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 发热优秀课件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

基本方重点操作清天柱骨。加清胃经(3-5 分 钟 ) , 清 大 肠 经 ( 1-2 分 钟 ) , 退 六 腑 (2-3分钟),以上三法为通腑泄热要穴, 能 消 积 导 滞 , 釜 底 抽 薪 ; 捏 挤 板 门 ( 10 次 ) , 掐 揉 四 横 纹 ( 10 遍 ) , 运 内 八 卦 (1-2分钟),以上三法为消积导滞之常法, 能化积和胃,行气除烦;捏脊(3-20遍, 化积升散,利于退热),腹部操作(揉全 腹3-5分钟,顺逆时针各摩腹3-4分钟,能 行气消胀,除烦)。
儿哭闹有利于发汗与退热,应合理应用,但不宜哭之太久; 2.处方中虽有养阴存津之穴,但若体内本身缺水,则徒有其
方其治。故宜于治疗时适当饮水或补液; 3.推拿对小儿功能性发热、夏季热、饮食烧、外感发热等疗
效显著,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也有一定的退热作用。 但临床应积极找出原发疾病,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 4.对于危及小儿生命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发热,应及 早诊断,切勿延误病情; 5.发热期间,应加强护理,避风邪,注意营养及饮食有节。
遍),拿血海(约1分钟,养血退热);口
渴加生津止渴之揉二人上马(1-3分钟),
点太溪(10次);面红目赤加头面四大手
法(开天门24次,推坎宫24次,揉太阳1-3
分钟,掐揉耳背高骨50遍,能调和阴阳,
兼发散外邪)血海:屈膝,大腿内侧,髌
底内侧端上2寸。
16
注意事项 1.发热推拿多用凉水为介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从重从快。推拿过程中小
肺俞: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左右各一
13
4.阴虚发热
长期低热不退,夜间为甚,或午后潮热, 手足心热,盗汗自汗,心烦,躁扰,夜啼, 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本证 常见于高热之后,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或 大病之后。
儿科病症推拿治疗发热认识小儿发热护理课件

调和营卫
推拿有助于调和营卫,改 善身体对外邪的抵抗力。
推拿治疗发热的优势
安全可靠
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无副作用,安 全可靠。
增强免疫力
推拿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 病复发。
效果显著
通过专业推拿师的治疗,可迅速缓解 发热症状。
推拿治疗发热的方法
常用手法
包括推、揉、捏、拍等手 法,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 的手法组合。
小儿发热的预防
加强免疫力
注意卫生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方式增强宝宝的免 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 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及时就医
发现宝宝出现发热症状 时,应及时就医,确诊 病因,采取合适的治疗
方法。
合理护理
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如保持适宜的室温、适
量饮水等。
总结词 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05
04
详细描述
家长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学习 简单的推拿手法,在家中对孩子进行 护理,减轻孩子的不适感。
06
详细描述
通过推拿治疗,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减少 感冒的发生,从而降低发热的风险。
案例二:小儿积食发热的推拿治疗
总结词
缓解积食症状、促进消化
详细描述
针对小儿积食引起的发热,推拿治 疗可以促进肠胃蠕动,缓解积食症 状,改善消化功能。
总结词
舒缓情绪、减轻不适感
详细描述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舒缓孩子的情绪, 减轻因积食引起的腹部不适感,让孩 子感到舒适。
总结词
改善饮食结构、预防积食
详细描述
家长可以通过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避免过度饮食,预防积食的发生, 从而降低发热的风险。
小儿推拿发热PPT课件

目的与意义
目的
明确小儿推拿发热ppt课件的目的 ,即帮助观众了解小儿推拿发热 的相关知识,掌握推拿手法,以 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意义
阐述小儿推拿发热ppt课件的意义 ,包括推广小儿推拿技术、提高 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儿童健康等 方面的价值。
02
小儿发热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发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增加或散热减 少,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西药治疗
对于高热或病情较重的小儿,可以结合西药进行治疗。常用的西药有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在使用西药时,需 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机。
05 案例分享与效果评估
案例一:轻度发热的患儿
总结词
轻度发热的患儿通常表现为低热、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推拿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详细描述
症状
发热时,小儿可能会出现畏寒、寒战、面色潮红、呼吸加快等症状,同时体温 升高,严重时可出现高热惊厥。
原因与分类
原因
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感染 是最常见的病因。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将小儿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
2. 揉太阳穴
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揉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发热等症状 。
1. 捏脊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脊柱两侧的皮肤,自下而上轻轻捏 提,直至大椎穴。此手法可以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
3. 推天河水
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至皮肤微红。 此手法可以清热解表,缓解小儿发热症状。
推拿疗法的疗程与频率
02
小儿推拿是在小儿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的基础上,运用 推拿手法来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治发热ppt课件

