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预防2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可修改版ppt]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可修改版ppt]
–新生儿垂直传播 –小于3岁的婴儿 –免疫功能不全的个体
• 接受化疗的患者 • 血透患者 • 接受移植患者
HBV感染转归决定于感染时的年龄
100
90
80
70
感 染
60
结 50
局 (
40
%
30

20
10
0 出生
慢性感染
有症状的急性感染
1–6 个月
7–12 月
感染时的年龄
1–4 岁
大龄儿童和成 年人
WHO 2001
• 确定HBV感染 • 评估
– 感染状态 (急性、恢复或慢性) – 疾病的级别和阶段
• 监测
– 疾病进展 – 肝细胞癌的早期检出 – 治疗效果
• 治疗
– 预防HBV相关疾病的并发症 – 预防其它感染
HBV感染的诊断:利用血清标志
血清学诊断的 1 三个步骤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 学
HBV流行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
HBV携带者的全球流行情况
HBsAg 携带者 – 流行情况
<2% 2–7% >8% 资料不全
原发HCC的年发生率
病例数/100,000 人口
1–3 3–10 10–150 资料不全
WHO 1999
HBV: 一个全球性难题
• 乙肝病毒感染具有全球性影响
高尔基体 内质网
cccDNA
DNA 依赖聚合酶 RNA依赖聚合酶
HBV mRNA
胞核
Reproduced from Antiviral Research, Vol 64, Zoulim, pp1-15, Copyright 2004, with permission from Elsevier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

它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口。

本文将重点讨论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全球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乙型肝炎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如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共用注射器等途径。

高感染率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

二、乙型肝炎的地区差异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

亚洲国家是乙型肝炎的高风险地区,其中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感染率最高。

非洲也是乙型肝炎的高负担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洲的感染率相对较低。

三、乙型肝炎的年龄和性别分布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也存在差异。

儿童和青少年是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他们易受到母婴传播和儿童间的传播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下降。

在性别方面,男性感染乙型肝炎的风险通常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更容易接触到感染源有关。

四、乙型肝炎的趋势分析近年来,全球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疫苗的推广和普及,以及改善卫生条件和医疗设施的发展。

然而,乙型肝炎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挑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

此外,慢性乙型肝炎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仍然较高,需要引起重视。

五、未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未来,乙型肝炎的控制和预防仍然是一个全球性挑战。

应对策略包括推广疫苗接种、加强乙型肝炎的筛查和诊断、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卫生教育和改善卫生条件等。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资源投入,特别是在乙型肝炎高负担地区,是控制和消除乙型肝炎的关键。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年龄性别分布特征。

临床传染病学知识: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临床传染病学知识: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临床传染病学知识: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传染病学的知识。

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甲型肝炎①管理传染源:隔离期自发病起连续3周,集体机构需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45天。

②切断传播途径:饮食管理人员、自来水管理人员和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发现肝功能不正常,应及时隔离。

做好环境卫生和粪便无害化处理。

搞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

加强饮食卫生的管理,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严格执行食堂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实行分餐制或公筷、饮食用具专用,做好餐具消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水果要洗净,洗漱用具专用、定期消毒。

③保护易感人群:儿童应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性良好。

2.乙型肝炎①管理传染源:对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隔离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即可出院,不强调隔离日期,但对HBSAg阳性的人应定期随访,并注意以下事项: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及经期卫生,以及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传染他人;所用食具、修面用具、洗漱用具均应与健康人分开。

②切断传播途径:对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应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严格消毒带血污染物。

对肝炎门诊及病房的病案、用具应单独使用。

尽量少输血、血浆及其他血制品,以减少感染机会;向HBSAg阳性的育龄妇女进行广泛宣传,防止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婴儿及其他人群。

