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病毒的异质及临床意义-精选文档

HBVµ Ä » ù Ò ò × é ½ á ¹
v HBV » ù Ò ò × é Î ª ² ¿ · Ö Ë « Á ´ » ·× ´ DNA ¬ £ ³ ¤¶ È 3.2kb
PreS1 PreS2
Gene S +stra nd
-stran d Re gion P Gene C
DR1 DR2
PreC
HBV 的异质性
基因型 * A 地理分布
基因型
北欧、西欧、美国、非洲
B
C
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
中国、越南、朝鲜、日本
D
E F G
地中海区、中东、印度
西非 美国(印地安拿人)、波利尼西亚 欧洲、美国
* 根据 HBV 全序列中核苷酸差异 ≥ 8%
Chu CJ et al. Hepatology 2019; 35(5):1274
S基因准种的特点
(前-S1、前-S2、S)
S 基因全长 PCR, 1400 bp
Protocol of Human Somatic Gene Therapy
1 2 3 4 M 5 6 7
1 400 bp
HBV全S基因RFLP结果
遗传树分析
E845-A16 E845-A8 Renbao Gan E67 B5 N19 A8 N19 E19 N19 A3 E845-B4 E853-A3 N19 E5 E845-A12 N19 E5 E67 B1 E67 B8 EJ1 B16
为什么以前没有注意?
方法比较
既 DNA ↓ 设计重叠PCR引物 ↓ PCR扩增 ↓ 产物直接测序
本研究方案
收集血清 ↓ 提取血清中HBV DNA ↓ 设计PCR引物 ↓ PCR扩增 ↓ TA克隆入质粒载体中 ↓ 随机选择单克隆测序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
它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口。
本文将重点讨论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全球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乙型肝炎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如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共用注射器等途径。
高感染率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
二、乙型肝炎的地区差异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
亚洲国家是乙型肝炎的高风险地区,其中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感染率最高。
非洲也是乙型肝炎的高负担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洲的感染率相对较低。
三、乙型肝炎的年龄和性别分布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也存在差异。
儿童和青少年是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他们易受到母婴传播和儿童间的传播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下降。
在性别方面,男性感染乙型肝炎的风险通常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更容易接触到感染源有关。
四、乙型肝炎的趋势分析近年来,全球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疫苗的推广和普及,以及改善卫生条件和医疗设施的发展。
然而,乙型肝炎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挑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
此外,慢性乙型肝炎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仍然较高,需要引起重视。
五、未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未来,乙型肝炎的控制和预防仍然是一个全球性挑战。
应对策略包括推广疫苗接种、加强乙型肝炎的筛查和诊断、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卫生教育和改善卫生条件等。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资源投入,特别是在乙型肝炎高负担地区,是控制和消除乙型肝炎的关键。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年龄性别分布特征。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一、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是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 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和高风险职业群体。
2. 病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了解病例的感染途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3. 病例的病毒学检测结果:通过对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可以确定病例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判断病例的传染性。
二、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是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以下是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的重点内容:1. 发病率和感染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病例调查和抽样调查,可以计算出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感染率。
这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流行程度和传播风险。
2. 传播途径: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如输血、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高风险人群: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
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包括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吸毒者等。
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是乙型肝炎防控的重要策略。
4. 疫苗接种情况: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疫苗接种情况。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了解疫苗接种情况有助于评估疫苗的覆盖率和效果。
通过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乙肝疫苗之父:萨尔·克鲁格曼

乙肝难治 “ ’ 难’在何处
◎ 李健康
血清 制备疫苗 的方法此后被进 一步
完 善 , 从 小 规模 实 验 室 制 备走 向商 并
