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详细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点,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及其意义,明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要求、奋斗目标和历史意义,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举措和战略,增强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的自觉性。
要求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所见所闻理解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以及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更好的把握我国在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以及基本纲领,并通过本章的教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二、授课学时:5学时三、本章基本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与特征;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问题;3、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要求和奋斗目标。
教学难点:1、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2、使学生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逻辑关系。
本章教学基本内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成与发展1、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所提出的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
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到中国共产党,都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体现出科学预见、历史反思和实践检验的综合。
19世纪,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预测了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主义发展大趋势。
在 1875年发表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或称“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称“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二层涵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 平和程度 。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 度,这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两 面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
2.是由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2
生产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
3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 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正如邓小平所说:“什么叫现代化? 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样了, 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
(二)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研究苏联《政治 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阶 段
比较发达阶段
不发达阶段
过渡时期
1962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 的教训以后,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中说:“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 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发展起来,要赶上 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 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 这些思 想为后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 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但是,六十年代党 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 而把对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 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从而中断 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
“你们大多可以看到共产主义。
跑马乡的故事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在他的回忆录《若干重大决 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讲述了 1958 年 10 月中旬发生在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这个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 宣布; 11 月 7 日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 11 月 8 日是 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开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 西。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 抓来吃;这个队种的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挖。小孩子 也不分你的我的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这位 乡党委书记说:不过这一 条 还得请示上级。这件事足可 见当时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后果。 (顾海良、秦宣;《新时期的旗帜》) 案例讨论: ( 1 )这一件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2 )我们从中应该汲取的教训是什么?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精选全文

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阐明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途 径,并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不成熟。民主政治不成熟,法制不健全。
不成熟。封建思想、小生产习惯势力、 资产阶级思想存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 大)
⑴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历史阶段;
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 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 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
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经历的特定阶段。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
个阶段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不发达状态
不发达。水平低、不平衡、 多层次;
不完善。所有制、分配制度。
“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就有丧失物质基础 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 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两个“基本点”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改 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二者互相贯通,互相依存。
1959年-1961年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建国以来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认识的主要教训:
1.对我国国情缺乏全面的了 解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曲折 探索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社会,毛泽东区分了社会主义的 “建立”和“建成”,认为我国的 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 然而,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希望以“一 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 跑步进入共 产主义,结果刮起了“浮夸风”、 “共产风”。
新局面》报告中指出:“ 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巩固和 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 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经过 艰辛探索,最终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在实践 中不断深化、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 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揭示初级阶段的 根本特征,物质文明不发达。
1986年党的十二届 六中全会指出, “我国还处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这将是一个相当长 的历史时期;并揭 示了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在经济方面的 特征。
特殊名人 苏明娟也许是中国最特殊的名人,几乎每个人都 见过她的照片,但却鲜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为了 配合希望工程的宣传工作,已经上初中的她开始 频繁参加各种活动。有一天,老村长来到她家对 正在做饭的钟业臻说道:“你姑娘要去北京开会 了,赶紧给她准备准备,过两天就 苏明娟走。” 什么会苏明娟不知道,去了才知道是中国共青团 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时的她14岁,整个人 民大会堂里的与会代表,属她最小。会后,她被 选举为团中央候补委员。回到家后,邻居来看她, 问:“你一个月拿多少工资啊?”在他们眼里, 她已经是中央来的大领导了。当然,工资是没有 的。苏明娟也明白,这只是国家给她的一个荣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九大基本特征表述为三个层次:
“五个化”: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生活富裕
化、体制活力化;
精神文明两大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 缩小两个差距:逐步缩小地区经济文化差距,逐步
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 含义和主要特征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和发展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
的根据。” 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 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切 问题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形成和发展
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问题的历史探索
马恩著作中没有现成的答案
一、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 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主 要矛盾具有特定的历史内容。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 “人民”包括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需 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 不断提高的,具有 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 括生产力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 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 管理方式落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
第一,改变生产力落后状况需要用相当长 的时间。 第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 第三,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 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有助于我们 克服急躁情绪,实事求是地去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 会主义。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有助于我们 树立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脚踏实地去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有助于我们 树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除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搞清楚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什么阶段。
所以在讲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之后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对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进行科学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之所以会发生“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缺乏科学的、清醒的认识,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是基于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有了科学的认识和准确把握,从而实行了符合初级阶段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从整体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国情基础。