产房的器械要严格消毒,乳头有损伤的HBSAgpB性妇女应停止哺乳,从而阻断母婴传播途径。

③保护易感人群: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均应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对HBsAg、HBcAg、HBeAg均阳性的孕妇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自然史和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自然史和预防
维普资讯
国外医学・ 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 年 8 02 月筮 鲞筮
蛋 白在肝 细 胞 内过 度 产生 并 积 聚 , 接 损 害 细 胞 , 直 从
sg前 S A 、 1蛋 白 和 前 S 2蛋 白的 抗 原 性 , 鼠 实 验 证 小 实 可 以诱 导 出 针 对 S 前 S 和前 s 抗 原 的强 烈 的抗 、 1 2 体 反应 。Maank 等【 j Bo eB( 种合 成 的 含 dl si ” 用 i p 一 i H 有 S S 腐 1 S 2抗 原 的疫 苗 ) 免 疫 1 健 康 儿 来 8名 童 , 果在 第 一 、 次 注射 后 ,0 % 的儿 童 出现 血 清 结 二 10 转化 ; 而且 含 有 前 S表 位 的疫 苗 引 起 的抗 体 反 应 比
l Trn A ta .jVi , 9 l 5: 5 6~3 7 1 a e 1 ml l 9 ;6 3 6 54
24 与新 型 疫 苗 的关 系 : . 前 S区 含 有 强 免 疫 原 性 的 表 位 , 能 引 起 比 可 H sg 强 的 免 疫 反 应 , BA 更 目前 已 开 发 一 些 包 括 了前
究, 全基因序列分析发现 , 母婴 间优势群存在高度的 同源性 (96 )证 实 为母 婴 传 播 ; 母 亲 和婴 儿 来 9 .% , 从
源 的 HB V基 因克 隆 均 观察 到 前 C区终 止 密 码 、 C启 动子 和前 s 2起始 密 码 变异 , 中前 C区终 止 密码 和 其 C启 动 子 的变 异使 HB A 失 , 前 s 始 密 码 变 e g缺 而 2起 异使前 s 2蛋 白不 能 合成 。 变异 株 转 染 人 肝 癌 细 胞 , 发现 变异 株合 成 与 分 泌 HB N 的能 力 与 野 毒 株 VD A 相近 或略 有 下 降 。因 此 , 他们 认 为 , 生儿 暴 发 性 肝 新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一、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是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 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和高风险职业群体。

2. 病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了解病例的感染途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3. 病例的病毒学检测结果:通过对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可以确定病例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判断病例的传染性。

二、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是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以下是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的重点内容:1. 发病率和感染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病例调查和抽样调查,可以计算出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感染率。

这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流行程度和传播风险。

2. 传播途径: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如输血、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高风险人群: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

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包括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吸毒者等。

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是乙型肝炎防控的重要策略。

4. 疫苗接种情况: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疫苗接种情况。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了解疫苗接种情况有助于评估疫苗的覆盖率和效果。

通过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输血、注射毒品、医疗操作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性传播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传播,而母婴传播则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将病毒传给胎儿。

此外,乙型肝炎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播,如共用针头、刺青、耳洞穿孔等。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表现为地区性和年龄性差异。

乙型肝炎在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尤其是亚洲、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

这些地区的高感染率主要是由于卫生条件差、医疗设施不完善以及医疗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的。

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还与年龄有关,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成年人则相对较少感染。

预防乙型肝炎的策略主要包括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根据WHO的建议,所有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出生后6个月内完成基础免疫程序。

此外,对于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注射毒品者、性伴侣等,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是预防乙型肝炎传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个人防护包括避免接触感染血液和其他体液、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头等。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是保护自己和患者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

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和行为。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宣传册、健康讲座、社区活动等。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约有2.5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患者及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管理等方面的权威建议。

二、预防2.1 疫苗接种2.1.1 乙型肝炎疫苗概述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

乙型肝炎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包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1.2 疫苗接种对象我国推荐对以下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新生儿- 儿童和青少年- 成人- 乙肝病毒暴露者(如家庭内接触者、性伴侣等)2.1.3 疫苗接种程序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3剂次,分别为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检测。

2.2 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主要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

2.2.1 被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立即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以提供即刻的保护作用。

2.2.2 主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启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程序,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未达到免疫保护水平(HBsAb<10mIU/ml),应加强免疫一剂乙型肝炎疫苗。