业化生产。 9 1 , 1 8 年 第一种经过美 国
目前 最 有 效 的 乙 肝 治 疗 方 法 是
乙 肝 难 治 的 主 要 原 因有 以 下 几
食 品 和 药 品 管 理 局 许 可 的血 清 乙 肝 抗 病 毒 、免 疫 调 节 ,是 改 善 肝 功 能 个 方 面 。
原似乎还 有活性。 因此他 猜想 , 这 将 种血清制 品注射到 未感染过 乙肝病
毒 的人 体 内 , 许 可 以 起 到 免 疫 作 或
用。
62 旰博 士 2 0 0 8年第 5期
Yo US l U L
忧 思
他 在杨柳 溪 州立学 院开始 了大 规 模 人 体 试 验 。 要 的试验 对 象 , 主
次: 一次作 为乙肝病毒 的发现者和乙 成 为 这 家 医 院 的 儿 科 主 任 , 担 任 这 一 队 伍 。 进 行 了 细 心 的 临 床 和 并 在 肝疫苗 的发 明者 , 在病毒学或流行病 纽 约 大 学 医学 院 的教 授 和 系 主 任 。
学课上被追思 缅怀 ; 另一 次 , 是 作 则 流 行 病 学 研 究 后 , 尔 ・ 鲁 格 曼 萨 克
开始 的一 系 列 与传 染 病 有 关 的 工作 。 炎 , 非 是 此 前 就 已 经 感 染 过 。 除 而
萨 尔 ・ 鲁格曼 1 1 出生于 建成 于3 年 代 的 杨 柳 溪 州立 学 院 是 且 , 克 1 年 9 0 虽然 看起 来 都 是 一 样 的 肝 病 ,
纽约 布 朗 克 斯 , 父母 是 “ 月 革命 ” 十 前
美国肝病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低于以往报道

美国肝病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低于以往报道
佚名
【期刊名称】《传染病网络动态》
【年(卷),期】2001(000)007
【总页数】2页(P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肝癌患者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变异 [J], 刘传苗;李伟;赵守松
2.终末肝病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转录体的对照研究 [J], 吴涛;张伟;马庆久;苏勤;巩丽
3.乙肝病毒相关肝病患者肝移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的检测 [J], 张荣;吴忠均;曹辰;陈映
4.QSOX1、CXCL10、β2GPI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J], 李曾;谢青;李金强
5.肺结核患者中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和预防策略探讨 [J], 马春莲;颜鸣鹤;孙洪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的症状与危害
急性肝炎
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黄疸等症状,严重者
可出现肝衰竭。
慢性肝炎
症状较轻,可出现乏力、腹胀、 肝区疼痛等症状,长期慢性炎症 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增加 肝癌风险。
重症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骤,病情凶险 ,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02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如输血、血液透析、共用注射器等。
母婴传播
母亲携带HBV时,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接 触传播给婴儿。
性传播
性接触过程中,HBV可通过生殖器官黏膜 或性器官接触传播。
其他途径
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等医疗操作中涉及 的感染风险。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2023-10-28
目 录
• 乙型肝炎概述 •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 乙型肝炎的治疗与康复 • 乙型肝炎的社会影响与公共卫生政策
01
乙型肝炎概述
乙型肝炎的定义
乙型肝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慢性肝炎。
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主要侵犯肝脏,可引起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疾 病。
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应对乙型肝炎的流行与防控问题。
经验分享
学习并分享各国在乙型肝炎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的防控工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免疫调节治疗
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常 用药物有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等。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肝脏移植和人工肝支持
03
对于一些严重的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移植和人工肝支持等治疗
方法可能会成为重要的治疗选择。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画、宣传册、电视广告等多种 形式,向公众普及乙型肝炎的预防知识 ,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VS
参与度提高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乙型肝炎预防和控制工 作,如主动接种疫苗、避免不安全行为等 。同时,加强政府和社区的支持力度,为 公众提供更多的预防和控制资源。
05
乙型肝炎治疗现状与挑战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疫苗研发与改进方向预测
1 2 ,预计未来乙型肝炎 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会显著提高,特别是在高风险 人群中。
疫苗接种策略优化
针对不同人群和地区,可能会制定更加灵活和科 学的疫苗接种策略,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型 肝炎的传播。
新型疫苗研发
患者管理与随访工作挑战
01
02
03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 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治 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随访管理
建立完善的随访管理制度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 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 能出现的问题。
医患沟通
加强医患沟通,了解患者 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满意度。
切断传播途径措施及效果评估
传播途径及切断措施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包括加强血液制品管 理、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加强性教育等。
