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鲁教版五四制四年级语文上学期3.12、小木偶的故事教案5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3.深入分析:分析故事中小木偶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经历各种事件后的成长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主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故事中小木偶的成长历程、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讨论。
2.互动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练习
1.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小木偶、蓝鼻子小精灵等角色,复述故事情节,提高表达能力。
2.写作练习:以故事中小木偶的成长历程为素材,进行创意写作,要求运用故事中的修辞手法。
3.互评互改:学生相互评价写作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五)总结归纳
1.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亲情、友情的重要性,认识到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2.写作作业: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小木偶的故事》,以“我心中的小木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故事中的修辞手法,不少于300字。
3.角色扮演:与家长一起,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将故事情节表演出来,并录制视频。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共同欣赏。
4.情感日记:根据故事中小木偶的成长历程,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撰写一篇情感日记,不少于200字。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故事中小木偶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变化,把握故事的主旨。
2.掌握并运用故事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木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从而引入课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鲁教版 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鲁教版 教案
课题
第12课 小木偶的故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能够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2、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内心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
三. 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过渡: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狐狸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的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课文的哪一段让你感受最深,小组内先读一读,要想一想当时的心情,读出当时的语气。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 交流反应,深入理解。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一定有好多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快乐的事情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4 、课文中描写表情的词语也有很多,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吧描写表情的词语画出来。
〔1〕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标出来。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是什么意思或者尝试用动作表演一下。
〔2〕在学生说到“笑嘻嘻、嘟嘟囔囔、可怜巴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以前学过的类似形式的词语。
〔3〕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来描写人物表情和内心情感的。也就是蓝鼻子小女巫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懂得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故事的大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简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 理解故事大意:(1)学生讲述故事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5. 分析故事情节:(1)学生分析小木偶在故事中的成长过程。

(2)学生讨论小木偶学会关爱他人的过程。

(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7.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复述故事大意。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故事理解评价:通过课后提问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故事大意的理解程度。

4. 关爱他人意识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关爱他人的意识。

小学四年级语文《小木偶的故事》备课教案:语文启蒙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小木偶的故事》备课教案:语文启蒙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小木偶的故事》备课教案:语文启蒙课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木偶的故事》的基本情节及人物角色。

2.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人物描写及事情发展。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木偶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的情节。

2.学会阅读,并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情的发展。

四、教学难点1.掌握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使学生对人物形象产生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2.在理解故事的情节基础上,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1.以阅读为主,小组合作讨论,师生互动。

2.趣味激发兴趣,引发情感。

六、教学过程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先向学生介绍《小木偶的故事》的作者和背景,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2.提醒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小说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3.学生分小组阅读《小木偶的故事》,提供时间让学生阅读。

老师适时发问,引导学生思考整个故事的结构。

4.学生完成阅读之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主要角色的性格和特点,比如小木偶、老师、狐狸等。

5.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之后,老师分别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6.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形象与特点,主要是小木偶以及关于狐狸的形象以及关于老师的形象。

七、总结1.在阅读中理解故事情节,能够分析小说中主要角色的性格与特点。

2.学会了解故事的发展,并能够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八、作业1.观察周围的狐狸,写一篇短文,描述狐狸的形象和特点。

2.阅读《小马过河》,并将故事写成故事画。

三、教材参考1.《小木偶的故事》:创意性强;短小精悍;朴素清新。

2.《小马过河》:主题鲜明;情节简单明了;内容朴实自然。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语文启蒙课的教学设计,以上内容通过探讨《小木偶的故事》教学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关注生命与人性的基础上,培养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小木偶的故事》培优教案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小木偶的故事》培优教案鲁教版

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并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4.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12*小木偶的故事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三、教学难点提高阅读能力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揭题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三、反馈a)同桌互读b)抽生读,检测读音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四、熟悉故事情节1.分角色读课文2.分角色表演五、拓展训练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1.读读读记记2.完成读读写写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小木偶的故事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22 井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串连各段段意。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1、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大多数为砖或石头。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8)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井的什么特点?(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学案(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学案(精品)

《小木偶的故事》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2、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2. 难点:提高阅读能力三、导学问题1.自读知识链接,了解木偶,你会有很大收获。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小红狐拼命挣( )扎,想挣( )脱小木偶逃跑。

(2)还没等他反应( )过来,小木偶已经笑嘻嘻地答应( )了。

(3)小红把背( )包背( )在后背( )上。

(4)小木偶长( )着两条长( )长的、灵活的木头腿。

5.认真朗读课文,思考:在小木偶的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6.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

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建议:理解前半句,可以联系老木匠说的话“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

后半句可以联系小木偶的遭遇或我们的生活实际来加以体会。

)7.读完课文,我还没解决的问题是:四、参考资料1.视频:小木偶的故事(优酷网)音频:课文朗读(百度音频)2.图片:小木偶(百度图片)3.资料(百度文库):(1)作者简介:吕丽娜,1977年生于山东龙口。

199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200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儿童文学硕士学位。

向往简单生活,喜爱小动物,喜爱一切温暖、富于诗意的东西。

写过许多童话,现在仍然在写。

在意写作的结果,也享受写作的过程。

出版童话书《小木偶山米》、《故事点心》、《再见老蓬》等,作品入选小学课本及日本中文教材。

短篇小说《再见,小蓝》刊登于《儿童文学》2010年9月号下册。

(2)主要内容: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

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女巫点化了他,使它拥有了所有的表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小木偶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过程。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分析,了解小木偶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过程。

2. 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关于木偶的话题。

(2)简介课文《小木偶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分析小木偶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过程。

4.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创意写作。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课堂分享。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对小木偶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小故事。

3. 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关爱他人、勇于面对困难?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朗读、讨论、分享等方面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生字词掌握、创意写作、课后思考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课堂讨论、总结拓展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股市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措施充分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语气应因不同的语境而变化。

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兴趣盎然的童话故事。

说明在生活中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段意1—10: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给它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11—29:小木偶遇到了一系列的挫折;
30—39:小木偶在小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

写作特点本文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生字新词重点词、句神奇:非常奇妙;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特殊句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

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鉴赏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
与评价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创新
教育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巩固运用
龇咧巫魔
近义词:
愤怒——愤恨委屈——冤屈撒谎——说谎灵活——机灵反义词:
灵活——呆板愤怒——高兴亲热——冷淡
参阅内容《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网络
教案设计第一课时:完成预习笔记
第二课时:交流预习笔记
一、交流讨论
引导把握重点句的含义:“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

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 在小木偶的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小木偶遇到一系列挫折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
解。

二、想象拓展
组织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续编故事组内评优
三、积累语言
将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抄下来
四、作业:
将《小木偶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阅读《小木偶的故事》,里面包含三篇童话故事:《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

教学后记
本课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很丰富,如“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这些词语是女巫所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的具体表现。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先让学生表演这些表情,从感性上对这些感情加以认识,然后把这些感情融入课文中,这样朗读起来就不会枯燥无味了。

在续写方面的指导不够多,是这节课欠缺的地方。

改进措施:适当给孩子们介绍一些原文的后半部分,帮助
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