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油田储量开发技术现状

合集下载

世界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现状与展望

世界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现状与展望

第16卷第4期2009年8月特种油气藏Special O il and Gas Reservoirs Vol 116No 14Aug 12009 收稿日期:2008-09-12;改回日期:2009-05-06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资助(2008D -5004) 作者简介:江怀友(1965-),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现从事世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6-6535(2009)04-0013-05世界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现状与展望江怀友1,李治平2,钟太贤3,齐仁理4,李 勇2(11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11;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31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北京 100011;41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1)摘要: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

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

通过对世界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现状进行研究,可实现低渗透油气资源优化利用,改善勘探开发效果,为低渗透油气田的高水平、高效益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田;勘探技术;开发技术;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E321 文献标识码:A引 言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低丰度、低压、低产“三低”特点,其有效开发难度很大。

低渗储层中油气富集区,特别是裂缝发育带和相对高产区带的识别评价、开发方案优化、钻采工艺、储层改造、油井产量、开采成本、已开发油田的综合调整等技术经济问题,制约着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和高效开发。

低渗透油田数量很多,储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产油国都发现了大量的低渗透油田。

如美国的文图拉油田可采储量达到1×108t,加拿大的帕宾那油田石油地质储量为11×108t,可采储量为3×108t 。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安塞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油气田之一。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部分油井产量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了低效井,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油田的产量和效率,安塞油田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1. 产量逐渐下降:随着油田的开发和采收程度加深,部分油井的产量逐渐下降,无法满足油田的生产需求。

2. 低效井较多:油田中存在大量低效井,井口产能不足,采收效率低下,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 技术设备陈旧:部分油井的技术设备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油田生产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4. 生产安全隐患:一些老旧井眼管理不善,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塞油田的正常生产经营,急需研究并实践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率的综合治理技术。

二、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为了解决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技术设备更新:对于陈旧的技术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油田生产设备,提高了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3. 人工干预:采用了一系列的人工干预措施,包括提高注水量,采用人工增压技术,打通油井通道等,提高了油井的产量和采收效率。

4. 环境保护:在进行油田生产的重点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技术,减少了油田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践效果分析1. 产量提高:通过技术设备更新和人工干预等措施,部分油井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为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活力。

2. 采收效率提升:治理低效井和加强井眼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油井的采收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安塞油田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开采技术具体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开采技术具体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2)用多裂缝的概念分析压裂压力
在多缝压力压裂拟合过程中,要用等值裂缝数来估计同 时扩展的、大小相等的裂缝数目。
增加等值缝数,会导致净压力加大,但也减少了多缝中 的单缝的缝宽,降低了接受支撑剂的能力,进行不同等值缝 数的压裂拟合,可能得出既与净压力又与支撑剂粒径(缝宽 至少能容纳单粒径)相适应的缝数。
生产过程中,供油气能力逐渐变差
因为裂缝导流能力因支撑剂嵌入或受微粒 的堵塞而降低;由于微粒运移或结垢堵塞了地层; 近井地带和缝口处因吐砂而失去支撑等等。
压裂井泄油区内剩余可采储量降低。
初次压裂井低产的原因的三种类型(之三):
技术上的进展
目前无论完井或压裂技术上,比过去都有 长足的进步。初次压裂采用“老”技术的井, 很可能成为复压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讲 “老”技术就是初次压裂“低效”的同义词。
第三部分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增产改造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低渗透油气藏的大型压裂改造技术 2、重复压裂技术(高含水期) 3、复杂结构井压裂改造技术 4、高温、高压、深层改造技术 5、裂缝性致密油气藏增产改造技术 6、复杂岩性地层增产改造技术 7、复杂断块油气藏整体压裂开发技术 8、新型压裂材料
1、大型压裂技术
等值缝数在压裂形成裂缝的过程中并不一定是一个不变 数值,可能起裂时是一个缝数,扩展中又是另一个缝数。
(2)用多裂缝的概念分析压裂压力
时间(min)
位置(m)
事件
因子
0.0
0.0
裂缝条数
2
0.5
1.73
裂缝条数
3
0.7
1.94
裂缝条数
5
1.7
13.6
裂缝条数
8
2.3
18.3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在我国油气开发领域中,低渗透油田已探明储量占据油气资源总储量的2/3以上,具有极大开发潜力,也是油气开发领域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低渗透油田具有储层渗透率低、单井产能低等特征,在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难以实现预期原油产量与经济效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挖掘油田开发潜力,本文对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标签:低渗透油田;油田开发难点;解决对策一、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1.油层孔喉细小、渗透率过低低渗透油田的定义为,渗透率在(0.1-50)x10-3μm2的储层。

