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分析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数学试卷分析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数学试卷分析一、命题说明:宝鸡市2013年高三质量检测(三)数学试题(卷),严格按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2013年陕西省《考试说明》命题,模拟往年陕西卷的命题风格,同时又立足于现行高高数学教材和教学实际,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能力,努力把数学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高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又考查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整套试卷从宏观上控制了难度,与前两次的模拟考试题相互补充,以便教师调整后期复习思路,学生进一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实现考生的人生梦想奠基和服务。
二.抽样分析:(一)抽样统计(样本60人)1.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平均分 4.375 4.875 4.875 4.75 3.25 4.125 4.25 2.125 3.25 3.539.38难度0.8750.9750.9750.950.650.8250.850.4250.650.70.788 2.填空题题号11 12 13 14 15 二平均分 3.125 2.75 3.625 2.5 2.37514.38难度0.6250.550.7250.50.4750.5783.解答题和全卷题号一二16 17 18 19 20 21 三全卷平均39.3814.38 5.85 6.85 5.2 2.925 4.9 3.629.32583.08分难度0.7880.5780.4880.57080.43380.2440.3770.2570.3910.554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选择题5、8、9出错率高,填空题14、15出错率高,解答题后3道题学生得分率不高。
(二)答卷分析第1题:理科以指数函数为载体,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
错误点:PM P⊆P M P=集合高函数的值域[-1,1],许多同学求错,得到。
文科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错误原因主要是集合运算出错。
宝鸡市2013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

宝鸡市2013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陕西省宝鸡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面临安全风险,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与削弱,甚至还会招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
维护文化安全是各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防范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防范绝非封闭自囿。
最有效的防范,永远都是自强自律;而最有力的维护,则始终都是开拓创新。
自强的最佳体现,是使文化产品精粹、文化服务优质、文化活动积极有意义,因为一切文化最终都是要寄寓在具体而实际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之中。
自强要求我们自律,警惕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把群众文化看做“下里巴人”的态度。
更警惕一味崇洋媚外,紧紧盯着国外的领奖台,把文化创造的着眼点一股脑儿放在对奖项的拼争上。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自律自强还要求我们警惕在文化建设与文化创造中的趋利、媚俗、浅薄、浮躁、恶搞、收视率为王、“娱乐至死”等现象,切实回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来。
实际上,对我国文化安全构成威胁的,除了诸多外部因素,内部开拓创新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只有200多年建国史的美国为什么能拥有文化强势并称霸全球?关键就在于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
他们在文化创造中不仅将从欧洲带去的骑士精神、绅士精神和现代科技发挥到极致,还从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中“猎取”要件和元素。
对此若单纯防堵与抵挡,效力不大。
只有不断加大我们自身的开拓创新力度,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创造出足以征服人心的文化产品,才能从要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文化与其他一切“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只有从被吸引、认同、接受、欣赏、消化与感动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生命并产生价值。
