍爱意识。
3. 能力目标•学会用基本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学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份春天植物。
二、教前准备1. 教具准备•课文《春天的故事》;•彩色笔、绘画纸和彩色纸;•雨伞和小长靴的图片。
2. 布置作业请学生在家庭中收集一些有关春天植物和春天的图片或材料。
3. 教师备课分析《春天的故事》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它主要描写了几种春天植物的花朵,介绍了春天大自然的变化。
因此,我们在教学前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研读好这篇散文;•准备好教学素材及活动设计;•给学生讲解清楚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课学习的意义;•将学习的重心放在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操作能力。
三、以上海的春天为例,展开课堂教学1.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们带来的春天图片及材料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春天的印象,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教学学生边欣赏边朗读课文《春天的故事》,教师可以适当注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模拟春天的气氛让学生合作演绎春天的气氛,其中一个学生持有小雨伞,另一个学生持有小靴子进行模拟雨水和泥泞的感觉。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春天的感知,也能够让课堂气氛更活跃。
4. 学习春天植物在课前讲授了几种常见的春天花卉及其特征,带领学生观察和分辨这些植物,讲解花的结构和作用。
加强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5. 制作春天绿植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春天植物,用纸张、彩色笔和绘画纸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到花园或者植物市场拍摄自己感兴趣的植物照片,回来后可以和班级同学分享。
四、教学反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这体现了情感目标的达成。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春天的故事

6.“三落”:1975年底,全国又掀起一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时,被撤销 党内外一切职务。 7.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
P8
小渔村 P9
大都市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还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当时的名字叫宝安县。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深 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 háo )(因为宝安县靠海,盛产沙井蚝,是宝安县的最著名的特 产);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这是对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的真实写照。当时由于那里实在是 太穷了,很多年轻力壮的农民都偷渡到香港去打工。 蚝:[释义]即“牡蛎”:~油。~豉(牡蛎肉的干制品)。读[háo]
• 3.起义:1929年,受中央委派,赴广西领导百P6
•4.“一落”:1933年,在中央苏区任职的他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遭党内“左”倾领导的批判 和打击。
5.“二落”:文革初期停职下放江西劳动改造,文革后期复出,并于1975年代替病重的周恩来主持中央日 常工作,大刀阔斧全面整顿。
时还到她家去参观,具体询问了包括住房面积、物业费能否承受、房屋装修的情况等问题。她说:“党 和政府这么关心普通百姓的住房和生活细节,我从心里感到温暖。”
P29
–1984年,“小平你好”的横幅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1997年2 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2月24日,北京大学师生打出“再道一声小平你好”的横 幅,肃立寒风,为伟人送行。
• 1979年4月,在听完广东省委负责同志的汇报后,邓小平说:“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 就是特区嘛……”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我国政府先后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分别指定一定区域,设定经济特区。
小学品德与社会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哈拉海镇柴岗中心小学邵成明教学目标1、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步伐,体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而在心中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信念。
2、能力目标:学会从图片、表格、资料中获得有效信息,将图片与文字内容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观察身边生活,采集相关资料,比较变化,形成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正确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春天”。
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大致进程。
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推动社会进步的道理,理解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
教学准备:1.《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视频。
2.有关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些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倡导的改革开放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春天的故事》。
2.板书:春天的故事3.课前播放《春天的故事》。
4.师:同学们,一曲《春天的故事》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1978年。
在那一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国迎来了一个经济建设的春天,改革开放为中国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家乡以及全国带来的变化。
5.师:歌中歌颂的是哪位老人?他对我国有哪些贡献?6.出示幻灯:邓小平爷爷——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从1978年以来,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使得中国逐步发展强大,并以昂首的姿态走向世界!7.邓小平爷爷画下的这个圈是什么地方?8.生(师):深圳。
二、改革开放辉煌成果缩影1.介绍小渔村的变迁:深圳在30年前,是一个人口稀少、偏僻荒凉的小渔村,贫穷而落后;30年来,深圳以年均增长25.8%的速度迅猛发展,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01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大中城市前列。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春天的故事》教学课件

歌中歌颂的是哪一位老人?
他对 我国有哪 些贡献?
