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节回收废品第一课时(孔春秀)
2020年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5.6《回收废品》课件

回收废品
13+3=16(个)
16
回收废品
13+3=16(个)
16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较大数 ,用加法计算。
回收废品
青
13-4=9(个)
青
9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求较小数,用 减法计算。
大象今年几岁?
12+37= 49(岁 )
小兔今年几岁? 12—7= 5(岁)
= 70 + 26 96 (元)
2020/1/4
我们班有女同学 27名。
男同学比女同学 少5名。一共有多
少名同学?
(1)男同学有多少名?
= 27 - 5
22 (名)
(2)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 27 + 22 49 (名)
本课总结
会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 问题,并能正确的列式。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较大数 ,用加法计算。
7-4=3(个)
47
(2)妈妈买来4个苹果,桔子比苹果多3个,桔子有多少个?
4+3=7(个)
(2)妈妈买来7个桔子,桔子比苹果多3个, 苹果有多少个?
7-3=4(个)
比羽毛球拍 便宜20元
一幅乒乓球拍多少钱?
60元
= 60 - 20 40 (元)
2020/1/4
70元
一个钟表多少钱?
比篮球贵26元
数用加法计算,较小数用减法计算。
从关键句子中分析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再根据条件说 说问题是什么?求较大数,还是较小数,用什么方法解答
? 20
男生比女生多3人, 女生20人, ( 男生有多少人?) )
少
20+3= 23(人
2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第6课时 回收废品》教学课件PPT

9- 6
3
2.老虎今年多少岁? 12 + 6 18
3.小丽有多少张邮票? 58 - 24 34
4.用竖式计算。 48-11= 37
39-26= 13 (竖式略)
24+34= 58 57+20= 7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归击纳此总处结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二级
• 三级已知一个数,求比它多的数用加法计算,求比它少的数
3.笑笑折了多少颗? 42+6=48(颗)
4.给希望小学捐书。 47-12=35(本)
5.
76
39
63
18
Hale Waihona Puke 356338
55
易错辨析
5.(1)76比( 88 )少12,84比( 73 )多11。 (2)( 57 )比42多15,( 24 )比65少41。
辨析:先分析是求大数还是求小数,求大数用加 法,求小数用减法。填完后检查一下,可 以避免出错。
小林 小红 小青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
小林 小红 小青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
13+3=16(个) 答:小红收集了__1_6__个 。
小林 小红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
小林:
小青:
小青
13-4=9(个) 答:小青收集了___9__个 。
小试牛刀(源于《典中点》) 1.画一画,比一比,算一算。 (1) 比 多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3 11
(2) 比 少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3
9
(3)
比 ( 多 )(填“多”或“少”)。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6《回收废品》北师大版(秋)[00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6《回收废品》北师大版(秋)[005]](https://img.taocdn.com/s3/m/a7212acc7c1cfad6185fa701.png)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惠州市南雁小学林景好【教材分析】《回收废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通过“三位小朋友收集塑料瓶”这一生活情境,为孩子们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比多比少的问题。
在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教材呈现了摆学具和画图的过程,让学生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贴近实际,学得有亲切感。
【学生分析】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进行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比多比少的问题,脑中已经初步形成表象。
但是在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如何根据多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如何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学习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难点: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垃圾分类,引入课题。
、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在有帮家里扔过垃圾吗?(出示垃圾站图片)为什么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呢?(引导学生说出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
)、观看垃圾分类视频、出示塑料瓶,介绍塑料瓶对环境的危害,渗透环保教育,引出课题—回收废品。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
师:图中出现了哪位小朋友?师:哪个小朋友收集的瓶子数是直接告诉我们的?是多少个?师:小青和小红收集的瓶子数有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但是他们都说了一句话,你能读出来吗?、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解决数学问题。
【表格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第6节回收废品(含札记和反思)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 59 页内容和第 60 页“练一练”的第 1~4 题。
1.教具准备:PPT 课件节
教案设计
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件出示一个塑料袋,一个塑料瓶。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用过吗?用过的塑料袋 回顾旧知 你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自由说一说。 引入新课 教师描述: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 烂”,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有三个小朋友也意 (4 分钟) 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 些废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回收废 品”。 1.课件出示教材第 59 页情境图和“你能提…… 问题”的内容,引导学生获取信息,提出数学 问题。 提问: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回答:小林收集了 13 个瓶子,小红比 小林多收集 3 个,小青比小林少收集 4 个。 再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创设情境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1)小红收集了 多少个瓶子?(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自主探究 2.课件出示教材第 59 页“小红……个瓶子”的 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已知一个数比已知数多 (23 分钟) 几,求这个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如何列式呢?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或画图算一算, 集体交流: (1)摆小棒:小林收集了 13 个瓶子,拿出 13 根小棒,10 根小棒捆成一捆,摆 1 捆零 3 根。
第 6 课时 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 法的意义。 2.掌握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第五单元第6课时 回收废品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6课时回收废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2、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
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
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2、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吧。
4、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
5、先摆小林的1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3个,就再摆3个,结果小红就是13加上3个共16个,算式是13+3=16(个)。
6、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
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先摆小林的13个,小青的比小林少4个,就再摆4个,结果小青就是13减去4个共9个,算式是13-4=9(个)。
7、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
【巩固练习】1、“练一练”的第二题。
用小棒摆一摆,再画一画,然后列式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6《回收废品》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6《回收废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回收废品》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废品的分类和回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1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废品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废品的分类和回收的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废品的分类和回收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废品的分类和回收的意义,学会正确分类和回收废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资源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废品的分类和回收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废品回收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废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思考废品的处理方式,引出回收废品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介绍废品的分类和回收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废品回收的意义。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废品分类和回收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总结: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总结废品分类和回收的方法和意义,引导学生热爱环境,保护资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废品的分类和回收的方法和意义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1.废品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2.废品的回收:回收站、废品处理厂3.回收废品的好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6课时 回收废品 授课课件

