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PPT25 人教版 (共67张PPT)

合集下载

《端午的鸭蛋》优质课件人教版共37页

《端午的鸭蛋》优质课件人教版共37页
《端午的鸭蛋》优质课件人教版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7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课件《端午的鸭蛋 》(共25张PPT)

课件《端午的鸭蛋 》(共25张PPT)
精品资料
写作(xiězuò)·背 景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 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 ,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 。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 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 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 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 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 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 精神气质和艺术(yìshù)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 ,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 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汪曾祺(1920—1997),江苏省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 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 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 (duǎnpiānxiǎoshuō)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精品资料
端午·简介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和“初”相同(xiānɡ tónɡ) ,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 又与“午” 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 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 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 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 ;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 原说。
精品资料
字·词·音 1.注音。
腌鸭蛋(yāyādnàn)
门楣(mmééniméi)
苋菜 xiàn
籍贯 jí 粽子 zòng 门槛 kǎn

《端午的鸭蛋》优质课件人教版共37页

《端午的鸭蛋》优质课件人教版共37页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端午的鸭蛋》优质课件人教版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端午的鸭蛋PPT53 人教版 (共25张PPT)

端午的鸭蛋PPT53 人教版 (共25张PPT)

有人说汪曾祺 身兼“二美”:美文家,
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
然别具一格,寻常小物,但细细地品尝,
却常有味外之味。
——《四方食事》
▲怎么理解两个“味”?
(二)整体感知
何物?何味?
读读写写:
腌鸭蛋 yān 门楣 苋菜 mé i xià n 籍贯 jí n 车胤 yì 避邪 xié
ng 粽子 zò 门槛 kǎn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 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 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 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 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 《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 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 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 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 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 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 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 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 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 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 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 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 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 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 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语文《端午的鸭蛋》优秀课件:页

语文《端午的鸭蛋》优秀课件:页
互动式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抢答等互动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提高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堂练习及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
通过PPT演示文稿展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独立思 考和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 学提供参考。
2023
《端午的鸭蛋》优秀课件 :页
目 录
•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 教学方法设计 • 教学程序设计 •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方法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01
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01
《端午的鸭蛋》是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 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文本内 容。
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对于一些较为陌生的习俗和食品名称,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对于文章中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学生可能难以 理解和掌握。
03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选择
1 2
情境创设法
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端午节的 习俗、鸭蛋的文化内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情感共鸣。
板书设计内容
主要内容
在板书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出“端午的鸭蛋”的主题 ,突出重点。
主题分析
在主题的周围,简要概括出课文中围绕“端午的鸭蛋” 所展开的主要内容,如“家乡的端午习俗”、“鸭蛋的 特点”、“吃鸭蛋的习俗”等。
重点句子
在主题的下方,用斜体字标注出文中一些重要的句子, 如“这鸭蛋,是咸而硬的”“吃的时候,蘸上醋,依然 香喷喷的”等。

端午的鸭蛋PPT79 人教版 (共25张PPT)

端午的鸭蛋PPT79 人教版 (共25张PPT)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
筷子挖着吃。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 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空头”“白嘴”有地方特色。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3、口语 大白话的朗读——文中时时穿插朴素的“大白话”, 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评经典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 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 使人惊奇不已。 “惊奇不已”的“已”是什么意思?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 停止。 • 有文言色彩,比较典雅。
1、请再找出几个有文言色彩的句子
A、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 B、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 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 下…… C、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 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
•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寻夫》中 还曾出现过“高邮鸭蛋,半分一个”的广告词 •“不知高邮人,先知高邮鸭”, •“天上月亮太阳,高邮鸭蛋双黄”,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课件(端午节习俗)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课件(端午节习俗)

