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乙肝案例分析

乙肝案例分析

案例研究利用乙型肝炎(乙肝)监测及血清流行病学数据系统阐释疫苗策略并评价哥里(Gorin)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该案例研究的目的是使学员熟悉使用乙肝监测及血清学数据来评估乙肝疾病负担,系统阐明乙肝疫苗策略,并且评估乙肝免疫对乙肝相关疾病的效果。

尽管这一事例是假定的,但是该设定是根据中国及蒙古的乙肝疫苗项目评估而制定的。

学习目的:在本案例学习结束后,学员应该学习到:1.描述如何使用乙肝监测和血清学数据来系统阐述乙肝疫苗策略;2.描述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策略,包括血清学调查的作用;3.描述用于评价乙肝疫苗效果特定的HBV血清标志物并加以阐释;4.描述如何使用甲型肝炎(甲肝)监测和血清流行数据系统阐述甲肝疫苗免疫策略;和5.应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来描述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及其对HBV相关疾病的作用效果。

第一部分评估Gorin乙肝疾病负担Gorin位于中亚,并有强大的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

你是该国家的疫苗免疫规划管理者,现要求你开始调查在该国家是否有必要进行乙肝疫苗免疫规划?下图是发给你有关国家病毒性肝炎监测数据:1979-1995年Gorin肝炎报告发病率纵坐标:每10万人中病例数横坐标:年份来源: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1.您如何解释这些数据?肝炎报告病例数在1979-1995年间变化范围大约在每10万人中70-130例之间。

这期间每10万人中的肝炎病例数总数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或是减少。

由于各种类型的肝炎传播形式和流行病学特征不同,所以不知道这些病例中甲型,乙型和丙型病例数的情况下很难对该数据进行解释。

2.为评定急性乙肝疾病负担,您还需要哪些的信息?你需要病毒性肝炎各类型病例数的信息,例如,有多少甲型肝炎病例,有多少急性乙肝病例,有多少丙型肝炎病例,有多少病毒类型未知的病例。

这些将使你能够确定多少病例是由于长时间的急性乙肝所致。

关于乙肝病例的年龄分布情况信息将会很有帮助。

为评定该国慢性HBV感染的流行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下图为该次调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Gorin各年龄组HBsAg流行率纵坐标:HBsAg流行率横坐标:年龄组来源:国家血清学监测,19951.根据这些数据,不同疫苗策略的优缺点有哪些?你认为最适合Gorin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是什么?HBsAg流行情况各年龄组没有明显差异(7.5%-11.3%)。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例分析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例分析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患者,男,48岁,工人。

上腹饱胀不适、纳差乏力1个月余入院。

患者2年前发现有乙肝病史,近1个月前感到上腹饱胀不适,食欲减退,有时恶心,服“胃药”多次未见好转,乏力明显,体重较前明显减轻,近1周来牙龈时有出血。

2年前发现乙肝“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 阳性),肝功能异常,白球比(A/G)下降。

入院体检:腹水征阳性,肝肋下7cm,质硬,表面结节状,边缘不规则,脾肋下3cm,质中,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8×1012/L,红细胞计数3.08×1012/L,血小板:35×109/L。

肝肾功能:总蛋白56.9g/L,白蛋白24.0g/L,球蛋白32.9g/L,A/G 0.7,总胆红素93.9μmol/L,直接胆红素46.70μmol/L。

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

甲胎蛋白AFP>1000μg/L(正常20μg/L)。

腹水病理:(腹水)离心沉淀涂片未找见癌细胞。

B超:肝右叶内见10cmX12cm强回声光团。

治疗过程中因高热、感染、呕血、黑便,少尿、昏迷而死亡。

分析题:1、根据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列出诊断依据。

2、分析该患者所患疾病临床和病理联系。

3、分析患者可能的死因。

4、原发性肝癌的肉眼及组织学类型。

本例患者按肉眼分型可能属何型?5、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叙述病理性肝炎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征。

参考答案:1、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依据:乙肝病史;上腹饱胀不适、纳差乏力;实验室检查(AFP、蛋白、胆红素、乙肝标志物测定等);腹水征阳性,肝大,质硬,表面结节状,边缘不规则,脾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B超所见。

2、脾大脾功能亢进、胃肠道消化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出血等)、上消化道出血、水肿腹水等。

