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中医学院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学术研究
鼓励和支持学者和专家 开展小儿推拿的学术研 究和临床试验,为其在 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提供科学依据。
合作推广
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 等合作,共同推广小儿 推拿的知识和技术,扩 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和应用范围。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对小儿推 拿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舒适度。
标准化建设
制定小儿推拿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服务流程,推动行业标准化发 展,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与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和 推拿师共同探讨小儿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推动国际学术交 流与合作。
衡的恢复。
05
家长如何学习和掌握小儿 推拿技能
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01
了解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为理解小儿推拿原
理打下基础。
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02
熟悉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小儿常见病的发病机理,以便
更好地运用推拿手法。
了解推拿治疗原则
03
学习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如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03
小儿推拿操作技巧与注意 事项
操作前准备
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明确推 拿治疗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环境
确保推拿室内环境安静 、舒适、温暖,避免风
寒侵袭。
准备物品
准备好推拿所需的介质 ,如滑石粉、葱姜水等

沟通解释
向家长解释推拿的目的 、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反 应,取得家长的配合。
操作过程规范
01

中医小儿推拿 PPT课件

中医小儿推拿 PPT课件

小儿的病理特点
• 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 康复。 • 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 比较多见。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咳嗽、 消化不良等。 • 小儿由於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 反应敏捷,病因比较单纯,没有七情的影 响,所以在患病后,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 处理,病情就会很快好转趋于康复。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 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 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24次,每运3次 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 骤。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 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 拿的第四个步骤。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 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 肢抽掣等症。 • 5.分阴阳: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定向两侧分推, 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有调和气血、止 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可治疗 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 咳嗽、痰喘等症。 •
?1刺激婴儿的淋巴系统增强抵抗力?2增加婴儿睡眠并改善睡眠质量?3帮助平复婴儿情绪减少哭闹?4可以促进母婴情感交流促进乳汁分泌?5可促进婴儿饮食吸收和激素的分泌达到体重增加缓解婴儿气胀结实肌肉的目的婴儿抚触与推拿的區別?共同點
中醫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
不用针,不用药,见效快
1) 2) 3) 4) 5) 方便易行,疗效显著 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 患儿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 增加父母與子女之親情 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 疗保健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1.指揉法
•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 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 • 2.掌揉法

小儿推拿中医学院公开课PPT课件

小儿推拿中医学院公开课PPT课件




第35页/共38页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 治疗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 温度适宜;
2. 医者态度和蔼,耐心仔细,认真操作,双手 洁净、温暖、干湿适中,指甲修剪圆滑,长 短适宜,以不触痛患儿皮肤为宜;
3. 治疗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及 手法特性而定。治疗时间掌握在10分钟为 宜,一般不超过20分钟;通常每日治疗一 次,急性病可一日两次,慢性病隔日一次。
4. 治疗时应选择相应的介质。
第36页/共38页
第37页/共3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8页/共38页
第20页/共38页
小儿推拿适应症
肌性斜颈
发热、咳嗽
婴幼儿腹泻、便秘 呕吐、疳积、厌食
其他
第21页/共38页
发热 婴幼儿腹泻 肌性斜颈
第22页/共38页
发热
• 清天河水 • 高热:退六腑
第23页/共38页
发热分型
(一)外感发热: (二)肺胃实热: (三)阴虚内热: (四)气虚发热:
第24页/共38页
二指捏
第8页/共38页
操作注意事项: 连贯,双手用 力对称,不能 拧转。
三捏一提法
第9页/共38页
小儿特有的手法是:
掐法、运法、捏脊、捣法。
第10页/共38页
常用复式手法
• 按弦走搓摩 • 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 水底捞明月 • 打马过天河
第11页/共38页
特定穴 extra points
第29页/共38页
• 小儿发热尽量先采用物理降温法。
第30页/共38页
腹泻
龟尾七节摩腹揉脐
第31页/共38页
第32页/共38页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PPT(精品版)38页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PPT(精品版)38页
4、肝穴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32、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3、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5、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 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23、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盗汗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讲座ppt课件