2019/8/14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8
作者简介
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 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 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 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 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 体的严谨与和谐。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 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 集》等散文集。
2019/8/14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15
课文分析(结尾是狗尾续貂么?)
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孩子们装萤与蛋壳之 中自然想到的,表达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限 眷恋,虽然对于全文结构的严谨性看来是不 那么完整了,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 氛围。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 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2019/8/14
2019/8/14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12
汪之作品特点
有人说汪曾祺 身兼“二美”:美文家, 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 然别具一格,寻常小物,但细细地品尝, 却常有味外之味。
——《四方食事》
2019/8/14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13
课文分析
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 你体会出了哪些味外之味?
2019/8/14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5
端午习俗知多少?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 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 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 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2019/8/14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6
端午习俗知多少?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 家很盛行。

端午的鸭蛋PPT125 人教版 (共37张PPT)

端午的鸭蛋PPT125 人教版 (共37张PPT)
说风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冬至
元宵节
腊八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汪曾祺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小组合作,请按“这是---------的鸭蛋, 因为------------(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句式说一句话。
4.作者如此津津乐道“咸鸭蛋”有意 义么?
1.爱生活,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发现快乐,发现诗意。
2.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 乡的热爱!
议一议
文章如此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有意义 吗?
>人生并不总是惊涛骇浪,更多的是风平浪静; >“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的生活中富含生活的情趣, 人生的意味; >只有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在平淡的生活 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悠然恬静之间, 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对生 活的热爱.
有人说,本文 写得最有趣的 要属第四、五 两段了。你认 为有趣在哪儿? 你有过类似的 经历吗?
端午节除了吃 鸭蛋、挂鸭蛋 之外,还有哪 些风俗活动让 孩子们感到幸 福和快乐呢?
读文本
端 午 节 的 习 俗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为 介 预绍 设鸭 背蛋 景
与其它地方一样的
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咸菜茨菇汤
汪曾祺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 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 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 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 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般黄芽菜炒肉丝,是上 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 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水气,下缸。一层 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 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 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聊天室,与作者对话
读________,我感到了________。 读________,我不理解________。 读________,我想到了________。
课文结构层次: 一、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二、详写家乡鸭蛋的 名声、特色。
三、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着重写 “挂鸭蛋络子” 。
语言艺术:
1. 口语色彩浓厚: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 一句一段,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 后再接着说的神态。其次穿插十分朴素的“大 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浓。
2. 古汉语的点缀更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 淡雅之美。 3. 善于运用语言“造型”。作者有时只用两个 字,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和神韵。
yān 腌 zònɡ 粽子
yí ng
语 积 累 méi 门楣
náng
xiàn 苋菜 yìn 车胤
nǐng
城隍庙
lào
huáng
囊萤映雪
yí ng
鸭蛋络子
荧光屏
wàn
手腕
céng
盛了
拧成小绳 k ǎn jīn jì 系百索子 门槛 大襟 jiáo jí jué zhēn 稹密 籍贯 咀嚼 嚼石灰
萤火虫
《受戒》《大淖记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
读准字音 , 语速适中 , 读 出感情,读出情趣来 。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其中哪些 是别处没有的?
2、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他对家乡的咸 鸭蛋是怎样评价的,从哪句话可以知道?
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
知识小结:
文章从端午说起,介绍端午的种种 风俗,以浓墨重彩的描绘出“端午的气 氛”;为下文“鸭蛋”的出现预设一个 合理的背景,第二、三段说鸭蛋,写家 乡的鸭蛋的名声、特色。字里行间,流 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思考、讨论
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 “囊萤”夜读的故事?
汪曾祺的 语言特点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佩香囊:端
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 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 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 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 一串,形形色色,玲珑 夺目。
饮雄黄酒: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
很盛行。
游百病: 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
俗。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 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 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 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 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 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 鬼之神效。
语言品析
• (1)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细心品味语言的精妙并体会语 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二)
