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漏验案:明确诊断,勿妄止血
倪海厦点评弟子张孟超诊病案例之崩漏

倪海厦点评弟⼦张孟超诊病案例之崩漏编者注:⽂中⿊⾊字体为病情描述,蓝⾊及红⾊字体为张孟超医师判断,下⽅为倪海厦⽼师评语。
⼗枣汤案例【⼀】崩漏◎2-27-2008初诊43岁刘姓已婚妇⼈求诊,原因是三个多⽉持续经⾎不⽌,经中西医多位医师治疗⽆效,(本来⼼想,不过是芎归胶艾汤或桂枝加龙牡汤之属,转念想,多位前医治疗⽆效,必有其它原因,别先⼊为主,莫忘倪师告戒:放空⾃⼰)。
经问诊得知:经⾎⾊淡红,质稀⽆⾎块,点滴不⽌,腰腹没有疼痛不适,四肢冰凉,怕冷怕风,平时不易出汗,⼝不渴,喜热饮,⾷欲尚可,⼆便正常,病⼈⾃诉:我还有⼀个奇怪的症状(来了来了, 我⽴即竖起⽿朵, 倪师说过, 当病⼈如此陈述时, ⼀定是个关键因素.)已经咳嗽⼀两年了,每⽇清晨必有许多⽩⾊稀稀的泡沫痰吐出,除了第⼀⼝痰微黄之外,其余皆⽩⾊,偶尔带有⾎丝,⼝⾥时有凉凉⿇⿇,⼜似辣辣的味道(想必是肺⾦之⽓味),于是我追问:睡眠好吗?可否⼀觉天亮?答:不⾏,每周总有两三次,清晨四到五点醒来不能睡。
胸闷吗?胸闷短⽓,⽽且背部膏盲区⼀直有⼀个巴掌⼤⼩的⾯积觉得冷,好像有⼀台冷⽓在吹我的背。
(再问⼀句我就可以确诊了,不是⼩青龙,便是+枣汤)。
您可以平躺着睡吗?答:可以。
此乃⼩青龙汤症⽆疑,我开⽴处⽅:【⼩青龙汤,加重⼲姜、再加炮附⼦】。
刻下脉诊:双⼨脉细弦=>(寒饮之脉)。
腹诊:⼼下部有振⽔⾳及⿎⾳=>(⼼下有⽔⽓之腹証),⼩腹及少腹区⽆压痛,但腹⽪软⽽⽆⼒。
切诊也⽀持我的诊断。
◎3-4-2008复诊第⼀次病⼈⾃诉⽉经量减少了,甚⾄有⼀两天是⼲净的,她赞道:你是唯⼀的⼀个医⽣告诉我,问题不在妇科,⽽是肺部引起的上虚不能制下,因⽽有漏下之症。
不愧是倪医师的学⽣!(原来⼜是⼀位恩师的粉丝)现下已⽆怕风之症,咳嗽及⽩痰也减少,背后冷的区域缩⼩⾄拳头般⼤⼩,但四肢仍冰冷。
表寒已除,⾥寒饮重,于是处⽅:【射⼲⿇黄汤,加⼲姜、⽣附⼦⼆钱】。
◎3-14-2008复诊第⼆次病情⽆⼤进展。
李可治疗崩漏的几个医案–经方派

李可治疗崩漏的几个医案–经方派(一)青霉素过敏后血崩水峪农妇张翠英,48 岁,1984 年11 月16 日初诊:3 日前青霉素过敏休克,急以毫针刺鼻尖素髎穴,行雀啄术;内关提插捻转约20 秒,患者苏醒脱险。
(此法救治过敏休克20 余例,最多1 分钟脱险)然暴受惊恐,气短身软不能起床。
前日适值经期,遂致暴崩不止,经妇科抢救,仍淋漓不断,邀余会诊。
见患者面色苍白,气喘自汗,食少头晕,心动神摇。
血色鲜红无块屑,脉沉细弱,舌淡红。
此由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脾胃气虚下陷不能摄血,陷者举之:生芪60 克,当归20 克,煅龙牡、朱茯神各30 克,山萸肉60 克,姜炭、三仙炭、红参(另炖)、灵脂、炙草各10 克,柴胡、升麻各6 克,鲜姜5 片,枣6 枚,3 剂。
11 月9 日二诊:血止,脉起,食纳好,隐隐头痛不休,此由血脱气陷,血不上荣,予补中益气汤3 剂而愈。
(二)暴崩欲脱豪子头村老七之妻,46 岁,1983 年6 月13 日,因暴崩邀诊,至具家,见患者倚被侧卧,面色惨白,喘汗心悸,四肢不温,口不能言。
诊脉右空大,左沉弦,舌淡。
暴崩之后,气随血脱,阴损及阳,急固之,予破格救心汤平剂:山萸肉120 克,红参30 克(捣末同煎),煅龙牡、活磁石、附子各30 克,姜炭30 克,炙草60 克,急煎频灌,约1 小时许脱险。
询之,知患者去年遭伤子之痛,当时适值经期,悲伤忧思,致食少经乱,淋漓不断达10 个月之久。
妇科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出血。
悲切伤肺,忧思伤脾,脾肺既伤,中气萧索,不主统摄。
日久失治,损及八脉。
且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肾失封藏,故近日崩漏大下,腰困不能转侧。
年近五旬,天癸将竭。
治崩之法,傅氏女科有安老汤一方,峻补中气,滋培肝肾,当属对证。
唯于八脉损伤,气虚下陷欲脱,不甚合拍。
拟参照《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止崩汤意,合方化裁进治:生芪、九地、红参、当归、山萸肉、煅龙牡各30 克,乌贼骨24 克,茜草炭10 克,柴胡、升麻、炙草各10 克,三七6 克、五倍子1.5 克研末冲服,阿胶15 克(化入),盐补骨脂30 克,胡桃4 枚,3剂。
“一句经验谈”——治漏勿忘瘀

