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地区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内蒙古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乙肝病毒基因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蒙古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乙肝病毒基因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蒙古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乙肝病毒基因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感染人数高达3.5亿人,近20万人因乙肝病毒感染而死亡。

而中国是全球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估计感染人数高达1亿以上。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和特殊性,其乙肝病毒的流行情况与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对该地区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乙肝病毒基因型的研究已经成为乙肝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不同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在疾病的发生、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上有明显差异,同时基因型也与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异有一定关系。

因此,本研究将对内蒙古地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该地区的乙肝病毒基因型进行研究,旨在为该地区乙肝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对内蒙古地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一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该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分布规律。

(2)对选取的血清样品进行乙肝病毒DNA的检测和测序分析,利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乙肝病毒的基因型。

(3)对基因型的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基因型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2.研究方法(1)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选取内蒙古地区的三个市(盟)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市(盟)选取1000名市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检测,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 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等多项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乙肝病毒DNA检测和测序分析将血清中的乙肝病毒DNA提取,并应用PCR技术扩增出S区和C区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利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并确定乙肝病毒的基因型。

(3)数据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基因型分布情况。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策略的研究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策略的研究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策略的研究乙型肝炎(HBV)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全球性的感染性疾病,其在许多地区都具有高度流行的特点。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接触、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等。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策略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1.区域流行:乙型肝炎在一些地区的传播率较高,如亚洲、非洲等地区,其中中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之一3.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即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这种传播方式尤其常见于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的新生儿。

4.隐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约80%的人在感染后会自愈,但乙型肝炎病毒仍存在于体内,这种情况被称为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仍可能将病毒传给他人。

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1.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以促使身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将患乙型肝炎的风险降到最低。

为了确保疫苗接种的长期保护作用,需要按疫苗接种程序进行多次接种。

2.宣教和宣传:对乙型肝炎的宣教与宣传是预防与控制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对乙型肝炎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3.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医务人员是高风险职业群体,需要接触各类病毒感染者,包括乙型肝炎感染者。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通过正确和规范的操作,防止乙型肝炎的传播。

4.加强血液安全管理: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之一是通过血液接触。

为了确保血液安全,应加强对输血血液的筛查和检测,及时排查和隔离感染者的血液,避免感染性血液的使用。

5.加强乙型肝炎患者的管理:对已患乙型肝炎的患者,应加强管理和监测,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也减少了病毒的传播风险。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策略的研究对乙型肝炎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

它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口。

本文将重点讨论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全球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乙型肝炎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如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共用注射器等途径。

高感染率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

二、乙型肝炎的地区差异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

亚洲国家是乙型肝炎的高风险地区,其中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感染率最高。

非洲也是乙型肝炎的高负担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洲的感染率相对较低。

三、乙型肝炎的年龄和性别分布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也存在差异。

儿童和青少年是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他们易受到母婴传播和儿童间的传播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下降。

在性别方面,男性感染乙型肝炎的风险通常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更容易接触到感染源有关。

四、乙型肝炎的趋势分析近年来,全球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疫苗的推广和普及,以及改善卫生条件和医疗设施的发展。

然而,乙型肝炎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挑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

此外,慢性乙型肝炎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仍然较高,需要引起重视。

五、未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未来,乙型肝炎的控制和预防仍然是一个全球性挑战。

应对策略包括推广疫苗接种、加强乙型肝炎的筛查和诊断、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卫生教育和改善卫生条件等。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资源投入,特别是在乙型肝炎高负担地区,是控制和消除乙型肝炎的关键。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年龄性别分布特征。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一、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是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 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和高风险职业群体。

2. 病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了解病例的感染途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3. 病例的病毒学检测结果:通过对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可以确定病例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判断病例的传染性。

二、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是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以下是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的重点内容:1. 发病率和感染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病例调查和抽样调查,可以计算出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感染率。

这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流行程度和传播风险。

2. 传播途径: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如输血、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高风险人群: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

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包括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吸毒者等。