文化有活力有魅力,是传播、影响和发挥功能的前提,也是维护自身阵地的基础。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数学试卷分析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数学试题分析一、命题思路:2013年宝鸡市高三质量检测(一)数学试题,遵循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2年新课程数学《考试大纲》和我省《考试说明》精神,试卷结构、题目数量、试题形式等方面均依照我省2012年高考数学试卷.在试题设计上力争做到基础知识全面考、主干内容重点考. 立足教材,回归课本,很大一部分试题直接源于教材或由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复习题改编而成,这些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第(1)、(2)、(3)、(9)、(15)、(20)等题目,其中第(9)题为必修三课本例题;第(20)题为高中数学选修2-1课后90页第4题改编。
以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教师搞好下一阶段高考复课.全卷对于支撑高中数学学科的函数与导数、数列、三角与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在数学试卷中保持较高比例.二.抽样数据:1、选择题(大样本)统计2、抽样统计(样本78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就文理科而言,理科成绩好于文科;从难度来说,选择题难于填空题,解答题难于选择题,选择题后5道题难度稍大,解答题的17、19、20、21等题学生得分率不高.三.答卷分析:1.选择题:(1)本题考查复数的四则运算.多数学生能正确解题,总体得分较好.平均分4.2分. 个别学生代入运算出现错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从而错选答案.(2)本题考查和差角公式和三角函数的性质.通过率0.57.许多学生不能对所给式子“化整”.有的对正弦型函数图象变换不熟悉.(3)本题以“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为背景,以数位转换考查指数幂的运算.通过率0.55. 有21%的同学选择了B.主要是把二进制数位与指数的对应弄错.(4)本题考查集合概念、运算和充要条件的判断.通过率0.634 .也有18.6%的学生错选了A.(5)本题考查抛物线概念.通过率0.66 .有16.9%的学生错选了C.(6)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和几何概型的计算.通过率0.47, 但有27.8%的考生错选了C.主要是没有弄清点P 的位置.(7)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想象能力及多面体的体积计算.通过率0.47.许多学生无法由三视图还原实物图或还原实物图时出错,导致出错;(8)本题考查函数、导数应用与三次函数单调性,属于较难题.通过率0.56 .有将近18%的学生错选了D.(9)本题考查程序框图,理科通过率0.49,平均得分为2.5,文科复习生正确率为0.46,平均得分为2.3,学生在做题时,看到框图胆怯,不愿下手,理解困难,进而出错.有的对二分法还不理解.(10)本题考查两圆切线,思维要求深,运算量大,难度大.通过率0.22,有31.1%的学生错选A.29.1%的学生错选C.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有的判断错误,也有部分学生靠随意猜测.2.填空题(11)本题属于二项式定理和定积分计算中的常规题目,部分学生不能准确理解二项式定理,对二项式定理陌生;部分学生求系数项时马虎,导致出错,(12)本题考查线性规划问题,今年题略难一点.理科正确率为0.24,平均得分为1.2,文科正确率为0.36,平均得分为1.8,有的把可行域绘制错误;有的不能准确判断最优解;部分没有复习,内容生疏.(13)本题考查奇函数和抽象函数,许多学生没有思路,有的在式子变换中出现错误.(14)本题属于推理问题,理科正确率为0.63,平均得分为3.2,文科正确率为0.49,平均得分为2.5.学生主要不能发现规律,被题目本身所吓倒,无从下手.(15)本题具有选择性,三道题难度上大致相当.学生得分率低,部分学生不懂规则,盲目多算,导致错误;部分学生不理解绝对值几何意义,分类讨论导致题目无从下手出错;部分学生对极坐标方程和平面几何陌生,导致错误.3.解答题(16)本题考查三角、向量、正余弦定理,部分学生把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混淆,正弦定理出现“A a cos =B b cos =Cc cos ”的形式. 主要问题:①不能正确使用正弦定理进行边化角,误用余弦定理角化边,盲目运算;②数量积公式使用不正确;③解方程运算不够仔细。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数学试卷分析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数学试卷分析一、命题思路:宝鸡市2013年高三质量检测(二)数学试题,遵照陕西省2013年《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整套试卷从宏观上控制了难度,许多试题着力创新,如理科第7,8,9,10,14,18,20,21题。
同时,保持试题稳定性和前后两次的连续性,全卷几乎涵盖了60%以上知识点,对数列,三角,立几,概率统计,解几,函数等主干知识重点考查。
考查数学的应用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期能很好检测学生复习的效果,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期复习提供帮助。
二.抽样分析:(一)抽样统计(样本73人)1.选择题2.填空题3.解答题和全卷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难度来说,填空题难于选择题,选择题4、6、9、10出错率高,填空题13、14出错率高,解答题后2道题难度较大,学生得分率不高。
(二)答卷分析第1题:理科以指数不等式解法,幂函数型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为背景,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
C M求错,少一个等错误点:(1)p集合中函数y=[0,1],不是定义域;(2)UC x A B y o 图2图1o y B A x C号,应是0x ≤;(3)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出错。