“一句经验谈”——治漏勿忘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中西门诊部南京路3段106号121000)张雷真正接近来《爱爱医》快半年了,认识了一批热爱中医的朋友和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斑竹,真的很高兴!学生从医十余年,先后自费进修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中医学府,求拜十余位***中医**学习,受益匪浅,对中医也有了微薄的认识,每每回想起在学习期间因为老师画龙点睛的一句经验之谈,至今应受益于临床,不亦乐乎!今不顾己之浅陋,愿抛砖引玉讲“一句经验之谈”,与同道共享:临床时我们经常遇见一些患者月经淋漓不断,或时发时止,西医多诊断为“子宫内膜增殖性出血”,西药无特效方法,大都建议刮宫,还有的因为临床彩超显示子宫内膜太厚又怕有坏病,所以又建议诊刮取病理。
我承认刮宫对部分患者确实有效,但大多数患者还是复发。
如果碰见一些粗劣妇科的大夫,不仅此病未好,又出现闭经,痛经,甚者可见子宫内膜异位证。
嗨!西医这方面真的不行。
但我们中医真的有办法。
我们中医将经血突然暴下,量多势猛的叫做“崩中”;将月经淋漓不尽的叫做“漏下”。
“子宫内膜增殖性出血”类似后者“漏下”。
临床老师们治疗此病根据《备急千金要方》云:“瘀血占据血室致血不归经”的理论,认为漏证即便属虚,亦是虚中夹实,治疗上忌一味止血,以犯“虚虚实实”之戒,而要“通因通用”。
治疗上提出“化瘀生新法”。
中药活血通经之品可使子宫内的瘀血排除而止血,这与西医“刮宫”的作用类似,不仅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完全脱落,而且还有止血之功。
临床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子瑜老师:当归24 g、川芎9g、桃仁9g、姜炭6g、益母草15g、甘草6g.三七粉2g (冲服).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许润三老师:当归24g、川芎9g、蒲黄9g、五灵脂15g、党参15g、枳壳15g、益母草15g、桑叶20g、甘草6g、三七粉2g (冲服).北京中医药大学郭志强老师:黄芪15g、党参15g、益母草15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2g、姜炭6g、益母草15g、桑叶10g、甘草6g、三七粉3g (冲服).北京中医药大学肖承悰老师:党参15g、太子参15g、南沙参15g、(为小西洋参)白术10g、枳壳15g、益母草15g、蒲黄15g、生贯众10g、花蕊石12g、煅龙牡各30g、三七粉2g (冲服)。
崩漏治验(名医验案)

崩漏治验(名医验案)崩漏乃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不能制约经血,非时而下。
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
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崩漏不止,经乱之甚。
崩、漏经乱可以交替出现,互相转化。
崩漏多见于子宫功能性出血。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依据崩漏的病因病机,拟定清热固冲汤、补脾固冲汤、益肾固冲汤、活血固冲汤治疗崩漏,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1 清热固冲汤1.1 方药组成及应用:方由煅龙骨、煅牡蛎各20 g,生地、黄芩、黄柏各15 g,阿胶(分2次烊冲),白芍、地榆炭、侧柏炭各10 g,大黄炭、升麻各6 g组成。
方中生地、黄芩、黄柏滋阴清热,白芍敛阴和血、阿胶、地榆炭、侧柏炭养血止血,大黄炭祛瘀止血,煅龙牡收敛止血,升麻升提气机。
全用具有清热固经、凉血止血的功效。
适用于热灼冲任,迫血妄行的崩漏。
在临证中,虚热者加沙参、麦冬、五味子;实热者加知母、黑栀子;兼气滞血瘀者加柴胡、益母草。
1.2 案例:林某,15岁,学生,1995-03-15初诊。
主诉月经13岁初潮。
2 a多来月经紊乱,始则30~40 d一至,近6个月月经先期,15~20 d一至。
量中等,色红。
3 d前又提前10 d余突然来潮,量是平时的2倍,色红,质稠。
口干烦热,心烦不寐,大便干结,小便如常。
舌红、苔少,舌心光剥,脉弦细。
诊为青春期功血。
证属阴虚血热,冲任不固,热迫经血,妄行无度。
治宜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拟清热固冲汤加沙参、麦冬各10 g。
连服3剂,月经量减少,继服5剂,血止。
后予知柏地黄丸20粒,1粒/次,2次/d,巩固疗效。
2 补脾固冲汤2.1 方药组成及应用:方由党参、黄芪各30 g,白术、淮山各15 g,熟地黄、阿胶(分2次烊冲)各12 g,血余炭、仙鹤草、升麻各10 g组成。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淮山益气培元,熟地黄养血滋阴,阿胶、血余炭、仙鹤草补血止血,升麻升提气机。