通过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认识我国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起点、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的基本依据。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说正确判断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了什么样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为什么制定这样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目前所处的战略阶段以及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是什么?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主要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怎样逐步形成的?为什么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形成:我国所处的社会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是给我们社会“定位”的问题,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生产力 发展水平
地理 状况
12
国情的突出特点
人 口
2000年底:祖国大陆126,83万 2000年底:祖国大陆126,83万, 年底 126 香港678 678万 澳门44 44万 台湾2228 2228万 香港678万,澳门44万,台湾2228万。 多 全国总人口达到12.9533 12.9533亿 全国总人口达到12.9533亿。 2005.1全国总人口达13亿 2005.1全国总人口达13亿。 全国总人口达13
15
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标准
60以上贫困; 撒哈拉大沙漠60 60% 60以上贫困; 撒哈拉大沙漠60%。 以上贫困 50-59为温饱; 部分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50-59为温饱; 部分发展中国家; 为温饱 40-49为小康, 部分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40-49为小康, 部分发展中国家; 为小康 30-39相对富裕,东欧国家; 30-39相对富裕,东欧国家; 相对富裕 20-29富裕状态;欧洲、日本、加拿大; 20-29富裕状态;欧洲、日本、加拿大; 富裕状态 20以下极其富裕。美国,达到16% 20以下极其富裕。美国,达到16%; 以下极其富裕 1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要求: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与意义; 1、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与意义; 2、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 纲领; 纲领; 3、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基本经验。 的基本经验。 主要讲一、二问题, 四讨论交流。 主要讲一、二问题,三、四讨论交流。 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第6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毛概考点)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上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 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 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 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与发展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 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毛泽东 回顾:对共产主义分期的认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相 关 试 题
2. 党首次全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内涵是在( D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二届六中全会 D.十三大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 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 中国的实际、最基本国情 两层涵义:
比较发达阶段
不发达阶段 过渡时期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
“ 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 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 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 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 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1985年8月)
改革开放的实践,迫切需要对 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作出理论的说 明。
表现在: 总体上还没有完成工业化; 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 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 的压力。
206个国 家地区中 排第98位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00 200
188个国 家地区 中排175 位
1703 1269 1090 人均GDP(美 元)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 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 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人民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 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 处的局面。
1949年 1980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1与现代化的标准相比.ppt
注:2005年美 国人均GDP为 37610美元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及其主要内容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鼓足干劲、力争 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 会主义。”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1962年我党提出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 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 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 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 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 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4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的“历史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 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 方面。
历年试题:(1992年理科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 )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 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1)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 (2)它是制定和执行党在现阶段的正确路线和政策的根本 依据 (3)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丰富 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 百年。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
主讲教师: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利平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 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案例:
1992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布 郎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 1994年以来,国际上泛起一股 “中国威胁论”。 2000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 授托马斯· 罗斯基提出“中国统计数字 水分论”、“中国崩溃论”。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 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政治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 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 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 局面。
文化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十六大指出: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 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
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方 针。是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952年我党提出的总路线: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1958年我党提出的总路线: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二)内容
第一,奋斗目标 第二,主要内容 第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立足点
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
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坚持 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立足点
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奋斗 目标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现代化国家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1、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2、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3、提供了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历年试题:(2001年理科单选题)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C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十三大对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和党 基本路线的系统阐 述,实现了党对社 会主义和中国国情 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1987年出席中共十三大
相 关 试 题
B 1.“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 概 念 是 在 (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D.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
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的
综合.(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的 水平、人口因素、民族构成、阶级状况、文 化教育、历史特点、地理状况、自然资源、 国际环境)
1981年党的十 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的《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第一次明 确指出“我们的社 会主义制度还处于 初级的阶段”。
社 会 的 主 基 义 本 初 涵 级 义 阶 段
我国社会已经是 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的社会主义 社会还处在初级 阶段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 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 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引自党的十三大报告)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相 关 试 题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ABD )
A.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B.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 C.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精神财富 D.夺取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武器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历年试题:(1998年理科单选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 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 实际是( D )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
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
至少100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49年 1956年 2050年 左 右
(1)从历史条件看,我国社会主义 确立之时的生产力起点很低。 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完成工 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 代化。
(2)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 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 平的提过而不断提高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 阶段的思想
马 恩 对发 共展 产阶 主段 义的 划 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共 产 主 义 发 展 历 程
过渡时期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概念
列宁在回答俄国 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 问题时认为,在经济 落后的俄国,只能建 成“初级形式的社会 主义”,而不能立即 建成“发达的社会主 义”。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37 页)
1、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选择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 验所作出的科学概括 3、四项基本原则是为了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健康发展而确立的
课件制作人:关利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