文科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错误原因主要是集合运算出错。
第2题:文理同题。
考查圆的方程和相交弦的直线方程。
错误点:(1)圆心C 的坐标求错,应是(1,2)-;(2)没有理解圆的性质,即垂直与AB 直径的直线就是CP ;(3)CP 直线求错。
第3题:文理同题。
以数列背景考查程序框图知识。
错误点:(1)对输出S 的含义不理解,导致循环次数出错;(2)是和否弄反。
第4题:文理同题。
考查正切函数的对称点和坐标轴上的余弦值。
错误点:(1)正切函数tan y x =图像的对称点是(,0),2k k Z π∈,学生写成(,0),k k Z π∈,漏掉(,0),2k k Z ππ+∈,导致cos θ只求出1±,漏掉cos 0θ=.第5题:理科线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陕西省宝鸡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2013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o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形成的特殊艺术形象来表达创作者思想情感,从而引起人们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断进行准确的观察、归纳、总结和抽象出来的知识体系。
而且我们从学科设置上看,音乐与科学是不同的两类领域,反映了各自的发展规律和评价体系。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两个领域活动中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思维形式、不同的话语体系、或者不同的生活习俗。
在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形式有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学科的分门别类。
科学与音乐艺术类在形式上分了家,并各自向着自己学科的方向深入发展,内容也越分越细。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学科的细分有利于人们集中把握不同文化现象的功能、特点与内部规律;有利于更具体的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开拓和发明。
无论是科学还是音乐艺术,各类学科的发展,都获得了自身的成果,而且还在不断地创新改革。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仍然要按照音乐艺术与科学自身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来规划、管理方向性人才的培养。
音乐与科学的起源和发展,与社会的生产、经济、哲学、宗教等有着同样极为复杂的关系。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分析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分析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2013年4月20日~21日,我们举行了全市2013年第三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本次检测严格遵循2013年各科考试大纲及说明,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考查的同时,侧重新课程高考对能力要求的考查,着力体现新高考的命题趋势,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
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分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理科一本:460 分二本:410 分文科一本:500 分二本:450 分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语文试题一、命题说明:根据我市一检二检的情况和高三语文复课工作的实际,在分析总结前两次检测的基础上,命题组认真学习了今年的《高考大纲》和《说明》,对今年的高考语文的趋势进行了研讨,本着贴近高考、激励为主的原则,多次讨论修改,命制了2013年我市第三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试卷分析:三检语文试题,在考点、内容、结构和题型方面,力争与高考对接,难易度也尽量贴近高考,努力做到全真模拟,使考生在高考前最后一次在全市性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接受模拟考验,对全市的后期语文高考复课工作能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提升作用,努力提升我市高考质量。
三个区的语文难度系数在0.67-0.72之间,比一检二检的难度系数下降了一些,基本符合高考难度系数要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选择题答卷分析:第1-3题为论述文阅读试题,其中第3题得分率很低。
第1题:考查对“文化安全”这个概念的理解,得分率一般,部分学生读文不细,误以为C项理解是错误的。
第2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得分率与第1题基本相同。
对错项中较为绝对的表述没有辨析出来。
陕西省宝鸡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扫描版).pdf