对外开放:就是要通过加强国际间 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利用世界各 国的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 发展社会主义。
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 项基本国策。
小渔村的变迁
三十年前,这里 是一个总面积不到3平 方千米,人口不足3万, 十分偏僻、荒凉的小
渔村。 (深圳)
深圳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我们国家先后建立了5个这样的经济特区, 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深圳
诗情画意的滨海城市 ---珠海
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
浦东开发15年,年均新增人口10万人,人才 总量(拥有大专学历或中级职称)从开发之 初的6.6万人增加到30万人,其中国际化人 才超过5万人,包括2万多外籍人士,并涌现 出40多个国际社区。迄今共有37家跨国公司 地区总部、1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数十 家国内大集团总部设在浦东。浦东已成为上 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
青藏铁路
•
1.通过找自己的活动,引导学生说出 每个人 的相貌 不同。
•
2.通过照小镜子,请学生说说我们的 外貌有 什么特 点。
•
3.结合图片,讨论自己的性格特点。
•
4.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玩耍、运动等 活动, 说出自 己的特 点。
•
5.结合学习、玩耍、运动等活动,说 说自己 的特点 。
五年级下册品社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教材分析: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祖国迈开新步伐》共含三个主题:1、春天的故事。
2、金色的海岸3、西部晨曲。
其中“春天的故事”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祖国各个方面所取得的重大变化,通过对比,证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逐步么迈入小康社会。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懂得改革开放的具体内涵和政策。
知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措施,并知道改革的原因及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号角,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从沿海走向内陆,改革的步伐越迈越大,祖国更加繁荣,人民日益富裕。
我们的学生都是出生在21世纪的孩子,他们一生下来就赶上了祖国的大好春天,对于改革开放前的那段岁月是一片空白,没有一点感性的认识,没有认识就很难感受到今天生活的美好,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我们的教学,做到既不夸大事实,也不回避问题。
从学生最近认知区域入手来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是“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个基本国策带领国家和人民走向繁荣富强。
2.知道开放的地区,了解5个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感受这些特区的发展变化。
3.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搜集5个经济特区的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资料,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积极进取。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五个特区的发展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可贵之处。
难点:了解经济特区的最一般的意义,引导学生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教学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视频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大家听过“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吧,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板书课题 11.春天的故事)(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2.学生交流感受。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春天的故事》(第一课时)——走进春天教材分析:本课揭开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从贫穷走向富强的一段历史,重点讲述了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告别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摆脱了定额分配的贫困面貌,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所实施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教材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安排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介绍,着重让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所实施的一些重要举措,介绍了较有代表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改革开放给各地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经济特区的一些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了解经济特区的定义,知道我国有5个经济特区,能够准确地在我国地图上找出5个经济特区以及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位置。
第三部分家庭相册中四幅真实的图片展示了几十年来普通劳动人民住房的变迁。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成效。
第四部分着重向学生介绍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教材精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人们打出的“小平您好”这一横幅的照片,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道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领袖,课文最后还设计了“留言板”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上网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人们对伟人的认识和评价,知道是邓小平带领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幸福,从而从心底里萌生出对伟人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本课的立意在于感受中国的崛起,通过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感受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体味这一英明决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福利,进而感念时代,感恩伟人。
学情分析:处于21世纪的少年儿童,对上一世纪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事情,往往知之甚少。
一方面,他们真实能够看到的是当下的繁荣,即使从长辈的零星回忆里了解过去的生活,也只是形成一种没有时代概念的历史碎片;另一方面,借助于一些影视作品和阅读资料,他们了解的也只是类似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类的大事,在他们眼里,只有解放后新旧社会更替的概念,对建国以来中国社会走过的艰难历程,几乎一无所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陸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 制和特殊政策,用减免税收等优 惠办法和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出口的特定 地区。
1979决定在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试办特区
小渔村
大都市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到 处 是 高 高 架 起 的 立 交 桥
。
四通八达的道路、桥梁,为深圳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汕头经济特区
汕头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潮 汕平原上,是中国六大经济特区之一 ,全国著名侨乡,华南重要港口城市 ,也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 中心,为粤东和闽西南出海的门户。 历来是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的主 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 。总面积2064平方公于1860年正式开埠,是中国沿海最早 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人称“百 载商埠”,经济外向,曾有美、英、 法、德、日、俄、荷、比等8个国家 在汕头设领事馆。目前有近1000万潮 裔乡亲旅居世界40多个国家港澳台地 区,汕头经济特区已同世界上120多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
(四)厦门经济特区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厦门设 立经济特区,面积2.5平方公里。 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 厦门后,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 全岛,面积13.1平方公里,并 逐步实行了自由港某些政策。 随后,国务院相继批准设立海 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 区,实行经济特区现行政策。 1992年又批准设立象屿保税区。 其间,国务院还批准厦门市为 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一 级经济管理权。1994年3月, 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特区地方立 法权。
(五)海南经济特区
海南经济特区风景 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六个( 海南、深圳、厦门、珠海、汕 头、喀什)经济特区中第二大 的经济特区,是唯一的省级经 济特区。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 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 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全省 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 、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 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 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与 此同时,海南经济特区成立。
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生活区。
大 厦 高 耸 林 立
深圳的夜景灯火辉煌,十分迷人。
今 日 深 圳 已 是 交 通 便 利 的 现 代 化 的 大 都 市
锦绣中华
仙湖植物园
(二)珠海经济特区
珠海是我国南方港口 城市,经济特区。 1953年建县,1979 年建市,1980年设立 经济特区,享有全国 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 权。下辖香洲、斗门、 金湾3个行政区。总 面积7653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1687平 方公里。2005年末, 全市常住人口141.57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89.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