ppt精选版
30
• 结果 • 有口腔溃疡是退烧不彻底 • 拉肚子:退过了,吃暖胃的粥去寒 • 咳嗽:其它原因引起,没有完全治好
ppt精选版
31
1.苏叶水泡水3分钟,能起到解表的作用,迅速使经 络暖起来。孩子不喝的情况下可以泡脚,或洗头 ,经皮吸收同样能达到效果。以出汗为度。
2.葱姜水:姜片加葱白开锅3分钟即可,要得就是它 的辛辣味,也可加点红糖,甘甜味入脾。
9
舐犊情深
• 小儿推拿术为一种非 药物,无痛苦,易接 受且有效的自然疗法 ,有简、便、验、廉 的特点。
• 小儿推拿术不仅可以 保健, 在父母对小儿 的推拿按摩中更重要 的是情感交流。是慈 和孝的起点。
ppt精选版
10
小儿推拿:保婴神术
• 小儿以柔嫰之体,气 血未坚,脏腑甚脆, 略受伤残,萎谢极易 ,一剂之谬尚不能堪 ,而况其甚乎。
4.主治:急热惊风、惊啼烦
躁、弄舌、重舌、口疮、
感冒发热、咳嗽、腹泻、
麻疹、尿少等症。
ppt精选版
24
推六腑穴
1.部位:前臂内侧缘, 由肘横纹头至腕横纹 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离心性推 之,称退六腑。
3.作用:清实火、退高 热、除热痰。
4.主治:高烧、急惊风
、实热痰喘、便秘、
热痢、痘疹、痄腮等
• 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 的希波克拉底有句名 言:病人最好的医生是 自己的本能;医生不过 是帮本能的.
• 利用小孩的经络来治 病保健,是中国医学 史上的一门绝学。
ppt精选版
13
小儿百脉,汇于双掌
• 利用小孩的经络来治 病保健,是中国医学 史上的一门绝学。小 孩子不喜药,按摩最 相宜。
• 古人早就认清了小儿 的经络与成人大不相 同,故小儿推拿术自成 体系.
针灸推拿学课件小儿发热

3.其他治疗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1)耳针法 取神门、交感、肾上腺、额、肺、内鼻、耳尖。 每次选2~3穴,毫针刺或压丸法。
• (2)拔罐法 取大椎、身柱、大杆、肺俞、风门。拔罐后留罐1 5分钟,或于背部膀胱经走罐。
• (3)穴位注射法 取大椎、风门、曲池。每穴注入柴胡注射液 0.5mL,每日1次。
• 治法: 清热解表,滋阴宣肺。
• 操作: ①外感发热: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 水。②肺胃实热: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 清天河水、推六腑、揉天枢。③阴虚发热:补脾土、补肺经、揉 上马、清天河水、运内劳宫、揉足三里、推擦涌泉。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兼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苔薄白,指纹鲜红为外感风寒;兼 发热,微汗出,咽痛,流黄涕,苔薄黄,指纹红、紫为外感风热; 兼高热,面赤,气促,腹满,舌红苔燥,指纹深紫为肺胃实热; 兼低热,午后、夜间发热,盗汗,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指纹淡紫为阴虚发热。
贰
【治疗】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肺炎和消 化不良所引起的发热属于本病的范畴。
壹
【辨证要点】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1.主症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发热,体温超过37.2℃。临床主要根据病情轻重、全身兼症等进
行辨证。
2.辨பைடு நூலகம்症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思考题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小儿发热的原因有哪些?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是什么?
小儿发热推拿课件

谢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家!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此外饮食积滞,郁久而发热;情志不遂,肝 气郁结,气郁可发热。
三、诊断要点
1.体温超过正常标准 腋温37.5-38℃为低热, 38.1-39℃为中热,39.1-40℃为高热,高于 41℃为超高热。
2.小儿体温虽正常,但自觉局部或全身灼热。 或医生触摸其体表感觉发热,或见五心烦热, 面部潮红。
3.辅助检查 血常规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 胞可增高,或血中培养出致病菌。
四、治疗 (一)治法 调整阴阳为发热的基本治疗原则。 “热者寒之”和“壮水之主以治阳
光”为发热治疗的基本方法。
(二)基本方
清肺平肝(1-3分钟)
水底捞月(先揉内劳宫约20圈,后以拇指指腹从患儿 小指根,经小鱼际至小天心,再经大鱼际内侧进入 掌心,环形运至内劳宫,一拂而却,操作10次左右)
清天河水(2-3分钟)
风池:在枕骨下, 当胸锁乳突肌与斜 方肌上端之间的凹 陷中。
2.食积发热
体温一般在38℃以下,脘腹灼热而四肢冷, 脘腹胀满,膨隆,叩之如鼓,不思饮食, 口臭,烦躁不安,夜卧不宁,恶心呕吐, 或泻下臭秽如败卵,舌苔腻,脉濡或滑, 指纹紫滞。多有伤食史。
治法:消食导滞,清热化积。
食积发热
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 成一直线;清热、降逆
小儿发热推拿PPT幻灯片课件