物理部分参考答案(2013三检) 第Ⅰ部分(选择题) A卷:14、A15、BD 16、C 17、BC 18、B19、C20、D21、ACD B卷:14、C 15、AD 16、B 17、BC 18、C 19、C 20、C 21、BC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4题,共47分) 22、(5分) (1)在步骤E中没有将橡皮条拉到O点滑动变阻器R ( 3分) 24、(14分) 解:(1)从球反弹后至达最高点过程 (1)2分 带去可得: (2)2分 地面时间内对球的弹力大小,在内球运动的平均加速度为向为正方向(3)2分 (4)1分 球触地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5)2分 代入数据解得(3)由功能关系可知,手做功等于球与地面碰撞时损失的能 (7)2分 代入W=2.25J25、(18分) 解:如图是粒子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1)粒子从O到M做类平抛运动,设时间为,加速度为,则有 (1)2分 (2)2分 两式联立可得: (3)1分 (2)设粒子运动到M点时速度为,与x方向的夹角为,则: (4)1分 (5)1分 ,所以可得: (6)1分 由题意知,粒子从P点进入磁场,从N点离开磁场,粒子在磁场中以O′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半径为R,由得: (7)1分 由几何关系知: (8)1分 所以N点的纵坐标为: (9)1分 横坐标为: (10)1分 即N点的坐标为(,) (11)1分 (3)当矩形磁场为图示虚线矩形时的面积最小,则矩形的两个边长分别为: (12)2分 (13)2分 (1)2Al+2NaOH+2H2O=2NaAlO2+3H2↑(2分) (2)97 (2分)过滤、洗涤、干燥固体灼烧后固体的质量(分)(2分) Ab、aB(4分) 用基因突变的方法(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都可以)处理丙紫花(aaBB); 选出红色的变异AaBB,用AaBB多代自交就可培育出甲(或单倍体育种也可以(4分) 答出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或者杂交育种与单倍体育种也可 L1 L2 vy v E O′ P v0 M N O y x。
陕西省2013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word版)理综

秘密★启用前2012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三)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第I卷前,请你务必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填写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3. 当你选出第I卷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
4. 将第II卷试题的解答写在答题卡上,若把答案写在试题卷上不得分。
5. 考试结束后,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由监考老师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a—23 S—32 Cl—35.5 Cu-64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题。
―、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有人从某种晡乳动物体内提取出一种成熟细胞。
经化学分析,细胞中不含有DNA而含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下列生理活动最可能发生在该细胞中的是A. DNA→mRN A→蛋白质B. 丙酮酸+水→CO2+[H]+能量C. 葡萄糖→2C3H603+能量D. 氨基酸甲+氨基酸乙+氨基酸丙+……→蛋白质+ H2O2. 以下是有关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有( )①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但夂走有线粒体②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接受突触前膜传来的递质,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得多倍体经花药离体培养所得单倍体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植株不一定是纯合子.④两对相对性状品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⑤种群中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即标志着生物的进化,但要形成新的物种一定要有生殖隔离⑥生态农业由于合理利用资源,因此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 ①③⑤B①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⑤⑥3. 家庭性高胆面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本能生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分析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2013年4月20日~21日,我们举行了全市2013年第三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本次检测严格遵循2013年各科考试大纲及说明,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考查的同时,侧重新课程高考对能力要求的考查,着力体现新高考的命题趋势,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