三、诊断3.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HBV DNA定量、肝功能指标等。

3.2 临床诊断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肝脏活检证实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证据- 持续或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四、治疗4.1 治疗原则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及抗纤维化治疗。

乙肝科普书籍

乙肝科普书籍

乙肝科普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乙肝的科普书籍推荐:
1. 《乙肝及其防治手册》- 作者:薛涛、邢延根
该书介绍了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特征、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等内容,提供了关于乙肝防治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

2. 《乙型肝炎的防治学》(第二版)- 作者:董善江、曲腾飞

该书是一本系统介绍乙型肝炎科学防治理论和技术的专业著作。

内容涵盖了乙型肝炎的病毒学、流行病学、免疫学、预防接种、诊断治疗、病案管理和教育等多个方面。

3. 《肝病学大百科》- 作者:CSR国际
这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肝病学参考书籍,其中包括了关于乙肝的详细介绍,包括病毒学、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提供了临床实践中的指南和建议。

4. 《乙型肝炎手册》(第二版)- 作者:曲腾飞、董善江等
该手册是一本面向临床工作者和学习者的乙型肝炎学习教材,内容覆盖了乙型肝炎的基础知识、流行病学、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以及各种相关疾病的管理与治疗。

这些书籍提供了乙肝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指南,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

在选择书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
行选择。

另外,可以通过向医务人员、公共卫生机构或乙肝患者组织咨询的方式,获取更多乙肝方面的书籍推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 HBV 安全注射所致感染人数 21,700,000 占所有新感染% ~33
HCV
HIV
2,000,000
96,000
~42
~2
16,000,000,000 注射/年 ~ 33% 发展中国家不安全注射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31/en/
1992~1995、2002年一般人群 血清HBsAg流行率年龄分布
12 11.27
10
HBsAg流行率(%) 8 6 4
9.67
10.22
10.35 9.68 9.17 7.09 9.08
10.24 8.77
1992-1995 年 4.83 3.11*
2002 年
2
0
*
5~ 10~ 15~ 20~ 30~ 40~
3~ 岁人群
1~
50~ 年龄(岁)
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上卷)39-59
梁晓峰,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26:655-658
接种乙肝疫苗后 是否需要加强?
乙肝疫苗成功免疫后第1年抗-HBs下降最快,
然后缓慢பைடு நூலகம்降。对乙肝疫苗初免有应答儿童 (抗-
HBs≥10mIU/mL) ,于接种疫苗后5~15年,
苗后2~4周,67%~76%抗-HBs回忆性升高
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前后抗-HBs 阳转率
及其几何平均滴度 (GMT)
测定时间 抗-HBs +/N (%) 38/57 ( 66.7) 57/57 (100.0) 42/57 ( 80.8) 37/52 ( 71.2) GMT (mIU/ml) 83.8 545.9 301.9 135.8
11.7
12.0
11.2
11.5
10.5 9.7 2002
8 6 4 2 0
3.6 2.2 2.2 2.4
4.5
4.8
年龄(岁) 4~ 5~ 6~ 10~ 15~ 20~30
1~
2~
3~
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如出生时未发生围产期感 染,与其母亲长期接触,至4岁时38%婴儿发生HBV感染 儿童与HBV慢性感染者长期生活在一起,可通过经皮 肤或黏膜暴露血液或体液 (如共用牙刷、接触皮肤伤口 渗出液及接触HBV污染的表面) 等感染
《APASL共识》 Liaw YF,et al. Liver International, 2005, 25:742-489
体重<2 000g早产儿应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母亲HBsAg
阳性
建议
出生≤12 h 接种HBIG + 乙肝疫苗 1~2月龄后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 (出生时1针除外) 9~18月龄时检测HBsAg和抗-HBs 出生≤12 h 接种HBIG + 乙肝疫苗 检测母亲HBsAg 1~2月龄时根据母亲HBsAg情况,接种乙肝 疫苗(出生时1针除外) 1月龄或出院时接种乙肝疫苗 完成全程乙肝疫苗免疫
EAS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Hepatitis B
At the moment, booster doses are generally not
recommended and the occasional emergence of
HBV escape mutants does not threaten
加强前
加强后 1 年 加强后 2 年 加强后 3 年
夏国良,等. 中国计划免疫 2002; 8:61~64
对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10mIU/mL儿童随访15~20年, 未发现临床型乙肝。但少数报告有HBV感染 (检测到抗-HBc或 HBV DNA),常为暂时和无症状,慢性感染很少见,只发生在 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 在有保护性抗-HBs的免疫缺陷者中,未见有临床型HBV感 染。乙肝疫苗对HIV感染者长期保护性研究表明,在抗-HBs
核苷(酸)类似物能否用于HBV阻断母婴传播?
In pregnant mothers, no firm recommendation can be made on the use of nucleoside analogues in the prevention of transmissio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sufficient data and conflicting results with regard to efficacy and adverse events. Wom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ho become pregnant while on therapy can continue treatment, but the stage of mother’s liver disease and potential benefit of treatment must be weighed against the small risk to the fetus.
1人1针1管 城市 农村1层 农村2层 农村3层 33.3% 54.5% 50.0% 29.0%
58.3 % 39.4 % 43.8% 67.8%
合计
43.5%
50.9%
李慧, 等. 中国计划免疫, 2001,7:218-220
李艺星, 等. 中国计划免疫, 2002,8:341-343
不安全注射危害的实验证据
Beasley RP, et al. Lancet, 1975, 2:740-741; WHO MMWR, 2005, 54(RR-16)
不同体液中HBV浓度
高浓度
全血 血清 伤口分泌液
中等浓度
精液 阴道分泌液 唾液
低浓度/检测不到
尿液 粪便 汗水 眼泪
母乳
/ncidod/diseases/hepatitis/slideset/index.htm