34+5= 39 78-60=18 40+23=63 59-4=55
知识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01
一个数比已知 数多几,求这 个数,用已知 数加上多的 “几”;
02
一个数比已知 数少几,求这 个数,用已知 数减去少的 “几”。
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60页第1题及 配套练习。
知识讲解
问题一: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 方法二:画一画。
比小林多3个 就是比13多3 。
小林:○○○○○○○○○○○○○ 小红:○○○○○○○○○○○○○ ○○○
13 + 3 = 16(个) 答:小红收集了16个 。
知识讲解
问题二: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
比小林少4个 就是比13少4 。
小林:○○○○○○○○○○○○○
练习巩固
2.笑笑折了多少颗?
我折了42 颗幸运星 。
我比你多 折了6颗 。
42 + 6 = 48(颗)
练习巩固
3.给希望小学捐书。
我们班捐 了47本书。
二班捐的书比 我们班少12本。
二班捐了多少 本?
47 - 12 = 35(本)
练习巩固
4.算一算。 42+34=76 65-2= 63 56-21= 35 6+32= 38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回收废品
> 12 3
激趣导入
我收集了 13个 。
我收集的比 小林多3个 。
我收集的比 小林少4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朋友,观察左图, 你能从中获得哪些数 学信息,你能提出怎 样的数学问题?
小林 小红 小青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知识讲解
问题一: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 方法一:摆一摆。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5.6回收废品》精品教案 (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回收废品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第30——3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
学习目标: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小棒口算卡片挂图教学措施:1、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操作,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活动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计算方法。
注意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要操作学具,在活动中理解“比多比少”计算方法。
对差异生要特别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学过程:一、激发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节电池)生:电池师:准确地说这是节用完了电能的电池,可以说它现在就是一件“废品”。
板书:废品师:你们知道吗?废电池中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少掌柜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师:再看老师的手里又拿了什么?(出示塑料饮料瓶子)。
生:塑料饮料瓶子)。
师:这也是“废品”。
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师: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生想一想。
生:回收师:很好。
(再板书“回收”。
)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
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
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如果学生提出的是两步解答的,就放到问题银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表
课题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节回收废品第一课时上课年级一年级主备教师孔春秀副备教师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
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过程
与方
法
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对废品回收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PPT课件、若干小棒、计数器
教法运用观察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环节教师授课内容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
导入
一、环保宣传,兴趣导入
(课件出示):同学们,当你们看到地上有垃圾废
品时,你们会怎么做?其实,很多垃圾废品是可以回
收起来再次利用的。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就是“回收
废品”,请大家看看主题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
说在情境图中看到什
么。
学生自由谈话,师
引导学生,注意到塑料
袋和塑料瓶
增强学生
的环保意
识
1-10
6分钟
初步探究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请代表发言,教师巡视与学
生互动。
课件出示: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学生回答:小林:我收
集了26个塑料瓶,小
红:我收集的塑料瓶比
小林多3个,小青:
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
林少4个。
学生尝试提
出数学问题。
结合“比
多比少的
实际问
题,进一
步体会加
减法的意
义。
11-13
7分钟
合作
探究引导析疑
3,解决问题
(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要知道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必须看哪两个
数学信息?小红的个数就是比26多,
板书:比26多3正确的算式:26+3=29(个),
小红比小林多3个,就是把26加3,算出来的29就比
26多3
学生自由回答出自己
的想法并列出算式,把
自己的怎么样想的分
享给同学们听。
结合“比
多比少的
实际问
题,进一
步体会加
减法的意
义。
14-17
9分钟
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拓
展
学
习巩固训练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小青比小林少4个,
就是比26少4,
板书:比26少4。
正确的算式和得数:26-4=22(个)
学生自由回答出自己
的想法并列出算式,把
自己的怎么样想的分
享给同学们听
结合“比
多比少的
实际问
题,进一
步体会加
减法的意
义。
能正
确地列式
并进行计
算。
18-19
6分钟
检
测反馈学生独立完成书本60页第1题。
提出两个问题:大象今年多少岁?小兔今年多少岁?
并说说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样想的?
2、母鸡64只,公鸡比母鸡少30只,公鸡有多少只?
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得出答案,再集体订正。
结合“比
多比少的
实际问
题,进一
步体会加
减法的意
义。
增强
学生应用
数学意
识。
20-23
7分钟
小结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
并给以反馈。
梳理知识,
强化记忆。
24-25
5分钟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手抄练习
回收废品13+3=16(个)
答:小红收集了16个。
13-4=9(个)
答:小青收集了9个。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