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是乙型肝炎防控的重要策略。

4. 疫苗接种情况: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疫苗接种情况。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了解疫苗接种情况有助于评估疫苗的覆盖率和效果。

通过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辽宁省1981~2007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辽宁省1981~2007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感染 艾 滋病 的 重要 途 径 。近 年 来 夫 妻感 染 的 趋 势 增
多 , 高危 人 群 中 , 论 是 固定 性 伴 侣 还 是 非 固定 在 无
2 李慧 , . 孙江平 , 刑彦 , 我国艾滋病 防治资源投入现 状及资源配置 的 等. 经 济学研究进展. 中国艾滋病性 病 ,0 8 1 ( ) 676 9 20 ,4 6 :3 -3 . 3 李素萍 , . 蒙志好 , 李勇 , ,6 等 8 2例 HI/ I S住院患者统计分析. V AD 中国
参 考 文 献
1 成淑芳 , . 冉崇宏 , 唐利 华.0 2 2 0 20 - 0 8年住 院死亡 病例 分析 . 中国病
案 ,0 0 1 ( )3 -4 2 1 ,1 3 :33 .
径 , 资料统计 我省通过性传 播感 染艾滋病病毒 由 据 20 的 4 . %上升 至 20 06年 23 09年 的 6 % 以 上 , 0 已成 为

图 1 辽宁省 18 ~20 9 1 07年乙肝 发病情况统计图


1 区分 布 .地
全 省 共 辖 l 地级 市 , 4个 乙肝 年平
均 发病 率各 市 相差 较 大 ,9 1~20 18 07年这 2 7年 间 , 年 平 均发 病 率 最 高 的 市 达 到 了 7.7 1 00/ 0万 , 低 的 为 最
2.5 1 6 1/ 0万 。2 0 0 7年 较 1 8 9 1年相 比 , 有 3个 市 的 只
辽宁 省 自 19 9 2年 起将 乙肝 疫 苗 纳 入计 划 免疫 管
理 ,02年按 照 卫 生 部 要求 , 展 新 生 儿 乙肝 疫 苗 的 20 开 计划 免疫 工作 。本 文 结 果 显 示 , 年 来 , 宁 省 1 近 辽 5岁 以下儿童 乙肝 发病 率 下 降 明显 。从 职 业 分 布来 看 , 主

内蒙古地区乙型肝炎报告质量调查及分析

内蒙古地区乙型肝炎报告质量调查及分析

内蒙古地区乙型肝炎报告质量调查及分析【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内蒙古地区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的报告现状。

方法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方式对现场调查病例和网络报告病例进行核查统计。

结果本次共调查23家医疗机构,收集了2416例乙肝病例。

全区乙肝病例报告率为85.94%。

2008年乙肝病例报告重卡率为1.15%,2007~2008年跨年度重卡率为1.42%。

乙肝病例现场诊断与网络报告的诊断类型一致率为79.30%。

临床医生对乙肝病例诊断、报告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

结论乙肝病例报告混乱是全区乙肝病例常规监测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漏报、重复报告以及错误报告同时并存。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Hepatitis B cases in Inner Mongolia region.Methods Compare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cases and network reported cases by quantitative surveys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s.Results To survey 23 medical institutions,collet 2416 Hepatitis B cases.The reporting rate of Hepatitis B in Inner Mongolia was 85.94%.Repetition rate of Hepatitis B was 1.15%in 2008,multi-year rate was 1.42%from 2007 to 2008.The Hepatitis B concordance rate of field investigation cases and network reported cases was 79.30%.Clinicians had not to grasp the Hepatitis B diagnosis and the report knowledge.Conclusion Hepatitis B cases report confusion is a common problem existed in Inner Mongolia routine monitoring report,omissions report,duplicate report and error report existed in the same time.【Key words】Hepatitis B case; Report quality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肝炎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策略分析

肝炎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策略分析

肝炎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策略分析肝炎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致病原为肝炎病毒,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肝炎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为了更好地了解肝炎的传播方式、高危人群及预防策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非常必要。

