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 发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二扇门: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发汗,退热,镇惊止搐。 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掐5次;揉100次 。
儿科常见病推治
【感冒】
(一)风寒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体痛,流涕,喷嚏
,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原则:疏凤.解表,散寒。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风池,黄蜂入洞,
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 板门。
儿科常见病推治
【小儿腹泻】
(二)寒湿泻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口不
渴,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濡,指纹色 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 尾。
欲不振,大便挟有不消化奶块及食物残渣,或食后即泻。舌 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处方: 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捏脊。
儿科常见病推治
【疳积】
(一)积滞伤脾: 主要症状: 形体消瘦,腹部胀满,纳呆,精神不振,夜
寐不安,大便不调且常有恶臭。舌苔厚腻,脉滑,指纹色淡 略紫。
儿科常见病推治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患儿头部向一侧倾斜或前倾,颜面旋向 另一侧的疾病。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消肿。
处方:按揉天窗、天容、耳后高骨、风府、大椎、风门、
肩井、患侧桥弓穴、翳风、风池以及肿块周围。
Thanks!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于坤萍 15698156788
【小儿腹泻】
儿科常见病推治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2024版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2024版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皮肤破损或炎症部位禁止推拿。 严重心脏病、血液病等患者禁止推拿。
2024/1/29
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禁止推拿。 恶性肿瘤局部禁止推拿。
8
02
小儿推拿基础理论
2024/1/29
9
中医经络学说
03
经络定义及功能
阐述经络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解 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 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与脏腑关系
分析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经 络在调节脏腑功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 衡中的重要作用。
经络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探讨经络学说在小儿推拿中的指导意义,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4/1/29
10
脏腑辨证施治原则
脏腑功能特点
概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之间 的关系,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疾 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脏腑施治原则
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表现,提出 相应的治疗原则和选穴方法,如补虚 泻实、调整阴阳等。
脏腑辨证方法
介绍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 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八 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具体内容。
2024/1/29
11
五行养生法在小儿推拿中应用
1 2
五行养生法基本原理 解释五行养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五行相 生相克关系及在人体健康中的应用。
21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 小儿的皮肤和骨骼,避免过
度牵拉或压迫。
避免在小儿过饱或过饿的状 态下进行推拿。
01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PPT课 件(完整版)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小儿推拿概述 • 常用手法介绍 • 常见病症治疗 • 操作注意事项 • 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 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
2
01
小儿推拿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2024/1/26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小儿体表 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推广成功案例
将成功应用小儿推拿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享,让家长更加 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27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01
制定小儿推拿行业 标准
明确小儿推拿的定义、范围、操 作规范等,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 保障。
0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0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 小儿推拿行业的发展,如提供资 金支持、减免税收等。
案例三
针对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分享如何通过推拿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2024/1/26
22
失败案例剖析
案例一
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 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 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2024/1/26
案例二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消化 不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教训,如未注意调整饮 食、治疗时机不当等。
手法力度掌握
2024/1/26
轻柔为主
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 的效果。

小儿推拿发热PPT课件

小儿推拿发热PPT课件

目的与意义
目的
明确小儿推拿发热ppt课件的目的 ,即帮助观众了解小儿推拿发热 的相关知识,掌握推拿手法,以 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意义
阐述小儿推拿发热ppt课件的意义 ,包括推广小儿推拿技术、提高 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儿童健康等 方面的价值。
02
小儿发热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发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增加或散热减 少,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西药治疗
对于高热或病情较重的小儿,可以结合西药进行治疗。常用的西药有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在使用西药时,需 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机。
05 案例分享与效果评估
案例一:轻度发热的患儿
总结词
轻度发热的患儿通常表现为低热、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推拿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详细描述
症状
发热时,小儿可能会出现畏寒、寒战、面色潮红、呼吸加快等症状,同时体温 升高,严重时可出现高热惊厥。
原因与分类
原因
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感染 是最常见的病因。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将小儿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
2. 揉太阳穴
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揉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发热等症状 。
1. 捏脊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脊柱两侧的皮肤,自下而上轻轻捏 提,直至大椎穴。此手法可以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
3. 推天河水
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至皮肤微红。 此手法可以清热解表,缓解小儿发热症状。
推拿疗法的疗程与频率
02
小儿推拿是在小儿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的基础上,运用 推拿手法来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治发热ppt课件