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分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理科一本:460 分二本:410 分文科一本:500 分二本:450 分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语文试题一、命题说明:根据我市一检二检的情况和高三语文复课工作的实际,在分析总结前两次检测的基础上,命题组认真学习了今年的《高考大纲》和《说明》,对今年的高考语文的趋势进行了研讨,本着贴近高考、激励为主的原则,多次讨论修改,命制了2013年我市第三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试卷分析:三检语文试题,在考点、内容、结构和题型方面,力争与高考对接,难易度也尽量贴近高考,努力做到全真模拟,使考生在高考前最后一次在全市性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接受模拟考验,对全市的后期语文高考复课工作能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提升作用,努力提升我市高考质量。
三个区的语文难度系数在0.67-0.72之间,比一检二检的难度系数下降了一些,基本符合高考难度系数要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选择题答卷分析:第1-3题为论述文阅读试题,其中第3题得分率很低。
第1题:考查对“文化安全”这个概念的理解,得分率一般,部分学生读文不细,误以为C项理解是错误的。
第2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得分率与第1题基本相同。
对错项中较为绝对的表述没有辨析出来。
第3题:根据原文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有些推理的成分,得分率很低。
许多同学回答错误,主要是A项中的表达“中华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依据不足,但是却看不出来,误以为是正确的。
第4-6题为文言文阅读试题,其中第6题得分率较低。
第4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积累理解,得分率过半。
部分学生对“竟”的意思理解错误。
第5题:考查对人物特点的具体理解,得分率很高。
大多数同学都能较为正确的辨析判断。
第6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得分率未过半。
主要是C项中“被贬出京城”没有依据,是不正确的项,但多数学生没有看出来。
第13-17题为表达题。
第13题:考查对成语理解和运用的辨析,得分率在全卷中最低。
B项中“不绝如缕”的意思是: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此处使用不当,应用“络绎不绝”。
但绝大多数学生误以为使用正确。
第14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得分率也低。
A成分残缺。
应在“2013地球一小时首都”后加上“的奖项”。
B搭配不当,应是“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D语序不当,应是“不仅会使近视加剧,严重的还可能诱发青光眼”。
竟然选B的学生比得分率更高。
第15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排序,得分率较高。
能够根据句子的逻辑顺序和标点符号正确排列句子顺序。
(三)主观题答卷分析:272分)第7题:文言文翻译题。
主要是对一些关键词意思翻译不准,如“发”及“衣冠”“几何”“舟”“者三”等,导致了翻译错误。
第8题:分析2句诗的描写和作用。
主要是对诗歌内容理解不到位,因而对诗句描述的景象理解不正确。
第9题:对诗句的下阕进行鉴赏。
主要是不能按照题目要求,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
第10题:名句名篇默写,得分率过半。
许多学生要么背诵不熟,要么错别字多,影响了得分率。
第11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有约11%的学生选做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第(1)题: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得分率较高。
多数学生对小说的内容能够把握较准,选项正确。
第(2)题:分析小说细节的作用。
主要是不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小说中父亲与万宝山相拥这一细节的作用。
第(3)题:对小说中的对比手法进行举例分析。
文中对比很多,关键是要能够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细致分析。
第(4)题,探究分析小说中人物的特点,要求结合实际分析。
有些学生要么分析不当,要么不结合实际。
第12题:实用类文本阅读,本次节选的是人物传记。
选做本题的学生约占抽样的89%。
第(1)题: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得分率高。
绝大多数同学对选项与原文仔细对照,分析准确。
第(2)题:分析吴恩裕由政治学转向红学研究的原因。
多数学生能够结合文本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3)题:概括人物的贡献和影响。
学生基本能够准确地进行分析和逐条概括。
第(4)题:探究题,对吴恩裕到底适合研究什么学问,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少数学生观点不鲜明,理由脱离文本。
第16题:根据文意填空,得分率稍低。
主要是有些学生不能根据原文的文意,准确领会文中特殊短语的含义。
第17题:仿写题。
两个仿写句的意思是相反的,因而有些学生把握不准,仿写失误。
第18题:新材料作文题。
材料含意为:善观察,善思考,具有执着探究精神。
可从下列角度立意:①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是成功的关键;②质疑和想象是明辩真理的前提;③探索大自然奥秘要有执着精神;④处处留心皆学问;⑤创新源于灵感等。
个别学生有偏题现象,立意为:细节决定成败,谈机遇,谈坚持,感动,地球村等等。
三、复习建议:1.离高考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要认真做好最后阶段的规划安排,合理安排模拟训练、查缺补漏、总结归纳的时间。