由于储层渗透率过低,从油田开发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难度过大,普遍存在比表面积过大、油层孔喉较为细小的问题,这也是储层渗透率过低问题的主要出现成因,常规油田开采技术体系与油田开采需求不符。

同时,油层渗透率越低,则油田开发难度越大。

例如,当油层渗透率保持在(0.1-1.0)x10-3μm2时,被称作为超低渗透油田,基本不具备自然产能与开发价值。

2.渗流不规律在常规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渗流往往具备特定规律,工作人员在全面掌握油田渗流规律的基础之上,可以针对性制定开发方案,有效利用现有开发资源,将油田开采效率控制在较高标准。

但是,多数低渗透油田的渗流规律难以确定,与达西定律相违背,且油田的贾敏效应以及表面分子力极为明显,以此为诱因,产生压力梯度,为后续油田开发工作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3.弹性能量过小多数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储层连通性过差的问题,加之受到渗流阻力因素影响,导致这类油田的弹性能量相对较小,实际采收率往往在1%-2%区间范围内。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不但实际产量会处于较低程度,同时,也将浪费一定量的天然气资源,难以实现预期经济效益。

4.注水效果不明显目前来看,受到工艺限制,在开发多数低渗透油田时,需提前对油田进行压裂改造处理,方可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基础条件。

国内外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以及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以及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以及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我国公布的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指标,这一目标要求今后5 年内我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能源开发、转化、利用等各环节提高效率、节约资源。

我国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而石油需求量逐年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石油采收率不高,开发过程中浪费严重。

我国陆上油田采用常规的注水方式开发,平均采收率只有33%左右,大约有2/3 的储量仍留在地下,而对那些低渗透油田、断块油田、稠油油田等来说采收率还要更低些,因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也是我国从源头节约石油资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由此产生的对石油高效开采技术的需求也将更为强烈。

分析国内外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态势,将有助于我国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1 高含水油田开发特色技术30%左右,“三高二低”的开发矛盾突出,即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储采比低、采收率低,仍有约较多的剩余石油残留在地下,这些残留在地下的剩余石油储量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是一个巨大的潜力。

据估计,如果世界上所有油田的采收率提高1%,就相当于增加全世界2~3年的石油消费量。

因而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高含水油田的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情况已开发的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随着开采程度加深,地下油水关系、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非均质性更严重,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东部许多主力油田已成为高含水油田,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后,仅能采出地下总储量的1.1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除采取强化采油措施外,国际高含水油田开发技术主要有:井网优化技术(包括细分层系、加密调整井、井网重组)、注水调整技术(包括不稳定注水、选择性注水、优化注水压力、提高产液量、调整注采井网、注污调剖等)、特殊钻井技术(包括水平井技术、大位移多靶点定向井、侧钻井技术等)、油层深部调剖技术等。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通常小于0.1 mD)的油田,储量大,但开发难度较大,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油田开发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往往效果不佳,研究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水平、丰富石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渗透油田的特点1.储层渗透率低,水驱能力差2.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3.目前技术手段难以实现有效开发二、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现状1.常规采油技术:包括常规油井开发、水驱开采、压裂等2.非常规采油技术:CO2驱替、聚合物驱替等3.先进采油技术:水平井、多级压裂、水力压裂等三、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方向1. 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储层改造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化学驱油、物理方法改造储层,提高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水驱能力。

目前,聚合物驱替技术、CO2驱替技术等储层改造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聚合物驱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成本高、渗透率难以提高等问题,储层改造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 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井网优化配置技术是指通过对油田井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井网布置密度、井网结构等方面的优化调整,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3. 先进开采技术研究先进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水平井开采技术、多级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但需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和人力,如何降低开采成本、提高技术效率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四、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面临的挑战1. 技术难题: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例如储层改造技术的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的井网结构优化方面的难题等。

2. 资金投入: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市场上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这也是制约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低渗透油田概念及我国储量分布状况

低渗透油田概念及我国储量分布状况

低渗透油田概念及我国储量分布状况石油是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采和采收率是当今社会讨论的焦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油气田的采收率并不高。