合用具有益气摄血,补脾固冲的功效。
适用于脾虚失统,气虚下陷为主的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止血三法

中医治疗崩漏止血三法止血三法是指治疗崩漏常用的“塞流”、“澄源”、“复旧”三种治疗方法。
止血三法首见于明代方约之所著《丹溪心法》一书,方约之主张治疗崩漏:“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
”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慎守病机,结合临床具体见症,灵活变通,对止血三法进行充实和完善。
(一)塞流治标,兼重逐瘀。
崩漏的主症为出血,治疗崩漏的目的是止血,塞流止血乃“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但止血之道并非一味的固涩止血,应该根据病情之缓急,出血时间之长短,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崩漏下血量多时,临证选用独参汤或者生脉散加减以补气摄血救急为要,待病情稍缓和以后,再根据出血性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止血药相配伍。
血热者加贯仲炭、旱莲草、黑栀子等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属于气虚者加白芍炭、荆芥炭、升麻等升提止血之品;属于血虚者加阿胶、熟地黄炭等滋阴养血止血之品。
崩漏出血作为妇科之急症,医患皆以止血为要,无可非议。
叶天士曾说:“留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
”但是临床观察,无论哪种原因导致的,总由冲任损伤,胞脉不固,而致血不归经,所以用药上,当止血和祛瘀并用,引血归经。
若单用止血之品,唯恐旧血不去,瘀血内阻,常有它变,且仅能治标,非治本之法。
所以在止血的同时常加用逐瘀止血之品,一者可以加速止血,二者可以防止瘀血留滞。
临床多选用失笑散加益母草、枳壳、茜草等化瘀止血之品。
崩漏虽然有时下血量多,但正气未虚或者未见脱证者,逐瘀止血应该贯穿始终。
方药组成:益母草三十克,蒲黄炭十五克,茜草十克,三七五克(冲服),黑山楂十五克,红参十克,枳壳十克。
水煎服。
用之可使瘀血速去尽去,而出血速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逐瘀止血中药,可以加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而使子宫内膜迅速脱落。
(二)澄源求因,看重肝脾肾。
崩漏下血量减少,或者出血缓和以后,澄源求因,是治本的主要措施。
崩漏一证,热证多而寒证少,虚证多而实证少,所以此时清热凉血,补气摄血不可偏废。
中医护理崩漏

崩漏一、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而使冲任不能制约经血所致。
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如崩似漏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病位在胞宫,与脾、肾关系密切。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临床表现:常规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病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量可少至点滴淋漓或多至大量出血,有时有数周数月停经。
然后出现不规则出血,血量往往较大,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不易自止,此病人常伴贫血。
三、临证(症)施护1、出血量多时,慎起居,多休息,少活动,必要时去枕平卧位,应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止血药。
2、血脱者,遵医嘱急服人参粉,观察阴道出血的量、色、质及气味、神色、血压、呼吸的变化,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神情烦燥或淡漠、汗出不止、肢冷、脉细数、血压下降、属阴血暴虚、气随血脱,阴阳离绝的脱证,可先灸百会,神厥、气海等穴,以血阳救逆,并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四、饮食护理1、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宜。
忌煎炸、辛辣、活血等食物。
2、肾阴虚者宜食用甲鱼、紫菜、黑木耳等滋养之品,可用藕汁、梨汁代茶饮。