3、肝功能衰竭、肝癌恶病质。

乙肝-病例分析

乙肝-病例分析

结果分析
- 无症状携带者或乙肝患者
- 同上,传染性强

同上,“大三阳”,传染性最 强

“小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 复

感染过,为不典型的恢复期或 急性感染期
+ 乙肝恢复期
- 乙肝恢复期
+ 感染过或“窗口期”
- 接种成功或感染并已恢复
Contents
1
疾病概述
2
实验室检查
3
预防与治疗
防治原则
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和疫苗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性
Contents
1
疾病概述
2
实验室检查
3
预防与治疗
生化检查
ALT/AST 胆红素 血清白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 泌,胎儿的肝细胞没有发育(分 化)完全,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很 大,所以孕妇的甲胎蛋白会阳性。 肝癌是尚未分化的肝细胞,当然 能大量分泌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血清
精神异常:对出现轻度抑郁患者,可适当对症处理;对 症状明显患者应与精神科医师共同诊治;对严重精神异 常患者应及时中断干扰素治疗。
影响甲状腺功能: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或甲状腺自身抗 体等相关指标(TSH、FT3、FT4、TgAb、TPOAb)及与甲状 腺疾病相关症状。
核苷酸类似物( NUC )
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 阿德福韦酯 (adefovir dipivoxil, ADV) 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 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 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核苷(酸)类似物罕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肾功 能不全、肌炎、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等。

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乙型肝炎病例,每个病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治疗需求。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病例来深入分析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情况。

病例一患者为一位35 岁的男性,因乏力、食欲不振和黄疸症状前来就诊。

患者自述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且有频繁的饮酒史。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皮肤和巩膜黄染,肝脏肿大且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病毒 DNA(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也明显超出正常范围。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

由于患者的病情处于急性期,且肝脏损伤较为明显,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以及使用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和 HBV DNA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HBV DNA 水平也显著下降。

在后续的随访中,患者病情稳定,未出现复发的情况。

病例二这是一位 48 岁的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前来进一步检查。

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有乙肝家族史。

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定量检测、HBV DNA 定量检测、腹部超声等。

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正常,HBsAg 和乙肝 e抗原(HBeAg)阳性,HBV DNA 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根据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对于此类患者,目前一般不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HBV DNA、腹部超声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同时,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病例三患者是一位 55 岁的男性,有多年的乙肝病史。

乙肝病毒的病例分析报告

乙肝病毒的病例分析报告

乙肝病毒的病例分析报告引言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估计全球有2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其中有约3500万人患有慢性肝炎。

本文通过对一名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为乙肝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48岁的男性,体检后被发现HBsAg阳性。

患者主诉时常感到乏力、食欲不振,并且经常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患者自述过去十几年里多次到不同的医院就诊,但一直未能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治疗。

此次患者来到我院寻求进一步的诊治。

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均正常。

体格检查发现肝脏可触及,质地较硬,无压痛,脾脏未触及。

化验结果显示ALT和AST明显升高,血清总胆红素也轻度增高。

乙肝病毒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检测显示,除了HBsAg阳性外,HBeAg和HBV-DNA均为阳性,抗-HBe和抗-HBc-IgM阴性,而抗-HBc-IgG阳性。

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结合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此患者被确诊为乙肝病毒慢性活动性肝炎。

针对此病例,采取以下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肝保护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肝保护治疗旨在保护肝脏,减轻炎症反应。

这可以通过给予抗炎、解毒药物来实现。

支持性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和床旁护理等,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

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教育患者和家属,让他们了解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防护措施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等。

讨论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乙肝病毒的毒力、宿主免疫反应等。

根据患者的病例,此患者可能由于病毒活力高,免疫反应较差,导致了乙肝病毒长期存在和复制,从而引起了慢性活动性肝炎。

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乙肝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检测,特别是HBsAg和HBV-DNA。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确定病毒的感染状态,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乙肝病例范文乙肝的病历

乙肝病例范文乙肝的病历

乙肝病例范文乙肝的病历乙肝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血液生化检验(肝功检查)。

2、病毒标记检测(乙肝五项)。

肝功检查常用的项目主要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这三项主要反映的是肝脏的合成功能。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反映的是肝细胞受损的情况。

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主要反映的是肝细胞的代谢功能。

(摘自:求医问药网)乙肝五项检查表面抗原(HBsAg)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是否有保护性е抗原(HBeAg)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е抗体(抗-HBe)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HBV-DNA检测反映出肝脏内是否有乙肝病毒的存在以及是否在进行复制。

做这种检测应该到大医院进行,这样可以使结果更加准确。

大三阳与小三阳大三阳表面抗原(HBsAg) + е抗原(HBeAg) + 核心抗体(抗-HBc) + 这种情况通常反映病毒复制是比较活跃的。

小三阳表面抗原(HBsAg) + е抗体(抗-HBe) + 核心抗体(抗-HBc) + 对于小三阳病人应该进行DNA检测,如果是阳性那么就反映病毒的复制是活跃的,如果检测为阴性那么就反映病毒受到抑制,病毒复制是不活跃的。