因此,为了提高油气田开发的采收率,有必要进行全面科学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对我国已勘探的低渗透油气田开发采收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开发采收率提高建议。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田;开发采收率;提升;建议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石油的需求逐渐增加,石油资源逐渐匮乏。

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对石油的需求更大,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导致后续油气田开采难度越来越大,采收率越来越低。

我国已发现的石油资源有三分之二属于低渗透油气田,这表明低渗透油气田是目前我国石油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其开发和采收率,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

介绍了油气田开发开采现状和技术,分析研究了低渗透油气田的特点和开发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开发采收率提高建议,希望能为今后低渗透油气田的开采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

1油气田开发采收率提升现状1.1开采现状目前,我国已开发的油气田可分为六大类:老油气田、低渗透油气田、稠油砂岩油气田、深水油气田、天然气气田和非常规油气田,其中低渗透油气田数量最多。

对于不同的油气田,在开发和开采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油气田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开采技术和策略。

此外,油气田的生产和储存必须在开采和回收之前得到证实。

特别是对于低渗透油气田,更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其开发和采收率。

此外,还要根据长期积累的开采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油气田的开发采收率。

3.4加强技术和效益管理油气田开采过程中,要拓宽思路,整合资源评价和效益开发,加强早期和辅助开采技术的应用和调试。

根据不同油气田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方法进行开发和开采,同时不断加深对油气田地层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开发采收率,还可以大大降低其成本和风险,进一步提高开采效率和效益。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2009-01-01 12:00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

结合胜利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国际上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

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陕北地区就探明低渗透油藏储量数亿吨,其平均有效渗透率只有0.49毫达西,而当时能够成功开发的只是渗透率为10毫达西以上的油藏。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低渗透油藏——盐湖沉积低渗透油藏,它除了具有渗透率低的特点外,还常常因为结盐结垢导致油水井作业频繁、井况恶化等。

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

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

因此,进一步探索动用低渗透油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任何一个油田,从发现到投入开发,人们对它的认识是有限的。

但是,随着大规模开发的进行,为了便于管理,按初期对油藏的认识,人为地划分开发单元在所难免。

而接下来的地质研究和油水井动静态研究,也随之按人为划分的单元展开。

这就等于把一个局限性的认识关进一个特制的笼子里,进行局限性的研究。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随着地质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这种人为划分的单元与油藏分布的实际状况存在很大差别。