饮食应热服,忌食生冷。
肾阳虚者可多食羊肉、韭菜等,脾虚者可常食桂圆、红枣、山药等,冬天可吃生姜、羊肉汤,以温运脾阳,血热患者以清淡为主,血瘀患者忌食生冷、酸湿性食物,忌食、辛辣、动火刺激之品,多食滋阴类食物。
五、用药护理1、服清热固经汤剂时宜偏凉服;注意观察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2、服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剂时,宜在餐前热服。
3、一般重中药汤剂宜热服,忌食生冷,服药后注意休息、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
服用回阳救逆之药时,应观察生命体征。
4、当采取性激素治疗时,应严格控制服药时间,遵守用量,告诫患者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停服和漏服,不得随意修改用量,药物减量必须按规定在血止后,才能开始,每3天减量3次,每次减量不得超过原剂量的1/3直至维持量,否则会造成反复出血。
六、并发症护理1、贫血:患者体质较差,应加强营养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
审证求因治崩漏(附验案3则)

疗效判 定标 准 : 参照 《 中医病 证诊 断
方铄英
500 3 10广 西 武 呜县 人 民 中 医 院
一
要是 由于先天性静脉壁薄弱 , 因饮 食不 兼 节, 过食辛辣 醇酒 厚味 , 燥热 内生 , 下迫大 肠, 以及久坐 久蹲 、 重远行 、 负 便秘 努责 、
一
19 9 5年 1月 1日实 施 的 《 中医病 证 诊断 疗效标准》1 [ 中有关 内痔 的诊 断标准 : 3 ①
便血 , 色鲜红 , 或无症状 。肛 门镜检查 : 齿 线上方黏膜 隆起 , 表面色淡红 。多见于 I
说明匙 羹藤具有的清热解毒 、 凉血 止血的 功效 , 可用 于内痔 出血 的治疗 。笔者 临床 上观察 , 内痔 出血 病人 每于饮 食不 节 、 过 食辛辣醇酒厚味后易复发 , 再次 服用仍能 取得效果 。而且本药汤剂药 味平谈 , 无特
妇女生育过多 、 腔瘕瘕 致血 行不 畅 , 腹 热 与血相搏 , 气血纵 横 , 筋脉交错 , 结滞 不散 而成 J 。湿 热 下 注 , 血 妄 行 , 溢 脉 迫 血
疗效标 准》中有 关 症状 疗 效 评定 。① 治 愈 : 血停 止 , 便 肉眼看不到 血丝 。② 好转 : 中 大便 出血 基 本停 止 , 纸 有 印血 。③ 未 手 愈: 大便 出血 无 明 显好 转 或便 血 症 状 加
殊 药味 , 口感很好 , 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 ,
匙 羹藤 又称 武靴藤 、 羊角藤 、 金刚藤 ,
系萝摩 科 植 物 , 布 广东 、 西 、 建 等 分 广 福 地 。性 味 :实用 中草药》 性平 , 《 “ 味苦 ” 。
期 内痔 。②便血 , 鲜红 , 有肿 物 脱 出 色 伴 肛外 , 便后 可 自行复 位。肛 门镜 检查 : 齿 线上方黏膜 隆起 , 表面色暗红 。多见于 Ⅱ 期 内痔。全部 排 除因其他 各种 疾患 所致
活血化瘀止漏下验案3则

活血化瘀止漏下验案3则
成荣生;武月平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02(018)006
【摘要】@@1 崩漏rn 李某某,女,25岁,2001年8月7日初诊。
rn 阴
道出血,淋漓不断52天。
患者于52天前经血来潮,量多色暗,夹有血块,10天自止。
4天后又见出血,点滴而下,持续不止,伴小腹疼痛拒按,且带下量多,全身乏力,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淡红、有瘀斑、苔白,脉涩无力。
证属瘀血内阻,正气匮乏。
治以活血化瘀,益气摄血。
药用:当归24g,川芎6 g,桃仁g,炙甘草6 g,炮姜1 g,炒蒲黄12 g,炒五灵脂10 g,炙黄芪20 g,黄芩10 g,川牛膝6 g,阿胶10 g,荆芥穗炭10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3剂,漏下停止,诸症消除。
……
【总页数】1页(P61)
【作者】成荣生;武月平
【作者单位】柳林县人民医院山西 033300;柳林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2
【相关文献】
1.冉青珍主任医师清肝止淋汤治疗妇科出血性疾病验案举隅 [J], 何才燕;冉青珍
2.加减固本止崩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验案二则 [J], 许良华