认为加号多就说明是得了肝炎的观点是错误的病原学的检查(两对半检查)只是反映出病人是否感染了病毒,以及病毒是否复制,至于是否发病还是要根据肝功能检查的结果才能确定是否得了肝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肝细胞受损的情况。

肝功检查出现了哪些异常就说明得了肝炎呢?比如转氨酶升高说明肝细胞受损,可以说就是肝功能不正常了,也就是得了急性肝病,对于慢性肝病来说可能就处于活动期。

胆红素升高(有了黄疸)说明肝功能处于一种破坏的状态。

如果肝功没有异常,病毒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吗?感染乙肝病毒引起肝脏损害的主要机理是容易引起机体的免疫紊乱,乙肝病毒本身对肝脏的直接损害非常弱,很多病人有病毒存在而且病毒复制非常活跃,但是肝脏却没有任何损害,这种病人我们称之为病毒携带者,这种携带的状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可以终身不犯病。

乙肝病例总结报告范文(3篇)

乙肝病例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病例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45岁住址:某市某区联系电话:138xxxx5678二、病史摘要患者于2023年2月初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右上腹疼痛等症状,伴有低热,持续时间约一周。

在当地诊所就诊,经医生初步诊断为“疑似乙肝”,建议进一步检查。

患者遂于2023年2月10日就诊于我院感染科。

三、临床检查1.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正常。

- 肝功能检查:ALT 200 U/L,AST 150 U/L,TBIL 80 μmol/L,DBIL 50μmol/L,ALP 130 U/L。

- 乙肝两对半检查:HBsAg(+),HBeAg(+),抗-HBc(+),抗-HBs(-)。

- 丙肝抗体、戊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等均为阴性。

2.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肝脏轻度增大,肝实质回声增粗,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3. 其他检查- 血清甲胎蛋白(AFP)正常。

四、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乙型肝炎活动期”。

五、治疗方案1. 休息- 患者应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

3. 药物治疗- 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以抑制病毒复制。

- 使用保肝药物,如肝泰乐、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以保护肝脏功能。

4.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影像学检查等,以监测病情变化。

六、治疗过程患者于2023年2月15日开始接受治疗,服用拉米夫定0.1g,每日一次,肝泰乐0.3g,每日三次。

治疗过程中,患者食欲逐渐好转,乏力、恶心等症状明显改善。

于2023年3月15日复查肝功能,ALT 100 U/L,AST 80 U/L,TBIL 60 μmol/L,DBIL 40 μmol/L,ALP 120 U/L。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同前。

七、预后患者目前病情稳定,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抑制。

乙肝法律案例分析(3篇)

乙肝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乙肝,即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者众多。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乙肝病毒携带者面临着就业、入学等方面的歧视,导致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受损。

本案例将围绕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歧视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描述甲,男性,28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私营企业应聘,经过层层筛选,甲被企业录用。

然而,在体检环节,甲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企业以甲的健康状况为由,拒绝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甲不服,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三、案例分析1. 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而拒绝录用。

但是,用人单位在录用前应当告知劳动者所从事工作的可能危害,劳动者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从事该工作的除外。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2. 企业拒绝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法律分析在本案中,企业以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为理由拒绝录用,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传染病病人,其本身不具备传染性,且在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影响其正常工作。