• (2)同桌或前后交流,读一读, 品一品,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朗读下面的句子,分析、讨论语句的特点:
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 鸭种。 2、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 什么咸鸭 蛋呢! 3、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4、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 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 处所不及。 5、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二)整体感知
何物?何味?
何物?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其中哪些 是别处没有的?
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
2、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
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
挑鸭蛋、吃鸭蛋、玩鸭蛋
(三)深层探究 你体会出了哪些味外之味?请说说一两点。
童年的快乐,对家乡的怀念,为家乡自豪。 日依照所装物件的形状,用线结成的网 状小袋子。 莫名其妙:名: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它的 奥妙(道理)。 囊萤映雪:指晋朝的车胤和孙康利用萤 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稹:稹也写作缜----缜密:周密细致(多指思 想 )。 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思考: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 贴符、喝雄黄酒,和“放黄烟 子”、吃“十二红”。
2、文章题目为“端午的鸭蛋”,开篇却大量 介绍端午节的风俗,其用意是什么?
通过介绍端午的风俗,烘托出端午 的节日气氛,为下文写“端午的鸭 蛋”预设背景,作铺垫。
3、作者回忆家乡的各种风俗时带着一种什么 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
介绍汪曾祺及散文特点
他的散文着眼于“小叙事”,写 凡人小事,写有盐酱醋茶,写“一地 鸡毛” ……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 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他的散 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 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 来,如话家常。
江苏高邮人 学者 作家
获奖小说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象聆听一 位性情温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 话,虽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琚安
系 百 索 子 赛 龙 舟
吃 鸭 蛋
赛龙舟
写符念咒
吃 粽 子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悬艾叶和菖蒲
端午风情
端午风情
端 午 风 情
端午风情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汪曾祺
请你来说一说
有关端午的风俗、文化
端午的别称及由来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和“初”
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 “五”字 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 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 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 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 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 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 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 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 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思考、讨论
1、作者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2、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 的”是为什么?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于异乡人只赞鸭蛋,会给人高邮只有鸭蛋, 别无他物之感,所以作者不满。这表明作者 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 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 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 代替竹筒。
吃粽子
赛龙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 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 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 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 年五月五日划龙舟 以纪念 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 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语言有特色:平淡而有味,运用方言,幽默等。
何味?
试以“我最喜欢 说一句话。
,因为
。”
有人说汪曾祺 身兼“二美”:美文家,
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
然别具一格,寻常小物,但细细地品尝,
却常有味外之味。
——《四方食事》
▲怎么理解两个“味”?
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在当代文坛,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习惯欣 赏“大事物”“大场面”“大结局”,片面追求高、 大、全时,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 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 盐酱醋茶 ,写“一地鸡毛”。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 代表。当他80年代重出文坛时,他的“小叙事”作 品居然引起“大轰动”。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 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文风 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 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高邮及特产鸭蛋
高邮市地处中国长江中下游里下河地区,是 一座美丽富饶、人文会萃的历史文化古城,著名 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不识高邮人,先识高 邮蛋”高邮鸭蛋大质好,尤以善产高邮双黄鸭蛋 而驰名中外。双黄鸭蛋大如鹅蛋,蛋黄如血,蛋 白如雪,双黄鸭蛋蛋壳比鹅蛋质细,有的在中部 还有一道凸起的圆圈,有 “蛋中之王”之美称。高邮 麻鸭产双黄蛋只占产蛋 总数的百分之一左右。
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 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 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 而 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 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 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 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 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 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 养和语言功力。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我们了解了作者家乡端午的风俗习惯, 感悟到作者对家乡的鸭蛋难以忘怀,在平 淡的生活在作者能发现生活的情趣。你能 品味出文中语言的特色吗?
第五板块 写一写 练一练
品味我的生活,说说我的故事。
你的家乡过端午节时有哪些风俗?选择其中 你最感兴趣一件或者你在某个时间会不由自主 想起的一件,写成一篇短文。 (要求:在文章里必须流露出你的感情。)
挑鸭蛋、吃鸭蛋、玩鸭蛋
阅读文章,把握文意
端午 风俗
系白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家乡鸭蛋 端午鸭蛋
课文以什么样的线索展开的?你认为这样的行文线索严 谨吗?为什么? 线索-------作者从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 行文------作者行文自然,如同随意聊天,但自由之中 透出严谨和谐。 作者写端午的风俗是介绍总体背景-----由其中一个风俗 十二红引出家乡的鸭蛋-------自然引出端午节的鸭蛋, 环环相扣,徐徐道来,一丝不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