切断传播途径效果评估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评估切断传播途径措施的效果。结果显示,这些措施 有效地降低了HBV的传播风险。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变迁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变迁2010年4月28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60亿人口中,约1/2人口生活在HBV高流行区,约20亿人证明有HBV感染,3~4亿人为HBV慢性感染,其中25%~40% 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前10为疾病死因中乙肝占第7位,每年因乙肝死亡约75万例[1]。
根据我国卫生统计年鉴资料,2002年我国发病前10位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腹泻病、淋病、麻疹、伤寒、梅毒、疟疾、肾综合征出血热、猩红热。
病毒性肝炎占首位,年发病数约66万例[2]。
1991年美国CDC 报告,全球HBV感染的地区分布分高、中、低三种类型(见表1)。
表1 全球HBV感染的地区分布流行类型慢性感染流行率(%) 既往感染流行率(%) 主要感染年龄高 8 40~90 围产期和幼儿期中 2%~7 16~55 幼儿期低 < 2 4~15 成年期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我国属于HBV高和中流行区。
但最近资料表明,近年来,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明显改变,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 不同HBV流行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增加;(2) HBV疫苗接种使人群对HBV的免疫力提高;(3) 社会经济状况改善,医疗服务项目增多,增加了医源性传播:(4) 生活水平提高使家庭内传播减少;(5)生活方式改变,如IV注射毒品、性乱行为等增加了HBV水平传播;(6) 由于乙肝的各种治疗药物和方法导致HBV变异株的发生。
近年来乙肝流行病学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传播途径发生改变由于新生儿 HBV 计划免疫,母婴传播比例下降,但医源性传播、性传播及肠道外传播 (如静脉内注射毒品等) 明显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新发生的乙肝患者中,约32%是由不安全注射引起的。
李艺新等调查我国云南等10个省安全注射 (一人一针注射)情况,1996年该10个省的平均安全注射率仅为18%,通过3年世界银行安全注射项目的实施,1999年该10个省的平均安全注射率升至63%,但仍有37%为不安全注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W.Ray Kim孙秘书翻译李杰审校(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全球及美国导致急慢性肝脏疾病的重要原因。
由于实施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及安全注射和健康保健等预防措施,1987年至2004年间美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下降了80%,该趋势令人鼓舞。
但是急性HBV感染的下降并没有减少慢性HBV感染的流行率及其疾病负担。
据估计,美国HBV感染率约为0.4%。
但这些推测是基于非美国本土出生的HBV感染率较高的少数族群,不具有代表性。
来自主动接受筛查人群的数据表明某些少数族群的HBV流行率高于15%。
近年的移民趋势提示美国慢性HBV感染者的数量大幅上升。
该趋势可从与HBV感染相关的卫生经济负担中反映出来。
上世纪90年代与HBV感染相关的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数量增长了数倍。
同样,住院总费用也从1990年的3.57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15亿美元。
可能由于HBV感染治疗的诸多进展,最近已有很多数据表明,一直呈上升趋势的HBV相关肝病的死亡和申请肝移植登记病例现已达到稳定状态或开始下降。
然而就美国慢性HBV感染者的数量正在上升而言,严谨的临床监测和持续的流行病学监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H EPTOLOFY 2009;49:S28-S34)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美国乃至全球导致急慢性肝脏疾病的重要原因[1]。
“疾病负担”指疾病对人口健康的影响,包含以下几方面:(1)该疾病的频率,以发病率和流行率来衡量;(2)对寿命的影响,如病死率和因过早死亡损失生命年数;(3)发病率,包括健康状况受损和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对医疗保健的需求;(4)财政,包括直接的医疗保健开支和因过早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而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2,3]。
目前尚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所有这些参数,现将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的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感染性的体液如血液、精液以及唾液传播[4]。
围生(产) 期传播被认为是HBV在其感染人群中持续存在的主要途径。
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孩子即使在围生(产) 期没有发生“垂直”传播,在其幼儿时期仍然有被感染的危险[5]。
虽然儿童发生“水平”传播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接触环境中被污染的物品可能是其重要原因。
缩写: 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CC,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IgM anti-HBc,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IgM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NHANES,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单位: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梅奥临床医学院胃肠病及肝病科。
2009年1月7日收稿,2009年3月10日接受。
本研究由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基金(DK-82843)资助。
通讯作者: W. Ray Kim, M.D.,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Plummer 6), Mayo Clinic, 200 First Street SW, Rochester, MN 55905.E-mail: kim.ray@ and hoofnaglej@; fax: 507-538-3974.2009版权由美国肝病研究协会所有。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DOI 10.1002/hep.22975Potential conflict of interest: Grants (none); Consultant (ad hoc and advisoryboard): Bristol-Myers Squibb, Gilead Sciences, Roche.成年人中,高危性行为是HBV传染最常见途径之一[6]。