在13~23年前接种过乙肝疫苗并有应答者,
其抗-HBs<10mIU/mL,于再接种1针乙肝疫
Banatvala JE, et al. J Viral Hepat, 2003, 10:1-6; Petersen KM, 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4, 23:650-655; Wu JS, et al. J Infect Dis, 1999, 179:1319-1325; Stevens CE, et al. N Engl J Med, 1984, 311:496-501; MMWR, 2005, 54(RR-16)
There is ongoing debate as to whether all hepatitis B vaccine recipients should be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antibodies and offered booster vaccinations at regular intervals. The current consensus is that such an approach is unneccessary
未接种乙肝疫苗的长期住院儿童可感染HBV
在儿童保育院也偶有HBV经人-人传播的报道
HBV可经不安全注射传播
Beasley RP, et al. J Infect Dis, 1983, 147:185-190; Steinberg SC, et al. J Pediatr, 1975, 87:753-756; Nordenfelt E, et al. Scand J Ifect Dis, 1978, 10:161-163; Perrillo RP, et al. J Infect Dis,1984, 149:796-800; Perrillo RP, et al. Am J Epidemiol, 1986, 123:690-698; Shapiro CN, 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1989, 8:870-875; Deseda CC, 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1994, 13:828-830
我国西部5省2000年安全注射情况
调查人数 预防接种 临床治疗 894 847 一次性注射器 26.1% 22.4% 1人1针 多人1针 8.4 % 6.1 % 6.2% 3.2% 5.6% 玻璃注射器 27.5% 27.3% 煮沸消毒 19.4 % 19.4 % 18.8% 19.4% 19.2% 两者兼用 46.4% 50.3% 高压消毒 80.6 % 77.8 % 78.1% 77.4% 78.5%
effectiveness of immunisation programs with
current vaccine.
J Hepatol, 2003, 38:533-540
Management of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Foster GR & Goldin RD. Second edition).
Taylor & Francis, London & New York, 2005, p12-13
(the anamnestic response to the first vaccination schedule should provide sufficient protection against further exposure), but in people at very high risk (e.g. medical personne) it may be prudent to adopt a more cautious approach and maintain high titers of protective antibody, as outlined abo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