因此,企业以甲的健康状况为由拒绝录用,属于明显的就业歧视行为。

3. 甲的维权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在本案中,甲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企业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4. 仲裁结果经过审理,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了甲的仲裁请求,裁决企业支付甲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四、案例启示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提高法律意识,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nts
1
疾病概述
2
实验室检查
3
预防与治疗
生化检查
• ALT/AST • 胆红素 • 血清白蛋白 • 凝血酶原时间
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 泌,胎儿的肝细胞没有发育(分 化)完全,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很 大,所以孕妇的甲胎蛋白会阳性。 肝癌是尚未分化的肝细胞,当然 能大量分泌甲胎蛋白。
•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血清
乙型病毒性肝炎
Hepatitis B virus,HBV
张翔云 2014.02.27
Contents
1
疾病概述
2
实验室检查
3
预防与治疗
流行病学
• 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 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 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
机体受HBV感染的标志。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HBs
人体有免疫力的标志。
“两对半”
HBcAg
核衣壳成分,被HBsAg覆盖-血清中不易检出 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表达 抗原性强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HBc
IgM提示HBV在肝内复制 IgG持续时间较长,只要感染过HBV,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24h内尽早注射
急性乙肝的治疗原则
• 早发现,早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 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忌烟酒 • 避免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 避免病情发展成重症肝炎或慢性肝炎
慢性乙肝的治疗原则
• 慢性乙肝的治疗措施应包括:
➢ 抗病毒治疗——减少病毒 ➢ 调节免疫功能——激发免疫功能,促使机体免疫细胞清除病毒
以及双环醇等
• 抗纤维化 中成药方剂 • 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干扰素的区别
药品
普通干扰素
短效 共165AA
特点
IFNα-2a
第23AA为 精氨酸
“外来蛋白质” 中和抗体发生 率25%
IFNα-2b
第23AA为 赖氨酸
“天然干扰素” 中和抗体发生 率6%
半衰期 3.7-8.5h
2-3h
聚乙二醇干 扰素
。 ➢ 心理、对症治疗——保肝、降酶。
• 目前认为,形成肝炎慢性化主要是由于病毒持续感染,
且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 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治疗内容
• 抗病毒 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NUC) • 免疫调节 胸腺肽α-1、胸腺五肽或白细胞介素制剂 • 抗炎、抗氧化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多不饱和卵磷脂制剂
• 精神异常:对出现轻度抑郁患者,可适当对症处理;对 症状明显患者应与精神科医师共同诊治;对严重精神异 常患者应及时中断干扰素治疗。
• 影响甲状腺功能: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或甲状腺自身抗 体等相关指标(TSH、FT3、FT4、TgAb、TPOAb)及与甲状 腺疾病相关症状。
核苷酸类似物( NUC )
长效 PEG分子量 越大,活性
越低。
PEG-IFNα-2a
PEG-IFNα-2b
40KD-PEG 31.3KD-PEG
静脉:60-80h 皮下:50-130h
40h
IFN-α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妊娠 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 未能控制的癜痫 未戒断的酗酒/吸毒者 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失代偿期肝硬化 有症状的心脏病 治疗前粒细胞<1.0×l09/L 治疗前血小板<50×l09/L
•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 一般人群HBsAg(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即乙肝表面抗原) 携带率为7.18%,但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 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 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病原学
电子显微镜照片
• 外衣壳(脂质+糖蛋白) • 核衣壳(HBcAg+e抗原) • DNA+DNA聚合酶
甲胎蛋白阳性未必都是肝癌
HBV血清学检测
• HBcAg存在于肝细胞内,是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 毒颗粒的直接标志,检查方法繁琐,一般不查。 临床上主要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抗HBs、 HBeAg、抗HBe和抗HBc,俗称“两对半”。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糖蛋白,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
抗体多为阳性。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游离于血清中 与病毒体的消长一致-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的指标。
乙肝病毒e抗体 抗HBe
具有保护作用-预后良好的指标。
HBV血清学标志物常见组合
HBsAg + + +

- - - - -
抗HBs HBeAg


















器官移植者急性期(肝移植除外)
相对禁忌证
甲状腺疾病 视网膜病 银屑病 既往抑郁症史 未控制的糖尿病 未控制的高血压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 流感样症状:发热、肌肉或关节酸痛等,主要出现在治 疗初期,持续时间较短,可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轻甚 至消失。
• 一过性外周血常规变化:表现为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 )和PLT减少现象,应对症处理或调整治疗剂量。并关注 凝血功能。
疾病概述
2
实验室检查
3
预防与治疗
防治原则
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和疫苗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性 措施
管理传染源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格消毒防止血液传播
乙肝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全程接种共3针,0、1、6个月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
12年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紧急预防
抗HBe - - -

- + + - -
抗HBc
结果分析
- 无症状携带者或乙肝患者
- 同上,传染性强

同上,“大三阳”,传染性最 强

“小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 复

感染过,为不典型的恢复期或 急性感染期
+ 乙肝恢复期
- 乙肝恢复期
+ 感染过或“窗口期”
- 接种成功或感染并已恢复
Contents
1
乙肝病毒结构模拟图
乙肝病毒本身并不损伤肝脏
①识别②修复③DNA转录④翻译⑤反转录-DNA⑥装配、出 胞
损伤肝脏本质-清除病毒的免疫反应
抗-HBs 抗-HBe 抗-HBc
免 疫 系 统
CD8+T细胞
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血液传播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医源性传播来自母婴传播性传播
高危人群
• 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 •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 吸毒者 • 监狱犯人 • 性传播疾病病人 • 血液透析病人 • 医护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