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关于肝炎感染的详细信息,流行病学调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和相关文献研究等方式,收集目标人群的相关数据。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调查人员了解被调查人群的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医疗记录等。

2. 样本采集:采集被调查人群的血清样本,利用实验室方法检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

这可以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数据,帮助确定感染率和流行病传播路径。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揭示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这可以帮助确定高危人群、传播途径和感染影响因素。

二、肝炎的传播途径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1. 血液传播:血液中存在感染病毒的情况下,通过血液交换,如输血、使用针头和注射器等共用方式,容易传播肝炎病毒。

2. 性传播:性行为是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

性伴侣之间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可能导致感染。

3. 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可以从感染母亲传播给新生儿,这称为垂直传播。

妊娠期间,母婴之间的传播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方式。

4. 应用医疗器械传播:医疗器械的不安全使用可能导致肝炎的传播,如共用针头、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械。

三、高危人群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静脉吸毒者:这个群体因为共用针头和注射器而容易感染肝炎病毒。

他们是肝炎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2. 性伴侣:与感染者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无保护措施,容易感染肝炎病毒。

3. 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妊娠期间感染的母亲传播给新生儿,所以新生儿也是肝炎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4. 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环境中经常接触到血液和感染者,医务人员容易感染肝炎病毒。

天,某地区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天,某地区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某地区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某地区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和发生规律,为制定防治高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近年来该地区所有异性肝炎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单位的分布等,对其整理分析进行相关研究,来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

结果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人群乙肝发病人数,在1999年至2000年占年度肝炎总发病数的40%~52%,自2001年至2002年占总发病人数的39%~48%,而从2003年至2004年肝炎发病人数仅占总人数的30%~40%,可见近年来预防乙型肝炎在的措施正在逐步的完善;在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总人数的83.4%,女性患者占16.6%,且全年皆有发病无明显季节变化;同时该地区农村患者占总人数的56.4%~43.5%,城市地区患者占总人数的43.6%~38.6%。

结论从近几年的调查结果中分析,表明乙行肝炎患者的数量在逐年的下降,但在农村乙型肝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人口的患病率,表明农村地区的医疗防疫水平有待提高。

【关键词】乙型肝炎患病率城市地区农村地区表面抗原流行病学卫生部于2006年,将乙型肝炎列入我国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由于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群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与乙肝病毒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前已被确认的肝炎病毒有5重,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1]。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乙肝,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成世界性的分布,平均每年约有5%的世界人口为慢性感染,新近感染近5千万人,死亡100万人,有45%的世界人口在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的地区。

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流行区,有必要了解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已制定有效地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因此本文对某地区1999年至2004年内的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疫情资料均由某地区疾病监测中心疫情室提供,人口资料由当地政府提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绥化地区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7T09:44:14.57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杨亚丽[导读] 调查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统一的调查表,由调查者逐一询问调查对象。

杨亚丽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 感染;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90-02 乙肝感染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为了解乙肝在绥化地区不同人群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等对绥化的部分1~65岁人群进行了乙肝流行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对象与实验方法
1.1调查对象在全市各个地区调查,包括周围各县、乡镇、农村、牧区等地,每地区设立办事处一处,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1~65岁常住人口选取3个年龄组,各年龄组调查一定人数。

全市共抽取4 031人。

1.2实验方法:
1.2.1调查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统一的调查表,由调查者逐一询问调查对象。

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肝炎患病史、乙肝相关因素调查、免疫接种史等。

1.2.2实验室检测对所有2周岁以上人群均采集静脉血4 ml,对满12月龄但不足2周岁的儿童采集静脉血2 ml。

用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统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试剂采用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BV血清学标志物ELISA检测试剂盒。

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判断结果。

试剂批号为20070921,全部实验在试剂有效期内实施。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 1
2.0分析实验资料。