通常男同性恋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目前异性间传播是成人HBV急性感染的主要途径[7]。
由于实施献血员筛查和病毒灭活规程,HBV经血和血制品的传播已基本消除。
然而,HBV传播可发生在其他医疗活动中[8],例如血液透析或直接的人与人接触(如外科医生和病人、口腔医生和病人)均可能传播HBV。
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9]。
婴幼儿时期感染HBV没有明显的急性肝炎临床症状,但更易发展成慢性感染,常见于HBV高流行区。
相反,成年时期感染HBV常伴有急性肝炎症状,然后绝大多数感染者会清除HBsAg。
在HBV低流行区,如美国,大多数急性肝炎患者是成年人,其中只有1%~5%会发展为慢性感染[10]。
在衡量HBV相关疾病负担时,这两种感染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早期(小于5岁)发生HBV感染,多数将发展成慢性感染,疾病负担主要是感染的长期后果。
当HBV传播主要发生在成年时期时,疾病负担主要是急性肝炎引起的损害,包括其中0.1%~0.5%的爆发性肝炎。
美国HBV感染发病率和流行率疾病频率可用已有病例和/或新发病例来衡量。
前者(流行率)描述的是某一特定时间点人群中患病的比例,而后者(发病率)是指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就HBV 感染来说,在婴幼儿感染HBV并发展成慢性感染的HBV流行地区,用流行率衡量疾病负担更有意义。
而在其他地区,由于HBV感染最主要的结果是急性肝炎,因此,发病率更适用于衡量疾病负担。
在美国HBV是应报告的感染性疾病,数十年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一直监测其发病率[7]。
国家级监测系统用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监测,监测指标为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 (抗-Hbc IgM)或HBsAg。
此外,2001年开始在全国执行围产期HBV感染报告,在2003年1月,慢性HBV感染被增列为应报告的项目。
美国HBV感染发病率根据美国CDC的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已经平稳下降[6]。
1987年至2004年间,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下降了80%,从10.7/100 000(报告病例数25 916例)下降2.1/100 000(报告病例数6 212例)。
图1总结了不同年龄组的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
如图1所示,25~4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004年为4.0/100 000),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低(2004年为0.1/100 000)。
随着时间的过去,所有年龄组的发病率均下降,下降最明显的是15岁以下儿童组(下降了95%)以及15~24岁年龄组(下降了87%)。
另外,25~44岁年龄组及4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也有较明显的下降,分别下降71%及51%。
总体来说,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2004年男性与女性发病率分别为2.7/100 000和1.6/100 000)。
图1. 美国不同年份(1990-2004)及不同年龄组每10万人中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
(资料来自美国CDC,获得CDC许可)。
图2所示为不同种族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虽然HBV感染一般常见于亚裔及太平洋岛民,但历来以美国非西班牙裔黑人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
随时间的推移,所有种族和民族群体HBV发病率均下降。
到2004年,HBV发病率的种族差异基本消失。
虽然非西班牙裔黑人的发病率几乎是其他种族的3倍,但其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也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2004年为2.9/100 000)。
图2. 美国不同年份(1990-2004)及种族每10万人群中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
(资料来自美国CDC,获得CDC许可)。
注:AI/AN, 美国印第安人/土著人(American Indian and Aboriginal Native);API, 亚裔及太平洋岛民(Asian or Pacific Islander)。
美国HBV发病率的下降可能是由于1991年以来实施的几项措施[4]。
包括(1)新生儿普遍疫苗接种,(2)通过对所有孕妇常规筛查HBsAg以及免疫预防接种阻断HBV围产期传播,(3)对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常规接种疫苗,(4)对未接种过疫苗的成人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高危人群包括医务工作者,透析的病人,慢性HBV感染者的家属和性伙伴,血制品使用者,近期有多个性伙伴或性传播疾病者,男同性恋患者以及注射毒品者。
HBV流行率用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已估算出美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率[11,12]。
NHANES 调查显示HBsAg流行率较低(1976~1980年间为0.33%,1988~1994年间为0.42%)[11,13]。
2005~2006年尚未发表的调查数据与之很相近(0.30%)[14]。
估计约有80万美国人为HBV感染者。
由于NHANES的数据设计是代表美国普通人群,用于推测HBV流行率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NHANES的调查样本不包括统计学上有效的人口样本,如HBV最常见的亚裔、太平洋岛民以及阿拉斯加土著等[6,15]。
另外,NHANES的这项调查排除了被管制的、无家可归的以及监禁的个体,而这些人群HBV的感染率可能较高,因此,普遍认为NHANES的调查数据低估了美国HBV实际流行率。
一些研究已提示NHANES调查所没有包括的个体具有重要意义。
据报告,美国明尼苏达州奥姆斯特德县1994~2000年间诊断为HBV感染的191位居民中,一半以上(53%)是亚洲人,而白种人只占13%[16]。
绝大多数非白种人不是在美国本土出生,包括几乎所有的亚洲(99%)和非洲(91%)感染者。
最近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数据,这项研究调查了明尼苏达州难民中的HBV流行率,并参加了健康评估项目[17]。
1998~2001年间,共有12 389名难民参加评估。
非洲难民中HBV流行率最高(8.4%),其次是亚洲(5.1%)和欧洲(3.1%)。
流行率峰值(﹥10%)出现在20岁至40岁年龄组的成人中(图3)。
图3. 1998~2001年间来自不同大洲及不同年龄组的明尼苏达州12 389名难民中HBsAg流行率(以10年计)。
图中所示为总百分比及人数。
数据来自Ugwu等[17]。
另一项调查评估了生活在纽约的亚洲/太平洋岛民的慢性HBV感染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