小儿推拿治发热ppt课件

ppt精选版
30
• 结果 • 有口腔溃疡是退烧不彻底 • 拉肚子:退过了,吃暖胃的粥去寒 • 咳嗽:其它原因引起,没有完全治好
ppt精选版
31
1.苏叶水泡水3分钟,能起到解表的作用,迅速使经 络暖起来。孩子不喝的情况下可以泡脚,或洗头 ,经皮吸收同样能达到效果。以出汗为度。
2.葱姜水:姜片加葱白开锅3分钟即可,要得就是它 的辛辣味,也可加点红糖,甘甜味入脾。
9
舐犊情深
• 小儿推拿术为一种非 药物,无痛苦,易接 受且有效的自然疗法 ,有简、便、验、廉 的特点。
• 小儿推拿术不仅可以 保健, 在父母对小儿 的推拿按摩中更重要 的是情感交流。是慈 和孝的起点。
ppt精选版
10
小儿推拿:保婴神术
• 小儿以柔嫰之体,气 血未坚,脏腑甚脆, 略受伤残,萎谢极易 ,一剂之谬尚不能堪 ,而况其甚乎。
4.主治:急热惊风、惊啼烦
躁、弄舌、重舌、口疮、
感冒发热、咳嗽、腹泻、
麻疹、尿少等症。
ppt精选版
24
推六腑穴
1.部位:前臂内侧缘, 由肘横纹头至腕横纹 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离心性推 之,称退六腑。
3.作用:清实火、退高 热、除热痰。
4.主治:高烧、急惊风
、实热痰喘、便秘、
热痢、痘疹、痄腮等
• 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 的希波克拉底有句名 言:病人最好的医生是 自己的本能;医生不过 是帮本能的.
• 利用小孩的经络来治 病保健,是中国医学 史上的一门绝学。
ppt精选版
13
小儿百脉,汇于双掌
• 利用小孩的经络来治 病保健,是中国医学 史上的一门绝学。小 孩子不喜药,按摩最 相宜。
• 古人早就认清了小儿 的经络与成人大不相 同,故小儿推拿术自成 体系.

小儿发热推拿医学课件

小儿发热推拿医学课件

捏脊至大椎时,就势拿起肩井并提之,3-8
遍),拿血海(约1分钟,养血退热);口
渴加生津止渴之揉二人上马(1-3分钟),
点太溪(10次);面红目赤加头面四大手
法(开天门24次,推坎宫24次,揉太阳1-3
分钟,掐揉耳背高骨50遍,能调和阴阳,
兼发散外邪)血海:屈膝,大腿内侧,髌
底内侧端上2寸。
精品PPT
外感发热起病急,病程短,属实证;
外感风寒发热为正邪相争和肺卫郁闭所 致;
外感风热为正邪相争和风热本身特点所 致。
精品PPT
3
二、病因
内伤因素分阳盛和阴虚两类。
阳盛以但热不寒,或高热烦躁,或日晡热 为特征;起病急,进展快,为实证;
阴虚以低热、潮热、盗汗为特征;起病缓, 病程长,常反复发作,为虚证;
外感风热见恶寒轻,或恶风,发热汗出,咽喉肿痛, 口渴,舌质红,脉浮数。
治法:祛风散邪,透热达表。
精品PPT
8
外感发热
基本方重点操作清肺平肝,清天河水。加 掐揉二扇门(2-3分钟,开宣腠理,发汗解 表),掐揉小天心(3揉1掐,约1分钟,疏 通经络,发汗解表),拿风池(1-2分钟, 祛风发散,风寒风热均宜),拿肩井(1-3) 分钟,升散之力强,发散在表邪气)
清天河水(2-3分钟)
推天柱骨(先以手掌从上至下轻拍,继则下推至局部 潮红)
推箕门(先以手掌从下至上轻拍,继则从下至上推,
Hale Waihona Puke 令局部潮红) 摩涌泉(约1分钟)
涌泉:位于足掌,前1/3 与中1/3交界处的凹陷中。
精品PPT
7
五、辨证论治 1.外感发热
外感风寒为恶寒重,发热亦重,头身疼痛,无汗, 头昏,脉浮紧;
16