2结果
2.1人群HBsAg和HB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 HBsAg感染情况(χ2=48.629,P<0.01),说明不同年龄人群的HBV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HBV 感染情况(χ2=69.255,P<0.01),说明在不同年龄的人群的HBV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调查可以看出,HBsAg阳性率总体趋势为随年龄组的增高逐渐增高,人群HBsAg阳性率在1~10岁组仅为1.11%,56岁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达8.8%以上,比10岁以下儿童高了6倍多。

HBsAg人群总体阳性率2.75%比1992年调查结果6.35%有明显降低。

HBV人群总体感染率5
3.66%比1992年调查结果37.16%有明显增高。

2.2不同地区和不同性别人群HBsAg和HBV感染率的分布根据数据显示,用SPSS 12.0软件进行χ2检验,针对HBsAg和HBV感染情况(P<0.01),说明在城区、农村、乡镇生活的不同人群的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均有显著差异。

农村人群的HBsAg阳性率高于城区和乡镇,乡镇人群的HBV感染率高于城区。

2.3乙肝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绥化地区人群有关乙肝感染危险因素的资料进行量化,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首先分别对每个元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再对单因素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采用非条件的多因素逐步Logistic分析。

3讨论
此次结果显示绥化1~65岁人群HBsAg感染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为2.75%和53.66%,与2002年绥化的调查结果(HBsAg感染率和HBV 感染率分别为6.35%和37.16%)[1]相比,HBsAg感染率明显下降,HBV感染率有升高。

在绥化地区HBV感染人群和无HBV感染人群在内窥镜诊疗史、输血史、针灸史、创伤美容史、足疗店修脚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手术史、理发店修面、刮胡须史、有无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史方面无明显差异。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有无针灸史、有无创伤美容史这两个因素为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接种乙肝疫苗为保护性因素。

随着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我国母婴传播病例下降,医源性传播(主要通过口腔诊疗、内窥镜诊疗、输血史、针灸等行为)、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和性传播等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2]。

因此,为了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加强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使用,强调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针灸针进行诊疗,不接触未经严格消毒的纹眉、绣眉、纹眼线、纹唇线、纹身、打耳洞等创伤美容用器械对预防乙肝传染是必要的。

国内一些报道显示10 mIU/ml剂量的3针乙肝疫苗注射人群的抗 HBs水平可达到97%以上[3],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绥化地区2002年以后出生的3针和多于3针疫苗接种人群的抗 HBs阳性率是60.10%,说明该区乙肝疫苗的远期免疫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

研究发现,我国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与病毒变异无关,疫苗剂量及其注射时机是影响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

专家提出,对高危母亲所生婴儿最好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有研究发现,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下降速度较快。

因此,为保证疫苗的持久保护性,应加大新生儿基础免疫的乙肝疫苗剂量。

有研究表明,在接种乙肝血源疫苗16~18年后、乙肝酵母重组疫苗6~9年后,有一部分儿童乙肝表面抗体转阴,但在加强一针乙肝疫苗后,80%~95%儿童乙肝表面抗体转阳,说明他们虽然乙肝表面抗体转阴,但仍有免疫记忆。

因此,在乙肝高流行地区,对丧失免疫记忆者应再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研究者还发现,城市人群疫苗免疫效果优于农村,这主要与农村婴儿出生时未及时接种和接种技术不够规范有关。

因此,统一我国农村地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和规范免疫技术是提高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4]。

由于乙肝疫苗的无应答和低应答人仍可被HBV感染,所以绥化地区加强对人群普遍注射乙肝疫苗加强针的落实、保证乙肝疫苗免疫的远期效果是必要的。

同时,加强乙肝疫苗的人群普种对绥化地区乙肝感染预防工作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戴志澄,祁国明. 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下卷)(1992-1995年) [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王青,匡姗姗,韩真明,等. 重庆市乙型肝炎感染现状及流行因素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34(15):2828 2829,2832
[3]赵传卫. 乙肝疫苗免疫剂量与接种效果的观察 [J]. 贵州医药, 2007,31(5):461
[4]秋玲. 乙肝疫苗免疫需“咬住”计量与时机 [N].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 03 03(22)作者单位:152000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