人为划分的单元,绝大部分情况下把本来连片的油藏割裂开来,使地质研究乃至地质认识出现局限性,直接导致油藏认识的不完整性,成为制约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瓶颈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锅炉水处理实用手册 ( 版) 2 第2 . [] 工业锅 炉水处 理技 术[ ]北 京 : 3 M . 气象 出版 社. [] 锅炉水处理原理 与设备[ . 4 M] 哈尔滨: 哈尔滨
工业大 学 出版 社.
E] 热力 发 电厂水 处 理 [ . 京 : 5 M] 北 中国 电力 出版
用 。⑤ 减少 除氧器排 汽造 成 的热量损 失折算 成标 准 煤 的 费用 。⑥ 降低直 流炉 锅炉 压差节 约的给 水泵 动 力消耗 费用 。 [ 参考 文献 ]
注:1氢电导率栏括号内数值表示期望控制值;2 * () () 表示下降管氧
含量具体应根据炉水水质、 炉水循环方式和试验来确定。
18 O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2 1 年第 5 00 期
“ 品位 ’ 田储量 开 发 技术 现 状 低 ’ 油
张 海 王 丽娜 。 任 剑 张 刚 。 , , ,
(. 1 延长油 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 油厂 ;. 2 中国石油吉林油 田公司 乾安采油厂 ;. 3 延长油 田股份有限公司定边 采油 厂)
延长油 田很早就 开始探索低渗透油 田开发技
表 1汽包炉给水加氧处理汽水品质控延长油田的发展。长庆、 吉林油田 都进 行 了大 面积 低渗透 油 田开 发 。 目前 低渗透 油 田 开发 主体技 术包 括[ : 开 展油 藏精 细描述 , 找相 1① ] 寻 对 高产 富集 区; 综合 应 用地 应 力 、 井 、 质和 地 震 测 地 确定 裂缝 的分布规 律 。 实行 早期或 超前 人工注 水 , ② 保持 油藏压 力 , 高原 油的驱 动能量 , 提 并避 免储 集层 的应 力敏感 性伤 害 。③ 实施整 体压 裂或有 效的重 复 压裂 , 保证油 井达 到经济 产能 [。 2 ④优 化开 发井 网部 ] 署, 采用 较小 井 距 、 大 井 网密 度 , 较 保证 有 较大 的注 采压 差 。 ⑤预 测地 应力方 向及 地应力 参数 , 注重注 采 系统 与地 应力 方 向保 持 一 定 的角度 , 以避 免注 入 水 沿人 工 或天然 裂 缝 突进 , 尽可 能 利用 人工 裂 缝 扩 并 大波 及体积 。 ⑥早 期实施 人工举 升开 采方式 , 以保 持 采油 井有较大 生产 压差 , 高单 井产量 。 提 ⑦采 取严 格
摘 要 : 国“ 品位 ” 中 低 油藏探 明储量 动用率 不 高, 多数低 丰度 , 低渗 透 油藏 在 目前 的经济 技术 条 特 件 下仍 难以动 用 , 预计今 后的探 明储量将 以低渗 透 油藏 为主 。 经济 、 有效 地提 高低 渗透 油 田的开发水 平 , 具 有重 要的意义 , 因此必 须采 用先进有 效的 油藏 开 采配套技 术 ,推动难 采储 量的经济 有效 动 用。
社 , 0 9 2 0.
收 稿 日期 :O 9 O 1 2 0 —1 一 9
2i 年第 5 00 期
张 海 等 “ 品位 ” 田储 量 开 发 技 术 现 状 低 油
19 0
的油层 保 护措 施 , 证注 入 水 水质 ; 施 高压 注水 , 保 实 保证 注采 平衡 。⑧采 用丛 式井 、 小井 眼钻井 , 简化地
关键词 : 品味 ; 低 储量 ; 开发 ; 国 中 中图分 类号 : E3 8 ( ) T 4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o 6 7 8 ( O O O 一O O — 0 10— 91 21 )5 18 2
在近 期探 明储量 和 累计 探 明未 动用 储 量 中 , 低 渗 透储量 都 占主要 部分 , 比例 逐年上 升 , 明当前 且 说
我国动用和开发好低渗储量十分重要 。经过数十年 的发 展 , 国石 油工 业 不 仅在 常 规 油藏 开发 方 面取 中 得 了辉 煌 成就 , 立 了富 有 中 国特色 的 陆相 油 田开 创 发 理论 , 同时 也在 难 采“ 品位 ” 低 储量 的 开发 方 面积 累 了丰富 的经 验 , 形成 了特殊 难 采边 际 油 田开发 技
以蒸汽 吞 吐为核 心的开 发配套 技术 为 中国稠 油
油 田的开发 奠定 了重要 的技 术基础 。 目前 , 已形 成 辽
面集 输流 程 , 高低渗 透油 田开发 整体 效益 。 提 2 水平 井 技术 使 薄互 层 和复 杂 断块 边 际油 田得 以 高效 开发 E 。 对 于薄 层油 藏 , 由于 储集 层 厚度 很 小 、 能低 , 产
术。
1 创立低 渗透 油 田经 济有 效开发 技术 和开发模 式 ,
促 进 中国原油 持续稳 定增 长
低渗 透 油 田在 中国广 泛分 布 , 东部 的大庆 长 从 垣 周 围、 海湾 盆 地 , 中部 的 鄂尔 多斯 盆 地 , 部 渤 到 西
的准噶 尔盆地 等均有 发现 。
[ ] 国家 质 监 总局. 炉 水 处 理 监 督 管 理 规 则 , 1 锅
20. 0 8
应用给水加氧处理获得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 益非常 可观 , 大大 降低 了机组 的运行 成本 , 如应用给 水 加 氧处 理 的机 组提 高 了设 备 的安 全性 和可 靠性 , 减 少 了因介质 因素 引起 的非计划 停机 的几率 。经济 效 益指 标 可计 算部 分 主要 指 标 有 : 延 长 了锅炉 的 ① 酸 洗间 隔所节 约 的化 学清 洗费用 。②减 少 了机 组 的
峥 詹 峄一 、 — ・ ^ 一 — — - ' , 、 、一 -庸 ・ ・ l t 舾 -
加药 量费用 。⑧ 延长凝结 水精 处理设 备运 行周期 而
节约 的再生剂 用量和 自用 水费 用 。④ 减少 汽包炉锅 炉连 排 和 定 排 造 成 的热 量 损 失 折 算 成 标 准 煤 的 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