小儿发热推拿PPT幻灯片课件

小儿发热推拿PPT幻灯片课件
外感风热见恶寒轻,或恶风,发热汗出,咽喉肿痛, 口渴,舌质红,脉浮数。
治法:祛风散邪,透热达表。
8
外感发热
基本方重点操作清肺平肝,清天河水。加 掐揉二扇门(2-3分钟,开宣腠理,发汗解 表),掐揉小天心(3揉1掐,约1分钟,疏 通经络,发汗解表),拿风池(1-2分钟, 祛风发散,风寒风热均宜),拿肩井(1-3) 分钟,升散之力强,发散在表邪气)
3.辅助检查 血常规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 胞可增高,或血中培养出致病菌。
5
四、治疗 (一)治法 调整阴阳为发热的基本治疗原则。 “热者寒之”和“壮水之主以治阳
光”为发热治疗的基本方法。
6
(二)基本方
清肺平肝(1-3分钟)
水底捞月(先揉内劳宫约20圈,后以拇指指腹从患儿 小指根,经小鱼际至小天心,再经大鱼际内侧进入 掌心,环形运至内劳宫,一拂而却,操作10次左右)
病程长,常反复发作,为虚证; 此外饮食积滞,郁久而发热;情志不遂,肝
气郁结,气郁可发热。
4
三、诊断要点
1.体温超过正常标准 腋温37.5-38℃为低热, 38.1-39℃为中热,39.1-40℃为高热,高于 41℃为超高热。
2.小儿体温虽正常,但自觉局部或全身灼热。 或医生触摸其体表感觉发热,或见五心烦热, 面部潮红。
清天河水(2-3分钟)
推天柱骨(先以手掌从上至下轻拍,继则下推至局部 潮红)
推箕门(先以手掌从下至上轻拍,继则从下至上推,
令局部潮红) 摩涌泉(约1分钟)
涌泉:位于足掌,前1/3 与中1/3交界处的凹陷中。
7
五、辨证论治 1.外感发热
外感风寒为恶寒重,发热亦重,头身疼痛,无汗, 头昏,脉浮紧;
小儿发热推拿
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针灸科 朱丽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根据中医辨证,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 热和阴虚内热。
.
1.外感发热
❖ 外感风寒者,可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 塞、鼻流清涕,口不渴,咳嗽、痰清稀,苔 薄白,脉浮,指纹鲜红。外感风热者,可有 发热、微汗出、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咳 嗽、痰黄稠、咽痛口干,舌质红、苔薄黄、 脉浮数、指纹红紫色。
.
2.肺胃实热
.
【三关】
❖ 线状穴位。 ❖ 位置:前臂挠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 操作(图233):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自
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屈患儿拇指, 自拇指桡侧推向肘,称大推三关。 ❖ 次数:100~300次。 ❖ 主治:气血虚弱、病后体弱、阳虚肢冷、腹痛、 腹泻、疹出不透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证。 ❖ 临床应用:①推三关性温热,能益气行血,温阳 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可与补脾经、 补肾经、揉丹田、摩腹、捏脊等合用;②对感冒风 寒,怕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可与清肺经、掐揉 二扇门等穴合用。
清肺经、揉丰隆等穴合用;对久咳不愈者,指揉操作时可 蘸少量精细盐,效果会更好。
.
【肺经】
❖ 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 ❖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 操作(图222):旋推为补, 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 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 肺经统称推肺经。 ❖ 次数:100~500次。 ❖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
推牌经、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 ❖ 在临床上,天枢与脐可同时操作,以中指定脐,食指与
无名指分别按置于两侧天枢穴同时揉动。
.
❖ 线状穴位。【大肠]源自❖ 位置:食指挠侧缘,自食指端
至虎口呈一直线。
❖ 操作(图224):由食指端直
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
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
称为推大肠。
❖ 次数:100~300次。
❖ 兼咳嗽、痰鸣者,加推揉膻中50次,揉肺俞 100次,揉丰隆50次。
.
【坎宫(阴阳)】
❖ 线状穴。 ❖ 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