治法:祛风散邪,透热达表。
8
外感发热
基本方重点操作清肺平肝,清天河水。加 掐揉二扇门(2-3分钟,开宣腠理,发汗解 表),掐揉小天心(3揉1掐,约1分钟,疏 通经络,发汗解表),拿风池(1-2分钟, 祛风发散,风寒风热均宜),拿肩井(1-3) 分钟,升散之力强,发散在表邪气)
3.辅助检查 血常规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 胞可增高,或血中培养出致病菌。
5
四、治疗 (一)治法 调整阴阳为发热的基本治疗原则。 “热者寒之”和“壮水之主以治阳
光”为发热治疗的基本方法。
6
(二)基本方
清肺平肝(1-3分钟)
水底捞月(先揉内劳宫约20圈,后以拇指指腹从患儿 小指根,经小鱼际至小天心,再经大鱼际内侧进入 掌心,环形运至内劳宫,一拂而却,操作10次左右)
病程长,常反复发作,为虚证; 此外饮食积滞,郁久而发热;情志不遂,肝
气郁结,气郁可发热。
4
三、诊断要点
1.体温超过正常标准 腋温37.5-38℃为低热, 38.1-39℃为中热,39.1-40℃为高热,高于 41℃为超高热。
2.小儿体温虽正常,但自觉局部或全身灼热。 或医生触摸其体表感觉发热,或见五心烦热, 面部潮红。
清天河水(2-3分钟)
推天柱骨(先以手掌从上至下轻拍,继则下推至局部 潮红)
推箕门(先以手掌从下至上轻拍,继则从下至上推,
令局部潮红) 摩涌泉(约1分钟)
涌泉:位于足掌,前1/3 与中1/3交界处的凹陷中。
7
五、辨证论治 1.外感发热
外感风寒为恶寒重,发热亦重,头身疼痛,无汗, 头昏,脉浮紧;
小儿发热推拿
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针灸科 朱丽莎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contents •小儿推拿概述•常用手法介绍•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注意事项•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目录小儿推拿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原理及作用机制原理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小儿推拿适用于多种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如感冒、咳嗽、哮喘、腹泻、便秘、遗尿、夜啼、惊风、疳积等。
同时,对于小儿保健和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禁忌症虽然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如小儿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或患有恶性肿瘤、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时,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此外,对于局部皮肤破损、炎症等病变部位也应避免推拿刺激。
常用手法介绍分类定义根据着力部位和推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
作用定义分类作用030201定义分类作用摩法定义用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分类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摩法和指摩法。
作用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等作用。
常见病症治疗推拿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按揉迎香穴等。
症状表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
注意事项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保暖,多饮水。
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1 2 3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症状表现01推拿手法02注意事项03操作注意事项手法力度掌握轻柔为主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的效果。
均匀施力在推拿过程中,要保持手法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突兀的用力。
穴位选择准确性熟悉穴位定位准确避免误伤避免误操作风险专业培训注意观察避免禁忌症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成功案例展示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通常可分 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两大类。本章 节仅介绍由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 某些急性发热和部分功能性发热。
【临床表现】
❖ 体温异常升高(肛温达37.5℃以上)是本 病的主要特征。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呼吸 急促,鼻翼煽动,惊跳抽搐或精神萎靡,神 昏谵语,疲乏无力,不思饮食等。
等。 ❖ 临床应用:①补肺经能补益肺气,可与揉肺俞等穴合
用;②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可与 推膻中,揉风门等穴合用。
【二扇门】
❖ 位置:手背部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 ❖ 操作(图231):①食、中二指按揉,称揉二扇
门; ❖ ②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 ❖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 主治:身热无汗。 ❖ 临床应用:揉、掐二扇门能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是发汗效穴。若遇患儿高热无汗,按揉1~2分钟, 即可见汗出。对平素体虚外感的患儿可先固表(用 补牌经、补肾经等穴)而后再用揉掐二扇门使之发 汗。
4.操作方法
❖ (1)外感发热:开天门30次,分头阴阳30 次,揉太阳3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 300次;属风寒感冒者,加推上三关300次, 揉二扇门300次,拿风池3~5次;风热感冒 者,加推脊300次。
❖ 根据中医辨证,可分为外感者,可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 塞、鼻流清涕,口不渴,咳嗽、痰清稀,苔 薄白,脉浮,指纹鲜红。外感风热者,可有 发热、微汗出、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咳 嗽、痰黄稠、咽痛口干,舌质红、苔薄黄、 脉浮数、指纹红紫色。