2. 做好归纳总结和反思,系统梳理学科考点能力,及时对考点要点、答题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过去做过的试题,特别是错题浏览思考一下,反思当时错误原因,强化易错的地方。
3.加强审题训练,一定要认真仔细地读题,审清题目所要求的内容。
许多学生都是在审题上粗心大意,不够仔细,张冠李戴,因而导致答案全错。
所以,审题是关键的关键,一步出错,满盘皆输。
4.加强答题规范训练,特别是对于主观性试题,要找准答案在文中的对应点,要抓住答案要点,既能结合全文的大意,又能精确到答案的具体部位,全面而又具体的组织答案要点,准确表述题目要求。
5.关于作文,最后阶段,应选取几个重点主题,积累一些鲜活的材料,并且选择好材料的不同角度,能会灵活的应对变化,这样,保证在考场上首先有写作素材可用,不至于临时瞎编乱捏。
然后再在拟题、开头、结尾、语言、书写等方面做些准备,作文是会令人满意的。
数学试题一、命题说明:宝鸡市2013年高三质量检测(三)数学试题(卷),严格按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2013年陕西省《考试说明》命题,模拟往年陕西卷的命题风格,同时又立足于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和教学实际,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能力,努力把数学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高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又考查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整套试卷从宏观上控制了难度,与前两次的模拟考试题相互补充,以便教师调整后期复习思路,学生进一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实现考生的人生梦想奠基和服务。
二.抽样分析:(一)抽样统计(样本60人)3道题学生得分率不高。
(二)答卷分析第1题:理科以指数函数为载体,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
错误点: P 集合高函数的值域[-1,1],许多同学求错,P M P = 得到M P ⊆。
文科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错误原因主要是集合运算出错。
此题得分率较高,属于简单题。
第2题:文理同题。
考查复数的运算和几何意义。
错误点:对i 的周期性没有记住,复数的除法运算错误。
此题得分率较高,属于简单题。
第3题:文理同题。
以基本初等函数为背景知识,考查函数的图像,对不等式进行判断。
错误点:(1)图像不能准确绘制,导致大小无法比较;(2)带入特殊值运算错误。
此题得分率较高,属于简单题。
(注:此道题目可以用特殊值法x=1代入判断,减少运算量)。
第4题:考查流程图,能够把流程图所表示的分段函数写出来。
文理科错误点:(1)分段函数表示不准确;(2)不等式解法出现错误。
此题学生得分率较低,属于高档题。
第5题:文理同题,考查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错误点:充要条件概念没有正确理解。
此题学生得分率较低,属于高档题。
第6题:文理同题。
考查了三视图,把三视图还原成立体图形,再根据体积公式计算结果。
此题得分率较高,属于简单题。
第7题:理科考查的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其高约束条件高含一个参数,解法和求最优解的过程可逆。
错误点:把含参的条件与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没有联系起来。
文科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错误点:(1)两个周期函数对称轴完全相同时周期也相同没有正确的应用;(2)三角函数的值域求解错误。
此道题目文理科都存在一定的陷阱,得分率不高,属于高档题。
第8题:理科考查的是二项式定理,对于所求值用平方差公式展开,令x=1或x=-1得到答案。
错误点:许多学生对于角码为偶数的项符号弄错,导致选择错误。
文科考查的是线性规划问题,题型比较常规,问题较少。
第9题:文理属于姊妹题,题干一样,但是结论要求不一样。
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定义及性质,理科考查了渐近线方程,文科考查了离心率的概念。
错误点:不能正确应用双曲线的定义,即到两定点的距离差是同一个常数,导致对于双曲线方程不能求出。
此道题目文理得分率较低,属于高档题。
第10题:理科考查了抽象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单调性、函数零点、正弦函数的图像等知识,综合性强。
错误点:(1)没有得出()f x 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2)把条件'()()02x f x π->没有转化能函数的单调性。
(3)不能正确依据函数的周期性作出()f x 的图像。
文科题考查导数的应用,得分率较低。
错误点:没有正确构造出函数()()43g x f x x =-+,并利用已知条件得出其单调性。
此道题目文理得分率都很低,属于难题。
第11题:文理科属于姊妹题,都考查了归纳推理。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从已知条件高没有归纳出相关的规律。
第12题:文理科属于姊妹题,考查抛物线的性质。
错误点:(1)学生不理解有且只有一条弦时,这条弦是抛物线的通径。
(2)文科题没说明抛物线的焦点位置,有四个不同的结果,许多学生只给出一个结果。
第13题:理科考查的是排列组合问题,题型很常规,得分率较高。
错误点:对新队员甲的干扰处理错误,事实上甲可以不考虑,更容易求解。
文科考查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及几何概型。
错误点:没有把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
第14题:文科题考查向量和数量积。
错误点:学生没有先取基向量的意识,把AD 、BC 用AB、AC 表示。
理科题对学生要求较高,若能想到a 、b 、c都以原点为起点时,三个向量的终点及原点四点共圆就很容易得到结果。