成一横线。 ❖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
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 分阴阳(图202)。次数: 30~50次。 ❖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 赤。 ❖ 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 例手法之一,可用于外感表 证及内伤杂病;②目赤痛可 与清肝经、掐小天心、清天 河水等穴合用。
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 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 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关之比为3:1;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 退六腑之比为3:1。
.
【清天河水】
❖ 线状穴位。位置:前臂正中,总 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 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 (图235);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 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 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 次数:100~300次。 ❖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等一切热证。 ❖ 临床应用:①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
是发汗效穴。若遇患儿高热无汗,按揉1~2分钟, 即可见汗出。对平素体虚外感的患儿可先固表(用 补牌经、补肾经等穴)而后再用揉掐二扇门使之发 汗。
.
4.操作方法
❖ (1)外感发热:开天门30次,分头阴阳30 次,揉太阳3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 300次;属风寒感冒者,加推上三关300次, 揉二扇门300次,拿风池3~5次;风热感冒 者,加推脊300次。
.
【上马】
❖ 位置: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之间。
❖ 操作:①拇指端揉,称揉上马;②拇指甲 掐,称掐上马。
❖ 次数:揉100~500次;掐3~5次。
❖ 主治:虚热喘咳、小便赤涩淋沥。
❖ 临床应用:本法为滋阴补肾的要法,可与 揉肺俞、补肾经等穴合用。另外对肺部感染 有干性罗音久不消失者配推小横纹(掌侧, 食、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由拇指 侧直推至小指侧)。
泻火除烦,可用于一切热证;对外感发热,可与清肺经、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穴合用,对于内热,可与清心 经、清肝经、揉涌泉等穴合用;②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 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证。
.
【肺俞】
❖ 位置:第三胸椎与第四 胸椎棘突之间,左右各旁开 1寸5分。 ❖ 操作(图216):①以食、 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 动,称揉肺俞;②两拇指分 别自肩胛骨内侧缘从上向下 推动,称推肺俞或称为分推肩胛骨。 ❖ 次数:揉50~100次;推100~300次。 ❖ 主治:喘咳、痰鸣、胸闷、胸痛等症。 ❖ 临床应用:本穴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可与推揉膻中、
❖ 小儿在进食、哭闹、活动、衣被 过厚、室温过高等均可使体温暂时 升高,这些都属正常。
.
❖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通常可分 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两大类。本章 节仅介绍由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 某些急性发热和部分功能性发热。
.
【临床表现】
❖ 体温异常升高(肛温达37.5℃以上)是本 病的主要特征。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呼吸 急促,鼻翼煽动,惊跳抽搐或精神萎靡,神 昏谵语,疲乏无力,不思饮食等。
.
【注意事项】
❖ 1.对小儿发热的治疗,必须详细检查,找出发热 的原因,明确诊断,特别要排除急性传染病及其他 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免误诊误治。即使是外感发热, 只要是高热患儿,就应予以静脉补液等综合治疗。