小儿推拿讲座ppt课件

40
41
• 小儿发热尽量先采用物理降温法。
42


龟尾七节摩腹揉脐
43
44
• 疗效显著,一般3-5次能痊愈。 • 对非感染性腹泻多单用推拿即可。
• 对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推拿可 达到标本同治之功,多数患儿经治 疗后腹泻不再复发。
• 若腹泻较重,应抓紧时机,中西医 结合治疗。
45
小儿肌性斜颈
肺俞: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
开1.5寸处,用双手拇指指尖作 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 时针)。益气补肺,止咳化痰能 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适用 于一切呼吸系统疾病。
23
捏脊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捏脊能调理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 收,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并对 失眠有一定效果。捏脊方向为自下 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 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 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 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 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 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 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 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 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47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 治疗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 度适宜; 2. 医者态度和蔼,耐心仔细,认真操作,双手洁 净、温暖、干湿适中,指甲修剪圆滑,长短适 宜,以不触痛患儿皮肤为宜; 3. 治疗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及手 法特性而定。治疗时间掌握在10分钟为宜, 一般不超过20分钟;通常每日治疗一次,急 性病可一日两次,慢性病隔日一次。 4. 治疗时应选择相应的介质。
肌性斜颈
发热、咳嗽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
24
四肢部穴位
21.萁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
推萁门。 应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可用按法或拿法,分别称按百虫、拿百虫。 应用: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
30—50次。 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 4. 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
(2)本法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 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
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推100—500次。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 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 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 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 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7
便秘
一,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 味,肠胃积热,气滞不行。 (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

2024版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2024版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皮肤破损或炎症部位禁止推拿。 严重心脏病、血液病等患者禁止推拿。
2024/1/29
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禁止推拿。 恶性肿瘤局部禁止推拿。
8
02
小儿推拿基础理论
2024/1/29
9
中医经络学说
03
经络定义及功能
阐述经络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解 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 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与脏腑关系
分析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经 络在调节脏腑功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 衡中的重要作用。
经络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探讨经络学说在小儿推拿中的指导意义,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4/1/29
10
脏腑辨证施治原则
脏腑功能特点
概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之间 的关系,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疾 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脏腑施治原则
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表现,提出 相应的治疗原则和选穴方法,如补虚 泻实、调整阴阳等。
脏腑辨证方法
介绍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 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八 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具体内容。
2024/1/29
11
五行养生法在小儿推拿中应用
1 2
五行养生法基本原理 解释五行养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五行相 生相克关系及在人体健康中的应用。
21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 小儿的皮肤和骨骼,避免过
度牵拉或压迫。
避免在小儿过饱或过饿的状 态下进行推拿。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
pediatric massage
Child Massage Manipulations And Commonly-used Points
Manipulations 手法特定
Commonly-used Points 穴位特定
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捏脊; 补益肺气——补肺经、揉肺俞;
• 小儿发热尽量先采用物理降温法。
腹泻
龟尾七节摩腹揉脐
• 疗效显著,一般3-5次能痊愈。 • 对非感染性腹泻多单用推拿即可。
• 对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推拿可 达到标本同治之功,多数患儿经治 疗后腹泻不再复发。
• 若腹泻较重,应抓紧时机,中西医 结合治疗。
清肺胃实热——清肺经、清胃经; 通便泻火——清大肠、揉天枢; 理气消食——揉板门、运内八卦; 清热除烦——清天河水、退六腑;
(三)阴虚内热: 治则:滋阴清热。
滋肾养肺——揉上马、补肺经; 清虚热——清天河水、运内劳宫; 滋肾阴退虚热——揉上马、推擦涌泉;
(四)气虚发热 治则:健脾益气清热。
清热——清天河水。 健脾益气——补脾经、揉脾俞、揉足三里、
小儿病理特点
• 抵抗力差,容易发病; • 传变较快,易趋康复。
小儿推拿手法要求:
•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一)推法 (二)揉法 (三)按法 (四)摩法 (五)掐法 (六)捏法(捏脊) (七)运法 (八)捣法
三指捏
二指捏
操作注意事项: 连贯,双手用 力对称,不能 拧转。
三捏一提法
小儿肌性斜颈
治法:舒筋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消肿。
小儿肌性斜颈处方及操作:
1.推、揉、捏、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 (桥弓)。
2.牵拉扳颈: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 另一手扶住头顶,使头部渐渐向健 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 突肌。反复数次。
3.推、揉、捏、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
小 儿 肌 性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婴幼儿腹泻、便秘 呕吐、疳积、厌食
其他
发热 婴幼儿腹泻 肌性斜颈
发热
• 清天河水 • 高热:退六腑
发热分型
(一)外感发热: (二)肺胃实热: (三)阴虚内热: (四)气虚发热:
(一)外感发热:
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清热——清肺经、清天河水; 疏风解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
(二)肺胃实热: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 头面部 • 胸腹部 • 腰背部 • 上肢部 • 下肢部
小 儿 推 拿 头 面 部 穴 位
小 儿 推 拿 背 部 穴 位
小 儿 推 拿 胸 腹 部 穴 位
小 儿 推 拿 手 掌 部 穴 位
小 儿 推 拿 手 掌 及 前 臂 部 穴 位
小儿推拿适应症
肌性斜颈
发热、咳嗽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小儿特有的手法是:
掐法、运法、捏脊、捣法。
常用复式手法
• 按弦走搓摩 • 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 水底捞明月 •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 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
不仅有点状的,还有线状、面状的
小儿常用穴位以两手居多,故曰“小儿 百脉汇于两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