2.肺胃实热
【六腑】
❖ 线状穴位。 ❖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成一 直线。 ❖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 向腕部,称推(退)六腑(图234),或 退下六腑。 ❖ 次数:100~300次。 ❖ 主治:高热、烦渴、惊风、咽痛、 木舌、腮腺炎和大便秘结等。 ❖ 临床应用:退六腑性寒凉,可用于一 切实热病证。可与清肺经、清心经、清肝经、推脊等穴合用。 ❖ 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
小儿推拿 发热优秀课件
【概述】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 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 应。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由于 小儿新陈代谢较高,体温调节中枢 发育不完善,所以体温比成人略高。 一般小儿正常肛温为36.9--37.5℃, 比口温约高0.5℃,而腋温比口温低 0.5℃。
❖ 小儿体温一般以肛温为宜。正常 体温一昼夜有轻微波动,晨间稍低, 下午稍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
清肺经、揉丰隆等穴合用;对久咳不愈者,指揉操作时可 蘸少量精细盐,效果会更好。
【肺经】
❖ 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 ❖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 操作(图222):旋推为补, 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 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 肺经统称推肺经。 ❖ 次数:100~500次。 ❖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
❖ 发热鉴别诊断相当复杂,主要从病史、症 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因本节 仅讲述以感冒为主的发热,其他鉴别从略。
【治疗】
❖ 1.治疗原则 ❖ 外感发热者,宜清热解表,发散外邪;肺
胃实热者,宜宣肺清热,消食理气;阴虚内 热者,滋阴清热,补益肺肾。
❖ 2.常用穴位 三关、六腑、天河水、肺经、 肺俞、风池等。
❖ 发热较高,面赤唇红,口鼻干燥,渴而引饮, 气息喘急,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燥、脉数而实、指纹深紫。
3.阴虚内热
❖ 以午后潮热或低热为主,形瘦体 弱,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唇干 燥,食欲减退,舌红苔剥,脉细数, 指纹淡紫。
【诊断和鉴别】
❖ 肛温高于37.5℃,伴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咽部充血,听诊可闻及肺呼吸音增粗或干、 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增高, 中性白细胞增高。胸部X线检查河发现肺纹理 增粗或炎症改变。
❖ 3.常用手法 推法、揉法、抹法、摩法、按 法等。
【三关】
❖ 线状穴位。 ❖ 位置:前臂挠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 操作(图233):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自
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屈患儿拇指, 自拇指桡侧推向肘,称大推三关。 ❖ 次数:100~300次。 ❖ 主治:气血虚弱、病后体弱、阳虚肢冷、腹痛、 腹泻、疹出不透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证。 ❖ 临床应用:①推三关性温热,能益气行血,温阳 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可与补脾经、 补肾经、揉丹田、摩腹、捏脊等合用;②对感冒风 寒,怕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可与清肺经、掐揉 二扇门等穴合用。
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 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 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关之比为3:1;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 退六腑之比为3:1。
【清天河水】
❖ 线状穴位。位置:前臂正中,总 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 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 (图235);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 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 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 次数:100~300次。 ❖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等一切热证。 ❖ 临床应用:①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
泻火除烦,可用于一切热证;对外感发热,可与清肺经、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穴合用,对于内热,可与清心 经、清肝经、揉涌泉等穴合用;②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 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证。
【肺俞】
❖ 位置:第三胸椎与第四 胸椎棘突之间,左右各旁开 1寸5分。 ❖ 操作(图216):①以食、 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 动,称揉肺俞;②两拇指分 别自肩胛骨内侧缘从上向下 推动,称推肺俞或称为分推肩胛骨。 ❖ 次数:揉50~100次;推100~300次。 ❖ 主治:喘咳、痰鸣、胸闷、胸痛等症。 ❖ 临床应用:本穴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可与推揉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