❖ 2.在发热期间,要鼓励患儿多饮开水,饮食要富 于营养,易于消化。
❖ 3.平时要鼓励小儿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膻中】
❖ 点、线状结合穴位。 ❖ 位置:前正中线,两乳头 之间。 ❖ 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 两拇指自穴中间向两旁分推至乳 头,称分推膻中(图207);用 食、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 突,称推膻中。 ❖ 次数:推或揉约50~100次。 ❖ 主治:胸闷、咳喘、痰鸣、吐逆等。 ❖ 临床应用:①胸闷,取分推膻中;②咳喘、痰鸣,取揉
❖ 发热较高,面赤唇红,口鼻干燥,渴而引饮, 气息喘急,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燥、脉数而实、指纹深紫。
.
3.阴虚内热
❖ 以午后潮热或低热为主,形瘦体 弱,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唇干 燥,食欲减退,舌红苔剥,脉细数, 指纹淡紫。
.
【诊断和鉴别】
❖ 肛温高于37.5℃,伴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咽部充血,听诊可闻及肺呼吸音增粗或干、 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增高, 中性白细胞增高。胸部X线检查河发现肺纹理 增粗或炎症改变。
发热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 璩梦良
.
【概述】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
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
应。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由于
小儿新陈代谢较高,体温调节中枢
发育不完善,所以体温比成人略高。
一般小儿正常肛温为36.9--37.5℃,
比口温约高0.5℃,而腋温比口温低
0.5℃。
.
❖ 小儿体温一般以肛温为宜。正常 体温一昼夜有轻微波动,晨间稍低, 下午稍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
❖ 发热鉴别诊断相当复杂,主要从病史、症 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因本节 仅讲述以感冒为主的发热,其他鉴别从略。
.
【治疗】
❖ 1.治疗原则 ❖ 外感发热者,宜清热解表,发散外邪;肺
胃实热者,宜宣肺清热,消食理气;阴虚内 热者,滋阴清热,补益肺肾。 ❖ 2.常用穴位 三关、六腑、天河水、肺经、 肺俞、风池等。 ❖ 3.常用手法 推法、揉法、抹法、摩法、按 法等。
❖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 临床应用:①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可与揉 丹田、揉外劳宫、推三关等穴合用;②清大肠能清利肠 腑,除湿热,守积滞,可与推六腑、摩腹等穴合用;③ 本穴又称指三关,亦可用于诊断即望指纹可参阅小儿推 拿概论有关章节。
.
(3)阴虚内热:
❖ 补脾经300,补肺经300次,补肾经300次, 清肝经200次,揉上马300次,清天河水300 次,推涌泉50次,按揉足三里100次。
.
谢谢!
.
膻中,可与推肺经、揉肺俞等穴合用;③吐逆,取推膻中, 可与揉天突、按揉丰隆等穴合用。
.
(2)肺胃实热:
❖ 清肺经300次,清胃经300次,清大肠200 次,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清天河 水300次,退下六腑300次,揉中脘150次, 揉天枢100次。
.
【天枢】
❖ 位置:脐旁2寸,左右成 对。 ❖ 操作:以食、中两指分别 置于两侧天枢穴指揉,称揉天 枢(图212)。 ❖ 次数:50~100次。 ❖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 ❖ 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 临床应用: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可与揉脐、
.
【六腑】
❖ 线状穴位。 ❖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成一 直线。 ❖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 向腕部,称推(退)六腑(图234),或 退下六腑。 ❖ 次数:100~300次。 ❖ 主治:高热、烦渴、惊风、咽痛、 木舌、腮腺炎和大便秘结等。 ❖ 临床应用:退六腑性寒凉,可用于一 切实热病证。可与清肺经、清心经、清肝经、推脊等穴合用。 ❖ 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
等。 ❖ 临床应用:①补肺经能补益肺气,可与揉肺俞等穴合
用;②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可与 推膻中,揉风门等穴合用。
.
【二扇门】
❖ 位置:手背部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 ❖ 操作(图231):①食、中二指按揉,称揉二扇
门; ❖ ②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 ❖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 主治:身热无汗。 ❖ 临床应用:揉、掐二扇门能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