3.黄政德教授运用固本止崩汤辨治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验案 [J], 霍铁文;黄政德
4.止漏汤治疗妇女漏下 [J], 钟靖
5.熄风止痉药在治疗胆囊结石病中应用验案1例 [J], 鲍向楠;李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经验 中医学认为,漏证与崩证多相互 发病、相互交替,“崩中有漏,漏中易 崩”,故而合称之为崩漏。《诸病源候 论》中记载,“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 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 漏证之病因多为血热、肾虚、脾虚、 血瘀等导致冲任受损,不能约制经血。 然而,临床上患者病情往往错综复杂, 一方面,患者对疾病常识一知半解,擅 自用药现象较多;另一方面,医疗条件 的不断改善,为患者及时诊疗提供了便 利条件,有的临床医生极易采取“先止 血为主”的治疗方法。患者机体受药物 刺激后,难免会出现“寒热、虚实不明 显,临床症状难辨证”的现象,较少有 典型教科书式临床症状的患者。 现代医学认为,阴道不规则出血 与流产、宫外孕、妇科肿瘤、外伤、用 药等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 的阴道不规则出血都可以按“漏证”来 治。所以临床医生要认真辨别,特别是 基层医生遇到这样的病例,应该建议患 者做相关辅助检查,排除因器质性疾病 引起的阴道出血,再采用中医药治疗。 毕竟,对于出血而言,一旦量多,对生 命的危害极大。 笔者认为,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 漏证,最重要的是详细询问患者平素身 体情况,寻找“病根”;了解患者就诊 情况,辨别假象;胆大心细用药,以防 意外。“漏证患者本有漏,四诊合参不 能漏。胆大心细治漏证,以防意外先告 知。”这是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漏证的 经验总结。■
三诊:4剂后明显减少。效不更方,续 用上方加减治疗。
四诊:治疗10天后,患者阴道出血停 止。停药观察1周,未再出现阴道出血, 偶有轻微小腹疼痛,伴有少量带下,嘱其 调畅情绪。处方:柴胡12g,薏苡仁30g, 黄柏10g,苍术10g,白花蛇舌草20g,甘 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10天,临 床症状消失,停药观察。随访1个月,月 经如常而至,后未再出现淋漓不尽。到 综合医院做B超复查,仍可见少量盆腔积 液。临床症状消失,服用抗宫炎片巩固治 疗2周后停药。随访半年,未见异常。
E-mail:wuwangqun@ 责编/吴王群
中医 药
中医治漏验案:明确诊断,勿妄止血
文/ 梅松政(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梅松政诊所)
病例介绍 患者罗某,女,43岁,2017年12月26 日以“月经淋漓不尽40天”就诊。患者40 天前月经如期而至,常规4、5天后,月经 依旧不净,量少,以为过两天就好,未及 时诊疗。又过1周,依旧不净,到当地村卫 生室治疗(具体诊断、用药不详)1周,效 果不显。随后到县级综合医院诊疗 。 妇科B超显示:子宫呈后位,形态、大 小正常,宫体前后径约4.4cm,肌壁回声均 匀,宫内膜回声居中,宫腔内未见明显异 常声像;子宫颈增厚,厚约3.6cm,子宫颈 探及囊性暗区,大小约1.1cm×1.0cm;节育 环位置居中;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团块图 像。子宫直肠陷窝探及约2.7cm液性暗区。 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给予口 服云南白药胶囊、断血流胶囊等治疗2周 后,未见明显疗效,前往三甲医院就诊, 经过相关辅助检查,诊断为“功能性子宫 出血,怀疑带环过久反应”,建议对症治 疗、抗感染治疗,血止住后,前去取环。 但治疗10余天后,月经依旧淋漓不尽,前 来就诊中医。 诊见:体型偏瘦,颜面血色稍淡,时 有忧虑感,易发脾气,阴道不规则出血, 每天大约10~20ml,偶尔出现少量血块, 血色淡红,舌淡红,苔少薄白,脉细弦。 诊断:漏证,辨证为肝郁气虚夹瘀。 处方:柴胡15g,黄芪20g,白茅根 20g,侧柏叶15g,木贼草10g,当归10g, 升麻10g,仙鹤草10g,党参15g,地榆炭 10g,炒山楂10g,甘草6g,大枣5枚,水煎 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 二诊:服用2剂后,患者出血量稍微 减少。
(发稿编辑:陈丽娜)
45 2018.11 N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